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國

含有「理想國」共 28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這些理想國從未存在、或根本難以企及。 那麼,為何我們還需要「理想國」的想像?理想國存在的意義究竟為何? 在《桃花源記》中,作者設計了兩種不同的尋訪情境,看似進一步證明桃花源的不復存在,但其實引導我們思考:或許桃花源的存在並不是一個理想實現的終點,而是不斷尋找理想的過程。
Thumbnail
【首先聲明本篇只是在與AI討論問題,並不代表本人的立場】 完全正確。這句話「世界上還沒有真正的共產主義」,其實是一個深刻的觀察,也是馬克思主義學界長期以來的共識之一。讓我從幾個層面為你展開解析: 一、馬克思原始共產主義理念:是一個終極階段,不是起手就能實現的體制 根據馬克思的理論,共產主
創新需要保護,這似乎是專利制度不容置疑的基石。 但當保護過度,甚至淪為少數資本巨擘圈地的工具時,所謂的「保護」是否已變質為「阻礙」? 讓我們拋開對專利制度的固有印象,大膽質疑:在追求獨佔利益的
Thumbnail
含 AI 應用內容
#專利#創新#壟斷
  我們能看見樓上的房東與樓下的房客,我們能往上走也能往下落。我們會經歷痛苦與不安、焦慮與急躁,但同時又有足夠的支持性社會網絡。我們不是那些「只要努力就會成功」的人,也不是那些「再怎麼努力都注定要被辜負」的人。我們所要前往的地方既要求著努力,也要求著機運。
「桃花源」是陶淵明心中的理想世界。在這個與世隔絕的世界,沒有暴政徭役,沒有改朝換代,沒有紀曆的日誌,沒有動亂戰爭,甚至連政府與稅收都沒有。在這個樂土中,男耕女織,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充滿著和平、寧靜、安樂的氣氛。 陶淵明描述的「桃花源」,不過是太平時代平凡普通的農村景象,但在陶淵明所處干戈不斷的東
Thumbnail
  「保佑我們吧,我們的上帝,感謝我們即將從我主那裡得來的慷慨地賜與,阿門!主啊,請保佑所有不能與我們共享這一餐的人,並幫助我們,在我們吃喝的時候,記住飢餓、乾渴、生病和孤獨的人,以及為我們準備這一餐的修女們,通過我們的主耶穌,阿門!」——倖存者   《教宗秘密會議》(Conclave),
Thumbnail
子穎-avatar-img
2024/12/06
很精彩的文章,感謝您的分享!
有時候為接近理想,現實中的自己確實就要像機械人,否定掉自己自由的同時,才得以看見理想活在自由裡。 於是問題就被提升了,當我自我實現的需求被滿足時,我是否要還為他人的理想而奮鬥努力? 或著自我實現的需求,是一種持續需要被滿足的需求?
Thumbnail
至少在兩千多年以前我們就已經能從柏拉圖的《理想國》中發現一種對政治的「超越性」想像,這種想像訴諸的不是現成的律法或習慣,而是去追問怎樣的政治才是真正好的政治,人類也因為這樣的追問從現實的動物演化成理想的動物。
Thumbnail
The Weirdest People in the World: How the West Became Psychologically Peculiar and Particularly Prosperous 本書大膽而史詩般地闡述了心理與文化的共同進化如何創造出獨特的西方思維,並深刻地塑造
Thumbnail
彼得潘-avatar-img
2024/10/05
關於“怪胎”一說 我想起英 劇作家 蕭伯納的說法: 一個理智的人 改變自己適應環境 一個不那麼理智的人 要靠改變環境來適應自己 而歷史是由後一種人所創造的。(也譯作:世界是由不理智的人所改變的) 多年閱讀所感受的都是勉勵人們應該愛國 向善 有禮 敬業 友愛 懷抱惻隱之心 幫助別人這些正能量的普世價值 自然也有與眾不同的自我哲學派別 主張個人主義為中心而非群體利益 難評斷孰是孰非 每個人所養成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都會影響自己的生活與工作 甚至在婚姻家庭影響圓滿的程度 這也只有自己該負責不可推託他處。 擇君所愛 愛君所擇誰都會說 真能實際履行的恐怕不多。 我樂於做個“怪胎”雖然不足扭轉這世界 但扭轉自己造福所愛之人的小確幸還是有餘力的!
本文介紹了《美麗新世界》所蘊含的深度思考,包括影響人性的追求以及經典文學作品的價值。並探討科技對人類的控制和限制,呼籲人們思考和閱讀經典文學作品。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