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喃韓國文學《殺人者的記憶法 살인자의기억법》by 金英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有些東西要老了,才看得清楚。」

  「有一個老作家在江邊散步,遇見了一個年輕人,一起坐在長椅上談話。老作家之後才領悟到,在江邊遇見的那個年輕人正是自己。如果我遇見了年輕的自己,我能不能認出來?」

  許久以前,朋友推薦我這部韓片《殺人者的記憶法》,但對於阿茲海默一直有種不太敢面對的情緒 (和動物主題的電影一樣,主要是怕哭),所以延遲了好幾年,都沒有看。
  結果沒想到,多年後先讀了它的原著。

  上面這段,也很適合搭上尹東柱的詩,《自畫像》

  敘述一個男人往井裡探,看到一個令人厭惡的男人,他離開了井,又回去井邊探探那個令人厭惡的「男人」。
  再次感到厭惡而離開,卻化為了懷念的回憶。


avatar-img
2會員
61內容數
文化觀察、比較、研究的呢喃角落。想知道更多更多。無窮的好奇。 歐洲、中東,現在來到了韓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Ellery的呢喃角落 的其他內容
「答案並不會以解決方案的形式存在。」─ 權熙哲
「只要此刻正在笑,這一瞬間就是幸福。」
「他隨時可能會死去,但流離始終在路上,當戰爭進入尾聲,他抵達了風之國度,那是一個島國,叫做「台灣」。」
就算大量閱讀韓國文學,也沒特別想到會再次遇到 《神明在看著呢》 的巫女作者,原來台灣翻譯了兩本她的書。
「有時,這世上各種不知緣由的故事就像是被冷風颳過、葉片全都掉落的枯枝,卻能強烈動搖我的心。那種時候,就連丟棄一個小紙袋都覺得格外沉重。」
「答案並不會以解決方案的形式存在。」─ 權熙哲
「只要此刻正在笑,這一瞬間就是幸福。」
「他隨時可能會死去,但流離始終在路上,當戰爭進入尾聲,他抵達了風之國度,那是一個島國,叫做「台灣」。」
就算大量閱讀韓國文學,也沒特別想到會再次遇到 《神明在看著呢》 的巫女作者,原來台灣翻譯了兩本她的書。
「有時,這世上各種不知緣由的故事就像是被冷風颳過、葉片全都掉落的枯枝,卻能強烈動搖我的心。那種時候,就連丟棄一個小紙袋都覺得格外沉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我常和一些成人個案提到,生活中有許多人都是「閉著眼睛在生活」,意思是即使我們知道生命當中有一些議題存在且需要處理,但只要我們能忍受或習慣那個議題所帶來的痛苦或不便,我們還是可以活得下去,而且可以活到老死都沒問題。
Thumbnail
喜歡讀詩是不分年齡。 年輕讀詩,也許只是被優美的詞句吸引。 中年讀詩,也許是被俗事纏身後,隱遁其中的救贖。 暮年讀詩,則是對世事的了然。 敻虹《記得》這首詩,從年輕時開始讀它,深深印刻在腦海裡。
Thumbnail
關於一個人從青年步入老年的生理心理變化,統整的報導和文藝作品卻很少。我們都不知道,一個人要如何變老?應該說,我們要如何面對變老的事實?
Thumbnail
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的書裏這麼寫著:「現在已經到了老人年紀的我,再回到故鄉的森林裏,如果遇到是小孩子的我,該說些什麼話才好呢?」他這麼告訴年輕的自己:「你長大之後,也要繼續保持現在心中的想法唷!只要用功念書,累積經驗,把它伸展下去。現在的你,便會在你長大之後的身體裏活下去。
Thumbnail
  韓劇《解讀惡之心的人們》主角原型、長年接觸最兇殘殺人犯的犯罪側寫師,徹底剖析犯罪的背後根本原因,揭露隱匿在日常中的危險,保護我們自己、周遭的親友,與正在成長的孩子們。
Thumbnail
誰說四十而不惑? 中年仍然感到迷途啊。 作者姜善英為韓國心理諮商師,曾罹患憂鬱症。本書許多觀點頗具實用價值,本文章摘要較有感,而想推薦給大家的內容。
Thumbnail
「對於二十多歲年輕人或對於年輕生命的憐憫,應該是我開始創作這本小說最初的動機。真要說的話,這本小說可以說是電腦網路時代的成長經驗,也是一本戀愛小說。……獻給那些曾經坐在電腦螢幕前和素不相識的人共涉愛河,敲打著鍵盤用暗語交談,躲藏在化身背後面紅耳赤的人。」 ――金英夏 作者: 金英夏 김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我常和一些成人個案提到,生活中有許多人都是「閉著眼睛在生活」,意思是即使我們知道生命當中有一些議題存在且需要處理,但只要我們能忍受或習慣那個議題所帶來的痛苦或不便,我們還是可以活得下去,而且可以活到老死都沒問題。
Thumbnail
喜歡讀詩是不分年齡。 年輕讀詩,也許只是被優美的詞句吸引。 中年讀詩,也許是被俗事纏身後,隱遁其中的救贖。 暮年讀詩,則是對世事的了然。 敻虹《記得》這首詩,從年輕時開始讀它,深深印刻在腦海裡。
Thumbnail
關於一個人從青年步入老年的生理心理變化,統整的報導和文藝作品卻很少。我們都不知道,一個人要如何變老?應該說,我們要如何面對變老的事實?
Thumbnail
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的書裏這麼寫著:「現在已經到了老人年紀的我,再回到故鄉的森林裏,如果遇到是小孩子的我,該說些什麼話才好呢?」他這麼告訴年輕的自己:「你長大之後,也要繼續保持現在心中的想法唷!只要用功念書,累積經驗,把它伸展下去。現在的你,便會在你長大之後的身體裏活下去。
Thumbnail
  韓劇《解讀惡之心的人們》主角原型、長年接觸最兇殘殺人犯的犯罪側寫師,徹底剖析犯罪的背後根本原因,揭露隱匿在日常中的危險,保護我們自己、周遭的親友,與正在成長的孩子們。
Thumbnail
誰說四十而不惑? 中年仍然感到迷途啊。 作者姜善英為韓國心理諮商師,曾罹患憂鬱症。本書許多觀點頗具實用價值,本文章摘要較有感,而想推薦給大家的內容。
Thumbnail
「對於二十多歲年輕人或對於年輕生命的憐憫,應該是我開始創作這本小說最初的動機。真要說的話,這本小說可以說是電腦網路時代的成長經驗,也是一本戀愛小說。……獻給那些曾經坐在電腦螢幕前和素不相識的人共涉愛河,敲打著鍵盤用暗語交談,躲藏在化身背後面紅耳赤的人。」 ――金英夏 作者: 金英夏 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