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車環華旅:啟程、旅途中的點點星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3 分鐘

2017年的7月,正值炎炎夏日的酷暑,重達50公斤的大小駝包,滿掛在與我共度每個日夜的最佳伴侶 - 台中雲豹旅行車的車上,費盡力氣地將它們推上往返台灣與大陸廈門的大客船『中遠之星』的貨倉。從那時刻起,也正式開啟了我這趟長達約2年的單車環大陸之旅。


「小兄弟,準備要去大陸工作嗎?」在船上與我同一個床艙的大哥跟我打聲招呼。

「不是,我是要去大陸旅行的。」說話的同時,我用手指了指堆在我身旁的那一堆駝包。一、二、三、四、五,還有一個小包,幾乎可以當起戰地壕溝的沙包堆。

「這麼多東西啊!」大哥驚訝地看著。

「這些你要怎麼拿?」

「準備要去哪個城市旅行?」

全部。我要去踏遍大陸絕大部分的省份,用單車載滿行李,一步步地蹬往每個大城市。


這位大哥的問題,也是到了大陸之後,幾乎在第一眼看到我和我車上的一堆哩哩扣扣的人,所問的問題。


聽到我的答案,幾乎所有人都是差不多的回應。

「小兄弟,你真行。」

「兄弟,你真是太牛逼(厲害)了。」

「你一個人嗎?一個人騎多無聊,不找個人陪你騎嗎?」


我也不知道這究竟算不算很行,反正朝著目標(環大陸一圈)一路騎下去就對了。而在這段時間不算短的騎行之旅,還是一個人東彎西拐來的更自在。


畢竟沒人想跟瘋子一樣,白花精華人生的兩年時光,騎著單車到處跑來跑去。這種旁人眼中傻逼的蠢事,還是留給自己做就好。


從台灣基隆港的晚間出發,直到隔日清晨抵達大陸廈門,總計約12小時。離開台灣的那一夜,我睡得還滿香甜的,因為風平浪靜。


對於搭船,我可也是相當在行。將近10年前在馬祖島上當兵,往返就得靠著台馬輪航行12小時,直到隔日清晨抵達馬祖/基隆。


「新兵OOO,手中無籤,在此抽籤。」當初可能上廁所手沒洗乾淨,抽到了人人歡呼的金馬獎,被唱號所屬單位的同時,大家更嗨了,除了手賤的我之外...


所以對於搭船這件事來說,我可是相當有經驗。只要是風平浪靜的那一天,幾乎可以安穩的一覺到天亮。如果海象是如任賢齊唱的:「風不平浪不靜心還不安穩...」那還是建議一拳打暈自己,馬上躺平睡死才不會感受巨浪翻攪的可怕。


不過還是有翻船(非物理狀態)的時候。某次臨近颱風來臨前夕,我們正巧要去到其他島上出任務,所以勢必得坐船 - 而且還是載客小輪船,往返各島嶼。想當然,當天風浪絕對不會太小,只是礙於回部隊的時間,只要氣象局沒有公佈禁止出航的警示,身為勇猛的國軍弟兄,肯定還是冒著風雨前行。


那一趟約兩小時的航班,原本還以為天生神力,船不管怎麼翻滾都不會反胃的我,最終在船上吐了六次,連膽汁都快吐光,甚至達到乾嘔胃裡空氣的可怕程度。即便真的勇猛過人,看到鄰兵吐得滿地,聞到空氣中瀰漫的味道,我想也很難不參與一起下去狂歡。


離題離的可怕的題外話。


心裡沒有太多忐忑,也沒有如小學生校外教學的興奮期待。12小時後,我在中遠之星還算舒適的床上,一路睡到廈門外海,直到天空漸漸透出一絲淡青,我才緩緩醒來,揉揉惺忪睡眼,然後走到甲板上吹吹大陸領海的海風。聞起來跟台灣沒什麼不同。


