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少女沒有抵達》妳想著不要拿著就好了,放下很難,不要拿著就容易多了。

更新於 2024/07/22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吳曉樂《那些少女沒有抵達》

吳曉樂《那些少女沒有抵達》

偶然在鄉內圖書館看到我待看書單上的書,蹲在圖書館看了一下子之後借出去,到了公車站等車時一邊看。

距離末班車還有40分鐘,午後陽光炙熱的照著柏油地板,專屬離島的風慵懶的吹拂,遠處樹梢上點綴昭告夏天來到的翠綠枝椏,鳥兒啁啾,飛翔在湛藍的天空。

今天很適合看書,我這麼想著。

看著看著,我站在灰白的走廊裡木然地看著慌亂的學生彷彿我就是吳依光......

隨著情節起伏我逐漸發現我在透過這本書看自己,正確來說是看著自己的童年,作者很厲害,透過文字直攪著受過經年累月沉澱的童年,當我察覺到這個感覺的時候,害怕的情緒湧上心頭,很想闔上書本,不想要好不容易得來的平靜再掀起波瀾。

但我又不自覺地想看,我很好奇,我想知道有人過的比我還差,即便那只是虛構的。


前半段的故事中,吳依光心中有一段是這樣寫的

“如同童話,公主的生母不幸病逝,國王新娶的後母妒恨與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公主,國王被繁瑣的國事弄得分身乏術,忽略了他寂寞的小女兒。有一天,仙女找到可憐兮兮的公主,將她用力抱入懷中,說,妳並不屬於這裡,跟我走吧。屆時,公主必然得克制著內心的激動,禮貌地說,謝謝妳,可是我不能這樣一聲不吭的離開,我得回去跟那女人說再見,終究我也跟她生活了這麼多年。”

吳依光渴望和後母(吳依光的親生母親)道別時,後母能充滿懊悔的哀求吳依光別走。

讀這段時小時候的我肯定也會像吳依光一樣著迷,恨不得能夠成真(當然故事情節不一樣)但現在的我經歷了社會化,理性和感性並存,首先我看到了吳依光期望有一股外來的希望(仙女)能夠翻轉她的生活,帶她離開,現實上根本不可能,至少我的經歷是如此,想要離開只能痛苦掙扎,斬斷藕斷絲連的各種糾葛,像誤入荊棘叢的動物,瘋狂掙扎不惜撕裂自己,或許,才有機會離開。

第二她希望看到後母懊悔自己的過錯,哀求吳依光的留下,這顯然是吳依光對父母展開的復仇(詳見阿德勒心理學《被討厭的勇氣》、《自卑與超越》),背後的目的是希望父母更關心她,她一面期望著自己能和呂同學一樣猝逝,又希望能在葬禮上看到心碎、相互咆哮指責彼此的父母。

這無疑是一場對漠不關心自己的父母完美的復仇。


我好喜歡百合這段,吳依光的冷靜、漠然的應對很有意思,這邊也有段話我反覆看了幾遍,我簡短的節錄一下。

她希望百合認知到,說每句話之前,務必預設對方是有心的、感官是明亮的,會將所有感覺到的在內心組織成信息,如果那信息導向一個結論--人生不值得你全心以赴,有人會一聲不吭的跳下去。那瞬間是無從體會,難以預防,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去召喚那樣的結論出現。一次也不行。

我看到這段的時候一直想到一本書《她喜歡的是BL,不是同志的我》不論當事者經歷的是什麼樣的事情、什麼樣的壓力,如果最後在當事人腦海中匯集成"這人生不值得",這人生也真的就結束了,唯一能做的就只有不要試圖召喚它。

其實吳依光的冷漠很像她的母親,只是少了張牙舞爪密不透風的控制欲,她即便活到30多歲依然還在父母底下夾縫求生,從來沒逃離過,但長大的她學會抽離自己,像龍應台寫的--靈魂出竅的人。

抽離自己把自己放在一個第三者的角度去看待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傷口依舊,但這份痛苦屬於身體的自己,而不是靈魂的自己,行屍走肉的活著,就像吳依情自己理解的那樣,吳依情17歲的時候就死了,剩下來的只是無處可去的吳依情殘渣。

