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稅捐08:保險死亡給付適用最低稅負制(所得稅)之要件;每一申報戶均各享有「保險死亡給付免稅額」

Long-avatar-img
發佈於保險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本文改寫歷史:

一、20240527完成。

二、20250401:新增註四。



一、保險死亡給付適用最低稅負制之要件:

符合下列要件的商業保險死亡給付,每一申報戶全年合計數扣除免稅額(民國113年度調高為3740萬元)後之餘額,才計入基本所得額(註一):

  (一)民國95年1月1日以後(含當日)生效之商業保險契約:

    1、保險期間始日在中華民國95年1月1日以後(當含日)之商業保險。(註二)

    2、「社會保險」不包括在內。

 

  (二)受益人與要保人非屬同一人(註一)。

 

  (三)人壽保險及年金保險 (健康險和傷害險除外,註一)。

 

  (四)死亡給付不計入遺產總額(本文作者認為避免重複課稅,死亡給付如果已列入遺產總額,則不應再適用最低稅負制之規定,相關函釋:註三)。

 

  (五)死亡給付不計入贈與總額(本文作者認為避免重複課稅,死亡給付如果已列入贈與總額,則不應再適用最低稅負制之規定,相關函釋:註四)。

 

 

二、每一申報戶均各享有「保險死亡給付免稅額」(民國113年度調高為3740萬元):

  (一)按照《所得基本稅額條例》§12 Ⅰ②(註一)的文義解釋,「每一申報戶」應該是指「受益人」,而非「被保險人」或「要保人」。

 

  (二)例子:要保人兼被保險人甲於民國95年投保人壽保險之死亡保險金額為7000萬元,民國113年被保險人甲死亡,若該死亡保險金適用《遺產及贈與稅法》§16 ⑨不計入遺產總額規定,而指定受益人乙、丙二人各領取人壽保險死亡給付3500萬元,如果乙、丙分屬不同所得稅的申報戶,而每一申報戶全年合計受領之死亡給付低於「保險死亡給付免稅額」3740萬元,則均不計入基本所得額。



三、20240716補充:在計算所得基本稅額時,可自基本所得額扣除《所得基本稅額條例》§3 Ⅰ⑩規定之個人「基本所得額免稅額」(民國113年度為750萬元)。 

 


註一:

《所得基本稅額條例》§12 Ⅰ②:

個人之基本所得額,為依所得稅法規定計算之綜合所得淨額,加計下列各款金額後之合計數:

本條例施行後所訂立受益人與要保人非屬同一人之人壽保險及年金保險,受益人受領之保險給付。但死亡給付每一申報戶全年合計數在新臺幣三千萬元以下部分,免予計入。

 

註二:

《所得基本稅額條例施行細則》§16 Ⅰ:

本條例第十二條第一項第二款所稱人壽保險及年金保險,指保險期間始日在中華民國九十五年一月一日以後之人壽保險及年金保險契約。

 

註三:

財政部102/04/01台財稅字第10200009960號函:

受益人與要保人非屬同一人之人壽保險給付,既經稽徵機關依實質課稅原則認定係屬遺產,尚無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6條第9款規定之適用,而應計入被繼承人遺產課徵遺產稅,自無適用所得基本稅額條例第12條第1項第2款規定問題。


註四:

財政部111/2/7台財稅字第11000691220號函:

