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3/30讀書會之前:關於《草莓與灰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本方格子原先想要週更,結果被我搞成了月更,實在慚愧。

三十三十日的瓦當讀書會,選了房慧真的《草莓與灰燼》,和四月的《週期表》做主題上的搭配。

近日童偉格也出了一本新書《拉波德氏亂數》。由於我最近的閱讀興趣轉往推理小說,因此童偉格的新書買了之後尚未翻閱。只是想來《草莓與灰燼》和《拉波德氏亂數》應有可以對讀之處。

房慧真這本散文集的同名篇章〈草莓與灰燼〉被收錄至高中國文課本,雖我對學校教育頗有微詞,但能讓更多人接觸到房慧真這位作者,也是美事。近幾年來,台灣無論是學術界還是藝文界,都加深了對「他者」的關懷:這個「他者」可能處於過往的歷史沉積之中(我們的父母輩、爺爺奶奶...),也可能是指向未來(我們的兒孫)。

白色恐怖的受難者,也算是一種在歷史裡的他者。行文至此,肯定有人認為我說這些受難者是「他者」很詭異、不合邏輯,因為對於受難者的家屬而言,受難者絕非「他者」。不過我想說的是,對於像我這樣倖免於國家暴力的人而言,閱讀並見證白色恐怖受難歷史,正是一種向「他者」敞開的方式:我希望接過他們的痛苦,我希望自己多更多對現實的認識,如此,慢慢培養起推進社會正義的理念或動力,為了使歷史裡的他者不被遺忘,為了使未來的他者不再遇到重複的困境與問題。

圖片取自天下雜誌的官方網站

圖片取自天下雜誌的官方網站

房慧真的同名短篇〈草莓與灰燼〉已經有太多人討論了。我想最後再講三件事。

一、一位我很喜歡的作者蔡慶樺,大多寫作與德國相關的書,我是用他的書在認識德國的。由於他的主題多是德國,不可免的會提到德國如何反省二戰納粹。看完房慧真也很推薦讀蔡慶樺。

二、電影《九槍》已經在公視+上架了,隨時可以觀看,我想,這是一部能夠引領我們深刻反思自己(作為一位台灣人)的電影。

三、我最喜歡的一本作家傳記,是David Shields和Shane Salerno合著的Salinger,當然我是讀繁體中文的譯本,譯者是可靠的宋瑛堂。這部書有將近800頁,更甚者還是精裝本!我想說的是,這本書有三分之一的篇幅,在描述沙林傑參加二次大戰的經過。當沙林傑與袍澤費盡千辛萬苦走進集中營時,等待他們的並不是好萊塢電影式的、戰俘脫困並坐上軍人的裝甲車安然離開的團圓結局。

