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農曆年初三,去了一趟苗栗白沙屯拱天宮,抵達時大概早上十點多,在拱天宮附近覓食著,都是些老店、都有些懷舊的味道。
一家在地的麵攤,忙裡忙外的張羅著,連早餐都來不及吃上幾口,菜單上只有幾個品項,卻耐得住四十年。是不可思議的,仍屬於早餐的時段就已經有絡繹不絕的人潮,來白沙屯拱天宮的人們或許會順道吃上一碗麵。
那天剛好遇上寒流,風實在大的誇張,我也想喝一碗熱熱的湯暖一下身子。
紅色的磚瓦牆面,角落堆滿調味料的箱子,擺上幾張折疊桌和塑膠椅,完全是台灣古早的麵攤模樣,嗯,我很喜歡。穿梭在桌間,內外奔跑、擦拭、結帳,與用托盤端著好幾碗麵慢條斯理走到客人面前,店裡的速度竟然被調和了。
餛飩湯麵來了,湯麵最講究湯頭,挺清淡的,沒什麼讓人驚艷的味道,但卻讓人一口接一口,麵條正是我愛吃的那種粗麵條,很香、很有嚼勁,而餛飩肯定是現包的,內餡肉的味道恰到好處。
我想我知道四十年的秘訣是什麼了,它不屬於來這裡必吃那樣的浮誇,也不是那種會讓人二訪三訪的口袋名單,不是短時間的驚豔,它是散落在日常裡,以樸實無華的味道,卻讓人可以每天來一碗,它是長時間的,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味道。
後來每半年都會去一趟拱天宮,都會記得這家麵攤。
-
去年八月,去了一趟玉里,玉里車站外徒步能抵達的區域裡,賣玉里麵的店家多到數不清,就算在google上輸入玉里麵推薦,似乎也各有各的愛好者。
「玉里無招牌麵店-觀光客不會來的在地美味…」某網頁替這間店下的標題,接近晚餐時間,果真,絡繹不絕的是當地人,那樣一股親切的氛圍,麵攤前圍著一群人,剛接孩子下課的、騎著電動代步車而來的、走路的、騎車的,多是外帶,也有走進店裡吃碗麵又離開的,那便是玉里最日常的風景。
:白麵 黃麵
:白麵
:湯的 乾的
:乾的
:裡面坐
沒有招牌、沒有菜單,就順著店員的提問回答,怕回答慢了猶豫了就像觀光客了,忽然想起剛聽到有人點餛飩湯,於是補上一句
:再加一碗餛飩湯好了
:要先付錢嗎
:不用 吃飽再付
我就這樣點了一碗麵、一碗餛飩湯,配著電視上的烏龍派出所,後來接著播哆拉a夢,泛黃的牆壁、舊到不行的畫,和那舊到不行的藤椅,再搭上那雜亂的桌面,小時候阿嬤家附近還沒發展成風景區時也長那樣,於是有一種親切感和熟悉感。
:從哪裡來的
:台北
:有去看花季嗎
:沒有耶,我本來想去騎那個自行車道,但好像說封起來了
:對啊 去年那個地震
:鄉下地方就是這樣,像那個橋有沒有,說要修,說了一年也沒修
:但對我們是沒有太大的影響啦
不知道自行車道什麼時候會修好,也不知道修好後玉里會不會有更多的人潮,但這間無招牌麵店,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吧。
這間玉里麵的味道,和苗栗白沙屯的麵店一樣,不需慕名而來,也不會用想二訪三訪來形容,就是那樣地樸實,散落在日常裡,可以每天來上一碗,是長時間,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味道。而餛飩湯,大概是像阿嬤怕你餓到那般,有足足十顆大餛飩,一碗麵配上一碗湯,真的會很滿足。
大概要去觀光客都不會去的店,才能真的感受當地的日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