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筆記】可憐的東西

【電影筆記】可憐的東西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二月被各種緊湊的日程與工事毒打,以書和電影來治癒自己的時間極少,於是在三月初挑一部電影來犒勞某部分等候藝文世界已久的靈魂。殊不知一選就選中了極具衝擊性的作品,讓我步出影院想盡快找人討論細節,深怕自己遺漏任何一個偉大之處。於此同時也在思考自己理解了多少、看懂了多少、能寫出的有多少。

《可憐的東西》(英語:Poor Things)改編自阿拉斯代爾·格雷(Alasdair Gray) 同名著作,由希臘導演尤格·藍西莫(Yorgos Lanthimos)執導,講述一個懷孕自盡的女人藉古怪天才科學家之手死而復生,並在被改造後重啟人生。此部作品於2023年的威尼斯影展首映,並在奧斯卡金像獎入圍高達11項大獎。這部作品也是主角艾瑪·史東繼《樂來越愛你》之後,時隔七年金球獎的二度封后,並於報導中表示「貝拉」是她從影迄今私心最喜愛的角色。

「存在先於本質」

回顧觀影感覺時,雖然導演在敘事上著墨於個人成長的部分多於女性主義,不知道為什麼總是想起西蒙波娃。我想是因為在厭女思潮盛行的年代,西蒙波娃不為外界的堅毅果決,與主角貝拉在故事中不顧他人眼光找尋自我的形象不謀而合。她們都是如此果敢,不因性別低頭,也不因任何身分侷限人生的路。

主角貝拉原型是名自縊的孕婦維多利亞,腦死的身體被自稱「上帝」的巴斯克博士移植腹中胎兒的大腦而獲得「重生」。貝拉雖擁有成人的身體,但大腦仍處於嬰孩階段,在博士的實驗室裡她時時刻刻被監控著,飲食起居、習得的單詞,甚至是活動範圍。導演以黑白畫面呈現貝拉在實驗室的生活,象徵著此刻的她即便走在學習的路上,對人生仍舊一無所知。走出實驗室後的畫面則是飽和的彩色,象徵著她開始建構自我,走出屬於貝拉色彩的人生。

在貝拉受到外界的刺激以前,她比起「人」更像是作為一個「物件」被對待。從黑白走進彩色,她逐步擺脫「男權」的掌控,無論這種掌控是出自巴斯克博士培養她的父愛、麥斯一見鍾情的互重之愛,還是旅途中鄧肯控制慾極盛的畸形之愛。我認為這也是為什麼我突然就想起了西蒙波娃,如同西蒙波娃的人生哲學,無論「我們」是誰以及我們的生理性別是男或女,都應被當作一個完整且獨立的個體。在一次次的選擇中,貝拉是憑藉自己的判斷決定她未來的模樣,不受任何外界干預的禁錮。

貝拉自實驗室出走,其所聞所見才形塑了貝拉這個人,她是從這些嶄新經歷與自由選擇中誕生的。


Furious Jumping

電影中令大眾較為衝擊的除了獵奇的實驗室,還有非常坦誠裸露的性慾解放,在故事中是以Furious Jumping 代稱與之相關的一切行為。我深信無論是電影背景的19世紀設定,抑或是現代,貝拉無數次對自我慾望的探索都前衛且深具突破性。

如同艾瑪·史東受訪時提及貝拉,她形容貝拉這個角色擁有著全然的自由,她一點也不以自己的身體為恥,不因這些事情感到尷尬進而掩蓋隱藏,或是因為了解這件事後不深入體驗。貝拉不斷挑戰世俗的態度便是整部電影最珍貴之處,在令大眾難堪的舉止面前,她的勇敢因跳脫出框架而顯得更美艷動人。

「性」是一個引子,它領出了貝拉對這個世界的探索之情,也帶出了褪去一切包袱的人之原型。或許有些瘋狂,但誰最深處的本質不是如此呢?


