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倖存者》:懸疑十足又危機重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果然,看泰絲格里森的小說,看瑞卓利莫拉系列比較對味。

這一本《最後倖存者》屬於較後期的作品,中間我還有好幾本沒看,不過雖然人物關係有點相連,案情是完全獨立的,所以跳著看也沒有任何問題。

《最後倖存者》一開始是一場槍殺案和一場爆炸案,兩宗案件都有一個孩子倖存,接著來到主線,一個富豪家中發生滅門慘案,一對夫婦及三個小孩被行刑式處決,一個男孩避過一劫成為倖存者,追查之下發現這個男孩是第二次遭遇滅門慘案,兩年前他一家就是在遊艇上被殺,到底是誰要對一個男孩趕盡殺絕?

倖存的男孩後來被安排到一間偏僻又保衛森嚴的學校,而剛好在這學校進行探訪的法醫其後發現這裏有兩個學生都遭遇過兩次滅門慘案,三個人第一次遭遇的滅門慘案都是兩年前的同一個星期內發生,那真的是巧合嗎?

然而,三個家庭完全沒有共通點,三個孩子也從來沒有見過對方,要如何找到他們之間的連結呢?現在三個倖存者都聚在同一間學校,如果真的有人要對他們不利,不是最方便嗎?

小說懸疑十足又危機重重,《最後倖存者》到後段讀到欲罷不能,案情峰迴路轉,讀者跟角色一起暈頭轉向,到底什麼是真什麼是假,誰是好人誰是壞人?迷失在峰迴路轉的劇情中,真是一次很有趣的閱讀經驗。

接下來討論一下與案情無關的劇情,話說女主角的母親原本因為丈夫外遇而被拋棄,在還沒離婚的情況下結識了新歡,對方帶她擺脫憂鬱,重新找到久違了的快樂。然而,丈夫被外遇甩了之後打算回家重拾舊歡,當然拒絕離婚,不斷跟妻子糾纏。她夾在中間不知如何抉擇。

我無法理解為什麼她需要掙扎,怎麼可能原諒拋棄自己的丈夫?怎麼可能不選擇讓自己快樂的新歡?而她之所以感到矛盾是因為「一家人」這三個字。她認為要是她不選擇丈夫,就是她毀了「一家人」的存在。

許多人都被「一家人」這個概念困住,即使不快樂也任由自己被「一家人」綑綁,但只要突破這個概念,自然能海闊天空。

不忠已經罪無可恕,被甩只是罪有應得,回頭還想用「一家人」來作情緒勒索,簡直是欠揍。

這樣的劇情不是主線,卻讓我看得很生氣,生氣的是女人的懦弱,為什麼立場不能堅定一點呢?

扯遠了,說回小說本身,《最後倖存者》在我看過的泰絲格里森小說中,算是篇幅較短的一本,只有十六多萬字,之前看的全部二十多萬字,所以閱讀此書相對輕鬆,第一次入手泰絲格里森的小說不妨從這本入手。

