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工具書02-2.關於故事類型之散文(含篇幅與節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篇主要講講「散文」,以及新興體裁「無對白故事」、「純對白故事」。(不知道專有名詞是啥,大概沒有)

  由於字數問題,「無對白」與「純對白」請移步下一篇。

  其實一般文體都可以稱為散文,包含無對白故事。

  散文的定義如字面上,鬆散且自由,與「韻文」對比。

  ──韻文:如其名,有押韻的文章,多指詩詞歌賦,具有一定的書寫規範。

  過去對於體裁並沒有細分,現今的散文還可以細分為「雜文」、「紀錄」、「小品文」等等,僅作簡述。

  ──雜文:就是亂七八糟的東西,難以歸在任何一類,多半為單純的日常或抒發,不具有狹義的文學性質。

  ──紀錄:具有特定主題與意義,並且有連貫性,時間清楚、條理清晰。

  ──小品文:與雜文類似,但主要為心情抒發,藉景、物抒情,不構寫現實面,筆觸通常較為輕柔,意象深沉,可視作散文版的詩詞。

  至於所謂的「日記」,上面三種形式都可能,全看作者喜好。

  其實我不太會寫散文,因為我個人將散文定義的有點嚴苛,我寫的那些疑似散文的東西,都被我稱為雜文或小品文。

❈❈❈

  ※散文與小說對比示範:

  多以第一人稱呈現。要說散文與小說最大的差異,我覺得是「旁白」。

  小說是「現在進行式」,而散文多半為類似「回憶」,並且較少是一個完整、有頭有尾的「故事」,更偏向於一個故事的其中一截(人生中的某段經歷),也更多會是全真實、虛實交叉的內容,所以較少會有劇情設定的問題。

  以下就不考慮完整的故事,只用兩個對白呈現差異感。(第一人稱。刻意雕琢了一下文筆)

  小說──

  有個人朝我走來,太陽光過於刺眼,阻絕了我的目光看清晦暗長廊下的身影。我依稀見那個人抬起右手,擺晃了兩下。

  「嘿!久等啦!」

  一道高昂的喊聲穿過陽光的荊棘,順利傳進我的耳裡,我即便看不清他的樣貌,也聽出了他的身分。

  我扯開嗓子罵道:「我快曬死了!」

  散文──

  在晦暗的長廊下,依稀可見一個人影向我走來,那裡看起來特別陰涼,更顯得全面接受太陽曝曬的我燥熱煩悶。

  我頂著日頭呆站著,為的就是等一個人,我希望那個人會是我等的那個人。

  我看著人影抬起右手擺晃兩下,接著一道聲音讓我如烈焰燃燒的思緒冷卻了一瞬。僅僅一瞬。

  那熟悉的聲音高喊:「嘿!久等啦!」

  確實是我等的那個人,我很高興他來了,我很高興我不必再等下去,可他輕佻的語調、輕鬆的步伐,於我而言就是搧風點火。

  我扯開嗓子,用著責怪的口吻說自己快曬死了,我也只得到一陣無良笑聲的回應。

  ※散文簡介與節奏:

  我不知道上面是不是正確的示範,因為這只是我自己的認知罷了。(當然散文是很自由的,但我個人區分散文與故事,其實是看內容的真實比例,所以我自己是不會寫國文課本上看到的那種散文,因為我只會寫虛構的內容XD)

  但兩者可以清楚看到,「散文」的寫法超乎「進行中的常理」,從那句「嘿!久等啦」可以看出,描述在前,並且已經說明了「熟悉的聲音」,但在小說的部分則是相反。

  上面也有提到,散文較少有劇情設定的問題,劇情本身通常也不是重點,小說卻是相反。

  另外就是,散文的旁白雕琢更多,並且大量出現了「主角的心理活動」,小說就很單純地描寫畫面。

  (當然小說也可以用這邊散文呈現的手法,但只建議用在慢格畫面、需要特寫、意義深重的場景使用,全作如此的話,會寫得、看得很心累,全當練筆之用)

