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主要講講「散文」,以及新興體裁「無對白故事」、「純對白故事」。(不知道專有名詞是啥,大概沒有)
由於字數問題,「無對白」與「純對白」請移步下一篇。
其實一般文體都可以稱為散文,包含無對白故事。
散文的定義如字面上,鬆散且自由,與「韻文」對比。
──韻文:如其名,有押韻的文章,多指詩詞歌賦,具有一定的書寫規範。
過去對於體裁並沒有細分,現今的散文還可以細分為「雜文」、「紀錄」、「小品文」等等,僅作簡述。
──雜文:就是亂七八糟的東西,難以歸在任何一類,多半為單純的日常或抒發,不具有狹義的文學性質。
──紀錄:具有特定主題與意義,並且有連貫性,時間清楚、條理清晰。
──小品文:與雜文類似,但主要為心情抒發,藉景、物抒情,不構寫現實面,筆觸通常較為輕柔,意象深沉,可視作散文版的詩詞。
至於所謂的「日記」,上面三種形式都可能,全看作者喜好。
其實我不太會寫散文,因為我個人將散文定義的有點嚴苛,我寫的那些疑似散文的東西,都被我稱為雜文或小品文。
❈❈❈
多以第一人稱呈現。要說散文與小說最大的差異,我覺得是「旁白」。
小說是「現在進行式」,而散文多半為類似「回憶」,並且較少是一個完整、有頭有尾的「故事」,更偏向於一個故事的其中一截(人生中的某段經歷),也更多會是全真實、虛實交叉的內容,所以較少會有劇情設定的問題。
以下就不考慮完整的故事,只用兩個對白呈現差異感。(第一人稱。刻意雕琢了一下文筆)
小說──
有個人朝我走來,太陽光過於刺眼,阻絕了我的目光看清晦暗長廊下的身影。我依稀見那個人抬起右手,擺晃了兩下。
「嘿!久等啦!」
一道高昂的喊聲穿過陽光的荊棘,順利傳進我的耳裡,我即便看不清他的樣貌,也聽出了他的身分。
我扯開嗓子罵道:「我快曬死了!」
❈
散文──
在晦暗的長廊下,依稀可見一個人影向我走來,那裡看起來特別陰涼,更顯得全面接受太陽曝曬的我燥熱煩悶。
我頂著日頭呆站著,為的就是等一個人,我希望那個人會是我等的那個人。
我看著人影抬起右手擺晃兩下,接著一道聲音讓我如烈焰燃燒的思緒冷卻了一瞬。僅僅一瞬。
那熟悉的聲音高喊:「嘿!久等啦!」
確實是我等的那個人,我很高興他來了,我很高興我不必再等下去,可他輕佻的語調、輕鬆的步伐,於我而言就是搧風點火。
我扯開嗓子,用著責怪的口吻說自己快曬死了,我也只得到一陣無良笑聲的回應。
❈
我不知道上面是不是正確的示範,因為這只是我自己的認知罷了。(當然散文是很自由的,但我個人區分散文與故事,其實是看內容的真實比例,所以我自己是不會寫國文課本上看到的那種散文,因為我只會寫虛構的內容XD)
但兩者可以清楚看到,「散文」的寫法超乎「進行中的常理」,從那句「嘿!久等啦」可以看出,描述在前,並且已經說明了「熟悉的聲音」,但在小說的部分則是相反。
上面也有提到,散文較少有劇情設定的問題,劇情本身通常也不是重點,小說卻是相反。
另外就是,散文的旁白雕琢更多,並且大量出現了「主角的心理活動」,小說就很單純地描寫畫面。
(當然小說也可以用這邊散文呈現的手法,但只建議用在慢格畫面、需要特寫、意義深重的場景使用,全作如此的話,會寫得、看得很心累,全當練筆之用)
節奏部分,通常較為緩慢,且描述單一事件,核心明確、主題清晰。
那散文就說到這邊,其實散文很自由的,自古以來那些「古書」都被定義成散文,當然古今有別,只是個廣義大分類而已,上面主述現代散文。
想要雕琢文筆、深化意境的話,是個好選擇,相較於前篇提到的微小說更加自由,但字數相對也會更多,更著重於「意境」,而非酷炫的劇情,但記得慎選書寫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