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啊,請賜我一個停車位》改善「車本位」的都會空間與交通規畫,打造以「人」為本的生活環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科克斯書評》、《出版人週刊》星級好評────
────美國新聞報導獎利文斯頓獎入圍者社會議題力作────

▌我們是怎麼為了找車位而毀了城市?
是哪些人促成這種情況?
如何尋回停車從我們身邊奪走的東西?


┤齊聲推薦├
吳昀慶|「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常務監事
黃偉茹|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學系教授
鄭祖睿|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系助理教授
劉 亦|「我是臺灣行人 - a tw pedestrian」主編
鍾慧諭|公民幫推創會理事長、前臺北市交通局長


停車場是有車族的都市領地?公共空間的貪食蛇?地主的搖錢樹?小至路邊停車格,大至停車庫、停車場──

「停車」可謂最受忽視,卻最攸關大眾日常交通與生活品質的環節。在本書中,長年關注居住議題、交通規畫與都市政策的作者亨利・葛瑞巴爾將報導焦點鎖定於停車議題,

追蹤大量設置的停車場、停車位如何形塑當代市民生活與居住環境。

raw-image


世界各地可見到許多傷腦筋的停車問題,在市井生活中形成各種荒謬鬧劇:

🚗據統計,市中心商業區的壅塞問題,成因中約三成是四處「巡找」停車格的汽車所「貢獻」。路怒、暴力相向、言語恫嚇等行為,頻繁造成市民衝突摩擦。

🚗某些市政單位拆除了停車收費表,捨本逐末,反從市民違停罰款賺取較諸停車費更多的市政收入。

🚗高緯度地區車主將積雪從停車格鏟淨、車子駛離後,會在原地擺放椅子占整天的位──「此雪是我鏟=此路是我開」的心態導致停車位更加一位難求。

🚗為確保上班有方便的車位,車主不得已大清晨先開車去卡位,用上班前最後幾小時在車上補眠。


本書挖掘停車場導致的房價走高、市政貪腐、環境隱憂、交通死結,為求解方,作者參考停車研究重量級學者的畢生心血,也接觸新一代思想家、運動人士及施政者,看他們怎麼尋找都市規畫、停車政策與資源再分配等議題的另類出路:

❗在不同地段,可用不同停車費率的差異刺激汽車流動率、降低單次停車時間長度。

❗提高城市公有路邊停車費率,也加強較乏人問津的私人停車場、停車塔能見度,以達成不同停車空間平衡的使用率。

❗新建案停車位設置量的硬性規定酌情鬆綁(或取消),大眾交通工具反而會蓬勃發展。此外,調高公有地停車費創造的額外收入,恰能補貼公共運輸的營運。

❗採用不同以往的道路規畫,如紐約將路邊停車格朝車道方向外推,在人行道與停車格間設置單車道;用最低施工成本與既有道路元素,使路邊停放車輛成為單車與車流間的屏障。


作者觀察巴黎、阿姆斯特丹、倫敦、波哥大及其他許多地方的交通政策,借鏡各地主政者以「人」為本治理城市的實務經驗,反思汽車文化重鎮暨輸出國:美國由停車而衍生出的環境危機、市政沉痾與治安死角。

他也探討近年道路文化的典範轉移,公共政策除了設想私人機動車的空間需求,也應考量行人步行舒適性、社區鄰里的社交場所,以及對大自然最友善的土地利用方式。

打破交通運輸慣有的政策想像,創造符合時代需求的新都會格局,我們就能在灰暗瀝青地上找出城市永續的生機。


▌海外媒體好評讚譽

娛樂性貫徹全書,不時可見笑料。
──《紐約客》(The New Yorker)


本書深入探討了停車問題中複雜的規則是怎麼影響到我們每一人,以及對此我們又能做些什麼……作者是很內行的嚮導,能帶人認識這難解的議題。
──《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本書有生動的案例與插圖……葛瑞巴爾提出證據、強而有力證明了停車空間少一些,美國人的生活會更好得多。
──《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國內推薦人口碑好評

《神啊,請賜我一個停車位》這本書指出了美國深陷於車本社會的代價,作者指出,美國人期望停車不僅要「方便、易達、而且免費」。本書的立論相當簡單:「美國停車位太多,住房太少。」在整體社會過度仰賴汽車的情形下,收入不平等的美國已將普通市民推向郊區。於此同時,市區免費的路邊停車空間,卻矛盾地成為工薪階級討生活的硬需求,於是陷入惡性循環。

