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初次閱讀心得😆重新整理放上
之前在學校上課的時候,教授是使用這個👈譯本
在閱讀上勉強的通順,但仍有許多地方需要反覆閱讀及思考,所以個人並沒有很喜歡這本的翻譯。(譯本上的一些挑選建議請見本文末)
本書主要談論的主題是與政治體制有關
雖然是使用對話的方式描寫,讓人感覺很故事性,不過在理解上還是會有困難阿~需要耐心的多看幾次!
寫於2021.06
本書中,柏拉圖從「何謂正義」的一連串討論開始,到從「一個正義的城邦」去看「一個正義的人」,建構出了一個正義的城邦該是如何執行,其中,已經幾近完美的設計好了每一個政策、每一個細節,甚至連教育方針的一項項都列好了,也成為了一龐大的系統。不過,或許所有的理想,都只是在上位者所認為的,即便有了完善的制度,來造就出一個最完美的城邦及最正義的人,都有可能因為不可抗力因素而打破,就像我們無法抵抗自然災害,或是,真正去控制每個人的性格及自由意志。以下,主要會針對兩個部分—國家制度、各司其職,來討論及發表對於《理想國》的看法及心得。
一、針對國家制度部分
在這裡想先提出一個「派別制度」下社會的一部小說—《分歧者》,來與《理想國》中的城邦制度來做討論,其故事內容大致是,世界將人民根據其性格特點,來劃分為五個派系(分別是無私派、無畏派、智慧派、和平派、誠實派),藉此防止人們自由行動、與不同性格的人過度來往,以維護整個社會的秩序與安全。這五個派別也都各司其職,相處融洽,並遵循著這個體制運作來共同維持著社會平和。而人們會在一定的年齡去做傾向測試,來自己決定最適合歸入哪一派系,若同時具有多個傾向者,就會被稱為「分歧者」,他們通常不被操控,因此被視為可能會造成動亂與革命的叛亂者。在這兩個建構出來的不同國家及制度,我認為有三個最類似的共同點:
以《分歧者》的內容來說,在一開始執行這派別制度時,進行的非常順利,大家的確都相處融洽也分工合作,但是時間一久之後,漸漸的開始有分歧者的出現,被發現的話,為了社會和諧是會被處置的,但依然有保密而存活下來,最終還是打破了這原本的體制。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是因為人本來就具有多元性,沒辦法以絕對的定義去分類每個人,不過顯然的,這種分類制度就是想抹滅掉人的多元性、潛在可能性及發展性,因為這代表著混亂、無法維持和諧。
這也很類似柏拉圖在第七章中所提到的「洞穴之喻」,洞穴之喻是在敘述有一群生活在洞穴中,身體被綑綁住的人,他們只能看見自己面前牆上的影像,並認為這些就是他們的全世界,若假如有一天,其中一人被釋放到洞穴之外了,看見了真實的、花花綠綠的世界,認知到原來之前所見的一切只是冰山一角,並不是全部。當他再回到洞穴告訴同伴所見的一切時,反而會被同伴認為在胡說八道,甚至同伴會認為他造成的他們的恐慌混亂,進一步的將他處置。
這個洞穴之喻說有很多的解讀,在《理想國》中被提出時,指的是洞穴裡為可見的世界,洞穴外則是可知的世界,走出洞穴的那個人,也正是最看清真理、知識的人。而在《分歧者》故事中的話,或許身為多種特質合一的分歧者,才真正是那位能夠獨立思考而看清真理的那個人,其他認為這是一種動亂、造成社會不和諧來源的人則是在洞穴裡居住許久的群體,長期被單一思考給束縛住了。
《分歧者》與《理想國》,除了存在許多共同的相似處而提出外,同時也想表示,即使理想國中的制度再完美,還是有可能會因為這些不可抗力因素而打破這和諧正義的氛圍。
二、針對各司其職部分
不過關於其他部分,我還是非常認同柏拉圖的觀點,像是每個人都需要適其職務這一點,我認為是最單純的狀態,也是最一開始社會的樣態,每個人一生中可能不是務農種田,就是養魚養蝦,不太會像現在一樣還有轉換跑道、去重新從事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事業的概念,又或是現代的新有名詞:斜槓青年,意指鼓勵大家能夠朝多方位發展,讓自己所長及興趣得以發展,而發展下的最大正向回饋,就是成為一份收入來源,讓自己更有資源的走下一步。
雖然不是說反對這樣,但是當這被提出來且廣為人知之後,這個概念似乎也被各種人曲解了,有人認為身兼多份打工,就是斜槓,或者是無所不用其極地去將自己所會的全部技能,都轉換成收入的來源,這都是已經違反這個概念的初衷,只是為了錢,為了得到發展後的正向回饋才去發展,而且這種現象也是造成社會亂象的來源之一。
其實這種現象的出現也符合《理想國》中提出的民主政體,柏拉圖歸納出的民主政體特點主要是強調個人的自由,且每個人也都可以自由的選擇自己想做的事,不會像理想國的制度一樣,人的階級身分決定一切,也因此大家越自由不受限,就越發展快速,人們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一個人想去做、能去做各式各樣的事情,也只是順勢發展出來的趨勢。
因此對於現在來說,我認為或許每個人都像以前一樣各司其職,也許就不會像現在,做出違反常理的行為來引起大家注意,或是發展出投機取巧的商業行為…等,讓世界更加的複雜混亂,不過會演變成現在這樣也是無可避免的吧。
最後,我想每當一個制度被推翻的時候,取而代之的新國家或是制度,有真的讓世界更好嗎?這個問題應該是我們不斷去審思的。
三、總結
《理想國》這部作品不管是哪個譯本,都需要耐心地重複看過兩、三次才能比較理解,雖然說對於內容有大致上的了解,但還不敢說自己已經真正懂這部作品。而內容以現在角度來看,還是有些地方有較不合理之處,但我最驚訝的是,關於柏拉圖在寫到政體演變的部分,仔細推敲,其實與現在的政體演變是相似的,那依照柏拉圖的說法,現在的社會就是民主政體,有一天會真的如他所說的變成僭主政體嗎?這我們也說不清、無法斷定。
還有另外在談論知識的部分,現在或許大家都認為自己看了書、學到了自己之前不知道的事情,就會稱說自己長知識、長智慧了,看完柏拉圖談論知識後,也讓人更深層的去思考了到底何謂真正的知識與智慧?
無法反駁《理想國》在古今中外占有重要地位,值得讓人一再回味,探討到的領域也很廣泛,最終不只成為了哲學中的經典,也是政治學中的經典。
🔖譯本選擇建議
目前在市面上應該找得到許多不同人翻譯的版本:
相信對於哲學或政治學科的學生,這是一本重要必讀的經典著作,雖說是經典,不過並不是那種好看到停不下來的那種,但若是靜下心細細閱讀,特別是對政治學方面有興趣的話,相信還是能有所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