依所得基本稅額條例第12條第1項第2款規定,該條例施行後所訂立受益人與要保人非屬同一人之人壽保險及年金保險,受益人受領之保險給付,計入其基本所得額課徵所得基本稅額。惟倘經稽徵機關依實質課稅原則核認屬贈與,依遺產及贈與稅法徵免贈與稅者,參據本部102年4月1日台財稅字第10200009960號函意旨,無適用上開條例規定問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ong的沙龍
124會員
46內容數
本沙龍之文章內容以稅捐、不動產、保險及法學相關為主。
Lo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2/13
1.「農地」「他益信託」的「贈與稅」問題 2.「公共設施保留地」「他益信託」的「贈與稅」問題 3.「農地」「自益信託」的「遺產稅」問題 4.「公共設施保留地」「自益信託」的「遺產稅」問題
Thumbnail
2024/12/13
1.「農地」「他益信託」的「贈與稅」問題 2.「公共設施保留地」「他益信託」的「贈與稅」問題 3.「農地」「自益信託」的「遺產稅」問題 4.「公共設施保留地」「自益信託」的「遺產稅」問題
Thumbnail
2024/12/01
Q:甲有A屋(坐落基地為B地),同意無償讓朋友的小孩乙(其父母為丙、丁)為了國小學區的學籍而設立戶籍在A屋裡,甲出賣A屋及B地時,會影響到B地的「一生一次自用住宅用地優惠稅率土地增值稅」的申請嗎?
Thumbnail
2024/12/01
Q:甲有A屋(坐落基地為B地),同意無償讓朋友的小孩乙(其父母為丙、丁)為了國小學區的學籍而設立戶籍在A屋裡,甲出賣A屋及B地時,會影響到B地的「一生一次自用住宅用地優惠稅率土地增值稅」的申請嗎?
Thumbnail
2024/07/14
一、定義   二、要保人A死亡時   三、被保險人B死亡時   四、被保險人B完全失能時   五、原要保人A生前無償將新要保人變更為他人   六、國稅局可能會要求提出要保人A繳納保險費的資金來源及金流   七、ABA類型保單還有人際關係的問題   八、ABA類型保單的稅負規劃目的
Thumbnail
2024/07/14
一、定義   二、要保人A死亡時   三、被保險人B死亡時   四、被保險人B完全失能時   五、原要保人A生前無償將新要保人變更為他人   六、國稅局可能會要求提出要保人A繳納保險費的資金來源及金流   七、ABA類型保單還有人際關係的問題   八、ABA類型保單的稅負規劃目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勞退新制從民國94年7月起開始實施,大家都知道雇主要強制提繳不低於薪資級距6%的金額,勞工個人也可以自願提繳不超過6%的金額,但或許很多人不知道,原來退休後提領的退休金也可能需要繳稅。 退休金提繳的金額同健保一樣有個分級表,只要有實際工資或執行業務所得就可以提繳,最低級距為1,500元,6
Thumbnail
勞退新制從民國94年7月起開始實施,大家都知道雇主要強制提繳不低於薪資級距6%的金額,勞工個人也可以自願提繳不超過6%的金額,但或許很多人不知道,原來退休後提領的退休金也可能需要繳稅。 退休金提繳的金額同健保一樣有個分級表,只要有實際工資或執行業務所得就可以提繳,最低級距為1,500元,6
Thumbnail
7月1日起,多項保險改革將啟動,有包含分紅保單、失能險、電動車專屬保險等保險將進行改革。疾病失能險將停售!
Thumbnail
7月1日起,多項保險改革將啟動,有包含分紅保單、失能險、電動車專屬保險等保險將進行改革。疾病失能險將停售!
Thumbnail
113年7月 保險業界大改革又新增一例 對於『損害填補原則』實施後的保單規劃究竟如何是好?
Thumbnail
113年7月 保險業界大改革又新增一例 對於『損害填補原則』實施後的保單規劃究竟如何是好?
Thumbnail
一次請領老年給付 資格 勞工於 98.1.1 以前有保險年資,且符合下列規定者 年資合計滿 1 年,男性年滿 60 歲,女性年滿 55 歲 年資合計滿 15 年,年滿 55 歲 在同一投保單位,參加保險之年資合計滿 25 年 年資合計滿 25 年,年滿 50 歲 擔任具有危險堅強體力等
Thumbnail
一次請領老年給付 資格 勞工於 98.1.1 以前有保險年資,且符合下列規定者 年資合計滿 1 年,男性年滿 60 歲,女性年滿 55 歲 年資合計滿 15 年,年滿 55 歲 在同一投保單位,參加保險之年資合計滿 25 年 年資合計滿 25 年,年滿 50 歲 擔任具有危險堅強體力等
Thumbnail
⚠️存股族請注意,健保補充保費研議,為調漲預做準備。 健保署署長石崇良今(14)日證實,最快520後,就會開始討論調整「補充保費」費率, 📒目前高額獎金、兼差收入、執行業務所得、利息所得、股利所得、租金收入等6類所得,單筆給付「新台幣5000元以上、未超過1000萬元」,須扣繳
Thumbnail
⚠️存股族請注意,健保補充保費研議,為調漲預做準備。 健保署署長石崇良今(14)日證實,最快520後,就會開始討論調整「補充保費」費率, 📒目前高額獎金、兼差收入、執行業務所得、利息所得、股利所得、租金收入等6類所得,單筆給付「新台幣5000元以上、未超過1000萬元」,須扣繳
Thumbnail
一、何種「減額繳清保險」有哪些險種能申請?   二、「減額繳清保險」何時能申請?:   三、「減額繳清保險」何時申請對被保險人較有利?   四、補充:
Thumbnail
一、何種「減額繳清保險」有哪些險種能申請?   二、「減額繳清保險」何時能申請?:   三、「減額繳清保險」何時申請對被保險人較有利?   四、補充:
Thumbnail
名訶要看懂才能處理實務。 職災勞工醫療費用補償。 原領工資補償。 一次給付40個月平均工資,免除工資補償責任。 一次失能補償。 《勞基法》第59條 勞工因遭遇職業災害而致死亡、失能、傷害或疾病時,雇主應依下列規定 予以補償。但如同一事故,依勞工保險條例或其他法令規定,已由雇主支 付
Thumbnail
名訶要看懂才能處理實務。 職災勞工醫療費用補償。 原領工資補償。 一次給付40個月平均工資,免除工資補償責任。 一次失能補償。 《勞基法》第59條 勞工因遭遇職業災害而致死亡、失能、傷害或疾病時,雇主應依下列規定 予以補償。但如同一事故,依勞工保險條例或其他法令規定,已由雇主支 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