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心得]哈佛大學一年450萬高額學雜費,真的值得投資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留意到這則新聞: 哈佛1年學雜費458萬超划算! 畢業生平均年薪高達311萬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40514/2738177.htm#ixzz8aEqeC4Kt,其實標題少了三個字,「畢業生“十年後”平均年薪高達311萬」,這樣算來,哈佛1年高額的學雜費,值得嗎?

 

看完新聞內文的你,有許多疑問嗎?

 其實在看到新聞的當下,筆者腦袋中瞬間浮現出幾個問題,會在之後努力去找尋答案,如果觀點有所疏漏,再煩請不吝指教。

(1)     哈佛(或是常春藤盟校)的學生申請就學貸款的比例有多少,平均金額又是多少? 有領取全額獎學金的人數呢? 領取部分獎學金的學生,是不是也同時請領就學貸款呢?

(2)     畢業生薪資收入是如何調查呢? 每年固定時間發問卷回收調查? 還是逐一電話連絡收集資訊? 回收率多少? 不願回答的人群薪資情況如何?

(3)     文章中說明是10年後平均薪資311萬台幣(9萬5114美元),請問畢業時起薪範圍是多少? 每年平均調薪幅度又是多少?

(4)     如果有就學貸款,平均花費多長時間還完?

(5)     有分科系的統計數據嗎? 個人對文史哲類別的學生、畢業生的後續特別想知道。

 

其實目前有很多線上學習資源(例如可汗學院https://zh.khanacademy.org 、麻省理工的開放式課程https://ocw.mit.edu 、哈佛的線上課程https://www.edx.org/school/harvardx 等),想鑽研一門學問或習得一門技能的方式太多了,有些時候不免認為花費4年時間取得大學文憑,除了用作求職的敲門磚外,還有多少意義?


(縮圖取自Pexels)

