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工具書:04-3.關於三種人稱之第二人稱與總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還是放上那張僅供參考的對比圖!

三種人稱對比

三種人稱對比

  這邊介紹簡單介紹第二人稱,並對人稱做個結論。

  ※第二人稱:

  再認認真真說一次,這並非正規寫法,但也請大家不要唾棄它,或是吹捧任何人稱視角。(我以前看到太多QQ)

  第二人稱多用於特定體裁,如小品文。用於小說時,多具有「遊戲性」,意指讓讀者進行角色扮演。(俗稱的文字冒險)

  結合第一人稱與第三人稱,卻難以繼承兩者所有的優點。看看表格,我將第二人稱的文筆精緻度歸為最高等,因為第二人稱更偏向於「完全上帝視角」,資訊相當透明,且無法像「特定角色視角」那樣闡述各角色的心理活動,因為視角已經被固定在「你」的身上了,然而,又不若第一人稱那樣,可以盡情描述「你」的心理活動,因為旁述的比重大過自述。

  為了提升整體品質、加強代入感,需要使用不少修辭、重複描述,亂槍打鳥,總會有一個是讀者可以理解的,但又不能多到讓人眼花撩亂,或是要有精妙的劇情設計,否則很容易顯得枯燥。

  但,只談單一角色的話,會與「特定角色視角」幾乎無異,「你」的情感面可以不透明,可以存有疑惑,可以製造懸疑、神秘感,但這也會讓有其他角色出現時,那些角色變得就是路人NPC,存在感比第一人稱的配角還要薄弱。

  第二人稱最廣泛的應用在於「文字冒險遊戲」(AVG),強調互動性。

  用於小說時,雖然視角為「你(讀者)」,卻意外的很難讓讀者產生共鳴,代入感薄弱,畢竟讀者看到的是「你」,而非「我」,是旁白在引導「你」跑劇情,我自己是會有種被安排好的感覺XD

  第二人稱的角色是比較平面的,描述上也較為平淡,讀者的觀看視角不來自於主角的眼睛,而是主角頭上的攝影機,而且還能看到主角的一部份。

  好了,第二人稱說到這邊,後面來個總結。

❈❈❈

  總結:

  雖然「視角」部分在三篇中都略有提及,但不完全,因此下一個主題會針對各人稱使用中出現的「視角」手法。

  結論不談第二人稱。

  一般來說,會建議準備進階的萌新優先選用第三人稱,便於昇華寫作功力,第一人稱還能偷懶忽悠過去的部分,即便在第三人稱時不寫出來,作者的思路也要相當清晰,以免出現BUG,方便建構整個世界觀,以及表達各項設定。

  當然,可愛的小萌新還是推薦從第一人稱下手的,只要能把一個故事講完就好,暫時不用在乎文筆啊技巧等等,先「把故事說好」即可。

  至於第一人稱能大幅度提升文筆的辦法,就是「不要寫小說」,去寫散文,多多使用修辭技巧、寫作手法,加強自己的聯想力,不再將重點放在「說故事」,而是思考「故事如何呈現」。

  第三人稱比較麻煩的地方是,視角需要很清楚,所以需要大量在旁白提及角色名字,若是不同性別還能用「他/她」偷懶過去,但相同性別或大量角色出場時,就避無可避,也千萬不要避,因為視角很容易亂掉。

  但還是有辦法可以修飾這個問題的。例如在對話之間可以加入角色動作、表情特寫、心理活動,甚至讓角色聯想到其他事情,霸著鏡頭久一點。(當然還是得看當下情形而定,並非任何時候都適合。連貫的畫面,如動作戲,千萬別這麼玩。公糞不長眼的,嗷,我是說公憤。)

  論自由度與應用範圍:第三人稱>第一人稱

  第一人稱能做到的,第三人稱都能做到(只是可能會複雜一點點),但反之不能。

  考慮人稱的優先條件為:是否需要一人以上作為視角,如是,請選第三人稱;如比重不高,則考慮能否以其他方式呈現,如否,仍選第三人稱。

  倘若以上兩點都可以選擇第一人稱,再來就考慮作為視角的主角內心是否足夠強大,請慎選主角,過於極端的性格(三觀不正)都不適合,像活生生的人(三觀正常)的最為合適,最能產生共鳴。

  第一人稱當然還是有自己的優勢,但「寫得好」的確不容易,還要考慮「是否有趣」。讀者可以跟著主角一起成長,讀者所知的都是主角所知的,而當一個資訊出現,或是線索足夠時,主角無法理解,讀者們卻能理解,這就很有趣。(作者故意讓主角耍笨的概念)是的,主角最好不要一直太聰明,偶爾耍耍笨賣賣萌也是挺好的,但該聰明的時候還是要聰明,不然笨的就不是主角了XD