隨著聲聲鳴笛,從原本只見海平面,逐漸看到一小點陸地,直到整片的大陸近在眼前,時程大約一個小時左右。穿上車衣車褲,拿上大包小包的行李,隨著單車陸續下船,但不得不抱怨一下,還以為在廈門港可以像基隆港一樣,直接把單車推上船艙,沒想到在廈門港竟然得透過接駁梯下船,讓我扛車扛包上上下下三、四趟才把東西全部搬下船,下了船後因為還得過安檢,又得把包重新解下,過完安檢後再把駝包重新安上,讓我還沒騎上路就先滿身汗,真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暖身運動。


在廈門港邊為自己拍照留念後,正式出發上路...可惜沒這麼簡單,來到廈門的第一件事,除了必須先找到預定好的青年旅社,接下來還得辦網卡、辦銀行帳戶才行。


從台灣出發前,先在Airbnb上預定好廈門的青旅,但由於在台灣鮮少有機會住青旅,除了進大陸環遊之前先環島一圈時住了幾次,在上一回就是十多年前當兵時期與一堆人擠上下鋪的經驗,因此也是抱持著期待又忐忑的心情騎往青旅。


廈門,小城市,循著手上的地址,二小時內就找到了"看起來像"是我預定的青旅。一是這青旅在一棟住宅大樓裡面,而不是在台灣常看到的民宿模樣,有點不安。另外則是看著大樓前起伏的小階梯與小電梯,我覺得待會又會是一場腕力挑戰。二是為何在小城市裡還花了二小時找青旅呢?想想多久沒有依靠著紙本地址找住宿地點,尤其是在地區編號跟台灣大不同的地方,這時覺得出門在外,有網路才稱的上是現代,也能節省很多找路問路的時間成本。


騎單車可以走遍天下路,但是要不迷路還得靠網路。


努力搬上行李進青旅,跟屋主阿姨登記一下資料後就確認住宿,意外的相當簡單,然後就開始了在廈門的重要工作:辦網路、開銀行戶。


2017年,大陸的網路基本全省發達,除了我們基礎認知到的新疆地區仍有政策上的障礙,4G網路大部分已經覆蓋所有城市。但與台灣不同的是,流量吃到飽的方案在大陸仍然少有,所以若要便宜好用,還是得要辦低流量不限速的方案。幸好已經先查好資料,所以一到廈門就可以直衝網路營業廳辦理網路SIM卡,但仍然要說,普遍算來那時期大陸的網路流量費還是偏貴,所以才知道為何很多大陸人喜歡蹭WIFI,直到隔年(2018)頒布新的流量辦法,似乎鬆綁了一些條件,讓網路資費大大降低,甚至也開啟低資費吃到飽的方案,我也算是剛好受惠的一員,可以多吃幾頓各省各地的小吃,也算不無小補。


但網卡算是最簡單的,再次循著地址找到網路營業廳,確認好要辦的方案,在用台胞證填寫一下資料就完成,是不是相當簡單方便!


但事情總是有一好沒兩好,辦理銀行帳戶就沒這麼簡單。


如果是要在大陸旅行一小段時間,甚至短暫生活,銀行戶可說是相當重要。一是大陸電子支付已經相當發達,而基礎支付方式就是得靠微信與支付寶,而支付源頭就是從銀行戶裡直接扣款,因此如果沒有銀行戶就是窒礙難行。雖然還是可以依靠現金,但是要在大陸長期生活,一直手握上萬現金也是很可怕,因此把錢存進戶頭裡才稍微安心。


「這裡填寫一下公司地址。」銀行櫃台小姐拿出一些文件讓我繼續填寫,同時拿著台胞證持續端詳著。


「但我只是來這旅遊,想順便辦個微信支付,聽說得有銀行戶才行,所以才想開個戶。」我這麼解釋。


「那沒有辦法,我們這規定除非是來工作的人士,否則沒辦法開戶的。」


真是晴天霹靂,即便後來跟櫃台小姐好說歹說,終究還是沒辦法順利開戶,步出銀行的同時,也讓我心涼了一半。


「想不到現在還有這種規定,如果都不能開戶的話那是個大麻煩啊!」盤算著接下來該怎麼辦的同時,天空也從原本的晴朗逐漸多雲,不久後就下起了一場午後大雨。


查詢相關資料後才了解到,早期因台灣人常到大陸經商,因此開戶非常便利,如同在台灣任一銀行開戶般簡單,但後來因洗錢及資金詐騙等問題,開始限縮台灣人到大陸開戶的便利性,也加強審查,因此銀行也會對非本國籍人士開戶多些詢問,如果在大陸有正式工作的公司名稱居址等等,那倒是沒什麼問題,但我孓然一身,這問題可大。


