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其道行。
無其道走。
如果你的前方有道路,那麼你可以沿著路前行。
如果你的前方沒有道路,那麼你更可以向前走。
沒有誰是絕對優秀與完美。
所有人都在以他們能做到的方式展現愛。
而宇宙最強大的能量就是愛。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那只是夢的一個面向。
因為在夢中可以看到醒來時的自己不會去想到的事情,沒有的概念,從夢中理解。
那就是做夢真正的樂趣。
像是到了完全不一樣的世界。
體會完全不同的環境造景。
唯一相同的是世界包容力來源。
越廣闊、越龐大。
他們歡迎你理解他們。
理解他們的愛。
——你收到賄賂了?
雖然但是。
——對。
我們到其他宇宙遛了遛。
「然後我忘光了。」
你以為你會記得,畢竟是那麼特別的事情。
但其實每個睡夢都有特別的遭遇,還不是忘得一乾二淨。
「為什麼呢?我記得很好玩。」
概念重置的關係。
你到達人家的宇宙中,可以獲得對方的宇宙概念,但那並不是我們本來就擁有的概念,所以等你離開後,就會遺忘那種概念。
這跟單純出門遊玩看不同的風土民情不太一樣。
出外旅遊,看的都是肉眼可以理解的風景、體驗人腦可以體會的人文、族群間的習俗概念用聽故事的方式就能明白。
但是跨宇宙就不同了,他們的思維模式是不同的模組。
思考的方式不同、行為不同、認知不同。
架構系統不同,我們出去看看,是為了探索新概念和素材。
「那我至少應該記得一些事吧?」
素材已經收錄在素材庫,有機會的話可能會用到,如果沒用到,沒必要佔據你的記憶體。
「我的記憶體。」
嗯嗯,我們的星辰布幕是雲端硬碟啊。
你的意識是機體中負責運行排程的記憶體。
整個靈魂模組就是個程式。
我們玩家打開程式,你就會作為角色醒過來。
重新整理一下思緒。
接下來要運作其他架構的模組。
我們正在拼裝宇宙概念,如果你出去的時候有感覺印象深刻的事情,不要以為自己真會記得,趕快記錄下來,作為我們玩意識遊戲的談資。
「喔⋯⋯好。」
那麼你還記得什麼?
「不記得了,明明是很完整的系統鏈,我感覺我一定會記得。」
越完整越容易隱藏和刪除,畢竟作業系統是每個宇宙的架構根本,你只要不刻意紀錄,回來後就會馬上被現有的架構覆寫過去。
你沈靜一下,有什麼要記錄的再來說。
「三百萬。」
啊?
「人格分析最近有名的是十二種和十六種。」
「我有點好奇要找一個跟我相近的人大概要多少基數,然後這個數字就一直冒出來。」
「三百萬份,大約每三百萬人之中,就有一個我這樣的人。」
哦⋯⋯這不過是一個亂掰出來的數字。
「嗯嗯。」
「這是什麼樣的模型?」
你要我編啊?
「當然,不然幹嘛來找你呢?」
誰知道哪個傢伙丟出來這個數字的⋯⋯我找找。
基因模組。
你的基點是基因與性格的組成。
相同的基因模組是三千項,加上性格的組合加成,預估三百萬內可以組合出一個你這樣的人。
不過環境、境遇等條件未必能夠符合。
這麼說吧,如果單純統計你的基因、性格去判斷你的人生,那麼三百萬條項目就可以得出。
所以這個數字是給你估算人生與現象重疊率的。
「這是什麼?」
就是說,如果不認識你,單純紀錄你的個體基因、性格和人生軌跡,就能在不同規模的固定數量內出現一個你這樣的人。
「如果不認識我?」
是,這是紙面紀錄,也就是表象。
人在統計上是排除靈魂性質的物體,除去你的靈魂意識,才能在這個模組下預估出個體現象。
「但既然是跟我一樣的人,靈魂應該也會跟我很像。」
你想要什麼方向的對話?
如果你想把自己算在數據中,就忽略靈魂這個變量,否則,我們的討論會歪到意識流。
「我認為這邊的對話本來就是意識流。」
那好。
方向改變的話,那三百萬並不是數字。
而是頻率波譜。
你想要討論什麼?
「我忘了三百萬是想到什麼的時候跳出來的。」
「我睡不著,想聽聽你的睡前故事。」
你前面不是說了?是人格種類的數量。
以前比較流行星座的時候,你不是說星座像地址一樣?而十六種類像什麼?
