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日休診|S1E18 他罹癌了還在抽煙喝酒,講不聽!照顧者該怎麼辦?ft. 商沛宇癌症心理師,郭于誠醫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點我收聽本集

【本日休診|S1E18 採訪後記】

這一集的題目,把抽煙喝酒換成任何一個你看不下去的壞習慣,我想許多的照顧者會心有戚戚焉。


當時在陪伴媽媽做治療的我,也常常為了彼此的價值觀、生活作息不同,而爭吵不休。


沛宇說出了我們的心裡話:「我這麼努力地照顧罹癌的他⋯⋯但是他卻一點都不愛惜自己的身體,我還要花自己寶貴的時間陪病?這樣下去到底有什麼意義?」


但意想不到的是 郭于誠醫師卻說:「如果你來到我的診間的話,我反而會先介紹你去掛號心理師」,這讓我大感震驚!!


和兩位醫師繼續深度探討下去,才發現這跟父母總是以「為你好」之名,行控制之實的情緒勒索,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


-


如果你明知道你所愛的人,所愛的生活方式,有可能使他致死,你會放手讓他去做嗎?


最近重看了一次《Free solo》,再次撼動我的不是片中赤手攀上3,200英呎「酋長岩」(El Capitan)的Alex Honnold,而是他的母親Dierdre Wolownick說:「我知道他只有在徒手攀岩時,才感覺自己真正活著,這是他最重要的一切,我又何忍剝奪?」


他的好友Tommy Caldwell說:「我當然不希望他去做徒手攀登,但是我知道我阻止不了他,而我是這個世界上最能夠幫助他成功的那個人,所以我的使命就是想辦法陪他做足準備,提升他的存活機率。」


-


是的,我們都知道熬夜、抽菸、喝酒、吃檳榔傷身。


如果他真的透徹地明白了這些行為可能導致的結果,仍執意要這麼做,我們是否能給予足夠的空間,去尊重他作為一個人,有權去選擇自己要怎麼過活?


我們的愛,是否有足夠的信任,信任他足以成熟,去承擔他自己所做的這些決定所導致的後果?


我想這一集,可以幫我們一起思考這些事。


點我收聽本集


本日休診|S1E18 他罹癌了還在抽煙喝酒,講不聽!照顧者該怎麼辦?ft. 商沛宇癌症心理師,郭于誠醫師

「我這麼努力地照顧罹癌的爸爸……但是他卻繼續抽菸喝酒,一點都不愛惜自己,我卻要花自己寶貴的時間陪病?這樣下去到底有什麼意義?」


這是在照顧現場,時常遇到的矛盾和衝突。


照顧者覺得為了恢復健康,生病的家人應該要立刻改掉各種壞習慣,但偏偏患者卻想,我可能沒剩下多少時間了,就想照著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餘日。

兩者的觀念大相徑庭,導致紛爭不斷,讓原本的善意變成折磨,彼此累積更多壓力與怨懟。到底類似的情況之下,我們該如何自處,又如何與觀念不同的家人溝通呢?


讓癌症心理師來跟我們分享吧!


本集重點:

  • 原來醫院裡有「癌症心理師」?
  • 我們可以透過什麼管道找癌症心理師來協助?
  • 美國的癌症醫療團隊與台灣編制大不同?
  • 他不愛惜身體,我卻要花時間陪病?談照顧現場的心理界線
  • 不能對病友說加油,我還能說什麼?
  • 那些癌症病患教我的事


  • 本集節目由桌友 新動力公共關係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贊助播出。

新單元「本日休診」是由台灣漢和國際精準放射醫療協會委託《隔壁的桌子》共同製作的身心健康促進節目,邀請醫界醫護人員,病患、家屬,透過分享自身經驗,以聊天的方式,深入淺出的分享,增進大眾對於健康的認識,對疾病的瞭解,撫慰患者及照顧者心靈,並且促進病患與醫護人員之間的溝通,以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歡迎支持我們理念的聽眾贊助支持,贊助除用於節目製作,也將用於支持協會協助台灣發展新型的癌症精準放射治療藥物與設備或相關推廣活動!

