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的人,會覺得別人怎麼沒有,一旦這麼覺得卻又不是透過給予,而是透過詢問時,就是在逼著對方無中生有,於是出自於妒忌的造謠生事就會產生。 那麼開發潛能只能透過給予嗎?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還編成故事形成引導,直到對方完整地接受給予。 而此時就會用到給予之前的認識,說: 「這是你之前在什麼時候進行的事情,背後的好意是這樣的,完全地符合故事與給予。」,所以與其說是我的給予,不如說是有人願意陪著你等雲散開,太陽照進來而已,有沒有我都一樣。
給予的最難之處,就在於還不能被發現。 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透過使命進行工作,從工作之中看見工作之前與之後的結果,進而在自我肯定中體現自我的價值,在世界的樂意中接納自己是擁有世界的事實。
那麼世界的循環一定是從有到無,再從無中生有嗎?
對我而言,答案也是肯定的,如果你問我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我的回答絕對是「先有雞」,沒有模擬兩可、不容絲毫曖昧。 但循環卻還可以持續下去,從有到無,再從無中生有之後,就可以在兩者的循環與矛盾中,昇華到無我,無我之所以是境界,是因為有別於現有的世界,並以現有的世界為基礎,將自我達成躍遷,而躍遷的方法,竟然會與從有到無一樣,都是經由給予。
而既然都是給予,又何必有正邪之分?
就像「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邪不勝正」,既然本身是道路,又何必隆起限制跟魔鬼一比高下,當魔鬼邪道想要存活,自然就會回到正道上,所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其實是在指引魔鬼回頭是岸,要輸贏的話,你已取得勝利,目標是讓所有的生命一起光明正大地走向未來,這就是「康莊大道」。
至此就可以看見原則不是限制,而是生生不息的方法,一旦遠離原則,陷入博弈的牢籠裡看不見格局,也能安心,只是因為背後還有人而已。 因此當有人的給予形式,是用博弈的形式,籌碼是要以性命相比拼時,就能看見,敵人並不是眼前的個體,而是背後的整個價值體系所具現化的組織架構。 如果你的使命可以高於我們的核心價值體系與整個組織架構,還仍更好地走向未來。 我們會很感謝你,因為你在修行層次裡,已建立出有別於苦行僧的道路,成功打造出修行的高速公路。 嚮往著神聖崇高的理想,不就是為成為祂而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