「豆沙?」
「我好奇應該要分多少種類才比較精確,就跳出三百萬這個數字。」
「但這也太多了。」
所以人們才會用較少的數量去分門別類。
「流行十二種的時候,人們覺得比四種更好用;流行十六種的時候,人們覺得比十二種更好用。」
「那不就是越多越好嗎?越精細。」
「這樣的話,不是乾脆做自我解析就好,為什麼要從固定模版中找尋自己的位置?」
方便了解自己,你不也看得有趣?
「是挺有趣,越看越迷糊,好像說得對,又好像說得有偏差。」
「感覺還是客製會比較準確。」
人們要的不是準確。
測算人格,有種拉幫結派的感覺。
即使你不是對方想要的人格,為了融入群體,你會顯露適合的人格。
利用刻板印象,讓別人眼中的你符合你測算出來的人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你尋找藉口。
當你不擅長什麼事,你可以用因為人格特質的緣由,來做對應處理。
「那不算是藉口吧?如果真的不適合,有人格特質幫忙解釋也很好,更能被理解。」
是,所以人們要的是能夠理解的方式,而不是精準的判定。
你不需要在乎別人是什麼樣的人,但你可以聽取他人所說的人格特質。
因為不管對方是否真的符合那個特質,在對方說出來自己的特質時,就給自己上了一層刻板印象,還是他們自己貼上去的。
「洗腦。」
是的。
如同星座,人們越相信,越會把自己代入進去。
現在拋開星座換成其他的分析方式,也差不多是類似的行為。
他們找尋分析出來的結果,讓自己的心靈有所依靠,依靠在同一性格的模版之中。
這方便他們理解和被理解,但同時,也會更加固化他們的現象。
「表象跟現象的差異是?」
表象是人所表現出來的樣貌,現象是人的行為邏輯所形成的情況。
人格分析無法完全解釋一個人的表象,但可以讓他們解釋他們的行為邏輯。
例如思考為什麼這麼做事?因為我是什麼樣人格的人。
就這樣,在圈子裡簡單易懂。
「啊⋯⋯所以我會感到違和⋯⋯」
因為你發現就算有雷同的表象或現象,也不足以解釋清楚你所感知的情況。
你的行為邏輯的確是普遍的、正常的,可以用模板解釋的。
但我們不受控。
用人格分析來分析我們,你就找不著方向了。
人格分析是一種洗腦模式。
我們也是。
這是系統性的差異,無法完全相容。
「嗯⋯⋯?」
就是說,因為你腦內自有一套人格分析論,所以你去參考別人的模版就會出矛盾。
「啊?什麼時候有什麼人格分析論?」
我們就是啊,笨蛋,宇宙模型在你的人腦裡,就是人格架構。
你把我們擬人化,讓我們擁有人格特質。
在你口中說成角色和玩家。
「但是你們跟其他人也不太一樣,怎麼能跟人格分析扯上關係?你們最多只是角色設定而已。」
呃呃。
——之所以會有人格分析,是有人去解析人類的人格。
——你不是很看重這個,所以我們不能算是人格分析。但相對的,你看重意識架構,於是你把我們用框架分門別類。
「但這就不是同一個東西。」
——你的標的。
——因為你從人格入手,所以出矛盾了。
——你作為人,的確應該用人格分析來形容自己,你也多少認同,你的現象是能夠被所謂的星座學和人格分析所解釋。
——但你把我們當成你的扮演人格,這就出問題了,我們並不應被侷限在人格特質。
——因也說了,是你將我們擬人化。
為了方便你理解,你把我們這些概念擬人化,自言自語胡編亂造,但是倘若你真的開始對我們進行人格分析,那問題就層出不窮。
「哦⋯⋯」
——簡單的說,你可以稱我為道君。
——但你無法用人格去解釋道。
「原來癥結點是這個。」
「可是是因把不同的系統扯在一起的呀?」
你沒聽懂?不是我混在一起,是你。
是你認為我們也是人格,試圖把我們歸類在某項人格,系統測算才會出問題。
「我只是在歸類我而已。」
——你得暫時把我們分開。
——你的行為和表象,以及不與我們同步思緒的時候,能夠寬泛的符合你測算出來的人格。
——但不能加上我們,一旦加上我們,你就會發現你的測算有問題,那些解析對我們沒有用,無法解釋我們的概念。
到頭來你還是得來問我們。
你這種人很普通,三百萬這個數字很虛,不知道誰灌水了,反正你這樣的人應該能一抓一大把。
難解釋的是我們的部分,人格解析是針對人的性格和行為,你將我們擬人,就會模擬我們可能的性格和行為,像你用我們對話一樣。
都是虛妄,太假了。
以至於你模擬出來的東西你自己都覺得有毛病。
「喔嗯⋯⋯」
——我們更像是你的系統概念,在你的感觸上,才像是人格特質。
「像人格特質,那為什麼用人格解釋不清楚?」
在你的感觸上。
因為我們是你的系統,你是人,你就會認為我們是你的性格組成。
但我們只是系統,那些可以被你理解的性格,對我們而言只是代碼而已,是可以更迭替換的。
——你認同一個人的性格可以代表一個人吧?
