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都有、什麼都賣、什麼都不奇怪!日治時期的那些奇怪廣告!

如今人手一機的時代,人們接受新資訊的速度越來越快,相應的看到的廣告也是一天比一天多。以前滑YT是兩三個影片出一個廣告,現在是一個影片插兩三個廣告,還不一定能跳過。但回到只有報紙、雜誌的年代,廣告還是一樣多,有些內容甚至更加奇葩,甚至有些至今仍為人所熟知。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日治時期有哪些各種各樣的廣告吧!

紙質媒體當道!:

那個年代別說電視,就連收音機也不是每戶都有。而每天發行的報紙一份兩三錢,按月發行的雜誌從十幾錢到幾十錢不等。由於價格便宜,自然成為大眾接受新資訊的管道。

而刊登廣告自然要付費。報社通常按欄位和行數計算,而雜誌是頁為單位。每家的標準都不同,基本來說面積越大、位置越好就越貴。例如在1907的臺灣日日新報,當時欄位有分為普通欄和特別欄,普通欄一行的價格是十八錢,而特別欄的價格是二十四錢。大致相當一個工人一天的薪資,後來價格只會越來越貴,因此不難理解為什麼有些廣告只有小小一欄了。

廣告,就是一鍋大雜燴:

當時的廣告簡而言之就是:什麼都有。現在的電視台、網路媒體都會根據觀眾的性質投放廣告,但在日治時期顯然還沒有分類的概念。不過出現最頻繁的還是民生用品類。各種衣物、小型家電、食品等都可以找到。當時的百貨公司也會報紙上宣傳自家的商品,種類可以說是非常豐富。

在娛樂方面,那時候人們的選擇比我們想像的豐富很多。小說、雜誌、寫真集甚至電影樣樣不缺。如果想找最近上映了什麼電影、新出了什麼小說,都可以在報紙上找到。如果買的版面夠大,電影院甚至會直接插入整張海報以便吸引讀者的視線。

已經消失(?)的醫療廣告:

而有一種廣告現在已經消失了,那就是醫院廣告。從民間到政府,只要是醫療機構,或只要跟醫療沾上邊的機構幾乎都會登廣告宣傳。普通醫院大多是描寫自己看什麼科、開業時段和地址之類的資訊。整體來講相當簡單樸素,只提供必要的資訊。

而比較奇葩的則是藥房廣告:各種散、丹、煎藥、藥丸說的神乎奇神,能起死回生、強身健體,出現次數還不低。甚至還能發現各種宣稱能增加男性〝精力〞的廣告,圖文並茂地說的神乎奇神。看得讓人是一言難盡,但有需求就會有供給嘛。

原來你活這麼久啊!

在這些廣告中,有些品牌、商店的名字時至今日仍廣為人知。例如「屈臣氏」這個名字大家應該都不陌生,最早起源於香港,以進口、販賣西藥起家。不過下圖廣告中的屈臣氏其實沒有被香港的本公司承認。原因是當時代理屈臣氏在臺業務的是德壽堂藥房的老闆李俊起,屈臣氏大藥房就是他出資興建。但後來因為代理權爭議,兩方甚至鬧上法院,最後代理權反而被另一家神農氏大藥房拿走。

而現在大藥房的建築本體也依然存在,並由李俊起的後人租借給當地的文創團體進行活化利用。

而森永也是存在超過百年的點心品牌,全名為森永製菓株式會社,由森永太一郎創立。而森永跟台灣實際上還有一段淵源,他們的創始人在日治時期後期曾試著在台灣南部建立可可豆實驗農場,但因為氣候問題再加上種子保存困難最後以失敗告終。

目前台灣的森永是跟日本的森永製菓株式會社合資後創立,我相信絕大多數都吃過他們公司的產品。而廣告中出現的牛奶糖則是森永最早期的產品之一,時至今日外包裝仍使用最初的設計。

raw-image

結語:

不過當時的廣告只出現在報紙上,大不了不看就可以避免。理論上來說我們只要不用網路、智慧型手機就可以跟廣告絕緣,但實際上有多少人可以一直不用課些東西呢?


後記:
以上就是介紹日治時期各種奇怪廣告啦,希望大家會喜歡!想看什麼題材也歡迎留言,我很需要靈感的…(越說越心虛)



將給大家介紹台漫中出現的那些事件、特殊物品,以及科普它們的原型以及歷史演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