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親權爭奪戰:先搶是否先贏的困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離婚訴訟往往是個令人沮喪、憤怒且倍感煎熬的過程。當夫妻雙方共同育有未成年子女時,爭奪親權的過程,有時候更會變得像是一場戰爭。

偶爾,我們會看到夫妻一方帶著未成年子女離家,造成未成年子女與另一方分離的事實狀態,這會在爭取親權上形成「先搶先贏」的局面嗎?


┃法院如何酌定親權?

❏法院酌定親權的判斷標準,一言以蔽之在於「子女最佳利益」。

根據民法第1055條第1項規定,夫妻離婚者,對於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假使未為協議或協議不成者,則法院得依夫妻之一方、主管機關、社會福利機構或其他利害關係人之請求或依職權酌定之。

而根據民法第1055條之1條,法院酌定親權並不是任意為之,應依子女之最佳利益,審酌一切情狀,尤應注意下列事項:

  • 子女之年齡、性別、人數及健康情形。
  • 子女之意願及人格發展之需要。
  • 父母之年齡、職業、品行、健康情形、經濟能力及生活狀況。
  • 父母保護教養子女之意願及態度。
  • 父母子女間或未成年子女與其他共同生活之人間之感情狀況。
  • 父母之一方是否有妨礙他方對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行使負擔之行為。
  • 各族群之傳統習俗、文化及價值觀。

❏先搶先贏會帶來優勢嗎?

在評估子女最佳利益時,我們有時候會看到所謂的「繼續性原則」,或稱為「最小變動原則」、「現況維持原則」,指的是盡可能不去變動子女的生活現狀,以避免經常變更生活環境或親權人,使未成年子女處於不安定的狀態,而造成其精神上過度負擔。

在夫妻一方帶著未成年子女離家的狀況,假使已經持續一段時間,則未成年子女的主要照顧者、生活、就學環境皆已固定下來,確實有可能形成一種相對穩定的現狀,因而形成爭取親權時相對有利的條件。

然而,這種類似於「先搶先贏」的狀況,是不是變相鼓勵父母用暴力搶奪子女?也引起了許多討論與反思。

民國102年11月22日修正民法第1055條之1,於第6款導入所謂「善意父母原則」,其立法理由便是為了避免父母在爭奪子女的過程中,採取不正當的爭取行為,例如:訴訟前或訴訟中隱匿子女、將子女拐帶出國、不告知未成年子女所在等等,都會被認為是違反善意父母原則之舉止。

而法官在酌定親權時,往往會綜合參酌各項因素,因此仍需要依據個案情形認定。


┃透過「暫時處分」,有機會請求對方交付子女

依照家事事件法第85條第1項,法院就已受理之家事非訟事件,除法律別有規定外,於本案裁定確定前,認有必要時,得依聲請或依職權命為適當之暫時處分。

其前提要件,在於必須要有一個本案請求。

例如若任一方已提起離婚訴訟,或是夫妻分居已達六個月以上,則依法皆可以請求法院酌定親權,此時便可以提出暫時處分的聲請。

而根據家事非訟事件暫時處分類型及方法辦法第7條,法院對於親子非訟事件,得為下列之暫時處分:

  • 命給付未成年子女生活、教育、醫療或諮商輔導所需之各項必要費用。
  • 命關係人交付未成年子女生活、教育或職業上所必需物品及證件。
  • 命關係人協助完成未成年子女就醫或就學所必需之行為。
  • 禁止關係人或特定人攜帶未成年子女離開特定處所或出境。
  • 命給付為未成年人選任程序監理人之報酬。
  • 禁止處分未成年子女之財產。
  • 命父母與未成年子女相處或會面交往之方式及期間。
  • 其他法院認為適當之暫時性舉措。

由於法院受理此類案件後,皆會安排調解,因此夫妻雙方可能透過調解程序進行溝通,就一方是否應該交還子女達成共識,進而化解爭議。此種溝通在法院較易取得成效,是因為法官、調解委員或律師的介入,有可能影響當事人的態度。

倘若未能調解成立,法院亦有可能命帶走子女的一方交還子女,或者,保障另一方與子女會面交往的權利。


┃夫妻一方將未成年子女帶離,有構成略誘罪的風險,但起訴機率尚不太高

夫妻一方將未成年子女帶離,為何會有略誘罪的問題?

