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離開以後》《妳離開以後》三采文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坊間淺顯易懂談死亡的書好像沒這麼多(還是有但我沒發現?歡迎推薦


我從年初開始經歷了家人的離世

雖然祂的身體已經不好了好一陣子,但要面對離開的那刻真的不太簡單

回想著以前的點點滴滴,都覺得祂的離世不太真實


從那之後,我一直想找書,讓我的小孩慢慢也能懂的這些很難被提起的話題


突然被《我離開之後》推薦

它是一本媽媽寫給女兒的書,希望她在離開前想給女兒的叮嚀,離開的第一天一路往下寫,一步一步的把自己想告訴女兒的話一點一點的告訴她(裡面還有很多食譜)


那天因為圖書館的活動要借書,晃著晃著發現了這本《妳離開以後》

這本是女兒寫給媽媽的心情,在媽媽得知罹患疾病後到死去過了一段時間一路的心情


他不是同一對母女,但我覺得在這時候看這兩本書很好


書本內的圖畫很多

我念文字,他們看圖(有的時候只有他,另一個人沒什麼興趣😅)


在這段過程(逝者死去十年以後)常還是會不經意的想起祂以前的一切

有時會觸景傷情

有時會不由自主的大笑

但這段旅程(?)學習如何面對至親的逝去,我想真的是需要體會一個功課


我不會請他節哀

我會說想哭儘管哭吧

avatar-img
5會員
77內容數
做做讀書筆記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謠言里里長 的其他內容
看到這標題就想借來看看到底葫蘆賣的什麼藥 當生活一團亂時,投資也是 這時候如果可以好好覺察自己的狀態,重新調整步伐,把生活整理好,投資也會慢慢的看見曙光 鮪爸強調每個人能接受的投資狀況原本就都不一樣,應該針對自己的狀況,而做不同的投資搭配 從頭剖析自己的狀態,進而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和工具
「或許這是有什麼好事要發生的徵兆!」 面對不如意的事情發生時,往往都是洩氣,但這本書提到「乘波法」 馬上用「解釋」和「好心情」乘上另一個波浪🌊 剛好看到這段時,兒子的悠遊卡忘在西門町了,我把這段話對他說,然後跟他們說我們今天真的捷運一日遊了😂 早上才因為我忘了拿錢包忘在土城,
鮮少看名人傳記的我,因為要更了解心理學家們借了歐文亞隆的《成為我自己》 原先從醫的歐文,後來因為對心理學有興趣,轉而走諮商,也寫了不少團體治療的工具書 寫著寫著,他發現他自己對小說很有興趣 於是轉了一個大彎,改為寫小說 我喜歡他最後給自己的註記 人生走這一遭,很喜歡,可以再來一次
電視劇出來的時候很紅,但我沒看 最近我們家旁圖書館的書展把這本書拿出來放時,我就打算要再結束後借回來看 十個跟爸媽之間的愛恨糾葛故事 讓我一篇接著一篇欲罷不能 有的好難過 有的好心痛 今天我在接小孩時問他,到底小孩想要的是什麼呢? 我跟他分享了我看的前兩篇故事後,自言自語的
超迅速的看完。作者用小說形式,淺顯易懂的寫出這個主角「小哥白尼」發生的事 切換小孩和大人(舅舅、媽媽)的視角不斷交織十篇簡短的故事 最讓我動容的莫過於認錯這件事 主角害怕認錯不能得到朋友的原諒 如果不能被原諒乾脆別認錯 舅舅訓斥他 怎麼能因為如此就不做呢? 對方原不原諒是對方的選擇
瓦基前幾集podcast推薦的📖 聽了後 常有意無意要把時間塞在小孩起床前一到兩小時 然後鬧鐘也調的很早 希望自己能把握早上悠閒時光做重要且不緊急的事 但往往事與願違🤪 那天也不知道哪來的靈感 就想借回來看 看完後才發現每個人的晨間習慣大不相同 或是 每個人都能調整自己想
