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陽國志(八)-南中越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巴蜀的先秦篇章,基本已經結束。

漢中(庸國)的資訊則是非常少,後來隋書倒是有些習俗整理,有一篇《六世紀蜀漢懶人包》可以看看。

隋書的輔助閱讀我都還沒放上方格子,誰會想到群英傳寫兩年還寫沒完。

今天來看一下《南中志》的部份,就是諸葛亮去七擒孟獲的地方大家應該都知道。

就從這裡來開始「入漢」。

古時候的南中,是「越」地。如果我沒有先讀李冰故事,可能要在這裡撞牆了。現在很清楚,越就是「江水之夷」。

南中有侯國,也有王國:意思是有些部落附屬於中國(或蜀),有些則是獨立的。附屬的叫侯國,獨立的是王國,這前面聊公侯伯子男的時候就理解到。

同樣的,有人椎髻耕田聚集像鄉鎮,也有編髮左衽的遊牧民族。還頗有趣,椎髻並不完全能說就是漢人的髮型,但你可以看得出來,髮型跟文化生活型態是有相關的。

中國文學上寫椎髻,主要是說「沒有帽子戴」。

周禮開始,戴什麼樣的帽子就很彰顯身分低。

常璩注明,游牧的只能確認是嶲、昆明的部族,其他夜郎、滇、濮、句町則都是定居之民。這邊他是配合《史記西南夷傳》在做修訂的。

我們也補充一下:司馬遷記載,夜郎就是當地最大的國家。夜郎以西則是「滇」最大,滇北則有邛都最大……這些都是農耕部族。

遊牧民族系列的特點則是沒有固定村落,也沒有君長。至於蜀西則是「氐人」的領域。

最早進入南中的,是楚國。一說楚威王,一說楚襄王,杜佑《通典》則考威王為非。

他們沿江探索不入蜀嘛,那自然就是白浪滔滔的金沙江(唱)。

楚襄王派將軍莊蹻乘船進伐夜郎,夜郎基本在貴州省了。

南中越人沒有巴人能打,被楚國打到趴下……不過遺憾的是,秦人更好打。就在莊蹻深入南中時,他的退路被斷絕了。

常璩這裡引用了「莊氏為楚莊王之支」的說法,就是說莊蹻本來就是高級貴族,索性在這裡落地生根稱王。

楚軍停船的地方是牂柯,所以就命名為牂柯國。玩三國遊戲應該知道這裡後來是牂柯郡。不過這段故事,要說的不是牂柯國。

而是投降的夜郎國。

夜郎降了楚,等到秦國逼過來,又改降秦。那秦跟莊蹻不一樣嘛,是派官員來管來收稅的。夜郎就這樣裝孫子一直到劉邦立漢,才趁機獨立。

夜郎國的茁壯,始自竹王。

這你一定要看一下原文:「有一女子浣於水濱。有三節大竹流入女子足閒,推之不肯去,聞有兒聲。取持歸,破之,得一男兒。

這是「桃太郎」跟「竹取公主」二合一的原形有沒有?

雲南貴州跟日本自然是沒有一個銅板的關係,但長江下游「吳越」,跟日本的關係就密不可分了。

更帥的是,竹王傳說還有一章:「以劍擊石,水出」。

台灣的鄭成功傳說,也有這麼一篇。

這些故事背後的關連性,究竟是甚麼呢?

