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技術的演進一直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關鍵動力。從工業革命到資訊時代,每一次技術的飛躍都對勞動市場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當前,我們正處在一個由人工智慧(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主導的新技術革命時代。如果我們我們想要瞭解這個影響,也許從『勞動經濟學』中“技術替代效應(Technological Substitution Effect)”和“技術補充效應(Technological Complementarity Effect)的兩個視角,可以有一些有趣的收穫。
什麼是“技術替代效應”?是指:新技術的引入和應用使得某些人類勞動或舊技術變得多餘或被替代的現象。這種效應通常發生在自動化或智能化技術能夠更高效、更經濟地完成原本由人手工完成的任務時。例如,自動化生產線的引入可能會減少製造業中對於人工裝配工人的需求。技術替代效應通常與勞動者對於某些技能的需求下降和某些職位的消失相關聯,這可能導致勞動市場結構變化和再就業挑戰。
這一現象並不新鮮,早在工業革命時期就已出現。然而,AI技術的快速發展給這一過程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化和規模化。想象一下,當機器人和智能系統能夠勝任從基本的數據輸入到複雜的決策制定等各種工作時,許多傳統職位自然會消失。例如,我們都已確認的: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可能會對司機這個職業造成重大衝擊。
與“技術替代效應”相對的“技術補充效應”則是指:新技術的應用增強了人類勞動的效率和效能,創造了新的工作機會,或提高了對某些技能的需求。這種效應通常發生在技術能夠幫助勞動者提高生產力、開拓新的工作領域,或者在工作中實現更高價值的情況下。例如,資訊技術的發展不僅創造了軟體開發、數據分析等新的職業,同時也提高了設計、管理等領域的勞動生產力。同時,技術補充效應有助於提高勞動者的收入水平,促進經濟增長和社會福祉的提升。
以AI的應用來說,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也創造了新的工作機會和需求。以數據科學家為例,這是一個在AI時代應運而生的職業,需要深厚的數據分析能力和對新技術的熟練應用。
一體的兩面
在現實世界中,技術替代效應和技術補充效應往往同時存在,它們共同塑造了『技術進步』對勞動市場的影響。某些行業或職位可能經歷較多的替代效應,導致勞動需求下降,而其他領域則可能因技術補充效應而見證新的職業機會和勞動需求的增長。因此,理解這兩種效應及其相互作用對於評估技術變革的社會經濟後果至關重要。
人資的角色
在上述的背景下,人資管理者的角色變得更加複雜但也充滿機遇。因為人資夥伴不僅需要識別那些可能被AI取代的工作,同時也要積極探索AI如何能夠提升員工的工作效能,以及創造新的職業機會。
這裡有一個關於人資管理者如何應對這一挑戰的例子。假如一家公司決定引進一個新的AI系統來處理客戶服務。這可能會導致原有的客服人員失業。然而,如果人資管理者能夠提前預見這一變化,就可以通過培訓這些員工來應對AI技術的應用,使他們轉型成為AI系統的監控員或數據分析師,從而實現從一種工作形態到另一種工作形態的順利過渡。
技術進步的爭議
從社會福祉的視角來看,AI的進步也產生了關於『勞動權益』和『社會公平』的重要問題。技術進步雖然帶來效率提升,但也可能加劇社會不平等,特別是當部分群體因技能不符而被市場邊緣化時。因此就有人會質疑:是否所有的技術進步都值得追求?在追求效率和創新的同時,我們是否也應該更加關注技術進步對社會的全面影響,包括勞動市場的結構變化和個體工作者的福祉?
針對這一質疑,一個解決方案是在於尋求一種平衡:在積極擁抱AI帶來的技術補充效應的同時,也要積極面對和解決技術替代效應可能引起的社會問題。這需要政府、企業以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比如通過制定政策和提供培訓,來幫助勞動者適應新的勞動市場需求,並確保技術進步的紅利能夠更公平地分配給社會各層面的人。
技術失業的過度
回到我們一開始的討論,AI技術的發展既是一場挑戰也是一場機遇。我們對於AI與勞動市場關係的探索,不應只停留在技術替代或補充的表面效應,而應深入至如何利用AI促進人類能力提升、職業發展以及社會福祉的根本問題。正如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在上世紀末所提出的“技術失業”概念,我們今天所面臨的挑戰,實際上是一個過渡期問題,關鍵在於如何引導這一過渡期,使之成為向更高層次的勞動結構和社會結構演進的契機。
#人資小百科系列
#名詞解釋:
凱恩斯所謂的“技術失業”(Technological Unemployment)概念,是在其1930年的著作《經濟學的可能性》("Economic Possibilities for our Grandchildren")中首次被提出。
凱恩斯所謂『技術失業』的定義是指:由於“我們發明了節省勞力的裝置或方法,快於我們找到其使用的節奏”,導致的失業現象。換句話說,當技術進步和自動化導致的生產效率提升速度超過經濟對新勞動力需求增長的速度時,就會產生技術失業。
凱恩斯當時對技術失業的討論是在分析長期經濟發展趨勢時提出的。他認為,雖然技術進步最終會帶來更高的生活水平和更短的工作時間,但在達到這個最終目標的過程中,社會需要面對技術進步對勞動市場的短期衝擊,特別是技術快速發展階段可能導致的勞動力過剩和失業問題。
這一概念對當代經濟學和社會科學的討論具有持續的影響,特別是在考察自動化、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對勞動市場影響。技術失業反映了技術變革對於勞動需求的複雜影響,提醒政策制定者和社會需要採取措施,以幫助勞動力適應技術變革,並緩解技術進步可能帶來的短期負面影響。
#小週末【資點】學習平台 https://hrlearning.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