「第一家就碰壁的話不如試試第二家吧,反正死馬當活馬醫。」


回青旅休息等雨漸小後,繼續出門再找了二、三家銀行進去詢問,只是瞎掰了幾個公司後依舊沒辦法成功開戶,看來大陸銀行櫃檯人員也是不好忽隆,而我的心情也從原本的煩躁漸漸轉變成了不安。


時光飛逝,再花了2天跑了4、5家銀行後,仍舊沒辦法順利開戶。心灰意冷的同時依舊不放棄,在地圖上看到了位於附近的四大行之一的建設銀行似乎還沒踏進去過。


「美女,我來開戶的,請問妳這開戶有沒什麼規定?」即便心中沒有抱持太大希望,依舊好聲好氣,假裝不知道之前狀況地繼續跟建設銀行櫃檯小姐仔細詢問。


「先生您好,我看到您這有台胞證,請問是來工作的嗎?」這小姐的口氣比起之前銀行的行員們要好得多。


「不是,我是來旅遊的,聽說現在都得有工作才能開戶,但我只是想要來旅行時用微信、支付寶付款,能不能行行好,通融一下。」


「沒事,沒工作證明的話,開戶就得要多存一點金額才行。」


聽到這,我眼前為之一亮,竟然只要多存點錢就好,這條件比起要拿出工作證明簡單一萬倍。


「行...那請問存款金額多少?」即便感覺遇上了救星,但還是不動聲色地詢問好條件再說。


「存戶金額是一千元,請問身上有帶現金嗎?」


聽到這個金額,真讓我如釋重負,原本還擔心會聽到天價,沒想到就是一般存戶開戶金額的十倍而已,這下可算是真妥當了。本來我身上旅費就打算全部先存入,所以這銀行的要求可說非常對我胃口,因此最後也順利開了建設銀行的戶頭,真是有錢好辦事。


陸續辦好旅行各項所需的必要資料,接下來就是正式的往前邁進。


廈門島雖然只是一個小島,但島上的旅遊資源卻也相當豐富。百年鼓浪嶼、南普陀寺、廈門大學、曾厝垵等地方都是必去的一些觀光景點。


只是先前花費太多時間在辦理資料,為了不讓我那熱誠如火的壯遊決心被澆滅,還是趕緊上路吧!至於廈門的那些景點...反正最終還是會回廈門,那就等到結束時再來回頭逛吧!


而這一回頭,花了比我預計的還要長的時間才重新回到廈門。


7月天,太陽高掛,讓這旅途一開始就受煎熬的直發燙,隨著腳一蹬一踩,風也徐徐吹來,這是在酷暑騎行時唯一的自然恩惠。而在均速20公里的緩慢步調中,沿途的景色變換,偶爾停留下來拍照,是這趟旅途的最大樂趣。


隨著緩緩離開廈門本島,騎過正在修築的陸橋,來到了集美區,雖然仍屬廈門,但已經正式踏入大陸地,接下來就是無盡綿延的道路,直往各種想要的地方前進。


跟隨著百度地圖,一路向東北方向騎去,沿著國道省道,穿梭在城市與郊區地方,往第一個中途站 - 泉州前進。


廈門市與泉州市相距一百多公里,若是安排好行程應該是一天能到達,但出發當天除了稍微晚出門,中間也停了不少時間下來拍拍照,有時也下來躲躲太陽吃吃冰,東繞西繞的結果讓我即便騎了上百公里,結果連一半的路程都還沒趕完,看著天色越來越晚,出行第一天就睡帳篷的機率頗高。


離開大城市,郊區通常就是小村小鎮,與繁華的城鎮相差頗大,到了晚上,出了鎮可能連路燈都見不著。可能還在習慣大陸的面貌,又或者是還沒完全放開,沒有調整好心態和體力,直到晚上8點多,還在星空底下踩著車,四處找合適的扎營處,隨著時間越晚,心裡也越發慌張,腳也越來越痠。


