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紀大爆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寒武紀大爆發(感謝Smithsonian Institution提供)

寒武紀大爆發(感謝Smithsonian Institution提供)


在動物的演化史中,寒武紀大爆發堪稱其中最重要、最引人入勝的時期。大爆發的發現源於早期對地層化石的研究,當時人們驚訝地發現,寒武紀地層中突然出現了大量豐富多樣的動物群化石,與前一時期的地層相比,這是一個極其戲劇性的轉變,也展開了顯生宙時代。早在18世紀,古生物學家威廉·布克蘭就曾談論過這一現象,連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也提到,他對這一時期動物物種大量擴增的情況感到不解。

寒武紀早期的化石特徵顯示,動物的對稱性、肢體結構、內臟結構等更加細緻,更貼近現代動物的形態。一些物種的體型也呈現增大的趨勢,生態系統逐漸變得更加複雜,開始出現鑽入泥沙的穴居動物。此外,具有硬組織(如骨骼、外殼等)的動物數量增加,有助於化石的保存。痕跡化石也顯示出動物活動、棲息所遺留的痕跡比先前紛繁。現今有非常多的動物門(animal phyla)可能都是起源於寒武紀,因此有不少寒武紀之後出現的動物能夠被安排在與現今動物有關的歸類中,甚至是該類別中的幹群。

寒武紀大爆發動物演化示意圖(感謝Simpson, G.G提供)

寒武紀大爆發動物演化示意圖(感謝Simpson, G.G提供)


與寒武紀相比,上個時期的埃迪卡拉紀動物化石則稀有許多,其軀體型態也有別於寒武紀之後的動物,例如有著三輻射對稱結構的三葉動物門(e.g. 布氏白海盤蟲)、盤狀的盾形動物門(e.g. 狄更遜蠕蟲)等。在分類上也有不少物種是尚無法被歸類的。古生物學界認為,這個時期的大部分動物都在埃迪卡拉紀末期滅絕,幾乎和現今的動物門毫無關聯,故又稱文德動物群(Vendobionta),與後生動物不同。唯有極少數的早期後生動物種類成為後來寒武紀大爆發的種子,可以說寒武紀是地球上已經更換了一批新的動物類群的時代。

在達爾文的年代,有些古生物學家曾質疑過寒武紀大爆發的存在。他們認為寒武紀大爆發只不過是因為當時動物演化出更有利於形成化石的組織而已,埃迪卡拉紀之前的動物幾乎都只存在軟組織,不利於化石的形成,在動物數量與多樣性來說可能不亞於寒武紀,而論述寒武紀大爆發不過是埋藏學上的問題,不能反映原本的情況。但直至今日,經過一百多年的研究,藉由不同時期的化石庫中軟組織化石之生物多樣性的比對、痕跡化石的分析等,逐步摸清了寒武紀大爆發的真相,表明該時期確實發生過動物物種擴張事件。

為什麼在埃迪卡拉紀末期滅絕事件之後會接著出現這連串物種大爆發呢?較為簡單的解釋便是當時的生態系因先前的滅絕而出現許多空缺的生態位,導致存活下來的動物有生態空間大放異彩。這現象在每次的生物大滅絕都能夠見識到,最常舉的例子就是白堊紀末期大滅絕給予哺乳類帶來了成為新時代霸主的機會。而寒武紀早期全球的溫度開始升高、大氣的氧與二氧化碳濃度增加等,也是提供生物更適合的環境以豐富其多樣性。前寒武紀的生態孕育也功不可沒,埃迪卡拉紀末期文德動物群與早期後生動物共存於海底,那時後生動物還沒有明顯優勢,型態可能還相當簡陋,但其型態上在滅絕事件當中卻出現了文德動物群所沒有的優勢,因而崛起。

然而寒武紀大爆發不是單單這些原因就能促成,而是多項因緣際會和複雜的因果關係交織而成。

作者:水也佑

參考文獻:

Zhang, X, L & Shu, D. (2021). Current understanding on the Cambrian Explosion: questions and answers. PalZ