  節奏部分,通常較為緩慢,且描述單一事件,核心明確、主題清晰。

  那散文就說到這邊,其實散文很自由的,自古以來那些「古書」都被定義成散文,當然古今有別,只是個廣義大分類而已,上面主述現代散文。

  想要雕琢文筆、深化意境的話,是個好選擇,相較於前篇提到的微小說更加自由,但字數相對也會更多,更著重於「意境」,而非酷炫的劇情,但記得慎選書寫方向。

個人作品整理,內有小說、新詩、非詩之詩/古詩、宋詞、短文。 年代過於久遠的就挑著放,內文首句為創作年份。 各類作品可能含有令人不適、陰沉、暗示等內容。先說聲抱歉! 如果閣下剛好經過看到,非常感謝您的觀賞以及支持:D ※未經同意禁止轉載借用謝謝!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微)小說簡介:   依篇幅長短分為「小說」與「微小說」,由於《小說的類型》不講述微小說,因此這邊專提微小說。(我特地給自己科普了一下)   微小說又稱為新興小說,是我踏進寫作平台才知道的東西(約2018年),之後在市面上也有看到微小說合集(並無以下限制)。
上一篇淺談「角色」,這邊就將「劇情」補齊。   劇情可簡單分為「完整劇情」、「無實際劇情」。
故事的構成,可以簡單分為劇情與角色,基於這兩件,會衍生出更多項目,形成一個密不可分的龐大架構。
  本假工具書之所以叫假,是因為非傳統理論工具書,基本不會有假大空的理論知識,更注重於「實作」。   多為個人多年接觸寫作的觀察與經驗、心得。以「中文」為主。   文中若有提及科普,即為撰寫當下查過資料、進行統整,請以最新資料為主。   若無提及,即為我個人腦中原有的「概念」。
  ※(微)小說簡介:   依篇幅長短分為「小說」與「微小說」,由於《小說的類型》不講述微小說,因此這邊專提微小說。(我特地給自己科普了一下)   微小說又稱為新興小說,是我踏進寫作平台才知道的東西(約2018年),之後在市面上也有看到微小說合集(並無以下限制)。
上一篇淺談「角色」,這邊就將「劇情」補齊。   劇情可簡單分為「完整劇情」、「無實際劇情」。
故事的構成,可以簡單分為劇情與角色,基於這兩件,會衍生出更多項目,形成一個密不可分的龐大架構。
  本假工具書之所以叫假,是因為非傳統理論工具書,基本不會有假大空的理論知識,更注重於「實作」。   多為個人多年接觸寫作的觀察與經驗、心得。以「中文」為主。   文中若有提及科普,即為撰寫當下查過資料、進行統整,請以最新資料為主。   若無提及,即為我個人腦中原有的「概念」。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要有那種不會一兩句話就換行、不使用大量小標輔助、不考慮SEO、不聳動或「工具導向」的文字。要有那種讓人覺得「好長好麻煩」但偶爾還是願意讀的內容。要有那種讀完朦朦朧朧、不自己腦補一些事情就會覺得有讀跟沒讀一樣的「空泛」文字;而不是只有那種會讓自己覺得「喔!我學到了一個好用的技巧」的文章。
Thumbnail
  跟動不動就幾十萬字起跳的小說比起來,我更喜歡寫不長也不短的故事;比起那些故事裡的世界觀很大,人物關係錯綜複雜,我更喜歡寫只有少少幾個人相處而發生的故事!
Thumbnail
散文是一個很特殊的文類,相較詩、小說、劇本,散文似乎特別講求寫作倫理,特別講求「真實」。無論是議論或抒情都是如此。 理解散文如果為了區分虛構和真實,其實像只為了區分散文和小說界線。 於是這個真實性變得有點抽象,好像和情節或內容有關,但並不是如此。散文的真實性是情感的連結,或許用「真摯」會更準確。
整理了一些可以提供同為創作者的各位一個可以來參考的地方(⁠*⁠´⁠ω⁠`⁠*⁠)
Thumbnail
很多人寫小說會用一些生僻字,或者在寫古風文的時候會用比較不常見的句型。我覺得這些都算是一種寫作手法,適度的話可以為文章增添風味,過量卻會造成文章難以閱讀的問題。
Thumbnail