沒想到上路第一天就騎了百來公里,也慶幸自己當初環了台灣一圈,多少練就了一些腳力體力。


最後還是老天眷顧,在離主幹道不遠的地方,找到一個小村子,村裡頭有小公園,也有方便乾淨的公共廁所,而且不像台灣的公園晚上還是一堆人跑步散步,甚至有大媽跳起我們熟知的廣場舞,此時晚上9點多,早已十分靜謐,確實是非常適合偷偷搭帳篷的地方阿!搭好帳篷,走到公園對面的公共廁所擦擦澡,幸好晚間時刻沒什麼人進到廁所,否則可能就會看到一個癡漢狂往自己身上潑水。


旅程的第一天感覺順利地畫下逗點。


睡前,坐在石椅上,悠悠遠望晴朗無雲的皎潔月亮,回味一下今天的路途風光,這是旅行者才有的專利。但現在畢竟是站在人家地盤上,偶爾還是有人過來關心這傢伙到底在幹嘛,幾個人看著大包小包又搭帳棚又放著單車的小夥,甚是好奇。


「小兄弟,準備去哪裡阿?」一位姓洪的大哥問到。應該是好幾位姓洪的大哥,聽說這個村裡子絕大多數都姓洪。


「我來騎車環華的,預計繞中國一圈再回廈門。」


「小兄弟你真是太牛逼!」眾人一臉不可置信的說著。


果然上路沒多久就再次聽見了讚嘆聲。


「這個村雖然小,但是風景不錯,明天可以到OOO逛逛,然後旁邊還有OOO...」洪大哥們當下開始介紹起村子來。


說實在,因為初來乍到,不熟悉這個村環境,而且大半夜才來到這裡,現在也一片漆黑,除了可見公園及路口小廟,還有剛擦完澡的漂亮公廁,其它一概不知道,介紹了一堆我也是左聽右出。而且這只是短暫休息站,明早也是太陽升起拎包上路,難道我剛好來到什麼有名景點?


「應該不會吧?」我心裡這麼想,畢竟百度地圖上在這也沒標示什麼觀光景點。不管如何,第一天就覺得疲累了,還是早睡早起身體好。但讓我意外的是,昨晚隨便一拐找到的村莊,早上一看還真漂亮。果然是旅行之神(哪位?)有眷顧,讓我一早起來就舒舒服服。


在這趟旅行中,為了節省旅費開支,因此也帶上了帳篷睡袋睡墊等,方便隨處而睡。雖然這趟路漫長,但也不會逼著自己像苦行僧般的克難窮游,還是會適當地找當地青旅或民宿等住宿休息。在酷熱的南方大概會秉持著一露一宿的方式慢慢前進,畢竟天氣太熱,好幾天全身黏呼呼實在不舒服,等到了北方,天氣更涼的時候,可能可以在外頭野營兩、三天後再找旅社住下。


最後確實如我所想,用這種方式大大降低了住宿費,一來不是每個地方都方便住宿,很多時候也讓我大翻白眼,想著乾脆直接外頭野營還更簡單一些,這狀況會在之後的文章中再提到,二來大陸的確比台灣更好找到野營的地方,只是舒不舒適就看當天造化了。


六百多天的旅行,野營的機會還真不少,從原本的不知所措,到最後駕輕就熟,更容易找到好地方扎營(翻車的機會也不少,偶爾還是可能睡在垃圾堆般的爛地)。旅行久了,回想起當初睡過的那個村那個地,有些地方還是讓人覺得回味無窮,就讓我從腦海中翻箱倒櫃地找出一些片段。


在大陸南方,屬於人口最稠密的地區,除了都市叢林,鄉間農地也滿是作物,長得肥美豐盛,剩下的則是崎嶇公路或山路,幾乎很難找到舒適的空地,唯一最方便扎營的地方,應該就是在各縣市裡的公園莫屬。


在公園搭帳篷的最大好處,就是不用擔心擦澡、刷牙洗臉及上廁所的問題,但最大的壞處就是沒辦法早點搭帳篷休息,畢竟還是可能有很多正在運動、散步的民眾,可能會好奇的多觀望這個怪異的遊民,白天當然也必須更早起,理由同上。


