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昭和時代的吉野源三郎,1937年出版,距今橫跨了80年,仍在影響著人們。
如果時間可以回溯,我希望我自己在2018就看過這本書。
宮崎駿改編成蒼鷺與少年在台灣上映可惜當時我無法親臨劇院觀賞。
書中的寫作形式很像《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蛤蟆先生是主角小哥白尼,心理師是由小哥白尼的叔叔擔任。
小哥白尼的父親早亡,由母親和母親的哥哥一起照顧,故事由小哥白尼學校生活及生活所感與叔叔分享展開,叔叔和母親都希望小哥白尼成為了不起的人。
那麼何謂了不起的人?
這本書部分在探索何以為人,所有人類過去努力至今的成果並不是全人類都能享有,在理想的狀況下希望全人類共生共榮。事實卻不是如此,有些人三餐無以為繼以樹皮泥沙果腹、有些人活在砲聲隆隆的恐懼並被迫面對與親人生離死別、有些人活在被噤聲的國家即便出逃也只是到了另一個地獄......這些例子不勝枚舉。
那另一方面呢?
世界上也有些人在滿滿的關愛及富裕環境中成長,他們從來不用擔心下頓餐食,甚至可能嫌棄豐盛的菜色,資源過剩導致的資源浪費無法流轉到更需要的地區,即便這個世界變得越來越方便、越來越國際化,也無法改變這個現狀。
20%的人享有全世界80%的資源,80%的人爭搶20%的資源。
在這個狀況下,人何以為人?
書的另一部份聚焦在,如何為人,這個部分我覺得寫得非常好。有天小哥白尼去探望請假多日的同學浦田,浦川家是賣豆腐的,和班上出生權貴家庭的其他學生很不一樣所以常常被同學欺負,小哥白尼探望時看見浦川正在幫忙家裡做炸豆皮以便下午有商品可以販售,同樣的年紀,浦川站在油鍋前賣力的身影,觸動了小哥白尼,小哥白尼後來和叔叔分享去到食品工廠參觀的事情。
叔叔對小哥白尼說"你到浦川家,完全沒有表現的高高在上;我當然知道,你當然沒有瞧不起窮人的念頭。不過你還不明白,等你長大之後依然保有這種態度多麼重要。"錯把人類以片面的角度做切分,分成富貴和貧賤,是一件極其錯誤的認知。
再窮苦環境長大、只上過小學、畢業後就靠勞力賺錢維生的人當中,有很多人長大之後,知識還不如你多。......他們往往連非常簡單的知識都不知道,對於事物的偏好,也多半不入流。光從這一點來看,你難免會覺得自己比那些人更高一等。不過,換個角度看,他們才是真正扛起這個世界的人。P.117
人類現今享有的進步,不是少數人所為,書中寫"為生產而付出的勞動讓人活的像人"我自己覺得好像少了斷句或誤植字,有點怪怪的,我就照我自己前後文來理解為"讓為生產而付出勞動的人活的像人",原文應該是更加表達了每個人都應付出並給予其他同樣付出的人尊重。我自己的則是偏向尊重他人的付出。不太一樣的解讀,可能還是要看看有沒有人看過日文原文書,書中這段要表達的是什麼。
我不想寫太多故事相關內容,因為就如同書中所述,即便我寫的再多,都不如各位親自閱讀,但我在此記下我覺得很棒的句子。
從自己真正的感受、真切的感動出發,思考其中的涵義,當你心有所感,......一定要想清楚,自己在什麼情況下、對什麼事情、有什麼感覺。這樣一來,你就會明白自己在某個時間、某個地方受到的感動,這種無法重複的經驗.......就是屬於你的思想。P.46
重要的不是世俗眼光或其他,而是從靈魂深處了解人到底是什麼地方了不起。P.48
人的價值並不取決於他的穿著、住所或食物。......如果有高尚的心靈、卓越的見識,即使過的貧窮,依然事值得尊敬、了不起的人。P.111
書中作者要小哥白尼想一想這個問題"在你自己不注意的時候,其實每天都在生產了不起的東西。到底是什麼?",這個充滿哲理的問題讓我思索很久,未來的我也會反覆摸索這個問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