認為教育體制跟不上時代變化? 認為教改離親子共同理想愈來愈遠嗎? 帶著孩子一起創業吧! 沒方向,那就一起創業找想法吧! 遇問題,那就一起創業尋解答吧! 缺成果,那就一起創業求突破吧! 我是兩女寶的爸,我推行"親子共創業" 運動! 歡迎來信討論,可聯繫corningl@yahoo.com.tw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篇文章探討了上學的目的與意義,並提供了個人的學習心得以及傳承給下一代的教育理念。
熱門焦點,簡稱熱點,最通俗的理解就是當下熱門時事新聞,所以怎麼可能事先規劃? 作者提供兩種有效的方式,讓熱點的出現不再飄忽不定。
每位作者,都必須是自己的產品經理。 一篇文章就是一件產品: 產品先看包裝,文章先讀標題;產品要外觀無暇,文章要摘要大綱;產品功能要運作正常、文章上下連貫引發聯想。好產品會推薦親友、好文章會轉發朋友。
未來創業是打造個人品牌,只有個人品牌的價值是真的,其他都是虛幻的。 筆者正在進行的“親子共創業”實驗,起心動念只是為了能讓孩子第一手觀察創業思考和行動,只要讓她們未來思考職涯時,腦海中會浮現名為“創業”的選項就足矣。而且寫作分享內容的微創業模式,就是最有效的個人品牌建立。
日常生活中我們關注的議題分為兩種,稱之為“關注圈”和“影響圈”,前者是只能狗吠火車於大事無補,後者是自己能掌控的或者是自己能調整精進的,希望大家都能將注意力集中在“影響圈”上。 本文除了關注三篇新聞外,也分享筆者如何借此機會調整自身“影響圈”。
本文討論了AI產業發展趨勢及對文理組學生所帶來的影響。對於未來就業方向的建議,文理組學生都可以從中獲得一些建議和啟發。文章最後也提到相對於AI的邏輯理性。善於說故事的個人品牌將在未來興起。欲瞭解更多內容,歡迎關注本文。
這篇文章探討了上學的目的與意義,並提供了個人的學習心得以及傳承給下一代的教育理念。
熱門焦點,簡稱熱點,最通俗的理解就是當下熱門時事新聞,所以怎麼可能事先規劃? 作者提供兩種有效的方式,讓熱點的出現不再飄忽不定。
每位作者,都必須是自己的產品經理。 一篇文章就是一件產品: 產品先看包裝,文章先讀標題;產品要外觀無暇,文章要摘要大綱;產品功能要運作正常、文章上下連貫引發聯想。好產品會推薦親友、好文章會轉發朋友。
未來創業是打造個人品牌,只有個人品牌的價值是真的,其他都是虛幻的。 筆者正在進行的“親子共創業”實驗,起心動念只是為了能讓孩子第一手觀察創業思考和行動,只要讓她們未來思考職涯時,腦海中會浮現名為“創業”的選項就足矣。而且寫作分享內容的微創業模式,就是最有效的個人品牌建立。
日常生活中我們關注的議題分為兩種,稱之為“關注圈”和“影響圈”,前者是只能狗吠火車於大事無補,後者是自己能掌控的或者是自己能調整精進的,希望大家都能將注意力集中在“影響圈”上。 本文除了關注三篇新聞外,也分享筆者如何借此機會調整自身“影響圈”。
本文討論了AI產業發展趨勢及對文理組學生所帶來的影響。對於未來就業方向的建議,文理組學生都可以從中獲得一些建議和啟發。文章最後也提到相對於AI的邏輯理性。善於說故事的個人品牌將在未來興起。欲瞭解更多內容,歡迎關注本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學生用雙週體驗價1500,只花一天就把學費賺回來,以下是證據: 話不多說,直接進來免費交流區,不踢人,除非違反版規。 您已被邀請加入「賢弟的選擇權交B班預留席位(中階難度,上班族專區)」!請點選以下連結加入社群!您就可以直接跟我說,我要體驗「雙週優惠」1500元讓你直接進入B班。如果合你意就可以
Thumbnail
今年六月教育部推出了博士生獎學金,鼓勵人才攻讀研究所,吸引有意願就讀博士之學生,減少少子化與高等教育投入意願降低所帶來的衝擊。 在海外的華人,基礎研究與應用又分別面臨什麼? 身為學子的我們,未來該何去還從,對學歷的定義還會相同嗎?
Thumbnail
學費高低各有利弊。在台灣學費低,一學分不到2000元,以通常一門課兩學分18週來說,一次翹課算222元,學生不珍惜,也不要求品質,反而只想要老師輕鬆給過。 在美國學費高,一學分50000元台幣,兩學分一週兩節,翹課一次損失5724元,上課睡覺20分鐘損失1145元。如果教授不認真,你不在乎嗎?
Thumbnail
你得有勇氣、得有信心讓許多薪資待遇配不上自己,如此才能笑看那些假道學。
作者覺得學習知識是需要付費的,理由會在本文中說明清楚論點。
Thumbnail
滿滿獎學金等你來取、隨便考進大學任何一個學科,都可以印在校門橫額上光宗耀祖⋯ ⋯最近,有香港的學生在Threads討論要不要為了獎學金而轉到成績較差的學校。 如果在一般學校只是成績平平,轉去tier較低的學校,真的有著數嗎?
Thumbnail
一年的時間 值多少錢 在不同的人身上 會有不同的結果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學生用雙週體驗價1500,只花一天就把學費賺回來,以下是證據: 話不多說,直接進來免費交流區,不踢人,除非違反版規。 您已被邀請加入「賢弟的選擇權交B班預留席位(中階難度,上班族專區)」!請點選以下連結加入社群!您就可以直接跟我說,我要體驗「雙週優惠」1500元讓你直接進入B班。如果合你意就可以
Thumbnail
今年六月教育部推出了博士生獎學金,鼓勵人才攻讀研究所,吸引有意願就讀博士之學生,減少少子化與高等教育投入意願降低所帶來的衝擊。 在海外的華人,基礎研究與應用又分別面臨什麼? 身為學子的我們,未來該何去還從,對學歷的定義還會相同嗎?
Thumbnail
學費高低各有利弊。在台灣學費低,一學分不到2000元,以通常一門課兩學分18週來說,一次翹課算222元,學生不珍惜,也不要求品質,反而只想要老師輕鬆給過。 在美國學費高,一學分50000元台幣,兩學分一週兩節,翹課一次損失5724元,上課睡覺20分鐘損失1145元。如果教授不認真,你不在乎嗎?
Thumbnail
你得有勇氣、得有信心讓許多薪資待遇配不上自己,如此才能笑看那些假道學。
作者覺得學習知識是需要付費的,理由會在本文中說明清楚論點。
Thumbnail
滿滿獎學金等你來取、隨便考進大學任何一個學科,都可以印在校門橫額上光宗耀祖⋯ ⋯最近,有香港的學生在Threads討論要不要為了獎學金而轉到成績較差的學校。 如果在一般學校只是成績平平,轉去tier較低的學校,真的有著數嗎?
Thumbnail
一年的時間 值多少錢 在不同的人身上 會有不同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