很少看散文。 一直無法喜歡散文。選書大概就跟選朋友一樣,總是要找合得來的。散文是一種難以掌握的文體。不同於小說、科普、詩集等,在端詳完封面封底,開頁準備閱讀的瞬間,通常都能調整至一個熟悉的頻率跟這本書對焦。即便內容翻閱後不是那麼對頻,但我們總知道用什麼樣的姿態去迎接。 散文不是這樣 某方面來說
Thumbnail
這篇記錄小說組成的幾個基本概念,包括大綱、人物、性格的設定。
Thumbnail
話說…好像大家都對寫小說的技巧滿感興趣的。 那我就托個大,🤭🤭🤭將自己在格子內的留言、建議稍稍整理起來~ 大家不甘嫌、讓我來碎碎唸吧! 這邊是比較零碎偏散文類的小說,以下是我給出的建議。 說真的,我覺得妳的作品偏散文類,如果真要寫出幾千字的短篇小說,那還得練! 可以嘗試先由描述事件,就
Thumbnail
散文:作者本人的實際生活經驗,或思緒、想法,著重「實際發生」不應虛構。 小說:以故事為主,將虛構事件以文字寫出。
Thumbnail
現代文學有戲劇、詩、小說、散文四大文學體裁。因為形式結構的關係,小說和散文會放在一起討論,尤其關於「真實」和「虛構」的問題。這樣說就有點有趣,難道戲劇和詩就沒有「真實」和「虛構」的問題嗎?顯然不是。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要有那種不會一兩句話就換行、不使用大量小標輔助、不考慮SEO、不聳動或「工具導向」的文字。要有那種讓人覺得「好長好麻煩」但偶爾還是願意讀的內容。要有那種讀完朦朦朧朧、不自己腦補一些事情就會覺得有讀跟沒讀一樣的「空泛」文字;而不是只有那種會讓自己覺得「喔!我學到了一個好用的技巧」的文章。
Thumbnail
  跟動不動就幾十萬字起跳的小說比起來,我更喜歡寫不長也不短的故事;比起那些故事裡的世界觀很大,人物關係錯綜複雜,我更喜歡寫只有少少幾個人相處而發生的故事!
Thumbnail
散文是一個很特殊的文類,相較詩、小說、劇本,散文似乎特別講求寫作倫理,特別講求「真實」。無論是議論或抒情都是如此。 理解散文如果為了區分虛構和真實,其實像只為了區分散文和小說界線。 於是這個真實性變得有點抽象,好像和情節或內容有關,但並不是如此。散文的真實性是情感的連結,或許用「真摯」會更準確。
整理了一些可以提供同為創作者的各位一個可以來參考的地方(⁠*⁠´⁠ω⁠`⁠*⁠)
Thumbnail
很多人寫小說會用一些生僻字,或者在寫古風文的時候會用比較不常見的句型。我覺得這些都算是一種寫作手法,適度的話可以為文章增添風味,過量卻會造成文章難以閱讀的問題。
Thumbnail
很少看散文。 一直無法喜歡散文。選書大概就跟選朋友一樣,總是要找合得來的。散文是一種難以掌握的文體。不同於小說、科普、詩集等,在端詳完封面封底,開頁準備閱讀的瞬間,通常都能調整至一個熟悉的頻率跟這本書對焦。即便內容翻閱後不是那麼對頻,但我們總知道用什麼樣的姿態去迎接。 散文不是這樣 某方面來說
Thumbnail
這篇記錄小說組成的幾個基本概念,包括大綱、人物、性格的設定。
Thumbnail
話說…好像大家都對寫小說的技巧滿感興趣的。 那我就托個大,🤭🤭🤭將自己在格子內的留言、建議稍稍整理起來~ 大家不甘嫌、讓我來碎碎唸吧! 這邊是比較零碎偏散文類的小說,以下是我給出的建議。 說真的,我覺得妳的作品偏散文類,如果真要寫出幾千字的短篇小說,那還得練! 可以嘗試先由描述事件,就
Thumbnail
散文:作者本人的實際生活經驗,或思緒、想法,著重「實際發生」不應虛構。 小說:以故事為主,將虛構事件以文字寫出。
Thumbnail
現代文學有戲劇、詩、小說、散文四大文學體裁。因為形式結構的關係,小說和散文會放在一起討論,尤其關於「真實」和「虛構」的問題。這樣說就有點有趣,難道戲劇和詩就沒有「真實」和「虛構」的問題嗎?顯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