*完整贊助說明請至網站


本集來賓:

  • 商沛宇(臨床心理師),《癌症心理師的療心錦囊》作者,任職於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癌醫中心分院,並擔任台灣臨床心理學會「心理腫瘤與安寧療護發展委員會」執行祕書。曾任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安寧病房臨床心理師。


  • 郭于誠醫生,《對話—大郭醫師的癌症診間微光故事》作者,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癌症中心副主任,同時為台灣漢和國際精準放射醫療協會理事長。


延伸閱讀:


【隔壁的桌子】

嗨,這裡是「隔壁的桌子」,我是桌長10。


就像你偶爾在吵雜的餐廳之中,隱隱約約地聽到隔壁桌在聊天,某些話讓你產生共鳴,也許捧腹大笑,也許深受啟發,但說的正確與否,其實也與他人無關。我和朋友們會在這裡聊聊影響我們人生的大小事,如果正好對你有幫助,那就太好啦!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隔壁的桌子
11會員
54內容數
嗨,這裡是「隔壁的桌子」,我是桌長10。就像你偶爾在吵雜的餐廳之中,隱隱約約地聽到隔壁桌在聊天,某些話讓你產生共鳴,也許捧腹大笑,也許深受啟發,但說的正確與否,其實也與他人無關。 我和朋友們會在這裡聊聊影響我們人生的大小事,如果正好對你有幫助,那就太好啦!
隔壁的桌子的其他內容
2025/03/05
在少子化與高齡化的洪流中,如何在有限的人力與資源下,讓長者安養晚年,而非受困於病床?這是我們無法迴避的課題。本集邀請到《不被束縛的晚年》新書的兩位作者—朱為民醫師、林金立執行長,分享他們在第一線照顧現場的觀察,並探討如何翻轉高齡照護的傳統框架。
Thumbnail
2025/03/05
在少子化與高齡化的洪流中,如何在有限的人力與資源下,讓長者安養晚年,而非受困於病床?這是我們無法迴避的課題。本集邀請到《不被束縛的晚年》新書的兩位作者—朱為民醫師、林金立執行長,分享他們在第一線照顧現場的觀察,並探討如何翻轉高齡照護的傳統框架。
Thumbnail
2025/03/05
現在保險的項目越來越多元,好像怎麼保也保不完,如何用最少的錢,撐起全家的保護傘? 不做這些準備,小病也可能壓垮一家人! 我們邀請到擁有保險證照的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麻醉科主任——陳嘉雯醫師,陪我們從實際的醫療理賠經驗,深入淺出地探討保險各個層面不同的問題,從投資到實支實付醫療險改革,對民眾的影響。
Thumbnail
2025/03/05
現在保險的項目越來越多元,好像怎麼保也保不完,如何用最少的錢,撐起全家的保護傘? 不做這些準備,小病也可能壓垮一家人! 我們邀請到擁有保險證照的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麻醉科主任——陳嘉雯醫師,陪我們從實際的醫療理賠經驗,深入淺出地探討保險各個層面不同的問題,從投資到實支實付醫療險改革,對民眾的影響。
Thumbnail
2024/12/31
「隔壁的桌子-本日休診」介紹硼中子捕獲療法(BNCT),此療法對腦癌和頭頸癌患者是一大福音。分享周鳳英教授和陳一瑋醫師的奉獻,他們默默付出,推動BNCT技術在臺灣的發展。BNCT精準消滅癌細胞,副作用低,療程短,患者生活品質和壽命獲得顯著改善。節目訪談了相關專家,分享BNCT的原理、應用和發展歷程
Thumbnail
2024/12/31
「隔壁的桌子-本日休診」介紹硼中子捕獲療法(BNCT),此療法對腦癌和頭頸癌患者是一大福音。分享周鳳英教授和陳一瑋醫師的奉獻,他們默默付出,推動BNCT技術在臺灣的發展。BNCT精準消滅癌細胞,副作用低,療程短,患者生活品質和壽命獲得顯著改善。節目訪談了相關專家,分享BNCT的原理、應用和發展歷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陪病或是治療的過程產生一些疑問: 為什麼罹癌後有這麼多不同的醫生要看? 癌症治療包含診斷、手術、化學治療、標靶治療、免疫治療和放射治療,眼花撩亂的內容,我們該如何選擇? 醫生又是如何為病患下決定的呢?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陪病或是治療的過程產生一些疑問: 為什麼罹癌後有這麼多不同的醫生要看? 癌症治療包含診斷、手術、化學治療、標靶治療、免疫治療和放射治療,眼花撩亂的內容,我們該如何選擇? 醫生又是如何為病患下決定的呢?