購買電子書:https://moo.im/a/2gsFOR

書名:《最後倖存者》

作者: 泰絲.格里森

出版:春天出版

日期:2023/05/05

avatar-img
105會員
758內容數
每次看到好書、精彩電影和劇集都想向別人推介,實在不能只有我看到啊,如果我的文字能讓你對某本書、某齣電影或劇集感興趣,繼而找來看,真是功德無量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梁淑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教導孩子有各種各樣的方法,而最簡單又最粗暴的方法是直接將答案餵給他們。 答案餵到嘴邊,孩子當然全盤接受,一口將答案吞進肚裏,完全不用咀嚼,甚至沒經消化便排出來,孩子能學到什麼呢? 盡責任的家長和導師,會嘗試不直接給予答案,而是一步一步進行講解,希望孩子在領悟原理後自行解出答案,只有這樣他們才算真
三月初提出的閱讀計劃,已進入最後兩本的階段(中間看了兩本閱讀計劃以外的書),正在看《與自己對齊》一書,劃線劃到停不了,有很多感悟,因此看得比較慢。 這是一本心靈解答書,作者是靈媒媽媽 Ruowen Huang,之前就很喜歡她的書,讓我了解到靈界的面貌,也讓我對人生中的許多事物有另一種看法。其實
《Puzzle》是一本推理小說電子雜誌,第一期由四個短篇所組成,三篇華文創作,一篇翻譯美國魔術師兼推理小說家克雷頓.勞森的作品。 四篇作品中,我喜歡前兩篇,即陳浩基的〈耶夢加得〉以及理想很遠的〈結刊通知〉,後兩篇翻譯作品〈來自另一個世界〉和〈與犬共舞〉 ,我嫌一篇太古典一篇太日常。 先由我喜歡的
我是因為書名而借閱這本書,書名有炸雞,直覺以為是韓國作者寫的,不過讀後才知道這是日本作者寫的,當時作者在Twitter分享工作和生活日常,獲得廣大支持,最後結集成書。 作者是日本OL,在工作上戀愛上生活上都有過一些挫折,也有過憂鬱症,而這本書主要勸大家不要過度努力,即使追夢失敗也要活得好好,以及如
孩子出生以後,父母幾乎沒有一刻閒著。 孩子還是嬰幼兒時,父母有哪一夜可以睡好睡足?孩子悶哼一聲,父母立即彈起來察看,每分每秒都對孩子呵護備至,沒有一刻敢掉以輕心。 孩子漸漸長大,要操的心不但沒有減少,反而越來越多,以前照顧好孩子的起居飲食就好,現在卻得面對更多層面的壓力,譬如孩子升上小學,立
泰絲格里森的小說我看過很多本,但之前看的都是瑞卓利莫拉糸列,而這一次看的是醫療懸疑系列的第一本《貝納德的墮落》,沒有熟識的警探瑞卓利和法醫莫拉,看的時候總是有點若有所失。 書名叫《貝納德的墮落》,但書看到最後也沒有出現任何與貝納德相關的人或物,直到看後記才知道貝納德是現實世界中第一個進行心臟移植手
教導孩子有各種各樣的方法,而最簡單又最粗暴的方法是直接將答案餵給他們。 答案餵到嘴邊,孩子當然全盤接受,一口將答案吞進肚裏,完全不用咀嚼,甚至沒經消化便排出來,孩子能學到什麼呢? 盡責任的家長和導師,會嘗試不直接給予答案,而是一步一步進行講解,希望孩子在領悟原理後自行解出答案,只有這樣他們才算真
三月初提出的閱讀計劃,已進入最後兩本的階段(中間看了兩本閱讀計劃以外的書),正在看《與自己對齊》一書,劃線劃到停不了,有很多感悟,因此看得比較慢。 這是一本心靈解答書,作者是靈媒媽媽 Ruowen Huang,之前就很喜歡她的書,讓我了解到靈界的面貌,也讓我對人生中的許多事物有另一種看法。其實
