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浮潛最有價值的地方是教練的解說嗎?
自從學會了判斷海象後,很久沒有花錢去浮潛了。現在想來浮潛真的是簡單、又容易上手的活動,花錢浮潛真的是蠻可惜的~
自從迪卡儂進來台灣後運動的入門成本降低了不少,再加上YT的盛行各種運動教學湧現,人手一個浮潛三寶讓海邊多了不少選擇。
而浮潛作為台灣老牌水域活動相信台灣人幾乎都有浮潛經驗,那花錢浮潛為什麼被我說可惜呢?
1、環境
2、裝備
浮潛需要的環境知識主要是海流,看著水下的景色,如果能隨時抬頭看附近地景變化,就會知道自己有沒有被漂走。
人如果被漂走,只需要斜對著下水點緩游至岸,遲早會被入岸流推向陸地。
我的經驗在颱風天流超大的時候,5分鐘出去,1小時後上岸,所以不要急海流會慢慢將我們上岸。
浮潛三寶,面鏡、呼吸管、救生衣,你知道如何正確使用嗎?
面鏡、呼吸管不影響安全所以不需要特別討論,畢竟不會使用蛙鏡也可以代替,頂多臉放水下的時間變少,但是最重要的是救生衣穿著方式及救生衣特性。
救生衣的構造是將浮力綁在身上,幫助身體漂浮,具有認證的救生衣會在時間內轉向頭臉面相太陽,認證過的裝備價格普遍較高。
因此救生衣的功能是讓人漂浮等待救援,並不適合游泳、移動。浮力會大幅降低水中的移動速度,穿著救生衣是沒辦法快速移動的。因此穿著救生衣是無法應付海流的,很大程度只能被海流帶著走。
全世界的救生衣會有各種穿著方式,背心式、胯下帶式、充氣式…等各種類型,但都有一個共通點,每一種救生衣都只有一種穿著方式,具體可以參考使用說明書。
穿著最重要的一點是救生衣內的漂浮泡綿需要貼合身體,而不是漂浮或是留了過大的空間。避免因為鬆脫、壓迫造成溺水。
只要掌握上述觀念相信浮潛不再是難事,當然我偶爾還是會去浮潛,不過主要都是交流故事的。
你也有過浮潛的經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