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
P編觀點
Touch Taiwan 展在 4/24 到 4/26 舉行,面板大廠友達、群創推出車載面板的最新應用,也雙雙表示看好未來的景氣。
友達主打 Micro LED 打造智慧座艙,像是互動式的車窗、可收納的後座顯示器;群創則是推出Privacy防窺技術、區分駕駛和副駕的螢幕,讓副駕可在不干擾駕駛安全的情境下,就能購物、看電影。
雖然蘋果宣布內部停止研發 Micro LED,但仍然不影響台灣兩大廠繼續研發與發展 Micro LED 的應用。
台灣廠商發展 Micro LED 的主要優勢在於前段製程設備以及後段的封裝技術,與半導體相似,這是台灣既有的強項,也是最能自主掌握的關鍵技術。反而在 OLED 面板的蒸鍍、印刷設備都掌握在日本廠商。
因此,在 2018 年時,政府就推動台灣智慧顯示科技的應用行動專案,此專案為期五年、總經費高達117 億元,涵蓋了超過 200 多項專利。
延伸閱讀
〔國際貿易〕
P編觀點
過去幾持續分享歐美國家對中國電動車、太陽能等再生能源的反傾銷調查,顯示出歐美國家對中國品牌的中國製造產品有高度疑慮,認為中國政府的補貼導致不公平的市場競爭。
對於歐美國家提出的說法,中國也有一套解釋。
根據 BBC 的報導,中國官方提出三大論述:1) 他們並沒有生產過剩,2) 即便有過剩,也符合市場機制,3) 即使中國真的有補貼,難道其他國家都沒補貼。
Youtube 頻道「范琪斐的美國時間**」**在訪談中經院副研究員戴志言時,也有討論到中國電動車對歐美市場影響的問題,爭議點在於各家車廠有沒有在一個公平競爭的市場裡。
歐美國家對電動車的補貼,主要在於消費者端,提供優惠福利讓消費者選擇電動車而非燃油車,消費者可以任選市場中的任何電動車品牌。反之,中國的補貼則是給予電動車製造商,讓電動車製造商拿到補貼金來生產,那就很可能可以用低於市價的成本來生產、甚至用低於一般市價的價格販售商品。
那這樣還算是在公平競爭的市場裡競爭嗎,值得我們大家深思。
此外,這裡還衍伸出另外一個問題,也就是中國品牌的中國製造,讓歐美顧忌的話,將廠商移到歐美友好的國家生產,是否就可以突破歐美對中國的貿易阻礙呢。
延伸閱讀:
BBC News 中文網:中美貿易戰催生「近岸外包」:中國企業如何利用墨西哥進入美國
〔半導體〕
F編觀點
近期台灣連日發生多起大小規模的地震,儘管在地震後幾天內,晶圓廠設備都能盡快復原讓產線重新運作,但仍然會造成晶圓報廢和材料耗損的損失。例如台積電在 0403 花蓮強震後,預估的損失就達到30億元。
對此狀況,韓國媒體指出,地震的影響可能會造成台灣半導體供應延遲以及價格上漲,國內的南韓三星與SK海力士可能在此波供需浮動的情況下而受惠。
除此之外,台灣目前掌握全球半導體一半以上的生產量,地震如此頻繁狀況下台灣半導體供應鏈所承受的風險也將再次引起關注。
相關新聞
花蓮地震 台積電估第2季認列損失30億元
稱台灣「震」撼全球半導體 韓媒自肥2巨頭撿到寶
〔半導體〕
F編觀點
馬來西亞目前為東南亞第三大經濟體,經濟部長日前表示,將打造東南亞最大的積體電路IC設計園區,提出租稅優惠、空間補貼、工作免簽證費等獎勵,來吸引國際科技公司前來投資。
馬來西亞是半導體產業的參與國之一,在晶片封裝產能占了全球約13%,因此將封裝測試作為基礎,往IC設計領域發展,希望刺激更多智慧製造、智慧交通、智慧醫療等領域的新創出現。
馬來西亞政府希望加強發揮既有的優勢,包含低廉成本、豐富自然資源、年輕人才、多元文化,吸引更多人才、資金與指標性大廠進入合作,並且希望打破過去只專注在電子、電器、封裝製造領域,在新創領域有更多的突破。
相關新聞
馬來西亞打造東南亞最大IC設計園區 搶進半導體前端
要與安謀合作 馬來西亞宣示打造東南亞最大IC設計園區
F編觀點
你是不是也曾經想透過閱讀書籍來增加各方面的知識,但卻發現儘管在看書時覺得吸收了很多資訊、收穫滿滿,但過了一陣子之後,書裡的內容慢慢變得模糊,沒機會在生活上、工作上派上用場,甚至要想起書裡傳達的內容訊息,都覺得非常的吃力。
學習,不是使勁地把東西往腦袋裡塞就可以了,透過「消化、內化與活化」三個步驟,把學習到的內容從短期記憶轉化到長期記憶。讓大腦整理接收到的知識,並且加以整理進自己的知識系統裡,與現有的經驗產生連結。
劉奕酉老師在文章中分享了他的做法
一、睡前閱讀一本書,而且是帶著問題來閱讀的。
二、隔天一早寫下閱讀觀點與心得,留意特別有感觸、模糊不理解的部分。
三、再讀一次,思考那些有所觸發的內容、釐清不理解的部分;重新寫一次閱讀觀點與心得。
四、將兩次所寫的閱讀觀點與心得,進行整合與編寫;並試著濃縮為三個關鍵觀點、能否用一句話來說明。
五、做成一張全息圖來賦予結構性、層次感與視覺化,納入到知識系統中。
不妨一起試試看,在吸收資訊後,給大腦一段留白時間去醞釀,並試著反覆地將得到的知識與自身經驗整合,試想著能夠改變的行動、轉換的想法思維、調整解決問題的方式,或許吸收之知識的時間會因此拉長,但也能因為可以有效利用,讓閱讀變得更有價值。
看完新聞/文章有什麼感想,歡迎分享給我們。讓我們知道這個小小資源對你也起了一點作用。
Copyright © 2024 BLIKSEN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