練習多一點覺察成就自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就在二月底,我自己本應該交的一份資料沒有送出去,一整個禮拜以為一定沒有問題的狀態下回頭檢視資料的品質,越到後面才發現是自己有問題,資料也因為沒有品質無法提供給別人。整個心情從原本的自我感覺良好到後面,是一種靜靜的深思。深思著,我怎麼會自我感覺良好,而以為資料沒有問題不提早準備呢?

偶爾,我們會陷入這樣的陷阱,當事物一帆風順或者是當別人常常給予肯定的時候,我們會忽略了事情的原貌,因為上面覆蓋了許多誇讚的糖衣。就因為糖衣的甜味和引起的愉悅感,讓我們不知不覺飄飄然的自我感覺良好。但其實,這應該是一種自我認知不足,或者說是自我覺察能力不夠。

#自我感覺良好是種自我覺察能力不夠的展現

自我覺察,是一種需要刻意練習,指的是對事物的注意和感知,包括對內和對外環境的觀察和理解。而且,覺察的目的是提高對周圍世界和自身的理解,有助於全面的自我認知。覺察可以應用於各種生活場景,包括工作、人際關係、學習等,強調對整體生活的理解。正因為個體擁有這樣的主動積極性,也才有可能增進對自我的知覺、感受、行為、慾望和價值觀等面向的深刻理解。

首先,知覺的覺察是對周遭環境的理性察覺,包括對事物的觀察、聽覺和嗅覺等感知。這種認知能力有助於理性地分析和理解周遭的情境,從而更明確地了解自己在特定環境中的角色和位置。其次,感受的覺察是對情緒和情感的理解分析。了解自己的情感起伏,理性地處理情緒反應,有助於提升情緒智商,使個人在各種情境下都能以冷靜的態度應對。

第三,行為的覺察是對自身行動的理性觀察。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模式,客觀地評估其對個人目標和價值觀的符合程度,可以引導行為更加符合自身期望。再者,慾望的覺察是對內在渴望和動機的把握。了解自己的慾望是什麼,以及這些慾望背後的動機,能夠引導個人更有目標地追求內在的渴望,而非被外部因素所左右。最後,價值觀的覺察是對自身價值體系的反思。檢視自己的價值觀,確保其與個人目標和生活方向相一致,有助於確保個人努力的方向性和可持續性。

#自我覺察可以包含對內與對外環境

想想,不管是追求工作績效,或者追求自我成長的人,透過覺察正好可以深入了解自己的內在世界,培養更深層次的自我認識。從不同層面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追求內在寧靜,並在生活中找到平衡。

