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兒童與少年毒品濫用的問題有多嚴重?
導致青少年使用毒品的危險因子是什麼?
毒癮如何產生?為何難以戒除?
如果你對上述幾個問題有興趣,我希望與你分享《嗑藥》這本小說。
基於工作之故,我不時會接觸到毒品使用者。這些人可能是毒品的施用、販賣甚至製造者,輕者面對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等處置,重者則面臨多年刑事責任。而律師陪伴他們的,往往只是一個案件的時間,並沒有辦法解決毒品對他們的身體、家庭、人生所帶來的影響。
對於從來不曾接觸毒品的人來說,毒品或許是另外一個難以想像與理解的世界,然而那個世界離我們其實並不遙遠......
《嗑藥》揭開了那個世界的神秘面紗。基本上,這是一本無論青少年或成人,都適合閱讀的小說。
故事要從塔爾與珍瑪這對情侶開始說起。
靦腆、喜歡畫畫的塔爾,長期照顧酗酒而不事生產的母親,後來因為不堪會在酒後毆打妻小的父親,在十四歲時離家出走。
塔爾的女友珍瑪,來自看似普通且正常的家庭,但因為無法忍受父母親的嚴厲管教,決定前去投靠塔爾。
兩人在因緣際會下結識了莉莉與羅伯,前者是在十二歲就離家、不在乎世俗規範的少女,後者則是莉莉的男友,也是一名毒販。
四個人展開共同生活。起先一切感覺都很美好,無拘無束又富有感染力的莉莉,身上彷彿帶有一股神奇魔力,讓珍瑪與塔爾都感覺到自身的特別。但生活是現實的,為了滿足生活需求,塔爾開始偷竊與販毒,莉莉與珍瑪則是為了賺錢購買毒品而選擇出賣肉體......
轉折出現在莉莉的懷孕。新生命的出現,讓他們決定開始戒毒,然而一起戒毒的幾人,後來卻走上了不完全相同的道路。
《嗑藥》這本小說描繪的,正是圍繞在上述四個主要角色與他們周遭人物的故事。
《嗑藥》出版至今已經超過二十年。作者馬文˙柏吉斯出生於倫敦,目前是一名專職作家,有四本作品入圍卡內基獎。
《嗑藥》曾榮獲英國衛報兒童小說獎、英國卡內基文學獎,這兩個獎項被認為是頒給童書的,卻頒給了這本原先預定是寫給青少年看的作品,直到今日,這本書仍然受到推廣與關注。
我認為這本書具有以下三點特色:
(一)本書沒有任何教條式的說教或宣導。
作者將四個主要角色的心路歷程與故事鋪排在讀者眼前,透過巧妙的安排與對比,呈現角色各自的家庭背景、個性與際遇。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自然會去思考:毒品是甚麼?毒品會對人帶來哪些影響?為甚麼關係曾經如此緊密的四人,命運最終會有不同的走向?這種自發性的思考,遠比任何反毒宣導更有實質效果。
(二)本書採用多角度敘事的寫作手法,每個章節都是從一名角色的視角、觀點出發。
這種寫作方式使故事節奏相當緊湊,並能輕易帶入各個角色的思想與情感。讀者在書中可以分別讀到塔爾、珍瑪、莉莉與羅伯的想法,也可以看到他們周遭人物對於他們的看法。
有趣的地方在於,讀者會發現不同角色面對同一事件、同一人物,想法存在著微妙的差異性。舉例而言,對於珍瑪擅自離家的決定,珍瑪、塔爾、莉莉分別是怎麼想的?曾經在某些方面幫助過珍瑪與塔爾的無政府主義支持者理查、何妮等人,又是如何解讀的呢?讀者可以在這本書裡看出這些想法的差異性,是如何影響這幾個人的命運。
(三)本書對於毒癮發作的文字描述,令人印象深刻。
珍瑪剛開始接觸毒品的時候,認為自己隨時都可以戒掉毒品,她認為「其實控制海洛因一點也不難。我想吸就吸,也可以隨時停止,隨我高興」。但接下來,讀者會在書中看到戒癮這件事情,是如何一而再、再而三地失敗。如同珍瑪後來在書中所述:
戒掉毒品談何容易?我們已經戒掉好幾次了,連我自己都數不清。我不知道為什麼,其實應該不難,或許那個過程任你不由自主想要放棄......
