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舞的熊和自由的模樣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跳舞的熊」是吉普賽人延續數百年的傳統。馴熊師在小熊幾個月大時,就把熊從媽媽身邊帶走,毆打牠們、為牠們釘上鼻環,還把熊的牙齒都敲掉,免得熊想起自己其實比馴熊師來得更強壯;他們用酒精灌醉熊,讓許多熊因此對烈酒上癮,進而訓練熊跳舞、模仿名人或是幫客人按摩等等。


突然,保加利亞在2007年加入歐盟,跳舞的熊不合法了。動保組織把熊從馴熊師身邊帶走,取下鼻環,不再有皮鞭與殘忍的對待,一個獨特的計畫開始了:他們要教導這些從來不知道自由為何物的動物,什麼是自由。


被馴服的熊聽起來很殘忍,牠們失去選擇,被主人餵食大量烈酒、巧克力棒等高熱量食物,有些後來都罹患癌症。然而這些馴熊師其實也成了悲劇,他們不懂什麼是熊應該吃的食物,他們24小時與熊作伴,有人高呼熊是家人,絕對不可能虐待,眼睜睜看著熊被帶走時,他們的生活也跟著崩塌。


離開牢籠的熊呢?牠們被帶到專屬的跳舞熊公園「學習自由」,熊一點一滴地獲得自由;而若一下子就給牠們全部的自由,牠們會窒息;有的熊很快就融入大自然,但也有的熊不知道怎麼辦,當熊經歷到自由開始讓牠們疼痛的時刻,牠們會用兩條後腿站起來,然後開始⋯⋯跳舞。牠在重複奴隸的習性。牠在呼喚馴熊師,要他回來,再一次為牠的生命負責 —— 對於不曾嘗過自由滋味的熊來說,自由是很複雜的事物。這些熊現在得自己照顧自己了,學會這件事,對牠們來說很困難,有時候是不可能的任務。


「就讓他打吧,就讓他虐待我,但是讓他把這可惡的、得為自己生命負責的擔子拿走。」熊似乎在透過牠的舞蹈這麼說著。


《跳舞的熊》就是在講這些故事,不論是熊還是人,波蘭作家Witold Szabłowski以精湛的報導文學手法呈現出他們與牠們獲得自由後的不適應之處,原來自由也會令人疼痛。


撇開那些對國家政權、對奴役與被奴役、脫離共產主義等議題不談,「自由」某種程度代表著為自己生命全然負責,但大眾普遍的不自信、對未來感到害怕,像現在正值快要畢業或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我也不例外),選擇讓自己處於熟悉的環境、出自於晚兩年面對未來或可以繼續以學生身分獲得照顧而去念研究所的人們,是不是也是一種跳舞的熊?


在關鍵評論的書評裡寫道這樣一段


「……人的第一個悲劇就是人失去了自身的「自然」。


在書中人們之所以能「還給」熊自由,是因為我們知道什麼樣的環境與方式是「適合」熊的;但反過來,文明蓬勃發展,但或許到頭來更讓人不明白自己究竟適合什麼。


如果人擁有自由,那麼諷刺的是,人或許根本無法知道自己能追求什麼自由,就像解放後的人,他只能一直不斷地去尋找什麼才是「適合」他的。」


「自由很多時候不是單純讓人去發展自己適合的生存,而是要人以某種更隱晦的方式改造自己,來順應另一種社會的要求。」


「我們發明了許多根本不適合自己,對人類健康有害的東西。但沒有這些東西卻常讓人生不如死,甚至讓人覺得沒有「自由」(如果沒有手機……)。進一步想,人彷彿是拒絕「適合」的。


比起在意什麼是「適合」,人更常在意什麼是「更好」。如果說對熊來講,自由是一種回歸自然、本能的途徑,那麼人並不如同自己所強調的,是一種一直在追尋自由的動物,而是反過來一直是一種逃避自由的動物。


逃避自由意味的不是人想要失去自由,相反地,自由其實是不可逃避的。哪怕活在一個什麼都被人控制的國度,你還是得做選擇。


如果真的什麼選擇都做不了,那麼人則會感受到至深的空虛。也是在這時,人才發覺:啊!他終究是被自由所束縛的動物。在這種狀況下,越逃避自由就越得面對自由,而越面對自由就越想逃避自由。


但透過逃避自由得到的,並不是失去自由,而是改造自由的機會。改造自由,意味的是改造本能與環境。但這種改造並不總是成功,反而經常讓人處於「卡在自由和奴隸之間」的狀態。」


這蠻值得細細思考的,生命終究掌握在自己手上,命運也是有辦法改寫的,我是這麼相信的。


那麼,接下來要活成什麼模樣呢?

