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告別式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阿媽之前轉發了一則臉書文到我們的家庭群組裡,打開來看,我只看到一張黃某的黑白照,標記1983-2024,什麼 caption都沒有。common sense,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就是——該不會是出了什麼事吧?

我也是這麼想的,隨即直覺認為如果真的有什麼事,不可能一句話、簡單說明都沒有。所以,第一念頭就是:這種事可以這樣開玩笑嗎?

總會有些人想的和我一樣,但是處理方法就大不同。打開留言區,看到他們怒斥黃某愚人節拿這種事來看玩笑,玩弄人心,真低劣;有些人則想也不想就留下 rip 的留言。剩下的人,我想就是和我一樣等著看好戲。我就看你要怎麼收拾。一般上,一個人的解決方式大大表現他這個人的修為。而聽的人收不收貨,甚至如何回應,同樣的也可以大概知曉這個人的想法和心態。看好戲,何止是看黃某,更要看身邊人到底是怎樣的人。

不需要特地去留意這樣的新聞,朋友群組裡一定會有人發送消息。為了跟得上時事,我打開群裡的一條短片,只見一個新聞記者來到 “喪禮” 前一探究竟,當中發生的事情我就不贅述了。畢竟在我看來,身為記者,就算人家寫明 “謝絕記者”,但那種記者精神還是得去了解原委。of course,你可以這樣想 “如果真的要低調,哪裡會這樣大肆宣傳呢?” 擺到明就是要你們去現場一探究竟嘛! 可是如果真的一個記者、社會群眾一點反應都沒有的話,那麼黃某的面子就很掛不住了。以上的是非對錯,我等下再討論。


raw-image


我比較驚訝的是群組裡人們的反應。被攻擊的對象居然是記者。好奇心驅使下,我搜尋了記者來到人家門口講話的視頻,你說他錯了嗎?首先這個世界的對錯之分是看你站在什麼樣的立場,這個我以後再說。再來,心酸甚至覺得可悲的是,為什麼大家都在討論記者的身型?body shame 通常在亞洲社會發生,我不排除老外也會嘴人家的身材。但在我看來,大多數的華人似乎不清楚談論別人身材本就是犯法的事情。如果記者好像林志玲這樣的話,我相信輿論方向會有些不一樣。

說到林志玲,我相信對方被媒體高度讚賞的高智商以及優雅談吐,真的是我們每個人必須學習的事情。我小時候覺得為什麼志玲姐姐講話要這麼嬌氣,後來長大才發現我可以不練習嬌氣,但我真的必須在情緒激動的時候,依然可以平穩地說話,不拉高嗓子。情緒激動不一定是生氣的時候,可以是自己對某件事的熱愛、興奮,也要注意自己的聲調。畢竟,情緒激動地表達自己意見、觀點、發問的時候,對方往往聽不見你的內容,他只會被自己的情緒帶著走。這是大部分人的反應,這也是為什麼有句話是說話的語氣比說什麼更加重要。

我們家曾經試過,由我媽親自示範,優雅地說粗口(這樣的媽媽就在我家)真的比 “激動地講普通事” 來得舒服得多,我們甚至覺得很好笑。當下聽到粗口也不會覺得不開心。說了那麼多,我想要表達的是記者妹妹還年輕,學好“好好說話”這件事真的需要一些時間、歷練。就連我現在都還在學習說話儘量不要太激動。啊,志玲姐姐真的是不錯的學習對象。fyi,學他如何應對(尤其是尖酸刻薄的)提問時的那份態度、神情等。

從這件事,我就看到群裡看不慣記者講話需要這麼大聲嗎的那個人,他想的是什麼。他是怎樣,我不評論。我只希望記者妹妹可以繼續保持勇敢和自信,如以上我說的——學習好好說話(同時也對自己說)。以後,就不會有人說你沒禮貌。

回到黃某做這件事情的動機。

說實在,“生前告別式” 在我就讀大學的時候,我就曾經有想過,也有和友人討論過。我希望在我還活著的時候可以聽到大家當面對我說出他們的內心話,而不是在我躺在棺木裡才來訴說他們對我的思念。我不知道那時候的我是不是還聽得到。可至少我知道我活生生地坐在台下聽愛我的家人朋友在台上說,我肯定聽得見。對我來說,“生前告別式” 就好像是一場派對,只是我會把話說明,“如果哪天我走了,你們想要對我說什麼?派對那天可不可以準備一兩句話,上台和我說說?”