你對古生物了解多少呢?在進入這個領域之前這裡提供古生物學的基本認知~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最近正好看到一些關於學名更動的事件,所以就想到我們好像還沒談過關於學名使用的一些情況,所以這次就來稍微說明一下吧,說不定以後會提到。(也有可能不會) 首先是基本觀念(忘記之前入門文章有沒有講過,這邊再提一次)學名只能是拉丁文,沒有所謂的中文學名,所有中文名稱都是俗名,另外自屬以下階級的學名書寫上要
古生物學的主要研究對象多以恐龍為主,其骨骼結構也是化石的重要研究對象。因此我對獸腳亞目恐龍的顱骨做了粗淺的整理。大家大致認識牠們的顱骨結構後,往後提到哪種骨骼,也比較容易吸收相關的資訊。
在人類歷史的大部分時間,區分生物的方式往往是使用特徵來區分,比如有翅膀的歸一類,有鰭的歸一類,這種區分方法可以快速的依照不同生物的表徵進行分類,很有效率。 但隨著近百年來演化學的蓬勃發展,科學家們發現這種傳統的分類方法存在明顯的問題。 演化這個概念出現之後,每個物種之間親近與否不再是看外表來決定
痕跡化石(Trace fossil) 痕跡化石保留了過去生物活動過的痕跡,例如腳印、抓痕、咬痕、覓食的痕跡、巢穴、糞便等。痕跡化石大部分不容易被察覺,早期有很多條狀的痕跡化石一度被誤認為是海草或某種蠕蟲的化石,有不少恐龍足跡也被當作是由某種大鳥所留下。現代的痕跡化石研究主要是德國考古學家阿道夫·塞
生命的起源 目前根據C12/C13的比例推測地球最早出現生命跡象的時間約在37億年以前(始太古代,Eoarchean),但非常有可能更早在冥古宙(Hadean)就有出現類似生命的物質。生命如何出現一直以來都是個有趣的主題,有不少人曾為生命起源提出各種假說。有人認為生命誕生的來源是地球之外,因為在隕
化石的形態、結構與功能 當我們看著現今的生物,會對牠們的外觀產生好奇。為何長頸鹿脖子這麼長?為何孔雀有著又長又美的尾羽?為何蜜蜂腹部有一根針用來防禦?這些生物我們可以親自接觸牠們來了解其形態、結構與功能。而古生物學家面對化石時也一樣會對化石上的生物外觀有著好奇心。有些古生物的形態在現今生物身上完全
最近正好看到一些關於學名更動的事件,所以就想到我們好像還沒談過關於學名使用的一些情況,所以這次就來稍微說明一下吧,說不定以後會提到。(也有可能不會) 首先是基本觀念(忘記之前入門文章有沒有講過,這邊再提一次)學名只能是拉丁文,沒有所謂的中文學名,所有中文名稱都是俗名,另外自屬以下階級的學名書寫上要
古生物學的主要研究對象多以恐龍為主,其骨骼結構也是化石的重要研究對象。因此我對獸腳亞目恐龍的顱骨做了粗淺的整理。大家大致認識牠們的顱骨結構後,往後提到哪種骨骼,也比較容易吸收相關的資訊。
在人類歷史的大部分時間,區分生物的方式往往是使用特徵來區分,比如有翅膀的歸一類,有鰭的歸一類,這種區分方法可以快速的依照不同生物的表徵進行分類,很有效率。 但隨著近百年來演化學的蓬勃發展,科學家們發現這種傳統的分類方法存在明顯的問題。 演化這個概念出現之後,每個物種之間親近與否不再是看外表來決定
痕跡化石(Trace fossil) 痕跡化石保留了過去生物活動過的痕跡,例如腳印、抓痕、咬痕、覓食的痕跡、巢穴、糞便等。痕跡化石大部分不容易被察覺,早期有很多條狀的痕跡化石一度被誤認為是海草或某種蠕蟲的化石,有不少恐龍足跡也被當作是由某種大鳥所留下。現代的痕跡化石研究主要是德國考古學家阿道夫·塞
生命的起源 目前根據C12/C13的比例推測地球最早出現生命跡象的時間約在37億年以前(始太古代,Eoarchean),但非常有可能更早在冥古宙(Hadean)就有出現類似生命的物質。生命如何出現一直以來都是個有趣的主題,有不少人曾為生命起源提出各種假說。有人認為生命誕生的來源是地球之外,因為在隕
化石的形態、結構與功能 當我們看著現今的生物,會對牠們的外觀產生好奇。為何長頸鹿脖子這麼長?為何孔雀有著又長又美的尾羽?為何蜜蜂腹部有一根針用來防禦?這些生物我們可以親自接觸牠們來了解其形態、結構與功能。而古生物學家面對化石時也一樣會對化石上的生物外觀有著好奇心。有些古生物的形態在現今生物身上完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根據研究,植物大概在4.7億到4.5億年前開始登陸。在漫長而漸進的登陸過程中,植物會面對許多新的挑戰。 新的挑戰需要新的基因,而這些新的基因從何而來呢?
在經歷名為「大災變」的毀滅後,世界卻不知為何保留了過往文明,在掌握了阿卡西紀錄的管理局主導下,人類正在快速復興。 然而隨著時間過去在,在這個與過去似是而非的時代中,曾在往昔中存在著的,在海洋中、天空上、大地裡、宇宙之地、虛無之處,令人類為之懼怕、敬仰、崇拜的東西,他們潛藏在這個重生世界的裏側,悄然
Thumbnail
那是悠久悠久以前,比猿猴進化為人類還要更加久遠的以前。   曾有一個古老的大陸存於世間。   某日,天上掉落一顆火種,在大陸貧瘠的土壤上奇蹟般地生根發芽。   於是一切就是從小小的根系開始的。   那枚火種不停地向外探索與擴張,長出厚莖與尖刺。   接著——   隨著時光
Thumbnail
正式宣布:明天開始進入冰河時期,凌晨00:00起準時開始。 而5000年後,你覺得世界上物種多數會長什麼樣子?
Thumbnail