說神奇也沒那麼神奇,開章就說了,雲南貴州,實為「西越」。吳越是東越,中南半島是南越。

不僅長江直接連結東西,漢武帝伐南越時,亦曾借道夜郎。

這個之前有讀到一點。

就是說要通往南越,很難。

五嶺不是開玩笑的。翻過去之後,兩廣又是水路好走。你不可能從荊州搬船過山,到了兩廣才開始造船更是勞民傷財,敵人不要說提早有防備,提早來揍你都行。

後來五斗米教有奇計就是了。

時人稱「南越地東西萬里,名為外臣,實一州主,今以長沙、豫章往,水道多絕,難行。

相對來說,船行可至牂柯,然後翻山就到越南啦。

這個充滿機智的點子,是由番陽令唐蒙所提供。

唐蒙沒有衛星地圖,但他知道,南越人會吃一種蜀地特產「枸醬」。一問之下,才知道牂柯翻山就到。

漢武帝大喜,立刻任命唐蒙為中郎將。

說一下,東漢末是這樣的系統:中郎將為中央武官職,任命到地方就是你可以擁有徵集的權力。

《史記》原本是寫郎中將,但常璩明顯是用他可以理解的方式來改寫。這就是史料一手過一手會產生的狀況,就像你現在看我在說,也是用現代的理解。

就說唐蒙領了官,便去巴蜀徵兵收帛,然後去跟夜郎國的各部落談判,要他們加入漢朝。上頭說啦,夜郎對西漢而言是獨立國,不然至少也聽過「夜郎自大」的成語吧。

夜郎這麼自大,會願意嗎?

原則上,不願意。

但只要答應了,唐蒙帶來的金銀財寶就可以收進口袋。

國王不願意,可大家想想,漢朝那麼遠,「幾百年才來這個唐蒙」,不如先收了這筆錢,配合一下,以後還不是天高皇帝遠?

成交啦!

欸,當然是沒有幾百年,但《華陽國志》也用了這個梗。

「分侯支黨,傳數百年秦并蜀,通五尺道,置吏主之。漢興,遂不賓。」

史家第一個反應是,錯誤,但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記錄。

在不同的文明階層之間,對於時間的描述感受不同,應該是一個正常且必然的現象。所以蜀之五王可以統治萬年,華夏五帝可以每個人都統治幾百年。

不一定是共用名號或者部族名非人名。

沒有電子鐘,本身又缺乏天文週期觀察知識,日出日落當一天大家或許還有共識。

一年是什麼?


好,總之,唐蒙成功的組織暫時性南中聯盟,要來出兵了。但巴蜀軍要進南中時,又給僰道這邊攔住。

我就問你讀過鄭成功傳奇沒有?

有,唐蒙把擋路的大石頭給斬了。也順便把當地的首領給斬了。

到這邊還沒發現漢武帝的野心,只能說太善良。

漢武帝表示,小孩子才做選擇,南越跟南中我全都要!

按《華陽國志》的寫法,是因為唐蒙出手之後,司馬相如又跟著建議漢武帝把他們都收進來。不是同名,就是你知道那個蜀地第一寫手司馬相如沒錯。

這邊有很多唐蒙與司馬相如事交錯重疊之處,考證認為未必是常璩原筆。也就在這一陣混亂中,竹王被殺了。

其他猴王不敢抵抗(我故意的),終於是讓漢武帝建立了南中四郡。

後來諸葛亮面對的就是這四郡之亂。

當然,這些「夷濮」(不叫越了)沒那麼乖巧,也曾一度聚眾抵抗漢朝的統治,要求祭祀竹王。

還好牂柯太守甚明事理,上表朝廷,不但給竹王建了宗廟,也幫他的三個兒子封侯,死後同祀。

宗廟是你漢人在說,當地人其實就當神在拜,稱之為「竹王三郎神」。跟李冰的二王廟與李二郎神,頗有異曲同工之妙,發現嗎?