看到這標題就想借來看看到底葫蘆賣的什麼藥 當生活一團亂時,投資也是 這時候如果可以好好覺察自己的狀態,重新調整步伐,把生活整理好,投資也會慢慢的看見曙光 鮪爸強調每個人能接受的投資狀況原本就都不一樣,應該針對自己的狀況,而做不同的投資搭配 從頭剖析自己的狀態,進而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和工具
「或許這是有什麼好事要發生的徵兆!」 面對不如意的事情發生時,往往都是洩氣,但這本書提到「乘波法」 馬上用「解釋」和「好心情」乘上另一個波浪🌊 剛好看到這段時,兒子的悠遊卡忘在西門町了,我把這段話對他說,然後跟他們說我們今天真的捷運一日遊了😂 早上才因為我忘了拿錢包忘在土城,
鮮少看名人傳記的我,因為要更了解心理學家們借了歐文亞隆的《成為我自己》 原先從醫的歐文,後來因為對心理學有興趣,轉而走諮商,也寫了不少團體治療的工具書 寫著寫著,他發現他自己對小說很有興趣 於是轉了一個大彎,改為寫小說 我喜歡他最後給自己的註記 人生走這一遭,很喜歡,可以再來一次
電視劇出來的時候很紅,但我沒看 最近我們家旁圖書館的書展把這本書拿出來放時,我就打算要再結束後借回來看 十個跟爸媽之間的愛恨糾葛故事 讓我一篇接著一篇欲罷不能 有的好難過 有的好心痛 今天我在接小孩時問他,到底小孩想要的是什麼呢? 我跟他分享了我看的前兩篇故事後,自言自語的
超迅速的看完。作者用小說形式,淺顯易懂的寫出這個主角「小哥白尼」發生的事 切換小孩和大人(舅舅、媽媽)的視角不斷交織十篇簡短的故事 最讓我動容的莫過於認錯這件事 主角害怕認錯不能得到朋友的原諒 如果不能被原諒乾脆別認錯 舅舅訓斥他 怎麼能因為如此就不做呢? 對方原不原諒是對方的選擇
瓦基前幾集podcast推薦的📖 聽了後 常有意無意要把時間塞在小孩起床前一到兩小時 然後鬧鐘也調的很早 希望自己能把握早上悠閒時光做重要且不緊急的事 但往往事與願違🤪 那天也不知道哪來的靈感 就想借回來看 看完後才發現每個人的晨間習慣大不相同 或是 每個人都能調整自己想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一個人真正的獨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呢?」 ​以前我以為是出社會、找工作,也有可能答案是結婚成家。但直到現在這個年紀,經歷過爸爸生病住院後,內心的震盪與搖擺,才意識到,或許一個人的「獨立」,要先從經驗父母的老去、離去,才是真正的開始,那與你究竟幾歲其實沒有任何關係。
Thumbnail
1月主題書展,我們集結8本有關告別與回憶的書,映照出生命中不同的告別場景,讓讀者或許能從中找到共鳴。思考自己曾經歷的告別,並在回憶中找到力量。 邀請您在新年初,在每一次的呼吸之間,放下一些沉重,透過閱讀,而後更好的理解自己,坦然接受生命中的來去得失。
Thumbnail
上週日是媽媽對年,不知不覺一年了呢……記得母喪的當下,萬分悲慟的我在IG限動上詢問有沒有親人去世時適合讀的書,收到了很多書友的回饋。想趁這個機會挑 3 本對我幫助很大的好書。這 3 本書類型都不同,一本是工具書,一本是小說,另一本是散文,可說是各自用不同方式帶我梳理悲傷,走過低潮。
Thumbnail
死亡徘徊在我身邊 從出生開始 漫長等待死亡歷程 漫步一碑一坯里程 漫不經心的行跡 訃聞上簡單言語 還聊當茶餘飯後   學庸94.07.03
Thumbnail