然而,就算是公園,也有讓我睡過風景非常優美,早上起來彷彿置身山水畫當中的漂亮公園,這時候就會想著:「真不愧是大陸,連個公園都可以建的依山傍水,有夠講究。」


譬如位於浙江省溫州的樂清市內的清河公園,原本也是不抱期待的騎過去,只因看到網路上的評價似乎不錯,但很常過去花費大把時間過去之後,才發現不適宜搭帳篷,或是評價過甚,現場一看感覺糟透了的狀況也不少。只是晚上才騎到清河公園,就發現這裡五光十色,不說是公園,還以為是某個燈光秀現場。


即便是晚上,有了美景燈光加持,雖然欣賞不到什麼風景,但也是人潮眾多,所以我也只能繼續往偏遠角落的地方尋覓住所。而最後選在一處河岸旁扎營,有軟澎的草地,涓涓細水,感覺詩情畫意,舒適極了,唯一要擔心的可能就是傍晚有蛇同伴跑來和我一起共枕,幸好這件事終究沒發生。早上起床一看,果然是正確的選址,好風光讓我真想繼續賴著不走。


在某些特殊的狀況下,可能連帳篷都不支,直接席地而躺,以天為被的直接睡在地上,更是像極了流浪漢。


那是又一次被網路評價吸引的時候,只不過後續卻慘不忍睹。


從一開始出發,我就有個幻想,就是希望能在海邊來一場迎著海風吹拂,躺在柔軟細沙上,盡情享受星空海灘風光的露營。因此從福建省浦田市離開後,準備前往福建省會福州之前,恰好在網路上看到有東壁島這個景點,同時聽說東璧島也有不錯的沙灘,衝著這個“聽說”,我就直接驅車前往。


沒想到路途意外遙遠,奮力騎到下午5點時,甚至連個沙灘都還沒見著,甚至離東璧島更還有十公里遠,我的晚餐可都還沒著落呢...


快速在鎮上解決晚餐後,開始進入東壁島的路上時,也只剩下夕陽餘暉,但路上除了延綿數公里的海堤與堤外一大片養殖場,我似乎沒看到什麼類似"沙灘"的地方。就這樣東找西晃,太陽也已經下山,除了幾盞路燈照映,大部分是伸手不見五指。


尤其這段路不時有砂石車經過,因此路上也佈滿砂石,路面也崎嶇不平。重車最怕的就是這種砂石路。東走西晃來到晚上8點多,除了在途中看見的小漁港及燒烤店,其它也再沒有什麼看起來更舒適的地方。然而更可怕的事發生了!


我的車子竟在這裡,第一次 爆 、 胎 了!


看著平坦消風的車輪車胎,在這個烏漆嘛黑、昏暗的神祕地帶,我開始了第一次手動DIY補洞工程。我對車其實不甚了解,除了在台灣環島的經驗外,我可說是公路上的小白兔,簡稱小公白。所以補胎這對現在的我來說,堪比的上101建設工程!


在時間的無情損耗與手動經驗不足的各種不利狀況下,我第一次補胎竟然花了1個多小時才成功!但我也已經滿頭大汗又兩眼昏花,真想直接就直接躺在小漁港上睡覺算了。


「請問一下,我聽說這有些沙灘可以過去玩水,是在哪兒呢?」我走進了燒烤店問問吧台的師傅。


「你大概從這個彎繞過去,繞過了海岸就到了」燒烤店吧台的師傅指了指前方說。


「你是說...要繞一大圈到海岸的對面才會看得到沙灘?」我心理指望著師傅是不是會說其實還有其它小路可以過去,或是店旁邊就有沙灘。


「對的」!


師傅斬釘截鐵又鏗鏘有力的回應,吹熄了我心中小小的希望之火。這次不僅連沙灘的一根沙毛都沒見著,還處在方圓十里無人煙(不好意思,漏算了燒烤店)的地方進退兩難。


體力精神力都差不多透支,但漁港的海腥味實在太重,在那裏直接躺下睡覺可能明天吸氣都會有魚腥味,最後絞盡腦汁思考後,決定騎回原路,望著三層樓高的海堤,用盡吃奶的力氣把單車推上去(幸好海堤有比較平緩的行人道路可以推車上去),然後居高臨下的在這神秘的地方睡上一晚!