關於這點,最高法院93年台上字第4335號判決是這樣說的:

「刑法第二百四十一條第一項規定:『略誘未滿二十歲之男女,脫離家庭或其他有監督權之人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所保護之法益,在保護家庭間之圓滿關係,及家長或其他有監督人之監督權。該項略誘罪之規定,並未就犯罪主體設有限制,解釋上享有親權之人,仍得為該罪之犯罪主體,即於有數監督權人之情形下,若有監督權之一方對於未滿二十歲(按:民法已將成年年齡下修至十八歲)之被誘人施用強暴、脅迫或詐術等不法手段而予以拐取,使脫離原來之狀態,而置於一己實力支配下,使其與家庭或其他有監督權之人完全脫離關係,仍應有該條項之適用。未成年子女之父母在法律上既均享有親權,不得由任何一方之意思而有所侵害,以父或母一方之不法行為,使脫離他方親權時,仍應負刑事上相當罪責。」

各位或許注意到了,享有親權之人若要構成略誘罪,必須「使其與家庭或其他有監督權之人完全脫離關係」。

此外,法院認為行為人主觀上必須要有惡意之私圖,臺灣高等法院111年度上訴字第65號刑事判決即指出:

「以父或母一方之不法行為使脫離他方親權時,固應負刑事上相當罪責,然刑法略誘罪係以使被略誘人脫離家庭或其他有監督權之人為其構成要件之一,故須有惡意之私圖,以不正之手段,將他人置於自己實力支配之下,使其與家庭或其他有監督權之人完全脫離關係,方與該項罪責相符;又若父母一方先侵害他方之親權,他方為恢復其親權之行使,縱有不法行為,除應負他項罪責外,應不成立略誘罪(最高法院103年度台上字第1548號、97年度台上字第2779號判決意旨參照)。」

最高法院111年台上字第2682號刑事判決更進一步指出,應該考量子女利益之維護,亦即:

「父母雙方共同行使親權(監督權)之情形,一方因感情破裂而不願繼續同居時,未徵得他方同意,即攜其未成年子女離去共同居住處所之單方行使親權行為,是否應論以略誘罪,應併考量其子女利益之維護,以為論斷。舉如:離家之父或母一方與未成年子女間客觀上依附關係之密切程度,隔離之時間久暫、空間距離遠近及訊息屏蔽方式等手段之使用,對監護權人行使監護權與受監護人受教養保護權益所造成之影響等各節,本於社會通念綜合判斷,並非一旦使他方行使監督權發生障礙,均概以本罪論處。」

當夫妻一方將未成年子女帶離家中時,另一方是否要提出略誘罪告訴?儘管刑案壓力可能促使對方交還未成年子女,然而提出刑事告訴,亦容易升高夫妻間衝突,而可能導致雙方關係更加惡化,且在個案當中是否會被認為有濫用之虞,亦需要斟酌。