  我對這兩種人稱的感覺是,第三人稱很方便,第一人稱很好玩。過去的我更喜歡用第一人稱,因為我廢話很多,但正式寫起小說,我依舊大多選擇第三人稱,自然是經過考量的,第一人稱多半用於短篇/單篇,著重情感。

  關於三種人稱講了非常非常多,希望能幫上一點忙,下一個主題的「視角」就是建立在人稱之上,算是補充,謝謝。

個人作品整理,內有小說、新詩、非詩之詩/古詩、宋詞、短文。 年代過於久遠的就挑著放,內文首句為創作年份。 各類作品可能含有令人不適、陰沉、暗示等內容。先說聲抱歉! 如果閣下剛好經過看到,非常感謝您的觀賞以及支持:D ※未經同意禁止轉載借用謝謝!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篇簡單介紹「第三人稱」。   ※第三人稱:   俗稱「上帝視角」,最為廣泛使用的人稱視角。我可以瀟灑的說,沒有一個題材是無法用第三人稱來寫的,只有切合度的問題。
  依序為文學小說、大眾小說、輕小說。   其實輕小說也是大眾文學的一種,但我額外拿出來說。而大眾文學就是所謂的「通俗文學」。通常出版社會將作品分為「純文學」及「通俗文學」。   這邊說的是小說的「定位」,定位就是有目標族群、核心價值、獨特性,與故事的題材分類不同。
  這篇專指「小說」,分項為「文學小說」、「大眾小說」、「輕小說」。   篇幅分為「極短篇」、「短篇」、「中篇」、「長篇」、「大長篇」。   ※所有篇幅都可為「單一故事」或「系列故事」。   ※因為我個人對文學、大眾、輕小的定義特別模糊跟複雜,所以我去給自己科普了一下。
  這篇講「無對白故事」、「純對白故事」。單篇/套用進小說。
  這篇主要講講「散文」,以及新興體裁「無對白故事」、「純對白故事」。(不知道專有名詞是啥,大概沒有)   由於字數問題,「無對白」與「純對白」請移步下一篇。   其實一般文體都可以稱為散文,包含無對白故事。   散文的定義如字面上,鬆散且自由,與「韻文」對比。
  這篇簡單介紹「第三人稱」。   ※第三人稱:   俗稱「上帝視角」,最為廣泛使用的人稱視角。我可以瀟灑的說,沒有一個題材是無法用第三人稱來寫的,只有切合度的問題。
  依序為文學小說、大眾小說、輕小說。   其實輕小說也是大眾文學的一種,但我額外拿出來說。而大眾文學就是所謂的「通俗文學」。通常出版社會將作品分為「純文學」及「通俗文學」。   這邊說的是小說的「定位」,定位就是有目標族群、核心價值、獨特性,與故事的題材分類不同。
  這篇專指「小說」,分項為「文學小說」、「大眾小說」、「輕小說」。   篇幅分為「極短篇」、「短篇」、「中篇」、「長篇」、「大長篇」。   ※所有篇幅都可為「單一故事」或「系列故事」。   ※因為我個人對文學、大眾、輕小的定義特別模糊跟複雜,所以我去給自己科普了一下。
  這篇講「無對白故事」、「純對白故事」。單篇/套用進小說。
  這篇主要講講「散文」,以及新興體裁「無對白故事」、「純對白故事」。(不知道專有名詞是啥,大概沒有)   由於字數問題,「無對白」與「純對白」請移步下一篇。   其實一般文體都可以稱為散文,包含無對白故事。   散文的定義如字面上,鬆散且自由,與「韻文」對比。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新聞稿與一般文章雖然架構上沒有什麼不同,但在撰寫的方式上有一個必須關注的事情在於「人稱」。由於新聞是第三者角度的存在,所以「我」跟「我們」基本上是不會用的,這時候要運用的小技巧就是正妹表達法:很多正妹在表達自我看法的時候不是用「我覺得」,而是用「寶珍覺得」。也就是把「我」跟「我們」全部換成品牌名
Thumbnail
這是一篇介紹日文特殊詞「~にとって」「~について」「~に対して」的文章,解釋了它們的使用方式和注意事項。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新聞稿與一般文章雖然架構上沒有什麼不同,但在撰寫的方式上有一個必須關注的事情在於「人稱」。由於新聞是第三者角度的存在,所以「我」跟「我們」基本上是不會用的,這時候要運用的小技巧就是正妹表達法:很多正妹在表達自我看法的時候不是用「我覺得」,而是用「寶珍覺得」。也就是把「我」跟「我們」全部換成品牌名
Thumbnail
這是一篇介紹日文特殊詞「~にとって」「~について」「~に対して」的文章,解釋了它們的使用方式和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