而且仔細想想,在本篇提到的「越地」,這類跑單幫的民間信仰一直很多,欸,難聽。就是說,老百姓受到好的領導者照護,進而崇拜祭祀的行為,很正常。但是西南越地產生的力量,跟東北冀魯完全不一樣。

這就有機會再聊了。

avatar-img
261會員
914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李冰與都江堰,對人們來說是耳熟能詳的名稱。 但,他到底是誰? 《史記》在寫先秦人物時,通常會幫他們「設定」姓氏。簡單說,張儀不姓張,蘇秦不姓蘇。而寫到都江堰的主工程師時,司馬遷難得老實的只寫了「蜀守冰」。 第一個記下「蜀守冰」姓李的,應該就是《蜀王本紀》。
卻說秦惠王滅蜀之後,華陽國志有一些「美妙」的記錄。 按時間序是這樣:首先,秦惠王讓自己的兒子去擔任蜀侯,並在五年後,開始興建成都城。負責人是張若, 「儀與若城成都」,張若應該是張儀的族人。 事實上,他們還做了郫城跟臨邛城。一個是寶墩文化的出土地,另一個,則是未來在戰國直到兩漢,最富裕的地方……
小時候字還沒識得幾個,就在武俠小說上看過「五丁開山」掌了。 現在認得字了,就知道意思是五個男生開通山道。 跟丁丁沒關係,當然你要覺得有關係那就有關係。 認真說起來,這是個跟秦國滅蜀有關係的三個故事。
來看蜀王本紀,華陽國志版。 蜀王本紀是一本不被當作正史的神書,據稱為西漢嘴砲戰神楊雄所做。楊雄本身是蜀人,這大概是他搜集的鄉野傳奇整理。 也有人懷疑不是,這基本不可考。 但常璩會採用,就表示資料誕生於東晉之前而且有一定程度的可信與流通。
偶然翻到舊文章寫得還行就來貼一下,其實主要是講湘水之盟:建安二十年孫權襲擊荊州,劉備帶大軍回援後定下的盟約。
蜀跟巴一樣,是當中原人皇的兄弟來到這裡時,就已經存在的古國。 關於古蜀國的記載,華陽國志也只有這麼一句話。 你如果知道更多的內容,主要出自《蜀王本紀》。 但常璩認為那些事情,應該發生在周朝,所以我們先往下慢慢看。而且按照常璩的寫法,也十分有趣。
李冰與都江堰,對人們來說是耳熟能詳的名稱。 但,他到底是誰? 《史記》在寫先秦人物時,通常會幫他們「設定」姓氏。簡單說,張儀不姓張,蘇秦不姓蘇。而寫到都江堰的主工程師時,司馬遷難得老實的只寫了「蜀守冰」。 第一個記下「蜀守冰」姓李的,應該就是《蜀王本紀》。
卻說秦惠王滅蜀之後,華陽國志有一些「美妙」的記錄。 按時間序是這樣:首先,秦惠王讓自己的兒子去擔任蜀侯,並在五年後,開始興建成都城。負責人是張若, 「儀與若城成都」,張若應該是張儀的族人。 事實上,他們還做了郫城跟臨邛城。一個是寶墩文化的出土地,另一個,則是未來在戰國直到兩漢,最富裕的地方……
小時候字還沒識得幾個,就在武俠小說上看過「五丁開山」掌了。 現在認得字了,就知道意思是五個男生開通山道。 跟丁丁沒關係,當然你要覺得有關係那就有關係。 認真說起來,這是個跟秦國滅蜀有關係的三個故事。
來看蜀王本紀,華陽國志版。 蜀王本紀是一本不被當作正史的神書,據稱為西漢嘴砲戰神楊雄所做。楊雄本身是蜀人,這大概是他搜集的鄉野傳奇整理。 也有人懷疑不是,這基本不可考。 但常璩會採用,就表示資料誕生於東晉之前而且有一定程度的可信與流通。
偶然翻到舊文章寫得還行就來貼一下,其實主要是講湘水之盟:建安二十年孫權襲擊荊州,劉備帶大軍回援後定下的盟約。
