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中我們能走多高 – 當死亡鋪天蓋地,生命會否變得廉價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黑暗中我們能走多高 – 當死亡鋪天蓋地,生命會否變得廉價

By 紅杉。永松


raw-image

 從二月中開始一直到六月中

近四個月

有可能是我整個人生至今看書最少的日子(?)

總算這週末有一個半天

可以好好的讀完一本書

(這本還是去年十一月買的了)

是該檢視一下生活怎麼會變這樣….

 


- - - - - - - - - 以上是跟這本書沒什麼關係的流水 - - - - - - - - -

 

raw-image

<黑暗中我們能走多高>是一本

我原以為是老梗的“Covid疫情”延伸出的科幻小說

但讀著讀著才從字裡行間察覺應該不是

特去查了一下

才確認永松撰寫本書之時

遠在疫情發生之前許久

 

也因此裡面不只有某種不知名的瘟疫(就像covid19)

還有癌症

有天災

有許許多多無可奈何的生離死別

這應該也才是他真正想談的

 

也或許解釋了我一開始疑惑的

為何書名叫黑暗中我們能走多“高”

而不是多“遠”

也許就是因為在共有的死亡及離別陰影之下

重要的不是活多久(遠)

而是活的好(高)

 

 

整體來說其實故事架構閱讀起來有一點鬆散

把它當作各篇間剛好有些關聯的短篇故事集

也許閱讀感上會更順暢一些

 

但這不影響作者用字遣詞的優美

(或許是日裔美籍的關係

永松故事中充滿著東方

特別是日式的那種物哀絕望與淒美感)

以及每一篇故事共築起的核心情緒

也就是那自始至終都沒有偏離的哀傷感

從頭到尾籠罩住每個角色

進而漸漸的沁入、包裹住讀者的心

 

你可以從他的字裡行間感受到末日的哀傷

感受到人世的許多莫可奈何

感受到人性中的齷齪與劣根性

但永松卻沒有要讓你這樣一路滑至谷底

往往在你快要哀傷滿溢

怒其不爭的氣憤要發作

或是情緒飽滿到將轉為憤世嫉俗的麻木之際

卻又揉入一些恰到好處的人性與溫情

安撫了你

 

於是在這樣反覆的捶打下

最終你也變得“平靜“

就像走過面對離別所必須經歷的諸多情緒後

不會有鮮明的情緒殘存

所有執著都會過去

也必須放下

 

「他思索起快樂與悲傷時刻該呈現何種比例,才能讓一個人真的想繼續活下去?」(p283 -384)

 

因為我們大部分的人生

往往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那些轟轟烈烈刻骨的樂極與心死

其實很少出現在平凡人的生命裡

 

 

故事一開始是一位女兒因為另一位極地之下的古老化石女兒而死亡

這也是一切瘟疫的開始

中間永松花了許多篇幅在談疫情一開始如何帶走許多孩童

(後來才開始有感染成年人)

因為疫情的無可醫治

致使許多“離別空間”的產生

例如殯儀飯店(在人生最後一段路住到長照飯店)

例如死亡遊樂園

(這靈感讓我聯想到很久以前讀到過的一則新聞

有人設計如何在雲霄飛車至高點時

讓人“安樂死”)

但就算再怎麼無痛(心理與生理都是)

將樂園做成送走孩子的空間

讀來還是很...不舒服的

甚至在故事中這個“歡笑之城”原本的空間還不是樂園

是監獄(這應該也是一種雙重隱喻)

 

永松描寫了許多家長面對孩子離去的不同悲傷的面貌

成年人間對於死亡都難以啟齒、難以面對了

更何況是面對孩子

 

「要怎麼告訴一個孩子,他就要死了?」(p.125)

 

但難道要告訴成人就能更簡單嗎?

