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個悠長的夏日午後,西子灣不經意地展開它的美,如同一幅精緻的水彩畫卷,在時間的流轉中靜靜地散發著海的氣息。沙灘上,那金黃色的細沙,宛如上帝不經意灑落的金粉,輕柔而溫暖,像極了母親的手掌,溫柔地撫摸著每一個踏上它的旅人。
海浪,那永恆的詩人,一次又一次地用自己的節奏吻著沙灘,每一次輕拍都是大海深情的呢喃,將那片蔚藍的夢想,烙印在這無垠的天地之間。每一次浪花的綻放,都如同情人的眼淚,透明而珍貴,凝聚著海的精神和自然的力量。
在這片寧靜而廣闊的背景前,中山大學就像一位賢淑的學者,靜靜地坐落在這片海天一色的環抱之中。她不僅是智慧的發源地,更是無數青年夢想起航的地方,他們在這裡,向著知識的深處遨遊,尋找心靈的歸屬。
然而,就在這樣一個充滿詩意的地方,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事物正悄然改變。昔日,那尊象徵歷史與智慧的國父銅像,曾是許多學子心靈的指標,如今,卻似乎正被新一代的學子遺忘。阿政,一位閱歷雲煙的老學長,察覺到了這一切,心中不免湧起了一絲絲的寂寞和無奈。
在他的記憶裡,那尊銅像不僅是一個歷史的符號,更是他青春歲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國父銅像旁的那個角落,對阿政而言,是滿載著青春故事的地方。當年,阿政在研究所的日子,就住在那附近的身障宿舍。第一年,阿政獨自一人,面對著學術的挑戰與生活的寂寞。到了第二年,有一位機械研究所的學弟,因一場車禍而受傷,成了阿政的室友。那段時間,阿政與學弟共同經歷了生活的起伏,彼此的陪伴,成了最寶貴的回憶。
那年,他與大學同學在西子灣的沙灘上留下了青春的足跡,模仿國父與蔣介石的經典姿態,那一刻的快樂和自由,至今仍深刻刻印在他的心底。
記得大學畢業旅行,同學與阿政模仿國父與蔣介石的合照,阿政坐在輪椅上宛如國父,而同學則脫帽站立阿政身旁,就像蔣介石般,甚為有趣。就是這麼巧合,阿政有幸考上了中山大學的研究所。世事難料,不久之後,命運的巧合讓阿政真正成為了那國父銅像旁的常客。
在那個不如今日對於身障者如此關注的時代裡,中山大學的宿舍默默地矗立在那片青翠的山坡上,它們的存在,對於一位像阿政這樣的學子來說,既是夢想的開端,也是現實的牆壁。那時的宿舍,簡樸而實用,卻不見一絲為行動不便者著想的痕跡,沒有無障礙的衛浴設施,沒有方便輪椅進出的寬敞門廊,只有階梯,一層又一層,高高地隔絕了他與自由的距離。
阿政,一個充滿夢想的青年,面對的是他人眼中所未見、未想的困難。那是他第一次離開溫暖的家庭,獨自一人面對外面廣大世界的挑戰。家人的擔心與不安,如同秋風中落葉的顫抖,他們想要為他尋找一片遮風避雨的港灣,卻發現城市的角落裡,對於像阿政這樣的學子,似乎少了一份溫柔的理解。
然而,就在所有希望似乎都將熄滅之時,學校那樣無預警地為他開啟了另一扇門——一間原本是廢棄實驗室的房間,被改造成了一個能夠讓他安心生活的空間。在這裡,他不需要面對每天攀登的階梯,不需要再為如何進出而煩惱。阿政的心,因此綻放出了久違的歡喜與自在,他仿佛一只被關在籠中太久的鳥兒,終於等到了春天的來臨。
但幸福,有時候是那麼短暫,就像秋天的陽光,明媚卻易逝。開學僅僅幾周,一紙通知來得突然又冷漠,命令他必須離開那個讓他感到安心的居所,因為有一中文系女學生受傷,必須搬到山下住宿,而肩上繡著一顆星星的總教官認為這裡屬於女舍。那時的阿政,面對著不僅是身體的不便,更多的是制度與認知的雙重壁壘。
但人生啊,有時候就是在最不被看好的情況下,才會有不可思議的轉機。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一場舞會上,一個意外的發現,讓阿政的命運再次翻轉。阿政研究所同學參加了一場舞會,無意間發現那位中文系女同學也參加舞會跳舞,所上教授因此出面與總教官協商,那位中文系的女學生,她的一句諒解與同意,如同春天的一抹綠,輕輕撫平了阿政心頭的傷痕。也讓那位始終面無表情的總教官,在規則與人性之間,做出了一次溫柔的選擇。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