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犯與三個女人》2023年愛倫坡獎最佳長篇小說!

更新於 2024/01/02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奪走三條人命仍逍遙法外的殺手,沉寂多年後為何再度作案、終於落網?

死刑前十二小時的逃獄計畫,是他的瘋狂幻想、或是最後的完美犯罪?

答案只有他生命中的這三個女人知曉──


*《消失的另一半》布莉‧貝內特、《在所有母親之間》艾希莉‧歐娟同聲盛讚

*美國指標性書評《出版人週刊》、《書單》、《圖書館期刊》星號推薦*《紐約時報》、《今日美國報》、CrimeReads網站年度選書*售出電視劇版權,由《女傭浮生錄》製片公司籌拍中


影/書評-出前一廷、推理評論家-余小芳、資深推理迷-杜鵑窩人、作家-蕭瑋萱、國際版權經紀人-譚光磊──好評推薦


┤故事簡介├

「善與惡只是我們對自己闡述的故事,

只是為了證明我們還活著而創造的內容。

沒有一個人會是全然良善的,也沒有一個人是邪惡至極。

每個人都應該得到存活的機會,你不覺得嗎……?」


倒數十二小時,一場死刑即將執行,死刑犯是安索・帕克,曾經謀殺三名少女卻逃過追捕,與大學時代的情人珍妮結婚後,度過多年守法而低調的平凡生活,然而愛妻最終同樣成了他的刀下亡魂,他年少時代的罪行也因為警方鍥而不捨的調查水落石出,一併將他送進了死囚牢房。


安索的律師仍在爭取上訴,但他將希望寄託在別處。他和生活單調苦悶的監獄女管理員透過互傳紙條建立曖昧感情,與她共謀逃獄;他相信對方將設計機會讓他在行刑前移監途中奪車逃逸,並把他珍視的哲學理論手稿安全帶出監獄保存──從哲學系輟學的他從犯案期間到入獄之後,都不停撰寫著一套揉合了存在主義、平行宇宙與道德灰色地帶的論述,以之解釋世上的一切,包括他自己的殺戮犯行。


即使行刑時間愈來愈近,他只要躲進自己腦中的理論世界,就似乎仍有無限次可能機會回到作案前的一刻;透過第二人稱「你」的視角,讀者彷彿凝視他的內心深處,聽著他不斷探問:

「你」為何起意殺人?

「你」下手前是否可能有別的選擇?

「你」值得被原諒嗎?

「你」還能有第二次機會嗎?


但接續回答這些問題的不是安索本人,而是先後與他命運交會的「三個女人」──在他幼兒時期不告而別的母親、珍妮死後留下的震驚悲痛的雙胞胎妹妹、和經過多年追蹤最後如願將他逮捕的女警,她們不是命喪安索手中的死者,生命卻仍因為他而永遠改變……



┤編輯推薦├

在罪與罰之前,這是他身為"人"的故事

我們總慣於只看罪與罰的結果,而忽略了一個生命凝結成罪的過程。本書主角安索,是被控殺害多名少女與前妻的死刑犯,而故事從他即將伏法的那天開始說起.....作者以文字巧妙編織,把故事寫成安索在獄中進行的文字創作,他用第二人稱視角,細數曾共渡生命中不同的時光的三個女人:幼時即遠去的母親、前妻胞妹,以及終於將他繩之以法的女警。這部引人深思再三的犯罪故事,擁有極為獨特的語法,冷靜不煽情宛如卡謬《異鄉人》存在主義風格,讀著讀著彷彿來到「真人圖書館」,你將靜靜走進死刑犯的生命故事,讓他親口訴說穿上囚服之前的一切.....


