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謬論破障系列(6)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破障】

放生不是問題,但是去弘法,不要本末倒置。首先,放生在佛教中只是很入門的做法,只是修佛第一階段小乘佛教倡導「戒、定、慧」的第一步,正如如素也一樣。不殺生是戒律中的首要條件,不去傷害不會造成生態失衡的生命是修佛的基本心態。

往後,更重要的是如天台宗宗祖智顗大師三大部《摩訶止觀》中主張的「止、觀」二法。「止」是止息妄念,把產生無謂煩惱而不必要的執著捨去;能熟練止法,才能修觀,「觀」是觀想智慧,在密教就是觀想各種佛菩薩護法等本尊的功德能,即現代語是功能。

現今後現代的時代,佛教稱之為「末法時代」,正是眾生容易把正法顛倒,是非不分的苟且偷生的年代,把一些入門的戒律視為終極關懷或修行成佛唯一的手段,就正中魔的下懷,根本無法脫離六道生死輪迴的枷鎖。

末法眾生學不了艱深的法理,正常不過。但是,並非把追求的程度降低到小學的級數,然後把它說做是佛教徒修行上必須實踐的日常功課。即使作者原意並非如此,但是作為仁波切或高僧大德,你們不是有一定程度的智慧了通眾生愚昩的心思嗎?是不是應在寫佛學科普文章時,應多加注釋?教育眾生放生和如素是基本戒律,意謂提醒修行人不要濫殺無辜。

有時候,造業是誰?沒教導好無明眾生的責任是誰?不言自明吧!

raw-image
FB藏傳佛教專頁分享

FB藏傳佛教專頁分享


【原文】

問 :放生的對象有沒有限制?

答 :沒有限制。舉凡天上飛的如鴿子、麻雀,地上走的如雞鴨、牛羊,水里遊的如魚蝦、鱸鰻,土裡鑽的如螞蟻、蚯蚓,大到如獅子、大象,小到如蚊子、蒼蠅,只要有生命的個體,都可以放生。


問 :放生有沒有學問?

答 :放生有很多學問,須要注意的地方很多,這是對剛接觸放生的人講的。剛接觸放生的人,須要常常注意放生過程中物命的安危,放生地點的選擇適不適合,放生后應多待一下,以免隨后有惡人尾隨捕獵,傷及物命…等等,這些都須要透過實際的行動參與慢慢學習,因為這是放生,是救命的行為,我們應當小心審慎!初發心的居士可委托有經驗可靠的放生團體代放,並參加其放生活動,從中請教有經驗的前輩們,漸漸地自己便可隨緣隨力放生,並且廣泛地提倡此一難得的殊勝法門。

放生就是我們見物命眾生受擒受抓,失去自由,行將被砍被殺之際,一如見到自己父母手足妻女般,不忍見其苦難,遭受殺戮,發起慈悲心,予以救贖,還其自由,放其生命如此而已!

放生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一)不預訂:

在不預先告知的情況下突然去採買物類放生,以避免漁夫獵人商家藉此捕獵兜售。


(二)不固定:

不固定時間地點採買,不固定時間地點放生,總之避免有心人士藉此伺機斂財捕抓而禍及放生物類。


(三)多少不拘:

隨個人發心,十元不嫌少,千萬不嫌多,物命一條不嫌少,物命萬千不嫌多,但求慈悲至上,心誠為要。


(四)儀式簡單隆重:

放生的儀式宜簡單隆重,放生過程宜迅速確實,千萬不可因人為因素拖延擱置,害籠內眾生多受不必要之苦。


(五)授三皈依念佛:

放生前一定要授三皈依並予以念佛,因為‘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餓鬼。皈依僧,不墮畜生。「今朝有緣放其性命,吾人更當發菩提心,願物類眾生永不再墮三惡道中,並得於今生報盡,來世為人,值遇佛法,念佛修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永遠脫離六道輪回之苦。」此乃放生中之大放生,是放生中最重要最究竟的意義!


(六)細心周到:

放生地點宜選擇人煙稀少,地廣水深,適合物類生存之地域為原則,放生是救命的行為,把眾生當作是自己的父母手足子女看待,盡量做到週全完備,庶幾乎問心無愧才可以!念經誦咒完后開始放時,請輕放,別驚擾慌亂了所要放的眾生!


問 :我想發心放生,應該如何做?

答 :放生人人可做,隨時隨地,錢多錢少,只要看見物命危急受困,在千鈞一發之際,發出慈悲心出錢出力予以救贖,帶到適當的地點為其皈依念佛,並予以釋放,使其重拾生機,便是放生。

放生時,若時間充裕,最好給被放生的動物按照完整的放生儀軌念誦完再行放生,並給它們撒上甘露水。這樣在拯救了物命的同時也拯救了它們的慧命。如果時間緊迫,可以簡化步驟,僅念三皈依,佛號及往生咒,並撒上甘露水。另放生後念七遍「南無寶勝如來」可避免被放生的動物再次被別人捕捉。

貝瑪。囉珠,歷煉如字典,連續三年會考中文U,01年遇尖子中尖子的啟蒙,大三歲卻成熟我三十年,一年地獄特訓培育,性格突變,十年無間合作,再自創成人過動協會十年,價值觀崩潰九次重生,擁十種精神障礙。四年前腦能全開,跟尖子各佔山頭,命與運更衰,創業零發展,改詞268首。自學占星學五個月成職業,兼穴位按壓、皇帝內經和面相自救。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