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曾為台南現存最早的彩繪層(1978陳壽彞),於2010年修掉、重繪。
2.調查研究忽視無名畫師,因無相關研究可考,且有市場及時間上考量(有名畫師較易獲得修復經費),調研應納入不同技藝、藝術史等專業,即便尚未清楚也應如實紀錄。
3.彩繪匠師陳玉峰:「現況保存如在加護病房。」應區分「修復」與「修護」;前者如同醫美,後者如同醫病。
4.彩繪修復在於讓視覺回到文化價值本身。
5.新舊並陳或取代個體,並不影響整體,因具有潛在同一性,在同一空間老化。
6.修護在移除有害物質(如石材防護劑會加速石材劣化)及移除影響視覺閱讀之物。
7.豬血灰(不加鹽,加鹽變食用):不用發酵、強度強 vs. 桐油灰(一麻五灰):一加侖2400元,一層乾一個月。
8.髮刷:筆觸一致,顏色濃 vs. 油漆刷,顏色淡。
9.過去彩繪匠師的問題,只傳畫工,未傳知識(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10.目前環境調查少科學依據,導致調研設計與現況落差(變更設計)。
11.影線法:一步距離具可辨識性。
12.如何辨別好的修復師:文憑、實務案例、專業領域。
13.越早期的彩繪越好修,因為材料較單純&利潤高。
14.2010年起彩繪獨立發包,卻時常發生為了結構修復而將彩繪移除的案例。
15.好的修復,從頭到尾僅使用一種黏著劑。
16.抓漏水可於雨後隔天上午以熱顯像儀抓,因有水處溫度較低。
17.修復「清潔」流程最重要,應使用不可逆材料。
中午跟老師討論「真實性」的問題,若依據《威尼斯憲章》中的不可臆測性及可辨識性原則,彩繪修復與木刻修復,都不符合真實性。然而,若文化的價值必須透過閱讀性才可傳承,那麼,反而是目前修復結構部分刻意造成視覺的不平衡、像貼藥膏般的差異造成價值減損。
2023/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