臉譜出版《死刑犯與三個女人》

raw-image







avatar-img
81會員
406內容數
離開地面,是永恆的現代性,理當有文學來捕捉人類心靈最躍動的一面。 --詹偉雄×臉譜出版 山岳文學書系 meters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臉譜出版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說到典型的工作週,大部分的人都是開啟防守模式。會議是同事排進行事曆的,我們收到的電子郵件決定了一整天的優先順序,每個人想要我們完成的請求感覺都很急迫。每一天都像無止盡的打地鼠遊戲,但卻不是「我在遊樂場玩得很開心」的那種感覺。 你應該拿回控制權,轉換成攻擊模式。
群體共有的一般品質導致他們無法完成高水準的工作。涉及普遍利益的決定是由精英團體組成的議會做出的,但是來自不同行業的專家們並不比一群傻瓜所做出的決定更高明。因為,他們只能用每個普通人與生俱來的一般能力處理手頭的工作。群體中累加在一起的是愚蠢而非天生的智慧。如果我們把「整個世界」理解為群體,那麼根本不像
《Pose Method 鐵人三項技術全書》將以全新思維帶我們理解如何學、如何教游泳、騎自行車與跑步這三項運動,而同樣的理論更可以運用在所有運動項目的技術訓練上。 無論你是運動教練還是愛好者,只要用心研讀並實際跟著本書的技術動作進行訓練,必能體驗到訓練與進步的樂趣,並發掘出最大的潛能。
▍跨越時空限制,直剖根本人性的心理學經典 本書寫成於一個民眾的集體意識初萌芽的年代。作者勒龐生長的背景是動盪不安的法國大革命之後,因此他對於群眾心理以及群體力量的觀察格外精闢入裡。 勒龐在本書中對「群體」所做的精細剖析,讓心理學大師佛洛伊德、著名社會心理學泰斗奧爾波特等大師們都愛不釋手,後世更有
建立更好的人際關係 我一向把商業活動和研討會視為毒蛇猛獸,能避則避(事實上,你唯一會看到我出席一場活動的機會,就是我剛好要在那場活動演講的時候)。我超討厭走進一個巨大的研討會大廳,看見人山人海的陌生人的感覺。每個人好像都很開心,在跟失散多年的朋友建立連結,而我卻感覺自己是邊緣人。我總是不知道該如何
電子郵件會讓人備感壓力,原因就在於人們用這種方式對待收件匣──挑來挑去。馬丁說,人們必須像對待烘衣機那樣對待電子信箱—把烘衣機清空,然後拿出所有衣物、放成一堆,接著一件一件摺起來,收進衣櫃。」 對馬丁來說,打開收件匣是她刻意做的決定,她不會毫無目標地看東看西。為了讓自己更有生產力,她在檢視電子信箱時
說到典型的工作週,大部分的人都是開啟防守模式。會議是同事排進行事曆的,我們收到的電子郵件決定了一整天的優先順序,每個人想要我們完成的請求感覺都很急迫。每一天都像無止盡的打地鼠遊戲,但卻不是「我在遊樂場玩得很開心」的那種感覺。 你應該拿回控制權,轉換成攻擊模式。
群體共有的一般品質導致他們無法完成高水準的工作。涉及普遍利益的決定是由精英團體組成的議會做出的,但是來自不同行業的專家們並不比一群傻瓜所做出的決定更高明。因為,他們只能用每個普通人與生俱來的一般能力處理手頭的工作。群體中累加在一起的是愚蠢而非天生的智慧。如果我們把「整個世界」理解為群體,那麼根本不像
《Pose Method 鐵人三項技術全書》將以全新思維帶我們理解如何學、如何教游泳、騎自行車與跑步這三項運動,而同樣的理論更可以運用在所有運動項目的技術訓練上。 無論你是運動教練還是愛好者,只要用心研讀並實際跟著本書的技術動作進行訓練,必能體驗到訓練與進步的樂趣,並發掘出最大的潛能。