本文探討關於人類歷史和文明的躍進發展,包含人類的發展速度、社會體制、政治力量、資本和宗教體系等方面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同時闡述了人類面臨的挑戰和變遷。
Thumbnail
由於受到太陽活動的減弱等一系列複雜原因的綜合影響,自東漢開國到西晉末年,整個世界的溫度大約降了1.5攝氏度左右。 上圖兩條紅線之間,是這段小冰河期的大體時間。 跨度為東漢、三國、兩晉和南北朝。 這段時間的中華大地剛好很神奇的出現了第一次異族大侵入和民族大融合。 再往後面的朝代看,這張圖更為直
Thumbnail
從進化論的觀點來看,生命的演化應該是由簡而繁,由少而多,漸次地佈滿地球的舞台。但是地質紀錄卻告訴我們不是這麼一回事。大約在五億四千四百萬年前,地質學上的寒武紀年代,它的地質紀錄顯示,在短暫的幾百萬年到仟萬年間,所有的動物門全數出現,動命生命由單調乏味瞬間轉變為多樣與燦爛,地球舞台上搖曳著各式各樣的動
Thumbnail
Protonemestrius jurassicus 年代:晚侏羅紀至早白堊紀 (Late Jurassic  ~ Early Cretaceous  150 mya~125 mya) 產地:中國遼寧北票市黃半吉溝 (Huangbanjigou, Beipiao of wes
Thumbnail
各位智人(Homo Sapiens)同胞日安, 時間長河中,任何物種所曾達到的輝煌成就,都有灰飛煙滅的一天......
Thumbnail
2024•龍年來到~ 暢談文化•科博書屋 結合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龍年尋龍趣」活動,推出恐龍主題選書特展―― 從暢談文化的出版物中挑選出《穿越地球46億年》地球歷史系列和《世界の博物館》系列,呈現中生代恐龍緣起緣滅的精采歷程,以及世界多個恐龍化石博物館。連貫古往今來,為讀者帶來更寬闊深邃的恐龍世界。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根據研究,植物大概在4.7億到4.5億年前開始登陸。在漫長而漸進的登陸過程中,植物會面對許多新的挑戰。 新的挑戰需要新的基因,而這些新的基因從何而來呢?
在經歷名為「大災變」的毀滅後,世界卻不知為何保留了過往文明,在掌握了阿卡西紀錄的管理局主導下,人類正在快速復興。 然而隨著時間過去在,在這個與過去似是而非的時代中,曾在往昔中存在著的,在海洋中、天空上、大地裡、宇宙之地、虛無之處,令人類為之懼怕、敬仰、崇拜的東西,他們潛藏在這個重生世界的裏側,悄然
Thumbnail
那是悠久悠久以前,比猿猴進化為人類還要更加久遠的以前。   曾有一個古老的大陸存於世間。   某日,天上掉落一顆火種,在大陸貧瘠的土壤上奇蹟般地生根發芽。   於是一切就是從小小的根系開始的。   那枚火種不停地向外探索與擴張,長出厚莖與尖刺。   接著——   隨著時光
Thumbnail
正式宣布:明天開始進入冰河時期,凌晨00:00起準時開始。 而5000年後,你覺得世界上物種多數會長什麼樣子?
Thumbnail
本文探討關於人類歷史和文明的躍進發展,包含人類的發展速度、社會體制、政治力量、資本和宗教體系等方面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同時闡述了人類面臨的挑戰和變遷。
Thumbnail
由於受到太陽活動的減弱等一系列複雜原因的綜合影響,自東漢開國到西晉末年,整個世界的溫度大約降了1.5攝氏度左右。 上圖兩條紅線之間,是這段小冰河期的大體時間。 跨度為東漢、三國、兩晉和南北朝。 這段時間的中華大地剛好很神奇的出現了第一次異族大侵入和民族大融合。 再往後面的朝代看,這張圖更為直
Thumbnail
從進化論的觀點來看,生命的演化應該是由簡而繁,由少而多,漸次地佈滿地球的舞台。但是地質紀錄卻告訴我們不是這麼一回事。大約在五億四千四百萬年前,地質學上的寒武紀年代,它的地質紀錄顯示,在短暫的幾百萬年到仟萬年間,所有的動物門全數出現,動命生命由單調乏味瞬間轉變為多樣與燦爛,地球舞台上搖曳著各式各樣的動
Thumbnail
Protonemestrius jurassicus 年代:晚侏羅紀至早白堊紀 (Late Jurassic  ~ Early Cretaceous  150 mya~125 mya) 產地:中國遼寧北票市黃半吉溝 (Huangbanjigou, Beipiao of wes
Thumbnail
各位智人(Homo Sapiens)同胞日安, 時間長河中,任何物種所曾達到的輝煌成就,都有灰飛煙滅的一天......
Thumbnail
2024•龍年來到~ 暢談文化•科博書屋 結合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龍年尋龍趣」活動,推出恐龍主題選書特展―― 從暢談文化的出版物中挑選出《穿越地球46億年》地球歷史系列和《世界の博物館》系列,呈現中生代恐龍緣起緣滅的精采歷程,以及世界多個恐龍化石博物館。連貫古往今來,為讀者帶來更寬闊深邃的恐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