數公里長的海堤,如果不說是海堤,看起來就是散步的路道。深夜,空無一人的堤岸上,我獨自來回散步,眼前一片黑濁的海,那稱不上景緻,但幸好涼風吹拂,稍微退去酷熱的外衣,也更好助眠。


堤岸上突起的石階宛如石床,讓這裡成了一處開放式臥室。拿剩餘的礦泉水洗臉擦腳,躺在充氣睡墊與睡袋的懷裡,意外成了一種享受。如果不講隱私與盜竊的風險,這樣任意自在的休息,不就是我最想追尋的目標嗎?


比起南方的各個公園巡禮,整個環華過程當中,我還是最喜歡大陸北方的遼闊與靜謐。


騎過滿佈丘陵小山的福建之後,進到浙江、江蘇等地,大多就以平地為主,除了山東地勢較為起伏,在往上的東北一帶,也幾乎是平地,騎的我舒適過癮。


等我進到東北時,也差不多來到中秋時節,天氣也開始轉冷,已經到了穿上羽絨衣的時候。不知道大陸東北地理位置的朋友,若我講約與日本北海道緯度相當,可能大家就更瞭解的多。


大陸北方有個好處,就是地廣人稀(當然,都會區人還是不少的),每當遠離熱鬧的城市,騎往鄰近的鄉村時,就可發現人口差異之大,也因此很容易隨便一拐彎,就可找到不錯的地方可以紮營。


在北方,我睡過許多田地,除了玉米田真得小心採收下來後留在地上的玉米梗尖,一不小心可能就把帳篷底部扎出個洞,否則在田裡睡一覺還真是挺舒服。但講到舒服,絕對不敵在針葉林裡頭那般享受,睡得我彷彿忘記這裡是大陸東北,還以為是挪威的一處森林裡。


那時正準備進到冰雪之都哈爾濱。從長春到哈爾濱的這段國道路途中其實很少有市鎮或店面,除了昨天經過的德惠市,再接下來就是松花江鎮這小地方了,真的也是特別小,騎車不到10分鐘就可以逛完這個小鎮,而來到這得很多是大貨車小客車司機,吃吃飯或臨時住宿,而我在這裡解決中飯,10元管飽,真是有夠划算。


今天心血來潮往一些田間小路騎去,但有時騎進一些村裡的泥土路,全身咖拉喀拉,都怕把單車骨架給震散了,而車子雖然有在青島作一些簡單保養,但車鍊子到了這個時候似乎也該換了,真的感覺越來越難騎,可能車鍊早已經被拉開了好幾公分寬。


來到蔡家溝鎮附近,剛好碰上好心的電動車大叔跟我說這附近有在修路,領著我走另一條路繞過去,同樣咖拉喀拉,這泥土路顛的...但才剛穿過修路的地方,往前騎一會又碰上另一個修路路段,我的天,這是在黑龍江全省大修路是嘛?只能在旁繞阿繞,甚至鑽進人家屋旁田地,最後才艱難的繞過去。


最後天色也漸漸晚了,也就直接在村子附近的森林裡找地方扎營。但意外的,這個林子有一部分似乎有經過小整修,整個林區非常漂亮,簡直就是露營的天堂,這也算是我目前睡過最好最舒服的草地。當然,這種戶外地可沒像南方公園有廁所這麼方便,隨時都得多帶一瓶水可以用來刷牙洗臉洗手等,至於你問到上廁所嘛...整個大自然都算是我的洗手間吧。


持續北進的同時,終於也迎來下雪。


很慶幸自己沒有在雪地上奔波太久,因為真的等到大雪來臨,整個地面成為一片雪白之際,也意味著這趟單車之旅得暫時休息了。沒有在雪地騎行過的人,不知道滑不溜丟的路面有多麼危險,握著握把的雙手可凍得不聽使喚,再再說明雪地上騎車實在不可行,當然我也是摔過來的,畢竟人在路途,還是總有逼不得已前行的時候,也造就了我在雪地上扎營的過程。