Thumbnail
窗外落葉蕭蕭,我在窗裡,連呼吸都費勁。   肺癌末期了。   因為遺傳、因為我一直以來的不作為,癌細胞蔓延得很快,發現的時候腦部、肝臟、骨頭……早都已全被侵蝕,一年前被強制送醫到現在,好幾次這條命都是鬼門關前搶回來的。鄭醫師每每來看我,搖頭之外總是抱以無奈的嘆息。
Thumbnail
窗外落葉蕭蕭,我在窗裡,連呼吸都費勁。   肺癌末期了。   因為遺傳、因為我一直以來的不作為,癌細胞蔓延得很快,發現的時候腦部、肝臟、骨頭……早都已全被侵蝕,一年前被強制送醫到現在,好幾次這條命都是鬼門關前搶回來的。鄭醫師每每來看我,搖頭之外總是抱以無奈的嘆息。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療癒師的家屬,如何從療癒師的觀點覺察癌症。作者分享了家屬在發現癌症後的覺察、療癒過程和治療的轉變。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療癒師的家屬,如何從療癒師的觀點覺察癌症。作者分享了家屬在發現癌症後的覺察、療癒過程和治療的轉變。
Thumbnail
如有在關注版主文章的格友應該都知道版主是名熱愛運動、生活作息正常(扣除假日熬夜打牌)、飲食還算均衡且不菸不酒的乖寶寶,但版主自認有輕微慮病症,再加上疫情過後,時常被健康資訊轟炸,每天電腦一打開首頁就會跳「年輕藝人OOO罹癌,不到一年離世」、「不菸不酒健康作息也會罹癌,早期發現成功抗癌O年」之類的新聞
Thumbnail
如有在關注版主文章的格友應該都知道版主是名熱愛運動、生活作息正常(扣除假日熬夜打牌)、飲食還算均衡且不菸不酒的乖寶寶,但版主自認有輕微慮病症,再加上疫情過後,時常被健康資訊轟炸,每天電腦一打開首頁就會跳「年輕藝人OOO罹癌,不到一年離世」、「不菸不酒健康作息也會罹癌,早期發現成功抗癌O年」之類的新聞
Thumbnail
媽媽罹癌前後的心路歷程,如果你也同樣經歷過或正在面對,可以一起來取暖一下(營火座位閒置中)。
Thumbnail
媽媽罹癌前後的心路歷程,如果你也同樣經歷過或正在面對,可以一起來取暖一下(營火座位閒置中)。
Thumbnail
「我這麼努力地照顧罹癌的爸爸……但是他卻繼續抽菸喝酒,一點都不愛惜自己,我卻要花自己寶貴的時間陪病?這樣下去到底有什麼意義?」 這是在照顧現場,時常遇到的矛盾和衝突。 照顧者覺得為了恢復健康,生病的家人應該要立刻改掉各種壞習慣,但偏偏患者卻想,我可能沒剩下多少時間了⋯⋯
Thumbnail
「我這麼努力地照顧罹癌的爸爸……但是他卻繼續抽菸喝酒,一點都不愛惜自己,我卻要花自己寶貴的時間陪病?這樣下去到底有什麼意義?」 這是在照顧現場,時常遇到的矛盾和衝突。 照顧者覺得為了恢復健康,生病的家人應該要立刻改掉各種壞習慣,但偏偏患者卻想,我可能沒剩下多少時間了⋯⋯
Thumbnail
多年前自己曾經罹癌,開刀前腫瘤科醫師評估還不太樂觀,後來靠著主的醫治大能、醫師和護理人員的細心照顧、家人朋友溫暖的親情支援,恢復健康後就開始關注醫學資訊與研究發展。記得當時在病房中,因為上帝阿爸父的聖靈陪伴,過程中經常笑聲連連。看護和醫護也說,到癌症病房時壓力都很沉重,但到了我的病房卻充滿喜樂,
Thumbnail
多年前自己曾經罹癌,開刀前腫瘤科醫師評估還不太樂觀,後來靠著主的醫治大能、醫師和護理人員的細心照顧、家人朋友溫暖的親情支援,恢復健康後就開始關注醫學資訊與研究發展。記得當時在病房中,因為上帝阿爸父的聖靈陪伴,過程中經常笑聲連連。看護和醫護也說,到癌症病房時壓力都很沉重,但到了我的病房卻充滿喜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