▍跨越時空限制,直剖根本人性的心理學經典 本書寫成於一個民眾的集體意識初萌芽的年代。作者勒龐生長的背景是動盪不安的法國大革命之後,因此他對於群眾心理以及群體力量的觀察格外精闢入裡。 勒龐在本書中對「群體」所做的精細剖析,讓心理學大師佛洛伊德、著名社會心理學泰斗奧爾波特等大師們都愛不釋手,後世更有
建立更好的人際關係 我一向把商業活動和研討會視為毒蛇猛獸,能避則避(事實上,你唯一會看到我出席一場活動的機會,就是我剛好要在那場活動演講的時候)。我超討厭走進一個巨大的研討會大廳,看見人山人海的陌生人的感覺。每個人好像都很開心,在跟失散多年的朋友建立連結,而我卻感覺自己是邊緣人。我總是不知道該如何
電子郵件會讓人備感壓力,原因就在於人們用這種方式對待收件匣──挑來挑去。馬丁說,人們必須像對待烘衣機那樣對待電子信箱—把烘衣機清空,然後拿出所有衣物、放成一堆,接著一件一件摺起來,收進衣櫃。」 對馬丁來說,打開收件匣是她刻意做的決定,她不會毫無目標地看東看西。為了讓自己更有生產力,她在檢視電子信箱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死刑犯與三個女人》講述著死刑犯安索的人生故事,這其中包含了他的犯罪。本書的敘述視角相當特別,當故事鎂光燈聚焦在安索身上時,作者選用第二人稱來描寫安索的舉止與部份想法,完整呈現安索伏法前的時光。作者以慢條斯理的口吻搭配時而低柔、時而尖銳的筆觸,不斷探究安索的本質。
Thumbnail
推薦度:★★★☆劇本太過說教,劇組也沒能說服自己關心與理解死刑犯,自然無法說服觀眾。
Thumbnail
如果你的工作環境需要繼續進修英文,你一定要想清楚是想精進哪個方面的英文?精準衡量自己英文的優缺點在何處後,在環境中自行摸索適合自己的自學教材。最重要的是,你一定要持之以恆地堅持,將英文學習列入每日繁忙行程中,當你培養英文學習的習慣,你就如同每日定時吃三餐,已不知不覺地邁向2030年雙語的職場跑道。
Thumbnail
1988年4月7日,當年28歲的邱和順被指控犯下柯洪玉蘭分屍案與陸正勒贖案。儘管在證據不足、刑求事實明確,重要物證消失的情況下,經過了11次的審判,仍然被判死刑。33年過去了,在人權律師與民間團體不斷奔走下,用盡一切司法手段,甚至希望總統特赦,在獄中的邱和順仍然不見天光……
Thumbnail
看完紀錄片 #我的兒子是死刑犯 ,導演李家驊紀錄並訪談了台灣幾個死刑犯事件出發,從家屬、律師的訪談角度出發,更有震驚社會離我們非常近的鄭捷事件,我想起了那年我看《我們與惡的距離》的感受,非常不同,沒有戲劇與人物的刻畫,真實報導、家屬、犯罪的監視錄影畫面,感受到更深的負面與更無奈的情緒。
Thumbnail
《乩童警探:偏心的死刑犯》是推理小說,也是很台灣的小說;是不用非得走鄉土路線才叫做「有台灣價值」的小說。 撇除還是有點鄉土味的乩童、宮廟元素,檢警與法醫的辦案過程,不也是台灣土地上的一部份嗎?作者用輕鬆幽默、精煉嫻熟的筆法呈現這些公務人員你來我往的五四三,相當活靈活現,讓人一窺警察的嘴砲日常。
Thumbnail
李家驊導演的紀錄片《我的兒子是死刑犯》,講述的是台灣三位死刑犯案例,還在服刑的A,陳昱安和鄭捷。一直以來我並不太常思考死刑議題,近年卻因為《我們與惡的距離》的大勢,提供了我更多的想法。​
Thumbnail
每到獎季或是影展因為時間有限,總是會有優秀的作品成為觀影排程的遺珠之憾。在今年入選金馬影展的四部伊朗劇情長片中,撇除已確定上院線的《緝毒風暴》,《全面審判秀》結合了當今席捲世界的直播以及發人深省的死刑議題,《怪奇理髮院》在視覺上展現了類似尚皮耶居內的奇幻手法。相較之下手冊簡介的《消失的死刑犯》在各
Thumbnail
我其實常感覺自己做不了那個最好的選擇 向左還是向右走我總是選錯,然後就會迷路 在鍋燒意麵還是鍋燒烏龍麵之間,我也總是猶豫 我們當然都不是小孩了 可是也沒辦法因為是大人就兩個都要 因為偏偏