將人生截斷,對吳依情來說是壓抑人生中迫切需要的喘息,和前半生做出切割,剩下的自己可以忘掉過去重新開始。

不知道吳依情是甚麼時候開始用藥,或許這份冷漠也是出自藥給她的感受的延伸,書中對吳依情用藥後的感覺很傳神,真的很傳神,那感覺像沉入深海,緩慢的持續向下沉淪,身體像吐出泡泡般的呼吸聲成為世界唯一的聲音,外界的雜訊逐漸遠離,世界被寂靜接管,在疾病纏身的那段日子,這個儀式是我一天中內心最平靜的時刻。

從國小我就很喜歡游泳,喜歡到提前下課後大家都開始在旁邊玩水我還是獨自持續蹬牆游泳的那種喜歡,因為當肺部氧氣被不斷循環、吐出耗盡時,那份迫切的窒息感,不得不向上浮起換氣的那一刻,我才能深深的感覺到原來我還活著。

文末青同學的部分是不是代表著事故以外的其他多數人;即便事情在身邊發生,但不太關心的其他多數人,書中並沒有用一些標籤來給這類人做定位,我覺得這樣很好。

只有本人才是自己人生的主角,不去關心配角的事其實很正常,不知道格友會不會覺得這樣想很偏頗?我是很常覺得自己是別人人生中的配角,我能為別人做的,只是盡力完成我身為他人人生中配角的工作僅此而已,在多也無法,而我是我人生至關重要的唯一主角,如果是我自己在意的事,其他人也只能排在側XD

最後的部分作者給的很模糊,想讓讀者自己去摸索,那些少女沒有抵達的是他人的期望?