    1會員
    34內容數
    爺爺還在世時最常跟我說的一句話是「書中自有黃金屋」,現在他走了,留下我繼續蓋房子。 如果你需要聯絡我,可以寄信到這裡:[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泥的黃金屋 的其他內容
    「注意力之所以有價值,是因為它是說服的前導。」 我們都知道,當商品的供給過多,超過需要,「價格」就會下跌;而現在有太多的資訊爭先恐後地想引起人們注意,當資訊的供給超過需要(個人所能消化),「注意力」(Attention)就會下降。
    我們說對一個東西「成癮」,通常帶有負面意涵,而過度使用手機有多種實例及研究顯示其確實對人體有害,除了注意力下降之外,手機世界會令有些人大感壓力,進而影響身體健康,可能產生的問題涵蓋睡眠品質低落、容易焦慮或憂鬱、嫉妒和比較等等。
    「重新思考在我們生活中的每個面向都不是難事。說到我們的所有物時,我們會樂於更新 — 當我們的衣物過時了,我們會汰舊換新;當廚房趕不上流行,我們會重新裝潢。然而,如果說到我們的知識和看法,我們傾向於堅持己見。心理學家把它稱為抓住及凍結。
    在《大人學選擇》這本書的前導第三章開頭就提到,「選擇」是很難的一件事。某種程度來說,選擇就是在未知的狀況下「賭一把」。 大部分的人生悲劇,往往來自於當事人在完全搞不清楚狀況的時候,就做了可能影響後半輩子、數十年的選擇。這讓我想到曾經學長說的「擇你所愛,愛你所擇,只是一句屁話。」
    在網路上打TED 一定會跑出這則影片:Inside the mind of a master procrastinator (拖延大師的腦袋在想什麼),目前在youtube上有5118萬次觀看,是目前TED頻道最多人看的短講。
    有個對千禧世代的研究,問他們人生最重要的目標是什麼?超過八成說主要的目標是變得富有,另有五成的說另一個主要的目標是有響亮的名聲;我們被灌輸概念-為了有美好的生活,這些東西是我們需要追求的。 大家做出的選擇以及這些選擇為他們帶來什麼結果幾乎無從得知;我們對人生所知道的絕大部份來自於訴請別人記起過
    「注意力之所以有價值,是因為它是說服的前導。」 我們都知道,當商品的供給過多,超過需要,「價格」就會下跌;而現在有太多的資訊爭先恐後地想引起人們注意,當資訊的供給超過需要(個人所能消化),「注意力」(Attention)就會下降。
    我們說對一個東西「成癮」,通常帶有負面意涵,而過度使用手機有多種實例及研究顯示其確實對人體有害,除了注意力下降之外,手機世界會令有些人大感壓力,進而影響身體健康,可能產生的問題涵蓋睡眠品質低落、容易焦慮或憂鬱、嫉妒和比較等等。
    「重新思考在我們生活中的每個面向都不是難事。說到我們的所有物時,我們會樂於更新 — 當我們的衣物過時了,我們會汰舊換新;當廚房趕不上流行,我們會重新裝潢。然而,如果說到我們的知識和看法,我們傾向於堅持己見。心理學家把它稱為抓住及凍結。
    在《大人學選擇》這本書的前導第三章開頭就提到,「選擇」是很難的一件事。某種程度來說,選擇就是在未知的狀況下「賭一把」。 大部分的人生悲劇,往往來自於當事人在完全搞不清楚狀況的時候,就做了可能影響後半輩子、數十年的選擇。這讓我想到曾經學長說的「擇你所愛,愛你所擇,只是一句屁話。」
    在網路上打TED 一定會跑出這則影片:Inside the mind of a master procrastinator (拖延大師的腦袋在想什麼),目前在youtube上有5118萬次觀看,是目前TED頻道最多人看的短講。
    有個對千禧世代的研究,問他們人生最重要的目標是什麼?超過八成說主要的目標是變得富有,另有五成的說另一個主要的目標是有響亮的名聲;我們被灌輸概念-為了有美好的生活,這些東西是我們需要追求的。 大家做出的選擇以及這些選擇為他們帶來什麼結果幾乎無從得知;我們對人生所知道的絕大部份來自於訴請別人記起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當共產和獨裁瓦解,新興又充滿缺陷的自由往往讓人無所適從;令人們咒罵自由的破壞性,民主沒有如期待般即刻創造富足和夢想,於是人們開始懷念曾亟欲擺脫的過去。
    Thumbnail
    我誠心認為前年,雅維茱芮的《藤蔓》是我心中當年原住民專輯的最佳。那時沒有把評論放在方格子中,只有在臉書上發表。這邊擷取其中一段介紹,若有興趣不妨去聽看看以電子樂編曲的前作。
    Thumbnail
