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趟的旅行來到了宜蘭冬山,由於身上的行囊實在太重,一下火車便往背包客棧去,直接躺上床午睡,下午就這樣浪費掉了,或是有時候,帶上一本書,整個下午都泡在咖啡廳裡,獨旅的過程裡,我總喜歡到訪一些特色青旅、一些特色咖啡廳、一些特色小店。旅行有時候不就是換個地方散步、換個地方吃飯、睡覺,換個地方看書、喝咖啡,換個地方生活。
那天傍晚打算走去老街覓食,管家提醒我要帶傘,會下雨,果然,走不到半路就下起了雨,折返應該還來的及,但我執意往前走,走沒幾步雨越下越大,褲管濕了、鞋子也濕了,而老街,幾乎都沒開。我還是的走了老街一圈,挑了家店點了一碗乾麵和鴨賞,旁邊放著濕漉漉的傘。旅行路上下雨的話,轉進一間咖啡廳吧、不然就在青旅睡覺也好,或者,撐起雨傘穿上雨衣走下去也行,獨自旅行,跟著自己的心走就好,任性也不須擔心打擾到誰。
僅是奢侈的浪費旅行中的時間、或是執意在雨中繼續前行的小任性,在身不由己的生活當中,恣意妄為片刻。
莫非是日常裡的大部分事情都重複的讓人厭倦,又或是講求效率的令人疲乏,所有都會導向一個被投射出來的標準答案,導致我在獨自旅行的路上喜歡做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好比如說,去花蓮時為了候位一家偶然經過的壽司店,竟然在店外坐了接近兩個小時;又或者,明明羅東到冬山區間車只需要一站四分鐘的距離,我卻搭上往蘇澳新的列車,再轉車至冬山,花了四十分鐘。
不過這些事後連自己都摸不著頭緒的荒謬行為,卻不是完全不經大腦思考的,會排兩小時的隊只是很想吃壽司,剛好那家又很有名;會搭上繞遠路的火車是因為不想等下一班還要一小時的區間車。
再接著舉例,有一年去池上待了三天,卻沒有任何一餐吃池上便當,換句話說,我連一口池上米都沒吃;去了好幾次冬山,卻沒有去冬山河自行車道。
也不是刻意的,就只是剛好,因為並不是循著公式而來的,到池上要吃池上便當,到冬山要騎自行車,在完全不追求標準答案的我的世界裡,公式不過是參考用的,而我絕對不會用。
可是生活大多時候仍必須遵循這個社會的遊戲規則,即便我通常不按照規則,又愛鑽漏洞。於是旅行儼然成了我的抒發方式,再荒謬一點,也無所謂,越荒謬越好,那樣正好有故事,而我恰好為了故事而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