《Puzzle》是一本推理小說電子雜誌,第一期由四個短篇所組成,三篇華文創作,一篇翻譯美國魔術師兼推理小說家克雷頓.勞森的作品。 四篇作品中,我喜歡前兩篇,即陳浩基的〈耶夢加得〉以及理想很遠的〈結刊通知〉,後兩篇翻譯作品〈來自另一個世界〉和〈與犬共舞〉 ,我嫌一篇太古典一篇太日常。 先由我喜歡的
我是因為書名而借閱這本書,書名有炸雞,直覺以為是韓國作者寫的,不過讀後才知道這是日本作者寫的,當時作者在Twitter分享工作和生活日常,獲得廣大支持,最後結集成書。 作者是日本OL,在工作上戀愛上生活上都有過一些挫折,也有過憂鬱症,而這本書主要勸大家不要過度努力,即使追夢失敗也要活得好好,以及如
孩子出生以後,父母幾乎沒有一刻閒著。 孩子還是嬰幼兒時,父母有哪一夜可以睡好睡足?孩子悶哼一聲,父母立即彈起來察看,每分每秒都對孩子呵護備至,沒有一刻敢掉以輕心。 孩子漸漸長大,要操的心不但沒有減少,反而越來越多,以前照顧好孩子的起居飲食就好,現在卻得面對更多層面的壓力,譬如孩子升上小學,立
泰絲格里森的小說我看過很多本,但之前看的都是瑞卓利莫拉糸列,而這一次看的是醫療懸疑系列的第一本《貝納德的墮落》,沒有熟識的警探瑞卓利和法醫莫拉,看的時候總是有點若有所失。 書名叫《貝納德的墮落》,但書看到最後也沒有出現任何與貝納德相關的人或物,直到看後記才知道貝納德是現實世界中第一個進行心臟移植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倖存的慰安婦受害者,只剩下最後一個人了,可是沒有人知道她是誰,或許,這其中還包含她自己。
Thumbnail
一開始看到的主題就很吸引人,不像一般的謀殺流程,屍體->推理->犯人,開宗明義就以兇手的敘述展開整個故事,故事內容別出心裁,我覺得編排也十分用心,以不同視角的角度帶出故事的來龍去脈,以及為何兇手會有這種作為,並且情節也蠻緊湊,交代的環節完整,只差在最後可能是怕大家看不懂,又小叮嚀了一下補充細節,
Thumbnail
這次追的這個系列,則是在同一片土地上,不同的人發生的故事,或事故?這次的故事圍繞著一位犯罪學教授,副業連續殺人犯的紀念品收藏家;超級危險分子,擁有高度社交需求;失去所有,一無所有,剛從監獄旅社退房的前刑警;外加一位走在路上,不斷被倒楣遇上的年輕少女;與一大堆失去呼吸的龍套角色。
Thumbnail
非常偶然地在圖書館找到這本書耶!應該是翻譯成中文的,傑克.李奇系列的最新一集?有種撞大運的開心感!還是傑克.李奇沒有艾迪.弗林受歡迎?弗林律師超搶手的,等好久都等不到...。
Thumbnail
懸疑錯亂感十足,但收尾卻為結尾而結尾的一齣電影。 關於幸,與不幸。
Thumbnail
真是令人生氣的一本推理小說! 我是第一次看這樣類型的小說,我從來不知道可以用這種方式和讀者互動,甚麼叫做給讀者的挑戰書:直到最後都不宣布兇手是誰!兇手是誰!兇手是誰! 等我稍微冷靜下來之後,我再重看了一次,心浮氣躁邊看邊思考著文字的細節,邊推敲可能的線索,想著最後加賀警探丟出來的關鍵:三張照片,
Thumbnail
醫學懸疑天后泰絲格里森--瑞卓利警探&艾爾思法醫系列第十三本新作《 護理師 》 珍繞到前門,那裡有一個聽診器落在地板上,攻擊就是從這裡開始。 第一記重擊沒有殺死她。當時她還活著,還有意識。 然後就結束在這裡,她心想,往下看著屍體。
Thumbnail
唔⋯我該如何評價此書才好?其實整個閱讀過程,我的思路都在文學分析與推理解謎之間徘徊不定🧐 從書名到故事內容,這無疑是一本傳統本格派推理小說,只不過書中的敘述方式和人物性格都帶有強烈的無賴派特色。非說兩者不能並存,只是我當初本著翻開推理小說的預想,一下子冒出十多個放浪形骸的角色,我實在無法專心推理
Thumbnail