好多次我都想要戒掉,但是以前我從來沒被嚇到過。我是說,你總是要承擔些風險吧。也許怕嗑過了頭,或是一輩子都必須黏著這個鬼東西,或是靜脈出了事,反正就是這一類的問題。但是,以前都還稀鬆平常,這一次可不一樣,我知道我真的是上了癮。上癮的人怕什麼呢?不是愛滋,不是過量,不是你想的那樣。怕的是那種刺激——我們再也感受不到。這是我第一次有這種感覺,第一次我知道沒有它我活不下去。
書中還描繪了毒癮發作如何影響珍瑪與塔爾的互動,以及塔爾如何在勒戒中心嘗試戒毒等過程。透過具體而生動的文字描述,讀者會看到毒品是如何控制他們心智。也因為如此,當最後珍瑪與塔爾好不容易在戒毒的路上取得初步勝利時,他們都很清楚:必須遠離可能的誘惑,否則一旦失足,又是萬劫深淵。
回到現實世界,我想談論幾個有關毒品的問題。
❐毒品為何會讓人上癮?
毒品的成癮性,來自毒品會改變大腦的運作機制。
依照毒品的作用機制,可以將毒品簡單區分成三個類別:中樞神經抑制劑、中樞神經興奮劑、中樞神經迷幻劑。
這些不同種類的毒品,皆會分別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活化多巴胺神經,使多巴胺釋放量增加,從而使人感到愉悅。此外,毒品造成的愉悅感遠超過其他活動,且持續時間更長,因此會導致毒品使用者對原先喜愛的活動失去興趣,並且一直渴望獲得毒品。
然而,人體的保護機制會讓腦神經降低多巴胺的接收平衡刺激,使吸毒者必須增加藥量、次數才能達到原先的欣快感,這就是毒品用量往往會越來越大的原因;而一旦停用毒品,會使腦神經的平衡再次打亂,從而產生難受的戒斷症狀。
❐我們為何應該關注兒童與少年濫用毒品的問題?
根據研究顯示,我國兒童與少年毒品濫用有低齡化、大幅成長與再犯率高等問題。
與此同時,是新興毒品的日漸氾濫。
新興毒品是近年來新起之濫用藥物的統稱,種類繁多,大多是口服,常見以飲料(如咖啡包、奶茶包、果汁等)及休閒食品或零食(如果凍、梅 子粉、糖果等)的方式偽裝,容易降低初次使用者之警覺心,且多為混和型態、成分不明,因而增加未知的危險性。
各式各樣的新興毒品,常出現於酒吧、KTV、舞廳、網咖、私人聚會等年輕人玩樂的場所,增加了兒童與少年接觸與濫用毒品的風險。
相較於成人而言,青少年大腦尚未發育成熟,主管判斷能力和自制力的部位功能尚不完全,較難以掌控衝動性行為及預估行為後果。而青少年對於酒精、尼古丁和古柯鹼等化學物質所帶來的愉悅更加敏感,也使青少年對毒品更難抗拒。毒品還會阻礙腦部發展,進而影響成年後的行為模式。
❐依托咪酯(俗稱喪屍煙彈)是什麼?
如果你覺得這個名稱很陌生,那並不奇怪,因為依托咪酯是一種近年來興起的毒品。
行政院已於113年11月27日公告依托咪酯為第2級毒品。這原本是一種作用時間極短的靜脈注射麻醉藥物,主要用於全身麻醉的鎮靜劑,現在常被製成電子菸油,以電子菸方式施用。
【結語】
我們或許以為自己能夠控制毒品,但其實是毒品控制著我們的大腦。就像珍瑪與塔爾——他們跌跌撞撞數年,直到從毒品的束縛中奮力掙脫,才再一次獲得對人生的主導權。
我很慶幸他們最終都有了目標,某個程度上,他們都在努力與自己和解。然而,我更希望我們每個人打從一開始,就不必掉入毒品營造的幻覺與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