回望臺灣,根據統計,我國截至2024年3月已有超過860萬輛汽車。以每格停車位為2.5X5.5平方公尺來計算,在我國地狹人稠的土地上,要想辦法湊出1億1825萬平方公尺的空間停放汽車,這相當於250萬戶14坪的單人住房。

多一輛車,就需要多一個停車位。車本社會的隱形代價,除了對於安全與平等的衝擊之外,在經濟效率上更有可能是一種負擔。美國地大物博,或許還有一些條件可以浪費,但在臺灣這座多山的小島,我們必須更精明地運用有限的空間,例如積極地推動高品質、可負擔的大眾運輸系統,並有計畫減少對於私人車輛的依賴。

2023年是臺灣行人道路安全倡議元年。還路於民行人路權協會不僅關注交通安全倡議,也願意為更好、更公正的臺灣空間環境轉型而努力。

──吳昀慶/「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常務監事


當「車本」成為事實,社會就通往地獄(註1)。死傷狼藉只是顯性的惡果。隱性──或者說人類一時間難以察覺的──災厄還有很多,例如:汙染;喪失步行環境使人更依賴車輛,和慢性疾病纏身不無關係;公共交通劣化帶來的不平等,有些人被迫喪失移動的資格。


臺灣作家楊富閔說:「我在他們身上看見一鄉鎮之交通史,交通史也是遺棄史。」在減班或裁撤的公車路線後面的,是再也走不出地方的阿公、阿嬤。如果一個社會缺乏公共交通、人行環境,形同強迫人必須持有私家車,才配使用道路,以獲得移動的權利。我們必須正視社會中就是有許多人不會、不能、不想或不適合開車:老人、學生、孩子、孕產婦、病人、障礙者……


日本人在半個世紀前,就意識到自己的國土如此地狹人稠,適合並且也需要發展公共交通系統,來拮抗如火如荼的私家車浪潮,以避免車輛氾濫帶來的一系列公害。那些公害在當時的美國就已經初見端倪,可謂殷鑑不遠。例如他們堅持不讓道路成為車輛「長期、無償」停放的地方。要過夜請找停車場。買車時也需要出示車庫證明,沒有「到處都是你家」、「買一樓送路肩」的道理。把公共空間(道路)拿來放私人財物(車),無疑是將消化不了的成本轉嫁給社會。那就好比家裡放不下,所以把冰箱搬出門,要煮晚餐才到門口翻魚挖菜。


小時候看過家母跟鄰居為家門口的停車位爭執。其實那塊地就是道路,應供公共通行,誰都沒資格占用,兩人卻為不屬於誰、也不應該用的東西大動肝火,現在想想不免充滿臺式情理法的幽默。不過,為什麼美國和臺灣會車滿為患?為什麼停車場必須成為店家、住家、公共設施的標配?在臺灣,還有一些古蹟被謎樣的無名火燒完後,直接華麗轉身成停車場。為什麼每一天的搶車位遊戲這麼困難、痛苦,根本夢魘模式,還有一堆人趨之若鶩?這種「強制持有車輛的社會」(註2)看似許諾了人移動的自由,其實讓擁車、用車變成不得不為的義務。


然而擁車族愈多,社會又更往車本傾斜,公共交通就更窘迫,民眾又買更多車……書中說:「停車宛如一道吃愈多就愈餓的菜,於是就需要更多的停車位。停車位迫使我們更常開車。愈常開車,就愈渴望有更多停車位。」(頁108)停車場像愈吃愈餓的食物。臺灣被CNN稱為行人地獄。有一種人盡皆知的餓鬼形象是這樣的:食道細如針尖,食物到嘴邊就化為一團火。我們所提供的廉價、甚至免費的停車空間,以及其他迫使人開車、鼓勵或讓利給車輛的政策與設施,統統都像餓鬼的喉嚨,永遠食不果腹,但又貪求更多。

──劉亦/「我是臺灣行人 - a tw pedestrian」主編


「世界上的所有城市都一再證明,有愈多停車位,就有愈多人開車」。作者以美國經驗有趣深刻地述說民眾、社會受到的影響,為正在大步推動都市更新、大量安排停車位供給的國內城市帶來重要警醒,也為未來轉向發展提出可能的途徑。