這場戰爭沒有贏家,勝利者被集中營的景象給摧毀了,因為納粹在撤離集中營之前,將所有活的、死的猶太人都聚集在一起,放把火燒了,留給盟軍創傷。今年的選書有《麥田捕手》,我想,其中一部分可以聊聊沙林傑的戰後創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麋集之地
2會員
6內容數
各類藝文評論或心得,以及讀書會紀錄。
麋集之地的其他內容
2024/05/26
一、五月二十五日的《海邊的卡夫卡》總括了半年來讀書會的主題 到目前為止,每個月的讀書會均照常舉行。只是二、三、四月的讀書會紀錄,尚未整理成文。那麼,跳過前三本書、先把五月的《海邊的卡夫卡》整理成文,是為什麼呢? 在這部上下兩卷的長篇小說裡,村上春樹採用了雙線敘事,講述了一個十五歲少年的歷險。就我
Thumbnail
2024/05/26
一、五月二十五日的《海邊的卡夫卡》總括了半年來讀書會的主題 到目前為止,每個月的讀書會均照常舉行。只是二、三、四月的讀書會紀錄,尚未整理成文。那麼,跳過前三本書、先把五月的《海邊的卡夫卡》整理成文,是為什麼呢? 在這部上下兩卷的長篇小說裡,村上春樹採用了雙線敘事,講述了一個十五歲少年的歷險。就我
Thumbnail
2024/02/14
2023/06/21《家離水邊那麼近》 「品味一本書恐怕比品酒更孤獨。不過,書和酒有個共通點:透過討論和分享,味道會變得更清晰、更細膩。」這段出自《無知者:漫畫家與釀酒師為彼此啟蒙的故事》裡的話,很適合用來為世上所有的讀書會作註解,也是本次讀書會的宗旨。 《家離水邊那麼近》是本次讀書會的第一本
Thumbnail
2024/02/14
2023/06/21《家離水邊那麼近》 「品味一本書恐怕比品酒更孤獨。不過,書和酒有個共通點:透過討論和分享,味道會變得更清晰、更細膩。」這段出自《無知者:漫畫家與釀酒師為彼此啟蒙的故事》裡的話,很適合用來為世上所有的讀書會作註解,也是本次讀書會的宗旨。 《家離水邊那麼近》是本次讀書會的第一本
Thumbnail
2024/02/04
今年的讀書會選擇了《風的十二方位》作為開場,不過,我們只聚焦討論了其中兩篇故事:〈比帝國緩慢且遼闊〉、〈離開奧美拉城的人〉。事實上筆者對娥蘇拉的了解不多,充其量大學時代讀過《地海巫師》,對娥蘇拉的印象和一般見解差不多:細心地構築世界、敘事風格溫和詩意,偶有警句。 關於科幻小說,台灣可供參考的部落格
Thumbnail
2024/02/04
今年的讀書會選擇了《風的十二方位》作為開場,不過,我們只聚焦討論了其中兩篇故事:〈比帝國緩慢且遼闊〉、〈離開奧美拉城的人〉。事實上筆者對娥蘇拉的了解不多,充其量大學時代讀過《地海巫師》,對娥蘇拉的印象和一般見解差不多:細心地構築世界、敘事風格溫和詩意,偶有警句。 關於科幻小說,台灣可供參考的部落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昨天跟學長討論改運選項是不是仍在原本選項上,只是比較少選擇的項目,仍在可以預期裡。 今天來翻書決定選擇及行動! 拿出 2004年在Amazon買書,This Diary will change your life。這是一本充滿創意的書,需每天按照Diary的安排,做一件事
Thumbnail
昨天跟學長討論改運選項是不是仍在原本選項上,只是比較少選擇的項目,仍在可以預期裡。 今天來翻書決定選擇及行動! 拿出 2004年在Amazon買書,This Diary will change your life。這是一本充滿創意的書,需每天按照Diary的安排,做一件事
Thumbnail
有一些書不小心漏掉了, 還有一些書是這兩天收到的, 想想趁著博客來會員日還有一天, 就一起分享, 書名點進去是博客來購買連結。 如果有想購買博客來晒書季三本$399的可以這邊點下去, 粉絲頁留言處還有part1-4,每張照片都有購物車連結。 🍋 《煩惱的那一
Thumbnail
有一些書不小心漏掉了, 還有一些書是這兩天收到的, 想想趁著博客來會員日還有一天, 就一起分享, 書名點進去是博客來購買連結。 如果有想購買博客來晒書季三本$399的可以這邊點下去, 粉絲頁留言處還有part1-4,每張照片都有購物車連結。 🍋 《煩惱的那一
Thumbnail
  其實直到今晚8時為止,我都在為另一本書奮鬥,但是那本小說實在有點「難啃」,所以我決定換一本書看。
Thumbnail
  其實直到今晚8時為止,我都在為另一本書奮鬥,但是那本小說實在有點「難啃」,所以我決定換一本書看。
Thumbnail
不知不覺就來到第60篇閱讀筆記,六十有很多意義,是一個輪迴,也象徵新的開始。決定收起年少時對於響亮名稱的執著,單純地以週記為出發,期許自己能夠一週分享一本書,分享思想在文字間的跳動,以及紀錄選書的初衷。 從定義到最後的解方,作者分享作為冒牌者症候群的對抗心法,或許是親身經歷的關係,沒有過多的學
Thumbnail
不知不覺就來到第60篇閱讀筆記,六十有很多意義,是一個輪迴,也象徵新的開始。決定收起年少時對於響亮名稱的執著,單純地以週記為出發,期許自己能夠一週分享一本書,分享思想在文字間的跳動,以及紀錄選書的初衷。 從定義到最後的解方,作者分享作為冒牌者症候群的對抗心法,或許是親身經歷的關係,沒有過多的學
Thumbnail
2024 交心讀書會第一季每月選讀不同書籍,提供讀者新知識與實用技巧,讓感情穩定向上提升,增加彼此間的交流。書籍包括《我可能錯了》、《用愛延續的八種方法》、《生活槓桿》,內容豐富實用。
Thumbnail
2024 交心讀書會第一季每月選讀不同書籍,提供讀者新知識與實用技巧,讓感情穩定向上提升,增加彼此間的交流。書籍包括《我可能錯了》、《用愛延續的八種方法》、《生活槓桿》,內容豐富實用。
Thumbnail
上個月不小心讀了太多書,這次同樣讓我分成上下篇來發布吧。上篇都是從獨立書店帶回家的好書,以台灣和香港為主題。
Thumbnail
上個月不小心讀了太多書,這次同樣讓我分成上下篇來發布吧。上篇都是從獨立書店帶回家的好書,以台灣和香港為主題。
Thumbnail
本方格子原先想要週更,結果被我搞成了月更,實在慚愧。 三十三十日的瓦當讀書會,選了房慧真的《草莓與灰燼》,和四月的《週期表》做主題上的搭配。 近日童偉格也出了一本新書《拉波德氏亂數》。由於我最近的閱讀興趣轉往推理小說,因此童偉格的新書買了之後尚未翻閱。只是想來《草莓與灰燼》和《拉波德氏亂數》應有
Thumbnail
本方格子原先想要週更,結果被我搞成了月更,實在慚愧。 三十三十日的瓦當讀書會,選了房慧真的《草莓與灰燼》,和四月的《週期表》做主題上的搭配。 近日童偉格也出了一本新書《拉波德氏亂數》。由於我最近的閱讀興趣轉往推理小說,因此童偉格的新書買了之後尚未翻閱。只是想來《草莓與灰燼》和《拉波德氏亂數》應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