但他人的期望其實不重要,自己摸索自己不要的、想要的,才是身為人生主角最該做的事。



內容總結
那些少女沒有抵達
5
/5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本即便你已經有穩定另一半的人也可以閱讀的書,這篇主要是想來說說我照著書進行實驗的心得,你沒看錯,就是實驗,我很喜歡看完關係類書籍就來實驗xd人際關係類書籍就是解決煩惱的書。
5/5脫單指南
某某最近參加了一場關於美股投資的線上演講,有打開新世界的感覺~ 我目前投資經歷從大學畢業開始兩年多,雖然有看過多金融商品的書籍,但都沒有意識到原來台股和美股的差異竟然如此之大...... 原本以為金融股是最安全的股票種類,結果竟然不是,不禁懷疑自己是不是被媒體洗腦的太嚴重 還記得初次投資買的標
投資這件事對某某是既熟悉又陌生,因為某某家境並不好~ 某某大學第一個月就開始打工賺自己的生活費,當時真的很辛苦,也不敢跟家裡要錢 那個時候都走25分鐘的路程下山買食物,很常吃全聯的家庭號吐司,一大條好像有30幾片(麥香口味的比較甜比較好吃),當飯吃哈哈哈哈,有一次媽媽寄了醃蘿蔔,某某就吐司夾著醃
《巫師霍爾三部曲》首部曲《霍爾的移動城堡》某某完食拉~霍爾家真髒(ㄟㄟ不是) 霍爾大概是每個看過宮崎駿動畫的人心目中的白馬王子,連白龍都難以贏過霍爾神秘的魅力XD 蘇菲不論書裡還是動畫中都很有姊姊的氣勢,只是書裡的感覺更加自卑一些 另外蘇菲其實有兩個妹妹,這是動畫中沒有提到的部分 可能有人會
5/5霍爾的移動城堡
跟大家隆重介紹本週某某的天菜《王室緋聞守則》~~ 第一守則:別被抓包 有什麼比英國王子和美國甜心這個組合更香!? (有的話請告訴我XD) 某某很認真的思考要不要劇透XD 因為我有用電子書畫記了好多讓某某笑到不行的段落XD 某某最喜歡亨利和亞歷克告白的段落//// 看到亨利原本在
《地獄》我想應該算大家耳熟能詳的書XD但某某上週才剛看完 十二月初的時候某某去了一趟北京,去參觀了好多名勝古蹟,其中人潮最多的就屬故宮博物院 人潮真的好可怕,尤其聽說中國又有新的疫情產生,傳的人心惶惶,但還好平安回來 從去完北京之後我就對文物、博物館很感興趣 看了一些書來補齊北京故宮文物南遷
一本即便你已經有穩定另一半的人也可以閱讀的書,這篇主要是想來說說我照著書進行實驗的心得,你沒看錯,就是實驗,我很喜歡看完關係類書籍就來實驗xd人際關係類書籍就是解決煩惱的書。
5/5脫單指南
某某最近參加了一場關於美股投資的線上演講,有打開新世界的感覺~ 我目前投資經歷從大學畢業開始兩年多,雖然有看過多金融商品的書籍,但都沒有意識到原來台股和美股的差異竟然如此之大...... 原本以為金融股是最安全的股票種類,結果竟然不是,不禁懷疑自己是不是被媒體洗腦的太嚴重 還記得初次投資買的標
投資這件事對某某是既熟悉又陌生,因為某某家境並不好~ 某某大學第一個月就開始打工賺自己的生活費,當時真的很辛苦,也不敢跟家裡要錢 那個時候都走25分鐘的路程下山買食物,很常吃全聯的家庭號吐司,一大條好像有30幾片(麥香口味的比較甜比較好吃),當飯吃哈哈哈哈,有一次媽媽寄了醃蘿蔔,某某就吐司夾著醃
《巫師霍爾三部曲》首部曲《霍爾的移動城堡》某某完食拉~霍爾家真髒(ㄟㄟ不是) 霍爾大概是每個看過宮崎駿動畫的人心目中的白馬王子,連白龍都難以贏過霍爾神秘的魅力XD 蘇菲不論書裡還是動畫中都很有姊姊的氣勢,只是書裡的感覺更加自卑一些 另外蘇菲其實有兩個妹妹,這是動畫中沒有提到的部分 可能有人會
5/5霍爾的移動城堡
跟大家隆重介紹本週某某的天菜《王室緋聞守則》~~ 第一守則:別被抓包 有什麼比英國王子和美國甜心這個組合更香!? (有的話請告訴我XD) 某某很認真的思考要不要劇透XD 因為我有用電子書畫記了好多讓某某笑到不行的段落XD 某某最喜歡亨利和亞歷克告白的段落//// 看到亨利原本在
《地獄》我想應該算大家耳熟能詳的書XD但某某上週才剛看完 十二月初的時候某某去了一趟北京,去參觀了好多名勝古蹟,其中人潮最多的就屬故宮博物院 人潮真的好可怕,尤其聽說中國又有新的疫情產生,傳的人心惶惶,但還好平安回來 從去完北京之後我就對文物、博物館很感興趣 看了一些書來補齊北京故宮文物南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吳依光從未預期自己能活過十七歲,也從沒有想過現在會成為一位老師,更無法料到在放學鐘響的三十八分鐘後,她的學生會自頂樓一躍而下。待她趕赴現場,已不見女孩的身影,但圍觀的家長群眾、地上的大片血跡,與遠方漸弱的救護車鳴笛,讓吳依光相信──一場對她無形而嚴厲的審判,已然展開。
Thumbnail
女兒捧著這本書跟我說:「媽媽,這個女生前面沒有路了。」 我心頭一驚,沒想到尚不識字的她竟然能單憑封面就能理解到這本書名所傳達的意思。 我試著回答:「可是媽媽覺得前面很可能也有階梯耶!」 女兒用肯定的語氣跟我說:「前面沒有階梯,真的沒有路了。」 或許,這一段話在某種程度上也
Thumbnail
先說結論,《那些少女沒有抵達》很好看,但是也很沉重,畢竟此書要探討的主題是學生自殺,以及不同少女在成長過程中所能遇到的各種不快樂。 小說中的女主角是一所名校的中學老師,某天她的學生突如其來在校園跳樓自殺,在處理這宗突發事故期間,她不斷回顧自己的過去,她生長在一個中產家庭,母親極其嚴苛,從來沒有認真