本以為雪地上軟綿綿,躺著應該是多麼舒服,沒想到支好帳篷,躺下沒多久,就覺得背上傳來一陣陣涼意。雖然空氣睡墊能隔絕地氣,攜帶方便,躺著也感覺舒適有彈性,但我全然忘了冷空氣可是隔絕不了的,也因此那天的雪地紮營即便是個全新體驗,卻也是​讓我不想再有第二次的經驗。


這一趟旅程,也堪稱冰與火之旅。二、三月還待在冰天雪地的東北,沒想到四月天來臨後,我就轉身來到了距離北京最近的內陸沙漠 - 庫布齊沙漠。因為在台灣很難看見大規模沙漠,因此除了冰天雪地的白雪飄飄,一直讓南方人所嚮往之外,沙漠也是我想見的目標之一。


離開北京後,我再度拐往內蒙古,一路騎到了包頭,才進入庫布齊沙漠,兩相距離僅有百來公里,只是這郊區大車多沙塵多,騎的也是特別痛苦,直到再度橫越黃河,來到幾乎是無人區的沙漠周遭後,反而更舒服一些。


進到庫布齊沙漠地區後,看著還是有很多綠色植物,再往裡頭騎去才發現剛剛都只是前段,真的要深入內部,那才是真正的無人沙漠地。


有這麼多綠色植物也是因為政府鼓吹鼓勵造植被,才讓沙漠面積沒有逐年擴大。


興奮的在庫布齊沙漠又跑又跳,發微信朋友圈開直播,玩得不亦樂乎,而太陽漸漸落下,我索性也乾脆在沙漠裡住上一晚,感覺更有味道。實際在沙漠裡搭上帳棚,雖然沒有辦法穩固的打牢地釘,但只要沒有狂風,應該也沒啥問題,而躺在沙漠上的感覺更是軟乎乎,如同躺在綿密的軟墊般舒服,也許跟在海灘上露營也差不了太多。


雖然是在公路旁扎營,但由於這裡幾乎沒人沒車,所以半夜也安靜的很,就是夜晚溫度驟降,大約5-7度的低溫讓我緊抓羽絨睡袋不放,但比起冬天那段路,也已經非常舒服。


到最後,我夢想中的海灘露營究竟有沒有實現呢?這就待之後再揭曉囉,也希望有興趣的網友持續關注文章。


最後附上我的騎行全地圖紀錄。這是從2017從廈門開始,從南到北,從東到西逆時針的騎行路線圖,直到2019終於再回到廈門完成這一路的騎行,也完成了自己的一些故事。

單車環行大陸紀錄

單車環行大陸紀錄

藍色點是在福建土樓的位置,也是我在2019回到廈門後撰稿發出的完整記錄圖(當時文章都寫在微信朋友圈,還記得那天特地跑去土樓觀光,作為旅途的最後一站)。


黃色點則是每天晚上用百度地圖定位我睡覺的地方,作為當天的終點,也才完成了一路密集的點點圖,個人是覺得挺有趣。如果再放大細看的話,可能會發現我的路線歪七扭八,而且很多時候都在奇怪的地方。


喜歡不按牌理出牌,任性的到處瞎騎,成了這一路來自由的寫照。


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旅遊方式,有些人靠著雙腳走遍天下,甚至有名沒名的都可以開個直播順便賺點路費,不得不說路上真碰到幾個老鐵,用毅力步行,但步行可環台需時只要一個月,環完大陸我不知道猴年馬月。