avatar-img
7會員
17內容數
不定期分享各種法學新知、執業心得與書籍評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黎紹寗律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憲法法庭112年憲判字第4號判決,認定現行民法第限制唯一有責配偶不得請求裁判離婚,原則上並不違反憲法對婚姻自由之保障,同時翻轉了法院長期以來的見解。
法務部於民國113年5月15日,預告民法親屬編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根據草案內容,未來於「五年內累計分居期間已達三年」,可望訴請離婚,來瞭解本次修法的緣由。
侮辱公務員與侮辱職務罪是什麼?是否違反憲法對言論自由的保障?憲法法庭於民國113年5月24日做出113年憲判字第5號判決,來看看憲法法庭有什麼見解。
憲法法庭112年憲判字第4號判決,認定現行民法第限制唯一有責配偶不得請求裁判離婚,原則上並不違反憲法對婚姻自由之保障,同時翻轉了法院長期以來的見解。
法務部於民國113年5月15日,預告民法親屬編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根據草案內容,未來於「五年內累計分居期間已達三年」,可望訴請離婚,來瞭解本次修法的緣由。
侮辱公務員與侮辱職務罪是什麼?是否違反憲法對言論自由的保障?憲法法庭於民國113年5月24日做出113年憲判字第5號判決,來看看憲法法庭有什麼見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離婚後父母是否應該選擇共同撫養或單獨監護孩子的問題,提出了共同監護和單獨監護的優點與挑戰,並建議父母在做出決定時應考慮孩子的需求、生活環境和父母之間的合作意願。
離婚的創傷分成不同面向,就經驗來說離婚事件提出者與接收者所面臨的創傷便不同,朋友圈剛好有與我同時間在調解離婚訴訟的朋友,我們年紀一樣,且都有同年齡小孩,不同的是他是提出者,而我是接收者,在聊天的過程中,感受到他冷靜且充滿準備的面對各種即將變成單親家庭所會面臨的問題,但我除了還在無法理解原因、驚恐、不
Thumbnail
法律允許父母要求成年或已婚未成年子女搬離家中,也就是「由家分離」的程序,需基於正當理由提出申請。主要考慮子女的家庭貢獻和自我維持能力。透過此種法律程序,法律旨在解決家庭成員間的矛盾,促進家庭關係和諧,同時強調成年子女的自立責任。
根據統計,美國夫妻第一次婚姻以離婚告終,比例約為35-50%,而第二次婚姻破裂的可能性更高,估計約60-70%。如此可見,現代人面對離婚這件事,已不再是一種衝擊,而是見怪不怪了。針對丁克族夫妻,兩人散了也等於恢復原本單身的生活方式。至於有小孩的夫妻想離婚,事情就會變得複雜,因為要顧及孩子的權益..
Thumbnail
  夫妻感情問題很複雜,尤其是有生孩子的狀況,在安頓好孩子往後生活前,不敢貿然離婚,只能先暫時分居。但這麼一來會出現另一個問題,那便是拖到最後越來越難離婚,只能繼續憋著分居生活。但即便當事人沒有任何意見,身邊的長輩卻看不下去,先動手搶了孩子。   如果說父母其中一方(無論離婚與否)在未經同意之下把
Thumbnail
夫妻因不合離婚,為了未成年子女親權(坊間有稱監護權)由何人行使,爭得你死我活,更有父母直接一把將孩子帶走不告而別,然後在訴訟期間不斷灌輸孩子對於他方的負面訊息,並要求孩子在法庭上說出傷害他方的話語,以此滿足報復私心。 今天想帶大家讀一篇有溫度的判決,由法官的角度來看離婚訴訟中父母的角色以及任務。
Thumbnail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是否如此。這就憑家事法院的專業與良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離婚後父母是否應該選擇共同撫養或單獨監護孩子的問題,提出了共同監護和單獨監護的優點與挑戰,並建議父母在做出決定時應考慮孩子的需求、生活環境和父母之間的合作意願。
離婚的創傷分成不同面向,就經驗來說離婚事件提出者與接收者所面臨的創傷便不同,朋友圈剛好有與我同時間在調解離婚訴訟的朋友,我們年紀一樣,且都有同年齡小孩,不同的是他是提出者,而我是接收者,在聊天的過程中,感受到他冷靜且充滿準備的面對各種即將變成單親家庭所會面臨的問題,但我除了還在無法理解原因、驚恐、不
Thumbnail
法律允許父母要求成年或已婚未成年子女搬離家中,也就是「由家分離」的程序,需基於正當理由提出申請。主要考慮子女的家庭貢獻和自我維持能力。透過此種法律程序,法律旨在解決家庭成員間的矛盾,促進家庭關係和諧,同時強調成年子女的自立責任。
根據統計,美國夫妻第一次婚姻以離婚告終,比例約為35-50%,而第二次婚姻破裂的可能性更高,估計約60-70%。如此可見,現代人面對離婚這件事,已不再是一種衝擊,而是見怪不怪了。針對丁克族夫妻,兩人散了也等於恢復原本單身的生活方式。至於有小孩的夫妻想離婚,事情就會變得複雜,因為要顧及孩子的權益..
Thumbnail
  夫妻感情問題很複雜,尤其是有生孩子的狀況,在安頓好孩子往後生活前,不敢貿然離婚,只能先暫時分居。但這麼一來會出現另一個問題,那便是拖到最後越來越難離婚,只能繼續憋著分居生活。但即便當事人沒有任何意見,身邊的長輩卻看不下去,先動手搶了孩子。   如果說父母其中一方(無論離婚與否)在未經同意之下把
Thumbnail
夫妻因不合離婚,為了未成年子女親權(坊間有稱監護權)由何人行使,爭得你死我活,更有父母直接一把將孩子帶走不告而別,然後在訴訟期間不斷灌輸孩子對於他方的負面訊息,並要求孩子在法庭上說出傷害他方的話語,以此滿足報復私心。 今天想帶大家讀一篇有溫度的判決,由法官的角度來看離婚訴訟中父母的角色以及任務。
Thumbnail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是否如此。這就憑家事法院的專業與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