不過只是買本書為何要勞師動眾派一堆紀警來殺害他? 主角到底是犯了什麼太歲?分享一本舊書也會被遭來殺身之禍。 到底是班長搞得鬼,還是另有其人,主角與人無仇,何來報仇?
Thumbnail
奪走三條人命仍逍遙法外的殺手,沉寂多年後為何再度作案、終於落網? 死刑前十二小時的逃獄計畫,是他的瘋狂幻想、或是最後的完美犯罪? 答案只有他生命中的這三個女人知曉── *《消失的另一半》布莉‧貝內特、《在所有母親之間》艾希莉‧歐娟同聲盛讚 *美國指標性書評《出版人週刊》、《書單》、《圖書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倖存的慰安婦受害者,只剩下最後一個人了,可是沒有人知道她是誰,或許,這其中還包含她自己。
Thumbnail
一開始看到的主題就很吸引人,不像一般的謀殺流程,屍體->推理->犯人,開宗明義就以兇手的敘述展開整個故事,故事內容別出心裁,我覺得編排也十分用心,以不同視角的角度帶出故事的來龍去脈,以及為何兇手會有這種作為,並且情節也蠻緊湊,交代的環節完整,只差在最後可能是怕大家看不懂,又小叮嚀了一下補充細節,
Thumbnail
這次追的這個系列,則是在同一片土地上,不同的人發生的故事,或事故?這次的故事圍繞著一位犯罪學教授,副業連續殺人犯的紀念品收藏家;超級危險分子,擁有高度社交需求;失去所有,一無所有,剛從監獄旅社退房的前刑警;外加一位走在路上,不斷被倒楣遇上的年輕少女;與一大堆失去呼吸的龍套角色。
Thumbnail
非常偶然地在圖書館找到這本書耶!應該是翻譯成中文的,傑克.李奇系列的最新一集?有種撞大運的開心感!還是傑克.李奇沒有艾迪.弗林受歡迎?弗林律師超搶手的,等好久都等不到...。
Thumbnail
懸疑錯亂感十足,但收尾卻為結尾而結尾的一齣電影。 關於幸,與不幸。
Thumbnail
真是令人生氣的一本推理小說! 我是第一次看這樣類型的小說,我從來不知道可以用這種方式和讀者互動,甚麼叫做給讀者的挑戰書:直到最後都不宣布兇手是誰!兇手是誰!兇手是誰! 等我稍微冷靜下來之後,我再重看了一次,心浮氣躁邊看邊思考著文字的細節,邊推敲可能的線索,想著最後加賀警探丟出來的關鍵:三張照片,
Thumbnail
醫學懸疑天后泰絲格里森--瑞卓利警探&艾爾思法醫系列第十三本新作《 護理師 》 珍繞到前門,那裡有一個聽診器落在地板上,攻擊就是從這裡開始。 第一記重擊沒有殺死她。當時她還活著,還有意識。 然後就結束在這裡,她心想,往下看著屍體。
Thumbnail
唔⋯我該如何評價此書才好?其實整個閱讀過程,我的思路都在文學分析與推理解謎之間徘徊不定🧐 從書名到故事內容,這無疑是一本傳統本格派推理小說,只不過書中的敘述方式和人物性格都帶有強烈的無賴派特色。非說兩者不能並存,只是我當初本著翻開推理小說的預想,一下子冒出十多個放浪形骸的角色,我實在無法專心推理
Thumbnail
不過只是買本書為何要勞師動眾派一堆紀警來殺害他? 主角到底是犯了什麼太歲?分享一本舊書也會被遭來殺身之禍。 到底是班長搞得鬼,還是另有其人,主角與人無仇,何來報仇?
Thumbnail
奪走三條人命仍逍遙法外的殺手,沉寂多年後為何再度作案、終於落網? 死刑前十二小時的逃獄計畫,是他的瘋狂幻想、或是最後的完美犯罪? 答案只有他生命中的這三個女人知曉── *《消失的另一半》布莉‧貝內特、《在所有母親之間》艾希莉‧歐娟同聲盛讚 *美國指標性書評《出版人週刊》、《書單》、《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