正視停車位供給減量,才能創造良好的未來城市環境。《神啊,請賜我一個停車位》一書值得推薦給正在規劃及建設城市的所有參與者。

──鍾慧諭/公民幫推創會理事長、前臺北市交通局長


--------------------------

(註1).出自《マイカー亡国論》(湯川利和,私家車亡國論,1968年):「當私家車成為必需品,對集體也好,或對個人也罷,這個空間本身都將成為人間地獄。」

(註2).參見《自動車の社会的費用再考》(上岡直見,2022年):「除了大城市外,許多地方和人們的生活方式已經被打散重組,變成以使用車輛為前提,因此對許多人而言,使用車輛近乎一種強制行為。」還路於民協會正在洽談此書的中譯,預計於2024年10月上市。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臉譜出版的沙龍
93會員
468內容數
離開地面,是永恆的現代性,理當有文學來捕捉人類心靈最躍動的一面。 --詹偉雄×臉譜出版 山岳文學書系 meters
臉譜出版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6
「原因我雖然不清楚,但打從奧迪入獄的那天起,似乎就一直有人在背後指使大家殺他,而且一個月前情況越演越烈,那孩子被刺、被勒、被打、被關又被燒,卻從來都不恨、不悔,也從不示弱。」 摩斯抬頭迎向黛瑟蕊的凝視。 「妳想知道他為什麼逃跑是吧,妳問錯問題了。妳該問的是,他為什麼等到現在才逃。」
Thumbnail
2025/04/26
「原因我雖然不清楚,但打從奧迪入獄的那天起,似乎就一直有人在背後指使大家殺他,而且一個月前情況越演越烈,那孩子被刺、被勒、被打、被關又被燒,卻從來都不恨、不悔,也從不示弱。」 摩斯抬頭迎向黛瑟蕊的凝視。 「妳想知道他為什麼逃跑是吧,妳問錯問題了。妳該問的是,他為什麼等到現在才逃。」
Thumbnail
2025/04/26
入獄十年的運鈔車搶匪,在刑期屆滿前一天從大牢裡消失, 如果明天就能合法重獲自由,為什麼要在今天冒險逃獄? ◆《請找到我》、《守護妳》國際懸疑推理暢銷名家邁可‧洛勃森醞釀二十年精湛純熟代表作 ◆改編電影由《原罪犯》、《分手的決心》韓國名導朴贊郁籌拍中 ◆勇奪英國犯罪作家協會金匕首獎
Thumbnail
2025/04/26
入獄十年的運鈔車搶匪,在刑期屆滿前一天從大牢裡消失, 如果明天就能合法重獲自由,為什麼要在今天冒險逃獄? ◆《請找到我》、《守護妳》國際懸疑推理暢銷名家邁可‧洛勃森醞釀二十年精湛純熟代表作 ◆改編電影由《原罪犯》、《分手的決心》韓國名導朴贊郁籌拍中 ◆勇奪英國犯罪作家協會金匕首獎
Thumbnail
2025/04/25
以能力為依據評價他人時,容易落入類似的陷阱當中。比方說,在商場、職場上,某種程度上必須給人「那個人表現非常優秀」、「他沒做出成果」等等評價。但如果將之進一步解讀為「沒做出成果的人,就是沒有用的人」,或是 「能力差,一點價值也沒有」,便武斷地全盤否定那個人,就太危險了。
Thumbnail
2025/04/25
以能力為依據評價他人時,容易落入類似的陷阱當中。比方說,在商場、職場上,某種程度上必須給人「那個人表現非常優秀」、「他沒做出成果」等等評價。但如果將之進一步解讀為「沒做出成果的人,就是沒有用的人」,或是 「能力差,一點價值也沒有」,便武斷地全盤否定那個人,就太危險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欄杆上速寫 那是在桃園成功路,我坐在欄杆上,手中握著畫筆,對面是一條安靜的馬路,偶爾有車輛駛過,顯得格外清幽。馬路的對面有一個停車場,停車場的欄杆上寫有「入口」、「出口」二字,我心中揣測這些字的意義,或許是提醒駕駛人注意駕駛的方向,或許也是表達人生某種哲理。 那麼安靜 停車場裡一輛又一輛的車子
Thumbnail
欄杆上速寫 那是在桃園成功路,我坐在欄杆上,手中握著畫筆,對面是一條安靜的馬路,偶爾有車輛駛過,顯得格外清幽。馬路的對面有一個停車場,停車場的欄杆上寫有「入口」、「出口」二字,我心中揣測這些字的意義,或許是提醒駕駛人注意駕駛的方向,或許也是表達人生某種哲理。 那麼安靜 停車場裡一輛又一輛的車子
Thumbnail
城市可以「是」怎樣?可以「變成」怎樣? 騎車、開車、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各有不同風景,這也是現代性所帶來的視覺景觀變化。但在此之前,我們都是步行者。尤其當我們閒散漫步時,將看到生活日常習焉未察的驚喜。也就是尋求『再魅』......