養成覺察的好習慣,可以每天花點時間進行冥想,專注於呼吸、身體感覺或環境聲音,以培養對當前瞬間的覺知。也可以在筆記上執行日記寫作,寫下每天的感受、經歷和觀察,有助於提高對內外在的覺察,同時反映和理解自己的思維模式。也可以嘗試慢跑、瑜珈、散步等身體活動,將注意力集中在運動的感覺上,提高對身體的覺知。花時間訓練感官,深刻感受五感體驗,仔細評估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與觸覺,並加強對周遭環境的感知。最後,專注在工作上,專注於當下任務,靜心細心的集中注意力,避免再次陷入誇讚糖衣的飄飄然陷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人生自我賦能之旅
0會員
10內容數
人生總在困難、困擾、困惑中成長,也總是遇到無窮盡的問題,要如何自處和因應呢? 無法總是依靠他人,就學學自我賦能吧~~ 沙龍中分享覺察、個人成長、療癒系文章。
2024/03/04
這篇文章介紹了靜心的幾種方式,以及靜心對身心健康的好處,並引用了幾本相關的書籍。讀者將瞭解如何通過靜心放鬆身心,並提升自我意識。
Thumbnail
2024/03/04
這篇文章介紹了靜心的幾種方式,以及靜心對身心健康的好處,並引用了幾本相關的書籍。讀者將瞭解如何通過靜心放鬆身心,並提升自我意識。
Thumbnail
2024/03/01
現代社會的喧囂與繁忙中,我們常常陷入外界期望和社會潮流的追逐漩渦中,忽略了自身的核心價值與生活意義。然而,理性的思考告訴我們,幸福並非來自於盲目追隨,而是建築在擁有自己的價值和波長上。 如同夜空中的星星們閃耀,彼此閃爍著各自的光芒。只有當我們學會擁有自己的波長發光時,才是自己的價值,更是幸福感
2024/03/01
現代社會的喧囂與繁忙中,我們常常陷入外界期望和社會潮流的追逐漩渦中,忽略了自身的核心價值與生活意義。然而,理性的思考告訴我們,幸福並非來自於盲目追隨,而是建築在擁有自己的價值和波長上。 如同夜空中的星星們閃耀,彼此閃爍著各自的光芒。只有當我們學會擁有自己的波長發光時,才是自己的價值,更是幸福感
2024/02/24
這篇文章探討了克里斯多夫諾蘭導演的電影作品,特別是他在時間與感知方面的探索。從《天能TENET》到《全面啟動》,審視了他對於時間重疊和共時性的詮釋。文章中也提到了其他電影,如《班傑明的奇幻旅程》和《你的名字》,以及引用了愛因斯坦的名言。
Thumbnail
2024/02/24
這篇文章探討了克里斯多夫諾蘭導演的電影作品,特別是他在時間與感知方面的探索。從《天能TENET》到《全面啟動》,審視了他對於時間重疊和共時性的詮釋。文章中也提到了其他電影,如《班傑明的奇幻旅程》和《你的名字》,以及引用了愛因斯坦的名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了解自己 了解自己是自我察覺的第一步。這句話道出了自我成長與內心探索的重要性。人生中,我們往往忙於追求外在的成功、滿足他人的期待,卻很少靜下心來真正了解自己。了解自己,不僅是認識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更是了解自己的需求、渴望、價值觀以及內心深處的真正感受。 不斷探索 了解自己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反
Thumbnail
了解自己 了解自己是自我察覺的第一步。這句話道出了自我成長與內心探索的重要性。人生中,我們往往忙於追求外在的成功、滿足他人的期待,卻很少靜下心來真正了解自己。了解自己,不僅是認識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更是了解自己的需求、渴望、價值觀以及內心深處的真正感受。 不斷探索 了解自己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反
Thumbnail
無數的挑戰和變化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經歷了無數的挑戰和變化。這些挑戰可能來自於學業、工作、人際關係甚至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而在面對這些挑戰的過程中,如何保持內心的穩定,如何不斷自我提升,成為我們成長的關鍵。而在這一切的核心,便是自我察覺。 了解自己,改善自己 自我察覺,即對自己內心、情感、
Thumbnail
無數的挑戰和變化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經歷了無數的挑戰和變化。這些挑戰可能來自於學業、工作、人際關係甚至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而在面對這些挑戰的過程中,如何保持內心的穩定,如何不斷自我提升,成為我們成長的關鍵。而在這一切的核心,便是自我察覺。 了解自己,改善自己 自我察覺,即對自己內心、情感、
Thumbnail
自我意識強的人都比較主觀。習慣用自己理解世界的方式、認識他人。 為什麼相處了一輩子的人,卻覺得陌生。明明是最緊密連結的人卻不了解對方。 因為你看見的只有自己,你對另一個人的認識是你內心期望他成為的樣子。 期待與失望、埋怨對方的不願成長,享受安逸。但如果這就是他理想的生活方式呢? 希望別人尊重
Thumbnail
自我意識強的人都比較主觀。習慣用自己理解世界的方式、認識他人。 為什麼相處了一輩子的人,卻覺得陌生。明明是最緊密連結的人卻不了解對方。 因為你看見的只有自己,你對另一個人的認識是你內心期望他成為的樣子。 期待與失望、埋怨對方的不願成長,享受安逸。但如果這就是他理想的生活方式呢? 希望別人尊重
Thumbnail
提升認知精準度有助於洞察力及思考富創造性,並促進更流暢的人際交往。文章強調清晰思維、合理處理情感、運用有意識的語言。
Thumbnail
提升認知精準度有助於洞察力及思考富創造性,並促進更流暢的人際交往。文章強調清晰思維、合理處理情感、運用有意識的語言。
Thumbnail
而那一頁的內容剛好寫著:「你最大的功德就是戰勝自己的習氣」; 看到的當下我內心莞爾一笑,立刻能夠理解會發生這件事情的原因;
Thumbnail
而那一頁的內容剛好寫著:「你最大的功德就是戰勝自己的習氣」; 看到的當下我內心莞爾一笑,立刻能夠理解會發生這件事情的原因;
Thumbnail
似乎看懂了自己為何一直在關係裡內粍。也明白所有外在的呈現,皆來自於自己的內心及作不作為。雖然不能肯定是否能就此擺脫,但是有認知到這是自己該面對的課題。 對於未來依舊充滿未知,這樣的心情就如同走在迷霧般,也唯有靠自己撥開層層的迷霧才能有獲得清明的一天。 過去的自己太過於感性,因為把生活的重心放錯地
Thumbnail
似乎看懂了自己為何一直在關係裡內粍。也明白所有外在的呈現,皆來自於自己的內心及作不作為。雖然不能肯定是否能就此擺脫,但是有認知到這是自己該面對的課題。 對於未來依舊充滿未知,這樣的心情就如同走在迷霧般,也唯有靠自己撥開層層的迷霧才能有獲得清明的一天。 過去的自己太過於感性,因為把生活的重心放錯地
Thumbnail
增加與人的接觸,看見的是大環境讓許多人得正視自己的內心。環境造成許多人內心的匱乏。也許是早就存在的課題,只是生活中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處理,又或者是因為面對自我太堅難了,大家找盡各種理由暫時的逃避。 但是時間到了,該面對的仍然是無法閃躲。活在覺知裡,並不是沒有課題要面對:而是提前知道,比起後知後覺的人
Thumbnail
增加與人的接觸,看見的是大環境讓許多人得正視自己的內心。環境造成許多人內心的匱乏。也許是早就存在的課題,只是生活中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處理,又或者是因為面對自我太堅難了,大家找盡各種理由暫時的逃避。 但是時間到了,該面對的仍然是無法閃躲。活在覺知裡,並不是沒有課題要面對:而是提前知道,比起後知後覺的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