而我選擇騎車一路走,畢竟走路太慢,搭車太快,騎車剛好。不一定能上山下海,但還可以浪跡天涯。


還有很多想說的話與各種騎行故事,就讓我未來慢慢說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奶雞爸mask的沙龍
1會員
3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最愜意的季節, 從一個火車站徒步到另一個火車站, 直線不是最佳的途徑, 轉入居住區穿巷越弄, 一條街走過一條街, 沒有固定路線, 悠閑地前行。 時光緩緩, 隨時停下腳步, 吃碗透心涼的傳統剉冰, 坐在路邊攤, 來一份炭烤香腸加黑輪片, 喝上一口甘甜柴魚湯, 靜下來品味當
Thumbnail
最愜意的季節, 從一個火車站徒步到另一個火車站, 直線不是最佳的途徑, 轉入居住區穿巷越弄, 一條街走過一條街, 沒有固定路線, 悠閑地前行。 時光緩緩, 隨時停下腳步, 吃碗透心涼的傳統剉冰, 坐在路邊攤, 來一份炭烤香腸加黑輪片, 喝上一口甘甜柴魚湯, 靜下來品味當
Thumbnail
2007年11月10日的單車環潭裡充滿了驚險與驚喜的故事。一群朋友集合騎單車,卻因為一些小插曲變成了三臺車的旅程。一路上的趣事與辛酸,備受撞牆期折磨的作者最終完成了單車環潭,實現了一場創舉。有趣又挑戰的單車環潭之旅等你一起體驗。
Thumbnail
2007年11月10日的單車環潭裡充滿了驚險與驚喜的故事。一群朋友集合騎單車,卻因為一些小插曲變成了三臺車的旅程。一路上的趣事與辛酸,備受撞牆期折磨的作者最終完成了單車環潭,實現了一場創舉。有趣又挑戰的單車環潭之旅等你一起體驗。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旅遊方式,有些人靠著雙腳走遍天下,而我選擇騎車一路走,畢竟走路太慢,搭車太快,騎車剛好。不一定能上山下海,但還可以浪跡天涯。這是我單車環大陸的啟程紀錄,也摘要了旅途上一些有趣露營經驗。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旅遊方式,有些人靠著雙腳走遍天下,而我選擇騎車一路走,畢竟走路太慢,搭車太快,騎車剛好。不一定能上山下海,但還可以浪跡天涯。這是我單車環大陸的啟程紀錄,也摘要了旅途上一些有趣露營經驗。
Thumbnail
140公里的旅程 大學時期,暑假時曾 懶得寄摩托車,選擇自己從台南騎回彰化,大部分路線都騎 台17縣,途經沿海的鄉鎮,很明顯的感受到城鄉沒落的模樣。 但我卻又愛上那荒涼的氛圍,長時間在公路上馳騁的自由,後來上癮了,每個寒暑假都會騎車回家、和回學校,就這樣從第一次迷路加上手機導航導到沒電.....
Thumbnail
140公里的旅程 大學時期,暑假時曾 懶得寄摩托車,選擇自己從台南騎回彰化,大部分路線都騎 台17縣,途經沿海的鄉鎮,很明顯的感受到城鄉沒落的模樣。 但我卻又愛上那荒涼的氛圍,長時間在公路上馳騁的自由,後來上癮了,每個寒暑假都會騎車回家、和回學校,就這樣從第一次迷路加上手機導航導到沒電.....
Thumbnail
向南,繼續這段充滿各種動物的旅行。很有趣的事,事前完全沒安排、沒預料會遇見這些動物,最後還是滿足到我愛動物的心。
Thumbnail
向南,繼續這段充滿各種動物的旅行。很有趣的事,事前完全沒安排、沒預料會遇見這些動物,最後還是滿足到我愛動物的心。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作者騎乘自行車到臺中的心得,透過這次的體驗過程瞭解到自己的問題與弱項,並思考如何調整,才能夠持續進步與前行。同時透過騎行活動與人生經驗提出在工作與學習上的思考。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作者騎乘自行車到臺中的心得,透過這次的體驗過程瞭解到自己的問題與弱項,並思考如何調整,才能夠持續進步與前行。同時透過騎行活動與人生經驗提出在工作與學習上的思考。
Thumbnail
環島第一天,我就選擇搭火車。這是寒流首日,一早下著大雨,陽明山甚至下雪了。 我在路上逐漸想清楚,自己環島想要的是什麼,因此只要達到這個目標就行了,並沒有執著必須自己騎完全程。
Thumbnail
環島第一天,我就選擇搭火車。這是寒流首日,一早下著大雨,陽明山甚至下雪了。 我在路上逐漸想清楚,自己環島想要的是什麼,因此只要達到這個目標就行了,並沒有執著必須自己騎完全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