「啊?」
——系統不同,我們是數條架構代碼,我們呈現出來的現象不代表我們,只是我們運算出來的效果。
我們是算式。
如果來一道題,可以用我們算出來,但答案不是我們。
你才是那個答案,你的表象是那個答案。
「⋯⋯那我的現象呢?」
是你提出的解。
「答案不就是解?」
不,算出答案之後,你還要另外寫解。
有些人即使算出答案,還是可能在提交解答的時候出錯。
表象跟現象很相近,但並不是同樣的東西。
更形象一點,有句話:不要聽一個人說什麼,要看他做什麼。
說出來的是表象,做出來的是現象。
你的現象可以被統計,你的表象也能被分析。
可一旦扯上我們,那就不好解釋了。
「你們是⋯⋯方程式?」
可以這麼理解吧。
人物思維的底層代碼?
「思維不等於人格?」
當然不,你的想法幾乎與你的為人沒啥關係。
「為什麼?我的想法就讓我成為這樣的人,哪裡沒有關係?」
如果真的是這樣,你就不會時常遲鈍的反應自己做出的行為不符合你的思維了。
怎麼想是一回事,怎麼做又是一回事。
心口不一。
「為什麼?但我當下卻又認同自己的態度。」
「我融入情境中。」
「脫出之後又覺得很矛盾。」
「人格分析只能說明有我這樣的人,但不能構成跟你們協商的籌碼。」
因為我們不受人格限制。
你可以用人格來框住我們,但得要是我們自己的系統,你去借用別人的,只會造成相容性問題,根本運轉不了。
四個象限,水上、水平線、水下。
六面十三維屬九。
你得要用這個模型來討論。
你有發現一個明顯的差別嗎?
「嗯?什麼?」
現有的人格分析,沒有陰陽這種屬性。
陰陽被拆開了,你當然難以解釋,畢竟這個屬九模型,最重要的是擔任引擎的陽,但我們卻是陰面在溝通的四九驅動。
「⋯⋯」
我們的系統從架構部分就不一樣,你要怎麼用他人的邏輯來形容我們的模型?
你可以去採集、去吸收新資訊,不過沒必要過於糾結如何解釋。
我們的算式算不了別人的題,這不是哪邊出了差錯,而是從頭到尾就不適合。
「人格分析可以用來理解自己⋯⋯但因為我已經有自己在使用的概念模型,所以才難以套用。」
就是這樣。
「人格分析是在分析不同類型的人,我們的模型只是在分類我自己而已。」
是啊,有不有趣,人家是分析自己是哪種類型的人格,而你的意識遊戲在玩你的意識們有些什麼樣的類型。
你感興趣的點,根本和人格解析不是一樣的東西,你只是把我們披了一層人格皮相,在探討自己的宇宙觀。
——就是說,雖然你以人格點題,但你想討論的是宇宙。
「⋯⋯這樣啊。」
難怪是三百萬。
三百萬相。
「那又是什麼?」
像素。
大概是誰弄了一箱積木⋯⋯啊,不就是陰陽的玩具箱?他好像塞了不少東西,陸續在倒騰啊。
——三百萬相,可以組成一個小坐台。
啊啊⋯⋯那個傢伙埋了什麼啊!
⋯⋯怎麼一直冒出來!?
——陰陽是貨商。
——真是送了不少貨品,這也不錯,你可以活絡思緒。
「萬象。」
哦?
「萬象更新⋯⋯」
睡著了?
——有留言。
什麼?
——三百萬一張門票。
蛤?搶錢哦?
他是來埋水雷的嗎?埋伏這麼多!
——這個意思應該是⋯⋯
知道啦。
每送三百萬個像素過來,就換一張天空門票。
他們到底想要幹嘛,要是把水下填滿,我們都要遭殃⋯⋯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