Thumbnail
【2020臺灣國際人權影展】人們常以為這世界讓他失望,好像有什麼人欠他們一個更好的世界。但忘了這世界與我們有關亦無關,老實說,我們頂多算借住在這世界,無論看多少,拿多少,世界分秒都在與我們告別。它看似包圍我們,但我們不可能快速改變它,誰都只能路過,認為這世界不完美的,多少是不敢正視自己缺陷的不勇敢。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死刑犯與三個女人》講述著死刑犯安索的人生故事,這其中包含了他的犯罪。本書的敘述視角相當特別,當故事鎂光燈聚焦在安索身上時,作者選用第二人稱來描寫安索的舉止與部份想法,完整呈現安索伏法前的時光。作者以慢條斯理的口吻搭配時而低柔、時而尖銳的筆觸,不斷探究安索的本質。
Thumbnail
推薦度:★★★☆劇本太過說教,劇組也沒能說服自己關心與理解死刑犯,自然無法說服觀眾。
Thumbnail
如果你的工作環境需要繼續進修英文,你一定要想清楚是想精進哪個方面的英文?精準衡量自己英文的優缺點在何處後,在環境中自行摸索適合自己的自學教材。最重要的是,你一定要持之以恆地堅持,將英文學習列入每日繁忙行程中,當你培養英文學習的習慣,你就如同每日定時吃三餐,已不知不覺地邁向2030年雙語的職場跑道。
Thumbnail
1988年4月7日,當年28歲的邱和順被指控犯下柯洪玉蘭分屍案與陸正勒贖案。儘管在證據不足、刑求事實明確,重要物證消失的情況下,經過了11次的審判,仍然被判死刑。33年過去了,在人權律師與民間團體不斷奔走下,用盡一切司法手段,甚至希望總統特赦,在獄中的邱和順仍然不見天光……
Thumbnail
看完紀錄片 #我的兒子是死刑犯 ,導演李家驊紀錄並訪談了台灣幾個死刑犯事件出發,從家屬、律師的訪談角度出發,更有震驚社會離我們非常近的鄭捷事件,我想起了那年我看《我們與惡的距離》的感受,非常不同,沒有戲劇與人物的刻畫,真實報導、家屬、犯罪的監視錄影畫面,感受到更深的負面與更無奈的情緒。
Thumbnail
《乩童警探:偏心的死刑犯》是推理小說,也是很台灣的小說;是不用非得走鄉土路線才叫做「有台灣價值」的小說。 撇除還是有點鄉土味的乩童、宮廟元素,檢警與法醫的辦案過程,不也是台灣土地上的一部份嗎?作者用輕鬆幽默、精煉嫻熟的筆法呈現這些公務人員你來我往的五四三,相當活靈活現,讓人一窺警察的嘴砲日常。
Thumbnail
李家驊導演的紀錄片《我的兒子是死刑犯》,講述的是台灣三位死刑犯案例,還在服刑的A,陳昱安和鄭捷。一直以來我並不太常思考死刑議題,近年卻因為《我們與惡的距離》的大勢,提供了我更多的想法。​
Thumbnail
每到獎季或是影展因為時間有限,總是會有優秀的作品成為觀影排程的遺珠之憾。在今年入選金馬影展的四部伊朗劇情長片中,撇除已確定上院線的《緝毒風暴》,《全面審判秀》結合了當今席捲世界的直播以及發人深省的死刑議題,《怪奇理髮院》在視覺上展現了類似尚皮耶居內的奇幻手法。相較之下手冊簡介的《消失的死刑犯》在各
Thumbnail
我其實常感覺自己做不了那個最好的選擇 向左還是向右走我總是選錯,然後就會迷路 在鍋燒意麵還是鍋燒烏龍麵之間,我也總是猶豫 我們當然都不是小孩了 可是也沒辦法因為是大人就兩個都要 因為偏偏
Thumbnail
【2020臺灣國際人權影展】人們常以為這世界讓他失望,好像有什麼人欠他們一個更好的世界。但忘了這世界與我們有關亦無關,老實說,我們頂多算借住在這世界,無論看多少,拿多少,世界分秒都在與我們告別。它看似包圍我們,但我們不可能快速改變它,誰都只能路過,認為這世界不完美的,多少是不敢正視自己缺陷的不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