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隔壁的桌子 -本日休診》想用這個溫暖的故事幫2024年做收尾。
關於希望,更關於那些默默付出的人。
這是一項對許多腦癌和頭頸癌患者來說至關重要的治療技術——硼中子捕獲療法(BNCT)。
第一次聽 郭于誠醫師提到BNCT時,我只知道這是個很厲害的技術。
直到今年4月在郭醫師的邀請下去了清華大學一趟,參觀他們如何將原子爐轉換成治療癌症的醫療設備,並協助病人進行醫治,了解這一切過程有多麼不容易後,讓我真正被打動。
這項治療,說起來很神奇。
在病人體內注入特殊的硼10藥物,讓它們自動尋找並附著在癌細胞上,再用超熱中子照射,就能精準地消滅癌細胞。
更棒的是,這種方式幾乎不會傷害正常細胞。相較於傳統光子治療動輒需要20-30次的治療,現在只要1-2次就能達到同樣效果,且副作用較低,對年長或體力較差的腦癌和頭頸癌患者而言,無疑是一大福音。
但真正觸動我的,是見到了台灣推動BNCT的兩位先驅,周鳳英教授和陳一瑋醫師。
那天我才知道原來周教授已經退休了,卻仍然每天「無償」到學校做研究。
她說:「雖然我已經升教授、也退休了,但如果你看過那些1、200隻的實驗動物死前的模樣,或是看到家屬來苦苦哀求的模樣,你實在不忍心這些研究做到一半就結束。
尤其是如果這些是有效的,都是病人的一線生機。所以就想說能做儘量做。如果我做不完也可以有後人交接。」
原來要讓一個療法能正式進入臨床有多困難。有許多投入BNCT的治療與研究的人員都是志工,他們默默付出,只為了給更多病人多一個活下去的機會,他們的精神和熱情令人敬佩。
聽他們分享從1992年開始,清大投入BNCT技術的研究,到2007年,周鳳英教授擔任中心主任,帶領團隊努力將原子爐轉用為醫療用途,推動技術的發展並與臺北榮總合作,再到陳一瑋醫師於2010年赴日本研修,學習並引進關鍵技術,為台灣的BNCT發展奠定基礎,後續他們持續跟日本保持密切的交流與分享經驗,成為推動此技術在台灣落地的重要推手。
在他們的努力下,台灣接受BNCT治療的病患將突破500例。許多患者的生活品質和壽命得到了顯著改善與提升,甚至有人復原到能去跑馬拉松、出國旅行。這些不只是冷冰冰的數字,而是一個個重獲新生的故事。
錄完這集Podcast時,我一直在想,即使不是醫護人員的我們,或許也能為這些故事盡一份心力。也想要替許許多多的病患感謝陳醫師與周教授,以及背後所有醫護人員及研究人員對台灣醫療的無私付出。所以希望分享這個感動給你,也希望能讓更多人知道,在台灣,有這麼一群人,正在用專業和熱情,編織著一張龐大守護生命的網。
・用救人當國民外交!清華大學與臺北榮總合作,為患者們赴日取經
・什麼是硼中子捕獲放射治療(BNCT)?
・核能跟你想的不一樣,清大的原子爐成救命神器
・BNCT對癌症病人有哪些好處?
・治療過多少病人?成效如何?
・哪些癌症適用?如何接受BNCT的治療?
・一個新療法要上臨床有多難?什麼是恩慈療法?
・周鳳英教授,清華大學的BNCT專家,與陳一瑋醫師合作推動此技術在台灣的實施,並積極參與台日合作,推動癌症治療創新發展。
・陳一瑋醫師,臺北榮總重粒子及放射腫瘤部主治醫師,為台灣BNCT先驅,學習自日本京都大學小野公二教授,成功將BNCT技術引進台灣,並積極推動其臨床應用,為癌症病人帶來希望。
・郭于誠醫生,《對話—大郭醫師的癌症診間微光故事》作者,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癌症中心副主任,同時為台灣漢和國際精準放射醫療協會理事長。
・陳亦琳(10), 《NEXTable 隔壁的桌子》創辦人,因母親罹癌而決定開始製作 Podcast 節目分享照顧者心聲,邀請病患、照顧者及醫護人員一同來分享他們的故事,陪伴同樣在治療過程中的病友及家屬們,讓他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
・全球唯一技術!清大BNCT治療腦癌 瑞士作家跨海求治:「就像睡了半小時好覺」
・什麼是硼中子捕獲治療(BNCT)?我適合BNCT療法嗎?精準治癌專業醫師現身解答
12/9起每月一場共讀,作者陪你一起對話畫畫。詳情請見FB社團
新單元「本日休診」是由台灣漢和國際精準放射醫療協會委託《隔壁的桌子》共同製作的身心健康促進節目,邀請醫界醫護人員,病患、家屬,透過分享自身經驗,以聊天的方式,深入淺出的分享,增進大眾對於健康的認識,對疾病的瞭解,撫慰患者及照顧者心靈,並且促進病患與醫護人員之間的溝通,以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歡迎支持我們理念的聽眾贊助支持,贊助除用於節目製作,也將用於支持協會協助台灣發展新型的癌症精準放射治療藥物與設備或相關推廣活動!
嗨,這裡是「隔壁的桌子」,我是桌長10。
就像你偶爾在吵雜的餐廳之中,隱隱約約地聽到隔壁桌在聊天,某些話讓你產生共鳴,也許捧腹大笑,也許深受啟發,但說的正確與否,其實也與他人無關。我和朋友們會在這裡聊聊影響我們人生的大小事,如果正好對你有幫助,那就太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