Thumbnail
城市可以「是」怎樣?可以「變成」怎樣? 騎車、開車、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各有不同風景,這也是現代性所帶來的視覺景觀變化。但在此之前,我們都是步行者。尤其當我們閒散漫步時,將看到生活日常習焉未察的驚喜。也就是尋求『再魅』......
Thumbnail
臺灣的交通環境存在著行人道、騎樓利用和無障礙環境等多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不僅是技術上的考驗,更是我們社會價值觀的反映。我們應該為他人、為家人、為整個家庭多考慮一下。不僅要關注自己的便利,還要顧及他人的需求。開慢一點,給予他人讓步的空間,不僅是交通上的禮讓,更是一種社會共融的表現。
Thumbnail
臺灣的交通環境存在著行人道、騎樓利用和無障礙環境等多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不僅是技術上的考驗,更是我們社會價值觀的反映。我們應該為他人、為家人、為整個家庭多考慮一下。不僅要關注自己的便利,還要顧及他人的需求。開慢一點,給予他人讓步的空間,不僅是交通上的禮讓,更是一種社會共融的表現。
Thumbnail
臺灣交通環境面臨嚴重問題,包括行人被車輛不尊重、環境不友善,交通事故數字令人震驚。這篇文章分析了「行人地獄」、「機車族地獄」和「汽車族地獄」等問題,並詳細描述臺灣交通問題的嚴重性。文章提供了現實的數據和觀察,呼籲社會各方面共同努力解決這一問題。
Thumbnail
臺灣交通環境面臨嚴重問題,包括行人被車輛不尊重、環境不友善,交通事故數字令人震驚。這篇文章分析了「行人地獄」、「機車族地獄」和「汽車族地獄」等問題,並詳細描述臺灣交通問題的嚴重性。文章提供了現實的數據和觀察,呼籲社會各方面共同努力解決這一問題。
Thumbnail
這幾十年來,潮流似乎在逆轉。日本是率先以停車政策對抗大量汽車化發展的國家之一,首先是禁止隔夜停車,並以「車庫證明書」的法規將政策推到巔峰:一定要擁有註冊好的停車位,之後才能為車輛註冊。為什麼日本街道有其獨特的魅力?
Thumbnail
這幾十年來,潮流似乎在逆轉。日本是率先以停車政策對抗大量汽車化發展的國家之一,首先是禁止隔夜停車,並以「車庫證明書」的法規將政策推到巔峰:一定要擁有註冊好的停車位,之後才能為車輛註冊。為什麼日本街道有其獨特的魅力?
Thumbnail
停車場是有車族的都市領地?公共空間的貪食蛇?地主的搖錢樹?小至路邊停車格,大至停車庫、停車場── 「停車」可謂最受忽視,卻最攸關大眾日常交通與生活品質的環節。本書中,長年關注居住議題、交通規畫與都市政策的作者將報導焦點鎖定於停車議題,追蹤大量設置的停車場、停車位如何形塑當代市民生活與居住環境。
Thumbnail
停車場是有車族的都市領地?公共空間的貪食蛇?地主的搖錢樹?小至路邊停車格,大至停車庫、停車場── 「停車」可謂最受忽視,卻最攸關大眾日常交通與生活品質的環節。本書中,長年關注居住議題、交通規畫與都市政策的作者將報導焦點鎖定於停車議題,追蹤大量設置的停車場、停車位如何形塑當代市民生活與居住環境。
Thumbnail
臺灣交通問題嚴重, 需要重新設計交通基礎建設,尤其是道路設施,支持交通環境重塑及改善,單車族應該站出來關注與行動。臺灣的交通有未來嗎?
Thumbnail
臺灣交通問題嚴重, 需要重新設計交通基礎建設,尤其是道路設施,支持交通環境重塑及改善,單車族應該站出來關注與行動。臺灣的交通有未來嗎?
Thumbnail
20世紀興起的現代主義影響了全世界的城市發展,以效率為導向的城市設計,使城市提供給人們的停留空間嚴重遭到侵蝕。隨著70年代歐洲社會運動開始,歐洲各城市首先將城市空間設計概念回到人群本體,這些城市空間設計概念可以成為未來城市規劃中的參考,特別地在新興城市的建設上。
Thumbnail
20世紀興起的現代主義影響了全世界的城市發展,以效率為導向的城市設計,使城市提供給人們的停留空間嚴重遭到侵蝕。隨著70年代歐洲社會運動開始,歐洲各城市首先將城市空間設計概念回到人群本體,這些城市空間設計概念可以成為未來城市規劃中的參考,特別地在新興城市的建設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