那我為什麼有這樣的想法呢?我想我本來就有這樣的念頭,只是在看了報導後更加確定我想要做這樣的事。那時超愛翻看報刊的我,看到西方國家報導的 living funeral,才發現原來這世上真的可以做這樣的事情!畢竟我們華人就是忌諱談論死亡。甚至,有些視頻只是標註 “s亡”。連一個 “死” 字都不敢寫。

當然,我不知道我什麼時候會做生前告別式。畢竟我連和我媽談論器官移植這件事,一向開明的他卻不太願意聽我說。我想骨子裡,媽媽始終都是不想要面對孩子會比自己更早離開的吧(廢話)。只是我總是想要告訴他們:“不談論不代表死亡不會來。”

黃某策劃的這個生前告別式,我覺得是一個不錯的點子。重新讓華人社會去意識到——死亡和明天不知道誰先來。但是,但是,但是,我不認同他不好好說話的手段。

照片沒有任何配文、沒有任何解釋,難道支持他的人都不配一句解釋嗎?記者想要知道真相,一句:“這只是一場生前告別式,黃某還健在。” 不就好了嗎?什麼謝絕採訪?這是“一句話打發記者”,讓自己可以好好進行生前告別式,不香嗎?

故弄玄虛的作風很難不讓人覺得這只是他的行銷手段。畢竟沒有好好說話的前提下,大家就會猜測。會猜測自然就會有不斷地追蹤消息。不斷追蹤下就會有流量。假設一個人認真要辦生前告別式的話,要流量來幹嘛?不就是為了乾爹嘛。不就是為了接下來想要發表的東西嘛。事後再說什麼感觸很深,可以看到真正關心他的人,也看到許多落井下石的人。啊,不說還好,一說就覺得這有點假了。

配合對方演出的乾爹,我也不知道對方的腦子是在想什麼東西。是因為覺得黃某的生前告別式 idea 很好,所以無條件、全力配合?還是想要炒作一番,熱一熱自己的名聲?無論出發點如何,這一次的配合,說真的,not my cup of tea。

我會這麼說是因為看見臉書上有個在媒體、拍攝行業裡面打滾多年的 friend 轉發 po 文後附上配文,大大讚賞這樣的構思很棒,把黃某和乾爹推上新聞版面,同時又能為新歌 mv 造勢。我傻眼對方的發文——啊都說了,一個人對一件事情的表態,或多或少可以看出他們的內心想法—— maybe 這是一個有效的行銷手法,但這個方法不 “正”。

他們到底知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生前告別式?在我看來,這樣的手法是不、知、道。如果知道了,還要用這樣的 tactic 去執行的話,那就是故意的。就是想要 make some noise,要吸引大眾的眼球來順勢推送新歌 mv。

如果整件事情都不如我說的那樣故作玄虛的話,那我想哪個人構思這樣的 idea,應該要拖出去丟掉了。he/she makes everything looks bad。

最後,我想說的是,過了一段時間才來寫文是為了不想要給人家覺得我在蹭熱度(明明就是懶惰上來寫長文)。我甚至連全名都不想要打上,不是我慫,是我不想要 google 的 spider 會趴到相應的關鍵字——我不想看到我的部落格裡出現我不想要看到關鍵字。

別誤會,我曾經很欣賞黃某,從中學的時候就會追蹤他所推出的作品。漸漸的,我發現 vibe 不對。但是、但是、但是,雖然不再追蹤,但偶爾看到他推出的作品還是會捧場。驕傲來自同個國家的對方可以和不同的知名藝人、歌手合作推出新歌。

但是、但是、但是,這起事件讓我不但沒有去看他用心製作的 mv,更是脫粉啦。

我想,長大後的我們真的要和一個 “正” 的對象去好好學習如何好好說話,好好做事。

以上。

63會員
287內容數
我喜歡分享,喜歡探索生活,探討生命。我喜歡的東西很多,想要說的話也很多。 簡單來說,我在這裡的原因很簡單。我把我想要說的寫出來,希望可以將這些小小體會分享出來,或啟發你,激勵你,或一起討論,或滿足一些想要八卦的你。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艾米 Emi 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驚喜和浪漫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愛你,媽咪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不吃肉 和 你不瘦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男人都愛嫩妹嗎(上)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29+1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男人都愛嫩妹嗎(下)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