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就來到第60篇閱讀筆記,六十有很多意義,是一個輪迴,也象徵新的開始。決定收起年少時對於響亮名稱的執著,單純地以週記為出發,期許自己能夠一週分享一本書,分享思想在文字間的跳動,以及紀錄選書的初衷。
自我懷疑
過度努力
低自尊或是不穩定自尊
難以接受表揚或正向回饋,也難以接受失敗或批評,但又經常需要外界認可
有完美主義和強烈控制慾,不放心他人的能力或工作表現
覺得自己意見不重要,傾向讓其他人決定,自願放棄自己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害怕失敗而迴避挑戰或機會
害怕被讚揚而故意不成功,或為自己的承久感到內疚
想從影響自己很深的作家為起頭,張瀞仁,安靜是種超能力的作者,當時候因為他提及內外向工作者的差異,開始讓人們反思是否活得外向才是政治正確。在那之後,不在刻意假裝外向,也慢慢喜歡內向的自己,那時候便發現,選書有時候在反應當下的心境,文字很療癒也很讓人上癮,有時候生活上的困境,除了向外請益外,書本也成為我的出口。
而這次的冒牌者症候群,正是為出社會後才長出的症頭。
大學以後,學習對我來說如魚得水,搭配著寒暑假增添的履歷,畢業之際是意氣風發的模樣,跟出社會形成鮮明的對比,不是成就不好,而單純是滿滿的自我感覺不良好。
第一份工作到現在,時不時都會陷入自我懷疑的回圈裡,面對大量的未知,遇到不足快速成長成為必備技能,然而學習再也不是隨心所欲且不限時,更多的是為了生存,時間壓力下,常常會覺得自己準備好了嗎?我適合這份工作嗎?我能夠獨當一面了嗎?好像永遠都能很難達到標準,也好像不管怎麼努力,終究不夠好,終究很難好好肯定自己…
直到我聽到podcast 慕姿讀靈魂腳本—魔女宅急便(下),其中一句話是這樣說的:
「當我們覺得自己不夠好的時候,是因為我們進步了,因為我們變強了,才會發現自己不夠好,而我們正在尋求一個變更好的可能。」
那時候正奔往高鐵的路上,當場潸然淚下,才發現有時候自我批判的背後,其實在尋求更進步的可能,而過度對自己很嚴格,一昧地尋求外在的肯定,很容易讓自我價值觀不穩定,彷彿沒有掌聲的地方就是沒有看不到自己的價值,這樣的迴圈也容易讓自己陷入焦慮,反而對專案的推進帶來了反效果。
從那之後,開始有意識到對自己很嚴格這件事,每當有自我批判的念頭,或是感受到無助時,便會打開這個podcast,讓所有焦慮止息,重新校準事件準心,也學習在事件中,正向看待自己,我們進步了多少,過程中我們做了哪些努力…一步步扶著自己站起來,過程中是很美的,更是重獲力量的。
隔了差不多半年找到這本書,起初是因為作者,但後來卻被裡面的故事打動,原來這麼多人也都在學習跟自己好好相處,都在練習告訴自己不是「辦不到」,而是「還沒有辦到」,我們終究會透過「努力」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的。
最後,謝謝勇氣讓我重新開啟部落格,我們下一本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