Thumbnail
《那些少女沒有抵達》是吳曉樂的第 4 部長篇小說。故事簡述如下:一個高中少女從學校頂樓一墜而下。作為導師的吳依光試圖抽絲剝解謎團,想找出少女不願走下去的原因。在次次的探詢中,雖漸漸找到端倪,卻也反覆戳到自身的困境。同時被媽媽控制成長的陰影又再次縈繞上心頭……
Thumbnail
本書以少女蘇明絢在學校跳樓輕生震驚所有人為開端,描寫在明星女子高中擔任老師的吳依光在經歷導師班學生因霸凌事件休學、爾後又遇到導師班學生在校園跳樓輕生,不斷面臨突發重大事件的壓力之後,吳依光一步步尋找學生為何選擇輕生的蛛絲馬跡,試圖拼湊出事件的原委,過程中也慢慢揭開了吳依光自己成長歷程中的傷痛與掙扎。
Thumbnail
轉眼一個月間,沒有發表任何的讀書心得。是人生中發生了一些難以一語道盡的事,但這書看完幾天也咀嚼了幾天,還是覺得果然自己在各方面都還算是幸運兒,那些沒有抵達的事,儘管有些雷同,終究是達到了奔四的年紀(好支語)。 這本書在讀的時候總在腦海中響起17歲女生的溫柔,但那只是首透漏年紀的老歌,少女沒有抵達的
Thumbnail
「你太年輕,又沒有小孩,你不能理解現在小孩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 「正因為我沒有小孩,我才更明白小孩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 《那些少女沒有抵達》整本書的對白都沒有引號,也沒有顯著的戲劇轉折,透過吳依光大量的內心戲和自我對話,給人一種洋洋灑灑、一瀉千里,以及對教養有說不完的質疑和困惑的感覺。
Thumbnail
談青春期的迷惘、哀傷與「世界太美了可惜不值得」的絕望。 網路社群的興起,讓一個個年輕生命,像走進萬花筒內,舉手投足,折射出更為複雜也更為細碎的稜鏡片段,稜鏡奪目,卻也易碎,承受不起太重或太輕的注目。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吳依光從未預期自己能活過十七歲,也從沒有想過現在會成為一位老師,更無法料到在放學鐘響的三十八分鐘後,她的學生會自頂樓一躍而下。待她趕赴現場,已不見女孩的身影,但圍觀的家長群眾、地上的大片血跡,與遠方漸弱的救護車鳴笛,讓吳依光相信──一場對她無形而嚴厲的審判,已然展開。
Thumbnail
女兒捧著這本書跟我說:「媽媽,這個女生前面沒有路了。」 我心頭一驚,沒想到尚不識字的她竟然能單憑封面就能理解到這本書名所傳達的意思。 我試著回答:「可是媽媽覺得前面很可能也有階梯耶!」 女兒用肯定的語氣跟我說:「前面沒有階梯,真的沒有路了。」 或許,這一段話在某種程度上也
Thumbnail
先說結論,《那些少女沒有抵達》很好看,但是也很沉重,畢竟此書要探討的主題是學生自殺,以及不同少女在成長過程中所能遇到的各種不快樂。 小說中的女主角是一所名校的中學老師,某天她的學生突如其來在校園跳樓自殺,在處理這宗突發事故期間,她不斷回顧自己的過去,她生長在一個中產家庭,母親極其嚴苛,從來沒有認真
Thumbnail
《那些少女沒有抵達》是吳曉樂的第 4 部長篇小說。故事簡述如下:一個高中少女從學校頂樓一墜而下。作為導師的吳依光試圖抽絲剝解謎團,想找出少女不願走下去的原因。在次次的探詢中,雖漸漸找到端倪,卻也反覆戳到自身的困境。同時被媽媽控制成長的陰影又再次縈繞上心頭……
Thumbnail
本書以少女蘇明絢在學校跳樓輕生震驚所有人為開端,描寫在明星女子高中擔任老師的吳依光在經歷導師班學生因霸凌事件休學、爾後又遇到導師班學生在校園跳樓輕生,不斷面臨突發重大事件的壓力之後,吳依光一步步尋找學生為何選擇輕生的蛛絲馬跡,試圖拼湊出事件的原委,過程中也慢慢揭開了吳依光自己成長歷程中的傷痛與掙扎。
Thumbnail
轉眼一個月間,沒有發表任何的讀書心得。是人生中發生了一些難以一語道盡的事,但這書看完幾天也咀嚼了幾天,還是覺得果然自己在各方面都還算是幸運兒,那些沒有抵達的事,儘管有些雷同,終究是達到了奔四的年紀(好支語)。 這本書在讀的時候總在腦海中響起17歲女生的溫柔,但那只是首透漏年紀的老歌,少女沒有抵達的
Thumbnail
「你太年輕,又沒有小孩,你不能理解現在小孩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 「正因為我沒有小孩,我才更明白小孩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 《那些少女沒有抵達》整本書的對白都沒有引號,也沒有顯著的戲劇轉折,透過吳依光大量的內心戲和自我對話,給人一種洋洋灑灑、一瀉千里,以及對教養有說不完的質疑和困惑的感覺。
Thumbnail
談青春期的迷惘、哀傷與「世界太美了可惜不值得」的絕望。 網路社群的興起,讓一個個年輕生命,像走進萬花筒內,舉手投足,折射出更為複雜也更為細碎的稜鏡片段,稜鏡奪目,卻也易碎,承受不起太重或太輕的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