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youtube隨意亂轉,剛好停在李四端主持的大雲時堂,節目中小柏談到女兒於2019年診斷出罹患罕見疾病,雖然積極治療,兩年後仍沒能成功救回,他煩惱到一夜白髮,至今仍無法走出傷痛。惦記著女兒的遺願,他繼續攻讀博士班,把思念化成動力,投入AI遺產重建技術,利用女兒生前僅存的聲音檔,將碳跡數位化,企圖讓女兒能在數位世界裡復活。
這讓我想起十年前剛進小博時,聽郝廣才先生介紹一套他們專為孩子研發、可讀故事的閱讀器。當時郝先生分享某個讀者的回饋,說孩子的父親因車禍過世,還好有內建的錄音功能,反倒替孩子保留了爸爸念故事的回憶。當時對這件事印象深刻,一轉眼十年過去,沒想到科技現已有更大的突破了…
生命是什麼?活著是什麼?一直很喜歡吉竹伸介創作的《做一個機器人,假裝是我》,書中主角小健因為每天要做許多不情願的事,於是興起訂做一個機器人當自己分身的念頭。為了讓機器人能成為百分百完美的分身,他努力跟機器人闡述自己外表特徵與優缺點,慢慢地,他再向內探索剖析,而這也是我最喜歡的部分:
「我的心情隨時在變,有時一早醒來就覺得莫名的興奮開心,有時不管做什麼都覺得沮喪無力……我有只有我才知道的事,其他人不管怎麼樣,也絕對進不了我的腦子裡。我的身體裡有一個只有我自己才能進去的小小世界。雖然好像有各式各樣的我,但這些全都是我!」
吉竹可愛的插圖搭配一個人從外而內細微的觀察描述,簡簡單單就傳遞人的獨特與複雜性。生活從不屬於任何人的看法,而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就如谷川俊太郎《活著》從日常切入,捕捉生活中每個小小片段,活著,無非就是去感受世界,品嘗生命的滋味。現在看來,這些無以取代的感受,真算是活著最大的禮物了。
活著本身,或許只是人最原始的本能,但卻也是在遭遇種種磨難時,最堅韌的依靠。面對終將一死的命運,為何還要拼命活著?或許「生命」的奧妙就在於賦予生物體特有的活力(希望)。會不會在很快的將來,科技就可創造出各式各樣的「人」,甚至還可頭頭是道的發表「感受」,那麼,對於此時此刻活著的我們,怎能不更心存感恩?
活著
現在,我活著
所以,會覺得口渴
感覺葉縫間的陽光耀眼
不經意想起某段旋律
或是突然打了個噴嚏
或是牽著你的手
/
活著
現在,我活著
鳥兒展翅飛翔
海濤起伏作響
蝸牛匍匐前進
人們相親相愛
我可以感覺你手心的暖
那就是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