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文字取材自《秘密教義》,內容描述了太陽中神秘力量的性質和特性,由布拉瓦茨基所述。欲深入了解者可參閱該書第一卷第524頁及後文。值得一提的是,迄今為止,沒有其他作者提供如此詳盡準確的描述,這種神秘力量也是神秘科學中極為保密的一環。
在《秘密教義》中,布拉瓦茨基詳細引述了一位思想家科學家的著作,然而這位科學家名字如今幾乎被人遺忘。他就是塞繆爾·萊特勒·梅特卡夫(Samuel Lytler Metcalfe,1798–1856),一位美國化學家和內科醫生,著有一本名為《熱質:機械、化學和生命媒介中的大自然現象》(Caloric: Its Mechanical, Chemical and Vital Agencies in the Phenomena of Nature) 的傑出著作。維基百科自誇為政治正確但卻帶有虛偽色彩,自豪地宣稱:『熱質……是一種過時的科學理論,認為熱能是一種自我排斥的流體,稱之為「熱質」,自熱的物體流至冷的物體。』我們將表明梅特卡夫絕非所謂「過時理論」的作者,他精準描述了佈拉瓦茨基所謂的「太陽力」的性質和特質,這種知識僅為最高層次的啟蒙者和開悟者所瞭解。
我們的討論起點是一個幾乎所有19世紀的物理學家都認同的前提(這一點直到21世紀的物理學家們仍未有新的發現)。大自然中存在著兩種媒介 : 一種是可稱量、可見的和可觸的「物質」,以及一種不可稱量的、不可見的存在,我們只能透過其對物質的影響來感知。梅特卡夫假設,他稱之為「熱質」的這種無法量測的活躍媒介,並非單純的運動形式,也不是可稱量物質粒子中的一種振動;而是一種源自太陽流經太空的物質基質,充斥著我們太陽系的每一處,並透過感官傳達了一種名為「熱度」的特性。梅特卡夫列舉了這種力的特性如下:
『它既能夠被添加到各種物體之中,也能從物體中提取出來,且其量可以通過精確的數學方法進行測量。
它不僅增加了物體的體積,當它被移除時,物體的體積也會相應減小。
它能夠改變所有其他物體的形狀、性質和狀態。
即便是在完美的真空狀態下,它也能通過輻射傳播,且它對溫度計產生的影響不管在真空中還是大氣中都是相同。
它能產生無法抵抗的機械力和化學力,這種力量如同火山爆發、火藥爆炸及其他強烈化合物的反應一般強大。
它以一種人們能感受到的方式影響神經系統,造成劇烈疼痛;如果過量,會造成身體組織的混亂。』
梅特卡夫補充說 : 『如果太陽力只是一種屬性或性質,它就不可能增加其他物體的體積;因此,它本身必須具有體積,必須佔據空間。因此,它必須是一種物質媒介。』這種說法更貼近神秘學的法則,而非物質科學的觀點。梅特卡夫的假設建立在一個事實之上:太陽力,或者說熱質,是一種自我活躍的原則。他說,它排斥自身的粒子,但對所有可量稱物質粒子都有親和力。這種力以距離的平方成反比的方式作用,吸引著可量稱物質的粒子,這也證實了現代物理學的平方反比定律。
梅特卡夫還提出了一條他認為是絶對定律,他表述為『熱質通過對可量稱物質的吸引力,將所有的事物結合在一起;同時,透過它自我排斥的能量,它分離並膨脹所有的事物。』這也是純粹的神秘科學。
在《大眾科學評論》上,理查森博士評論梅特卡夫的假說時表示:『梅特卡夫關於太陽力和地球力的假說不僅非常簡單,更是極具魅力。宇宙中存在著兩種元素,一種是可計量的物質,另一種則是無所不在的以太,這是太陽之火,沒有重量、實體、形體或顏色。它是無限可分的物質,其粒子彼此排斥;除了以太來表達其稀薄性外,我們無法用其他詞語描述它。它彌漫並充滿著空間,但獨自存在時是靜止的;是死的。』
梅特卡夫對太陽能特性的描述,以及理查森對這項研究的評論,基本上都與已知的神秘科學原則相吻合。然而,就像布拉瓦茨基在腳註中所指出的那樣,他們的推測中存在一些錯誤。『 太陽力並非僅在太空中流動,而是充滿著我們太陽系的每一個角落,因為它可以視為以太的物質殘留,是以太在我們層面上的內襯。以太不僅是光的傳播「媒介」,還具有其他宇宙和物質世界的功能。它是卡巴拉主義者所謂的星光界流體 (Astral Fluid),以及「太陽-批濕奴」的「七道射線」。』從神秘科學的角度來看,理查森將太陽力稱為「以太」並不正確,因為太陽能僅是以太眾多原理中的一個;實際上,以太是阿克沙(Akasa)或原初物質(Prima Materia)眾多原則之一。理查森也犯了錯誤,他認為可量測的物質是「死的」。儘管物質在靜止時可能呈現惰性,但它永遠不會死亡。