蜀跟巴一樣,是當中原人皇的兄弟來到這裡時,就已經存在的古國。 關於古蜀國的記載,華陽國志也只有這麼一句話。 你如果知道更多的內容,主要出自《蜀王本紀》。 但常璩認為那些事情,應該發生在周朝,所以我們先往下慢慢看。而且按照常璩的寫法,也十分有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欲知黑旗軍如何平定漢中,習近平的最終命運如何,本文不可不讀!
Thumbnail
第一回   鬼谷縱橫:   死間任務 蘇子篇 一  蘇秦於趙國密報燕王 二  蘇秦差密使韓山獻書燕王 三  蘇秦差密使盛慶獻書燕王 四  蘇秦自齊國密報燕王 五  蘇秦上書密報燕王 六  蘇秦至梁魏密報燕王 上 七  蘇秦至梁魏密報燕王 下 八  蘇秦獻書齊王: 奏摺一  計中計
Thumbnail
連載 戰國縱橫門派:鬼谷稗闔 -- 蘇秦篇 : 全球各地的華人在追本溯源的文化底蘊中只能透過春秋戰國的百家思想遠遠的觀望人生所追求的答案,找尋失落已久的獨立自主意識和自由思想。但認清自己真實的一面是不容易的,能看明白世間一切問題的解決能力更不容易。
Thumbnail
在劉秀開國之時,他面對的情況是這樣的: 王莽腦袋當球踢;天下群雄並起四分五裂;儒家從國教跌下神壇。 當年強秦二世而亡崩潰後,法家成為了替罪羊,隨後西漢開啟了七十年黃老之治,成為了時至今日人們少數記得的幾段封建好日子。 無論是「亂世用法」還是「休養學道」,在天下大亂滿目瘡痍之時,再打起儒家的大旗
Thumbnail
岑彭死後,太中大夫監軍鄭興暫時統領全軍,等待伐蜀二把手吳漢的到來。 與此同時,當初岑彭留在平曲的臧宮在東部取得了大突破。 臧宮統率東部兵馬與降卒5萬多人與延岑軍對峙,在兵多糧少即將斷糧之際扣下了劉秀派往岑彭處的七百騎兵,隨後命令部隊星夜進兵,多張旗幟,登山擊鼓,大造聲勢。 右路步兵,左路騎兵,
Thumbnail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上一次蜀地被占領,是三百五十年前司馬錯在偽軍的帶領下無障礙越過了蜀道天險。 如果劉秀此時翻開尚無什麼可借鑑的大西南歷史課本,他會驚人的發現,在蜀地險要完整且有一個政權鐵桿頑抗時,這片土地被征服的次數是零。 提到蜀道難,人們印象中往往是「黃鶴之飛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的北
Thumbnail
就在隗囂馬上行將入土之時,劉秀在臨走前時囑咐了兩件事。 第一,隗囂這就要死,拿下隴西後,帶兵南擊蜀虜。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每一發兵、頭須為白。 這就是著名的「得隴望蜀」的由來了。 劉秀的意思是,我承認我欲望大,得了隴,就趕緊給我望蜀去。 兩百年後,曹老闆在拿下漢中後,面對新生的劉備政
Thumbnail
我們將歷史串起來看,會發現很多很神奇的規律,絕大多數的治亂興衰都是有跡可循的。 比如每次的王朝更迭,基本上都是從兩個天下金角開始的,一個西北,一個東北。 這兩個超級金角,西北是涼州,東北是幽州,成為了兩千多年來的興衰源頭。 這其中,往往又以西北角的破壞力為強。 涼州安,則關中穩,則天下定。
Thumbnail
戰前先來看一下,嚴尤勸王邑繞過昆陽打宛城的那個建議靠譜嗎? 從事後諸葛亮的角度來看很靠譜,因為此時宛城的守將是更靠譜的岑彭,後來的雲台28將中的老六,朔江滅蜀的雲台之光,漢軍已經被他從正月到現在整整拖了五個月了,早已師老兵疲。 但岑彭同樣堅持不了多久了,宛城餓的已經快吃人了,打昆陽直接導致損失了
Thumbnail