我深知我所描繪出來的貝拉仍被一層文化束縛所覆蓋,相比正片來說顯得隱晦很多。假設你不畏懼關乎性與世俗的革命,歡迎去影院認識更完整、更魔幻、更猖狂,也更真實的貝拉本身。那是一個文字難以言喻,看後令人感到眼花撩亂的世界。

avatar-img
YaZ * 愛寫筆記的社畜的沙龍
34會員
75內容數
「唯有被閱讀過,一本書才能活起來。」這句話出自紀優.穆索的小說紙女孩 書是栩栩如生出現在我生命中的導師或摯友 但願我能將這些生命過客帶給我的感動化作文字,分享給更多人知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讀畢查找大家關於《異鄉人》的心得時,也發現我對默索爾的疏離感之重,無法同多數人一樣因閱讀被輕易撼動。但以這個角度來說,我是否也能算是一種異鄉人呢?我的異鄉感或許體現在不同之處,在一些無法被歸類的地方。
沒人想過在漢南洞的一夜對峙,會將韓國拉進十幾年的無民主深淵,爾後還需依靠民主化運動,且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抗爭,才得到今日的自由。那一夜哪怕只有一人改變了想法,都可能造就不同的黎明,無論是守護民主抑或是反叛,需要的都是一股眾志成城的氣魄。
當我讀著林登的心境,看他在遭遇那些困境時,思緒飄向遠方、飄回過去,或是重新看向自己時,我也想起了每次遇見困難的自己。那些累積起來不是有形的一切,只需等待我們將「冷靜」當成鑰匙開啟。有些體驗在當下是毫無知覺的,就像林登幼時不懂那些樹的寓意,卻都能成為在重要的時刻撐起自己的回憶
本著對吳慷仁選戲的信任觀看《富都青年》,進階被每一幀透過手語與眼神傳遞的畫面感動到落淚。步出戲院時,聽到不少附近的人言及沉重與心痛,這確實是部觀影後快樂不起來的作品,卻仍列進我今年必須推薦的清單。原因很簡單,我們窮極一生在追尋人生的光,與之必然伴隨的陰影也應得到重視
在廖界的成長經歷中,他同時接觸過寬仁與奸巧,並深深體會到這兩種特質會為生命中帶來什麼結果。他因此沒有成為老狐狸那樣的人,也沒有成為走上父親的路,他成為了結合善意與狡猾的大人,並以此證明富有同理心的人並不會失敗。
抗爭永遠不會結束,因為抗爭不只存在於世代間,還有自己曾經建立的每個信仰。與過去的瞬間抗爭,才最矛盾難解。或許我們一輩子慢慢長征,都在做這件事。
讀畢查找大家關於《異鄉人》的心得時,也發現我對默索爾的疏離感之重,無法同多數人一樣因閱讀被輕易撼動。但以這個角度來說,我是否也能算是一種異鄉人呢?我的異鄉感或許體現在不同之處,在一些無法被歸類的地方。
沒人想過在漢南洞的一夜對峙,會將韓國拉進十幾年的無民主深淵,爾後還需依靠民主化運動,且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抗爭,才得到今日的自由。那一夜哪怕只有一人改變了想法,都可能造就不同的黎明,無論是守護民主抑或是反叛,需要的都是一股眾志成城的氣魄。
當我讀著林登的心境,看他在遭遇那些困境時,思緒飄向遠方、飄回過去,或是重新看向自己時,我也想起了每次遇見困難的自己。那些累積起來不是有形的一切,只需等待我們將「冷靜」當成鑰匙開啟。有些體驗在當下是毫無知覺的,就像林登幼時不懂那些樹的寓意,卻都能成為在重要的時刻撐起自己的回憶
本著對吳慷仁選戲的信任觀看《富都青年》,進階被每一幀透過手語與眼神傳遞的畫面感動到落淚。步出戲院時,聽到不少附近的人言及沉重與心痛,這確實是部觀影後快樂不起來的作品,卻仍列進我今年必須推薦的清單。原因很簡單,我們窮極一生在追尋人生的光,與之必然伴隨的陰影也應得到重視
在廖界的成長經歷中,他同時接觸過寬仁與奸巧,並深深體會到這兩種特質會為生命中帶來什麼結果。他因此沒有成為老狐狸那樣的人,也沒有成為走上父親的路,他成為了結合善意與狡猾的大人,並以此證明富有同理心的人並不會失敗。
抗爭永遠不會結束,因為抗爭不只存在於世代間,還有自己曾經建立的每個信仰。與過去的瞬間抗爭,才最矛盾難解。或許我們一輩子慢慢長征,都在做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