查森接著說道:『以太滲透著可量測物質的粒子,與這些物質相結合,並使它們聚集在一起;它們在以太中溶解。根據梅特卡夫的理論,這種堅硬可量測物質通過以太分布並延伸至當下的一切存在。以太無所不在。人體本身充滿了以太;身體的微小粒子被它聚集在一起;植物也是如此;甚至那些最堅固的土地、巖石、磁石、水晶和金屬也同樣如此。』在理查森對梅特卡夫理論的總結中,如果我們用「星光界流體」來替代「以太」,這本質上就是神秘科學的學說。
神秘科學認為,不同類型的物質對太陽能的吸收能力各不相同,這主要取決於物質本身的多種變化狀態;例如固體,液體和氣體。固體物質比流體更能吸收太陽能,因此其凝聚力較強。當部分熔化的鋅倒在固態鋅板上時,熔化的鋅會變成固體。這是因為太陽能從液態流向固態,在平衡過程中,原本散落的顆粒或液體變得更緊密結合。梅特卡夫對此現象進行了詳細探討,並將其歸因於作用原則的統一性,正如前文所述。在一篇有關各種物質密度的評論中,他清晰總結了自己的觀點。
他說:『硬度和軟度,固體和液體,都不是物體的基本狀態,而是取決於它們所組成的以太物質和可量稱物質的相對比例。最具彈性的氣體在被抽取了熱質之後,可能會回復成液體,然後再轉化為堅固的固體。這些微粒間的黏合力,與它們對熱能吸收的親和程度成正比。另一方面,若向最密實的金屬中注入足夠的同樣成分,讓它們膨脹成氣態,則它們對此的吸引力會降低,且其內聚力也會遭到破壞。』
梅特卡夫以下列話語總結了他卓越的理論:『我不打算深入探討這個理論所隱含太陽力和地球的同一性。然而,我還要補充一點,基於這個假設,即將純粹的運動視作一種無形質、只有特性而無實體的力量,我們能夠從所有這些複雜且深奧的問題中,推導出最接近真相的結論 :
『(a) 宇宙、星際空間、行星間、物質間、有機體間並非虛空,而是充滿微妙的流體或氣體。雖然沒有更恰當的名稱,我們仍舊可像古人一樣稱之為「太陽之火」或「以太」。這種液體,其成分恆定、不可毀、不可見,卻無所不在,彌漫於所有可測量的物質之中。溪水中的卵石、搖曳的樹木、凝視的人,皆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以太的影響;卵石受到的影響少於樹木,樹木受到的影響少於人。這顆行星上的一切都以同樣的方式帶有電荷 !一個世界建立在以太流體中,並在其海洋中航行。
(b) 以太,不論其本質為何,皆源於太陽。太陽不僅產生了以太,也是其儲藏所在和傳播的媒介。
(c) 若沒有以太,就不存在運動;沒有以太,物質粒子間便無法相互滑動;缺乏以太,那些激發粒子運動的力量也將不復存在。
(d) 以太是決定物體結構的關鍵。如果沒有以太,物質的組成變化將不可能發生;比如,沒有以太,水只能以一種緊密且不可溶的形態存在,這超出了我們對其的一切認知。它將不可能存在於冰的狀態、液態,甚至是蒸氣狀態。
(e) 以太連接著太陽與行星、行星之間、人類與行星、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在沒有以太的宇宙中,傳遞信息將不可能實現;沒有光、沒有熱、也沒有運動的現象。』
布拉瓦茨基夫人指出得相當正確 :『以太只有在顯現階段是不可改變的,之後它再一次永遠融入「不可見」之中。』值得補充的是,儘管太陽是我們太陽系中以太的儲存庫,但並非這股力量的來源。這股力量源自於中央太陽,是宇宙中那看不見、無法洞悉的心臟,而我們的太陽僅是其映像。
若塞繆爾·梅特卡夫的太陽力量理論獲得認同,且他對太陽內存在某些生物的大膽推論被接受,這將證明神秘科學的啟示是正確的,比現代科學理論提前了數百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