武王伐紂辛,東周都鎬京。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欲知黑旗軍如何平定漢中,習近平的最終命運如何,本文不可不讀!
Thumbnail
第一回   鬼谷縱橫:   死間任務 蘇子篇 一  蘇秦於趙國密報燕王 二  蘇秦差密使韓山獻書燕王 三  蘇秦差密使盛慶獻書燕王 四  蘇秦自齊國密報燕王 五  蘇秦上書密報燕王 六  蘇秦至梁魏密報燕王 上 七  蘇秦至梁魏密報燕王 下 八  蘇秦獻書齊王: 奏摺一  計中計
Thumbnail
連載 戰國縱橫門派:鬼谷稗闔 -- 蘇秦篇 : 全球各地的華人在追本溯源的文化底蘊中只能透過春秋戰國的百家思想遠遠的觀望人生所追求的答案,找尋失落已久的獨立自主意識和自由思想。但認清自己真實的一面是不容易的,能看明白世間一切問題的解決能力更不容易。
Thumbnail
在劉秀開國之時,他面對的情況是這樣的: 王莽腦袋當球踢;天下群雄並起四分五裂;儒家從國教跌下神壇。 當年強秦二世而亡崩潰後,法家成為了替罪羊,隨後西漢開啟了七十年黃老之治,成為了時至今日人們少數記得的幾段封建好日子。 無論是「亂世用法」還是「休養學道」,在天下大亂滿目瘡痍之時,再打起儒家的大旗
Thumbnail
岑彭死後,太中大夫監軍鄭興暫時統領全軍,等待伐蜀二把手吳漢的到來。 與此同時,當初岑彭留在平曲的臧宮在東部取得了大突破。 臧宮統率東部兵馬與降卒5萬多人與延岑軍對峙,在兵多糧少即將斷糧之際扣下了劉秀派往岑彭處的七百騎兵,隨後命令部隊星夜進兵,多張旗幟,登山擊鼓,大造聲勢。 右路步兵,左路騎兵,
Thumbnail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上一次蜀地被占領,是三百五十年前司馬錯在偽軍的帶領下無障礙越過了蜀道天險。 如果劉秀此時翻開尚無什麼可借鑑的大西南歷史課本,他會驚人的發現,在蜀地險要完整且有一個政權鐵桿頑抗時,這片土地被征服的次數是零。 提到蜀道難,人們印象中往往是「黃鶴之飛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的北
Thumbnail
就在隗囂馬上行將入土之時,劉秀在臨走前時囑咐了兩件事。 第一,隗囂這就要死,拿下隴西後,帶兵南擊蜀虜。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每一發兵、頭須為白。 這就是著名的「得隴望蜀」的由來了。 劉秀的意思是,我承認我欲望大,得了隴,就趕緊給我望蜀去。 兩百年後,曹老闆在拿下漢中後,面對新生的劉備政
Thumbnail
我們將歷史串起來看,會發現很多很神奇的規律,絕大多數的治亂興衰都是有跡可循的。 比如每次的王朝更迭,基本上都是從兩個天下金角開始的,一個西北,一個東北。 這兩個超級金角,西北是涼州,東北是幽州,成為了兩千多年來的興衰源頭。 這其中,往往又以西北角的破壞力為強。 涼州安,則關中穩,則天下定。
Thumbnail
戰前先來看一下,嚴尤勸王邑繞過昆陽打宛城的那個建議靠譜嗎? 從事後諸葛亮的角度來看很靠譜,因為此時宛城的守將是更靠譜的岑彭,後來的雲台28將中的老六,朔江滅蜀的雲台之光,漢軍已經被他從正月到現在整整拖了五個月了,早已師老兵疲。 但岑彭同樣堅持不了多久了,宛城餓的已經快吃人了,打昆陽直接導致損失了
Thumbnail
武王伐紂辛,東周都鎬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