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小教堂可以有多震撼?巴黎的聖禮拜教堂(Sainte-Chapelle)本身不單美麗,還聰明地設計參觀的路徑,讓遊人有更大的驚喜。
本文就是劇透了這個參觀體驗,有興趣遊覽該景點的讀者,如果想體驗那原始的震撼,我會提議不要看介紹這景點的資訊或視頻,讓自己到時在沒有先入為主的概念之下直接體驗這座建築。
聖禮拜教堂就在著名的聖母院附近,從聖母院前面的廣場過馬路再走幾步便可到達。
說出來有點尷尬,多年前第一次去這個地方是因為遊覽完聖母院一帶尚有兩小時餘暇,我們是為了打發時間才去參觀聖禮拜教堂的。
真是有眼不識泰山,原來這個十三世紀中葉建成的皇家專用教堂是哥德式建築的表表者,以其彩繪玻璃(stained glass)出名。
首先,讓我解釋一下為何我們差點錯過了這地方。
第一,論出名,當然是聖母院莫屬。如果在巴黎只有時間遊覽一所教堂,那會是聖母院。我當時也是這樣的想,既然已經去了聖母院,就功德圓滿。
第二,聖母院一帶實在有太多精彩的景點可以遊覽了,是互相競爭。
第三,聖禮拜教堂不像聖母院有寬闊的廣場,讓大家在馬路旁邊一看便見到,它是隱藏在圍欄背後,不易看見。在中世紀時,它是法國國王所用的教堂,位於當時的皇宮建築群 Palais de la Cité 之中。今天,這建築群改為巴黎法院 Palais de Justice de Paris 所用,所以,聖禮拜教堂是處於法院圍牆之後,外面看去,就像進入一個辦公的地方,想不到裏面是這麼重要的景點。
所以嘛,我實在有太多理由去錯過聖禮拜教堂這個建築珍寶了。
人龍。
在法院圍牆外的人龍不比聖母院的短,敏銳的旅客嗅覺告訴我們這地方應該有好東西看!
就是這樣,我們跟着人群排隊了。
已經忘記了我們等了多久,終於可以買票進場了。
入到裏面,發現那是一個細小的空間,暗淡的燈光下見到簡單的佈置,我心裏想,排隊等了這麼久就是看這小教堂嗎?今次可能中伏了!
在裏面走了一會,發現除了原本的入口,唯一可以離開的是一條既狹窄又黑暗、往上走的圓形樓梯。我們於是跟着其他參觀者緩緩拾級而上,轉了兩個圈後到達一樓。
走出幽暗的旋轉梯間,眼前是光和一大片斑斕的顏色。那光度令瞳孔一時間適應不到,我很自然地放慢了腳步,小心地踏進這個美得難以置信的空間。
參觀者們都是抬着頭,轉着身四周的望,就好像電影中,人類張開了嘴傻了眼的看着外星人的巨大發光飛碟在頭頂近距離盤旋一樣,是這一種的戲劇性。
好了,大家到底是看見了甚麼,如此的驚訝?
一般的教堂,就算有用彩繪玻璃,大都是在牆上挖一個大洞安放那些玻璃,但聖禮拜教堂呢,那些玻璃就是牆壁!
教堂的三面牆,即是祭壇背後及其左右兩邊,是由十五個彩繪玻璃基座組成,總共用了1113幅十五米高的彩繪玻璃,由大約一個半人稍高的位置開始往上一直延伸到天花。餘下門口的那邊,上方亦是用彩繪玻璃打造了一個大型玫瑰窗。
原來我們是處身在中世紀版本的玻璃幕牆大廈裏面。
十三世紀是歌德式建築全盛時期,除了彩繪玻璃是重要的視覺元素外,其力學的處理,例如肋狀拱頂(rib vaults)及飛扶壁(flying buttresses)等等,讓歌德式教堂可以往高空發展。
聖禮拜教堂的天花高聳,但在室內看不見一根柱子。大家可以毫無遮擋地看見祭壇及三面的彩繪玻璃,室外的光線也可以完全進入,照亮整個地方。
天花是金色的十字拱頂,配以同樣色系的星星圖案於紫藍色底色之上。
三面的彩繪玻璃讓陽光進到室內,那種被溫暖的光包圍着的感覺,是在更大更宏偉的教堂也未必體驗到的效果。
眼睛沿着彩繪玻璃底部一直往上望,由交錯的色彩去到紫藍色的天花,就好像重溫了神與人複雜的歷史片段,最後在星空下得到平靜一樣。
歌德式建築源自法國,聖禮拜教堂是全盛期(High Gothic)的代表作,由當年的統治者路易九世倡導建造。
聖禮拜教堂是皇室的私人教堂,體積不大,而是以精緻見稱。為何路易九世要花心機建造這個像珠寶盒一樣美麗的地方?
原來路易九世喜歡收集基督教的聖物,當中包括相傳是基督被釘十字架時頭戴着的荊棘冠冕,及十字架的碎片。他要打造一個美輪美奐的教堂來安放這些聖物。(現存至今的就只有荊棘冠冕,它已被移放到聖母院。)
那一千多塊的彩繪玻璃,就是描述舊約聖經、新約聖經、及路易九世蒐集了這些聖物的場景。
而之前樓下毫不起眼、令我以為中伏的小教堂,原來是為皇宮員工而設的敬拜地方。
聖禮拜教堂去過一次就像着了魔,我之後重遊巴黎都有再次去那兒。雖然已經沒有第一次到訪那種驚訝的震撼,但被光包圍着的感覺,依然美好。
資料來源:
聖禮拜教堂官方網頁 https://www.sainte-chapelle.fr/en
#聖母院附近景點 #巴黎旅遊攻略
很感謝你讀到這兒,讓我的文字能夠與你觸碰🌻
如欲轉載或引述,敬請與我聯絡,謝謝!
文字©黃璧怡(stargazzze113@gmail.com)
圖片©黃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