人快走的彌留之際,是真的有靈性的。那時媽媽是否就在旁邊看著我們呢? 不知道她會不會感到無奈或者罣礙?或希望最後我們可以跟他好好說話?
Thumbnail
死亡,是每個人一生中必定會經歷的事,它代表著人生的終點、同時也代表著一條生命的逝去,這些逝去的人,也許是你最愛的家人、最好的朋友、或者是一些默默無名的人,當人們面對這些生死離別之時,總會感到十分地傷心和悲痛
Thumbnail
「死亡」看似離我們很遙遠,但它來臨時總是令人措手不及 ,與生命告別是人生必經的過程,也是必修的課題。
Thumbnail
我曾以為,摯親的死別會有時間準備。 我曾以為,生老病死的每一個階段都有邁長的蘊釀,好讓我們接受,準備好進入下個階段。 我從沒想到,摯親會突然撒手而去,即使是病逝,一切來得令我不知所措。 突如其來的人生噩耗,我知道,我需要整理好我的悲痛,才能坦然重回正常軌道。
Thumbnail
對我來說,民間的死亡描述,都美化了親人離世的哀愁,作為一個陪伴者,我是看著阿嬤淡出、褪去我的生命,並非等到阿嬤搶救無效才算是真正的死亡。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一個人真正的獨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呢?」 ​以前我以為是出社會、找工作,也有可能答案是結婚成家。但直到現在這個年紀,經歷過爸爸生病住院後,內心的震盪與搖擺,才意識到,或許一個人的「獨立」,要先從經驗父母的老去、離去,才是真正的開始,那與你究竟幾歲其實沒有任何關係。
Thumbnail
1月主題書展,我們集結8本有關告別與回憶的書,映照出生命中不同的告別場景,讓讀者或許能從中找到共鳴。思考自己曾經歷的告別,並在回憶中找到力量。 邀請您在新年初,在每一次的呼吸之間,放下一些沉重,透過閱讀,而後更好的理解自己,坦然接受生命中的來去得失。
Thumbnail
上週日是媽媽對年,不知不覺一年了呢……記得母喪的當下,萬分悲慟的我在IG限動上詢問有沒有親人去世時適合讀的書,收到了很多書友的回饋。想趁這個機會挑 3 本對我幫助很大的好書。這 3 本書類型都不同,一本是工具書,一本是小說,另一本是散文,可說是各自用不同方式帶我梳理悲傷,走過低潮。
Thumbnail
死亡徘徊在我身邊 從出生開始 漫長等待死亡歷程 漫步一碑一坯里程 漫不經心的行跡 訃聞上簡單言語 還聊當茶餘飯後   學庸94.07.03
Thumbnail
人快走的彌留之際,是真的有靈性的。那時媽媽是否就在旁邊看著我們呢? 不知道她會不會感到無奈或者罣礙?或希望最後我們可以跟他好好說話?
Thumbnail
死亡,是每個人一生中必定會經歷的事,它代表著人生的終點、同時也代表著一條生命的逝去,這些逝去的人,也許是你最愛的家人、最好的朋友、或者是一些默默無名的人,當人們面對這些生死離別之時,總會感到十分地傷心和悲痛
Thumbnail
「死亡」看似離我們很遙遠,但它來臨時總是令人措手不及 ,與生命告別是人生必經的過程,也是必修的課題。
Thumbnail
我曾以為,摯親的死別會有時間準備。 我曾以為,生老病死的每一個階段都有邁長的蘊釀,好讓我們接受,準備好進入下個階段。 我從沒想到,摯親會突然撒手而去,即使是病逝,一切來得令我不知所措。 突如其來的人生噩耗,我知道,我需要整理好我的悲痛,才能坦然重回正常軌道。
Thumbnail
對我來說,民間的死亡描述,都美化了親人離世的哀愁,作為一個陪伴者,我是看著阿嬤淡出、褪去我的生命,並非等到阿嬤搶救無效才算是真正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