    一本在書櫃上躺了很久的書,然後居然是去友人家作客,然後硬從他書櫃上把這本書拿下來讀了一個週末就結束了。除了各種斯基對於閱讀障礙外加對各種人物橫出的故事需要翻來翻去之外,和這本書的各種介紹差不多,想要了解共產解體之後人們的各種反應,或許也是個很不錯的選擇。 但其實,或許也適合拿來當作討論學校規定制服問
    Thumbnail
    進入書的後半部分,作者「以熊喻人」的巧思就顯而易見:用跳舞熊的經歷,比喻曾經歷共產體系統治的人們。1989年柏林圍牆倒下,蘇聯兩年後解體,周邊及鄰近的國家在一番動盪後,紛紛成立新的國家體制,邁進自由市場。作者在千禧年後走訪波蘭、愛沙尼亞、喬治亞、巴爾幹半島等地的居民,發現不少人並未能像從未在共產體系
    Thumbnail
    吉普賽人延續數百年的傳統在不久前被廢止了。 將小熊在幾個月時代離熊媽媽身邊,帶著「哈卡」,用燒紅的金屬棍在熊的鼻子上打個洞,鐵絲穿過洞,用鉗子彎起來,成為身體的一部分。 很諷刺的是,描述這些行為的第一章節叫做「愛」。 傳統廢止後,將熊從人類的手中帶走,前往貝利察跳舞熊公園,進入公園的熊,會先將牠們麻
    Thumbnail
    不遠處的戰爭已經揭開序幕,無時不刻數以萬計的各方訊息,讓人摸不著頭緒,也讓人焦慮著該怎麼預備不久後的未來。 不妨透過閱讀,讓我們用這樣的方式沈澱,在看似亂世混沌般的世道中,重新理出方向,為我們自己的未來持續努力。
    Thumbnail
    保加利亞在2007年加入歐盟以前,有著「跳舞熊」的傳統,馴熊師為了壓制牠們的野性,用鐵棒穿過牠們的鼻子,下達指令後,牠們就會在群眾面前跳舞,彷彿能帶來好運,也替馴熊師帶來財產。
    Thumbnail
    從這點來看,《跳舞的熊》是一本從「人」與「自然」的關係中去討論自由為何物的作品。還給熊自由,意味著是讓熊離開人的控制,回到自然中自行發展,至於讓人回到屬於人的「自然」,則是指要讓人回到自由競爭、資訊透明的環境。但自由競爭、民主開放的環境真的就是那麼的「自然」嗎?《跳舞的熊》的某些篇章中開啟了這樣的疑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當共產和獨裁瓦解,新興又充滿缺陷的自由往往讓人無所適從;令人們咒罵自由的破壞性,民主沒有如期待般即刻創造富足和夢想,於是人們開始懷念曾亟欲擺脫的過去。
    Thumbnail
    我誠心認為前年,雅維茱芮的《藤蔓》是我心中當年原住民專輯的最佳。那時沒有把評論放在方格子中,只有在臉書上發表。這邊擷取其中一段介紹,若有興趣不妨去聽看看以電子樂編曲的前作。
    Thumbnail
    一本在書櫃上躺了很久的書,然後居然是去友人家作客,然後硬從他書櫃上把這本書拿下來讀了一個週末就結束了。除了各種斯基對於閱讀障礙外加對各種人物橫出的故事需要翻來翻去之外,和這本書的各種介紹差不多,想要了解共產解體之後人們的各種反應,或許也是個很不錯的選擇。 但其實,或許也適合拿來當作討論學校規定制服問
    Thumbnail
    進入書的後半部分,作者「以熊喻人」的巧思就顯而易見:用跳舞熊的經歷,比喻曾經歷共產體系統治的人們。1989年柏林圍牆倒下,蘇聯兩年後解體,周邊及鄰近的國家在一番動盪後,紛紛成立新的國家體制,邁進自由市場。作者在千禧年後走訪波蘭、愛沙尼亞、喬治亞、巴爾幹半島等地的居民,發現不少人並未能像從未在共產體系
    Thumbnail
    吉普賽人延續數百年的傳統在不久前被廢止了。 將小熊在幾個月時代離熊媽媽身邊,帶著「哈卡」,用燒紅的金屬棍在熊的鼻子上打個洞,鐵絲穿過洞,用鉗子彎起來,成為身體的一部分。 很諷刺的是,描述這些行為的第一章節叫做「愛」。 傳統廢止後,將熊從人類的手中帶走,前往貝利察跳舞熊公園,進入公園的熊,會先將牠們麻
    Thumbnail
    不遠處的戰爭已經揭開序幕,無時不刻數以萬計的各方訊息,讓人摸不著頭緒,也讓人焦慮著該怎麼預備不久後的未來。 不妨透過閱讀,讓我們用這樣的方式沈澱,在看似亂世混沌般的世道中,重新理出方向,為我們自己的未來持續努力。
    Thumbnail
    保加利亞在2007年加入歐盟以前,有著「跳舞熊」的傳統,馴熊師為了壓制牠們的野性,用鐵棒穿過牠們的鼻子,下達指令後,牠們就會在群眾面前跳舞,彷彿能帶來好運,也替馴熊師帶來財產。
    Thumbnail
    從這點來看,《跳舞的熊》是一本從「人」與「自然」的關係中去討論自由為何物的作品。還給熊自由,意味著是讓熊離開人的控制,回到自然中自行發展,至於讓人回到屬於人的「自然」,則是指要讓人回到自由競爭、資訊透明的環境。但自由競爭、民主開放的環境真的就是那麼的「自然」嗎?《跳舞的熊》的某些篇章中開啟了這樣的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