當然不是

別離從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

 

人生中的死亡是哀痛的

孩子的死亡更在傷痛中充斥著一種更為深沉的絕望感

因為那是一種未來的消逝

故事中成千上萬的孩子死去

寓意再也沒有未來

這世界正緩緩駛向死亡

再無新生的可能

 

 

環繞著孩子這角色

(不論你是幾歲,你終究都是某人的孩子)

故事緩緩展開

每一個角色都面臨著自己人生的議題

其中亦有好幾篇在談逃離血緣/原生家庭的

 

「我從地上抱起好萊塢(存有逝去的人記憶的機器狗),它的腿在空中踢啊踢的。好萊塢說,今天雲多,降雨機率高。它說,疫情致死率達到史上最低。我想像太太一部分的靈魂飄進這座塑膠的小軀體裡,想跟我們溝通,只是耐著性子等待輪到她的時候。」(p184.)

 

這幾篇的故事都讓人感受到

哪怕在死亡面前

有時人性的彆扭還比其強悍、蠻不講理

人類常常梗在一個自己都說不清的節裡

過不去

特別是當對象是家人時

往往有多愛  就可以多冷酷

讓旁人看了都只能嗔一句

時間都過去了,你怎麼還沒過去

 

 

其他篇章例如“豬兒子“探討了為了治病

人與生物間的道德關係會變得怎樣

當培養出了一隻有人的意識的豬時

要怎麼讓牠理解身而為人最重要的事,“選擇”

哪怕是要選擇犧牲自己

 

這篇(豬兒子)也是唯一一段讓我忍不住哭的

也許是因為前面的那些別離

有些是自己造成的

有些事因不可抗力死亡所帶來的

那種痛苦是沒有選擇、不得已的

但這篇中談的是更宏大的情感

有選擇的放棄自己的生命

去成全其他生命

這往往更加觸動且刺痛人心

 

像上面說的

一個人要面臨離別是困難的

要送孩子面臨死亡是艱難的

而這篇故事中這隻豬的離開

跟每一起人類的死亡一樣重、一樣讓人難受

在這隻豬身上我讀到永松想說的

犧牲所帶來的死亡

是一種震撼至極的寂靜

並撞擊之後化為讓人心碎的巨盪

 

「我告訴牠剛鐸之王。前往實驗室的短短路程裡,我將哈比人回到夏爾的故事說給牠聽。我說,家,家人,跟你一樣……我說起佛羅多的最後旅程,跟精靈一起離開中土,我用手壓在牠的心臟上,現在這顆心臟是為了三百二十公里外的一個男孩而平穩跳動,我對牠說謝謝。」(p137.)

 

 

其他與愛人的

與朋友的

與國家、民族的

乃至與整個地球

都是故事中提過的離別

我們一生中總是面臨一連串的離開

生理的、心理的

空間物質的

還有時間記憶的

與他人的

與過往自己的

每一剎那

都像我們身上無時無刻在剝落、死去的細胞一樣

沒法挽回 只能接受

 

 

故事最後揭開一開始那位古老化石的女兒的來歷

那是最初的死亡

是這一連串離別的肇因

永松透過這個最初

卻永遠不會是最末的死亡告訴我們

那怕是那個不可知的力量(創世者)

也抵抗不了死亡

也必須面對祂/她生命中無可挽留的離別…

 

 

整個故事設定其實不那麼新穎

但永松的文筆跟營造的氣氛填補了大部分瑕疵

故事最後兩章是比較有意思的回筆

在通篇如死霧的絕望感中

撥開了一絲縫隙

像在黑暗宇宙中

一道薄弱的星光

穿越無數光年

如細塵落在讀者心裡

 

 =======喜歡的段落======= 

P68. 我們太習慣什麼都不說,只是求生存而已。

P148. 當死亡蔓延出去,人無法真正道別時,我們內心彷彿有什麼東西斷裂了。

P157. 我讓她靠在我肩上,想著如果我小時候,薇兒這種人願意當我的朋友,那我會成為多麼不一樣的人啊。

P257. 星球尺寸的墓園還是能在我們心裡注入希望……我們找到的世界之所以是我們的家,不只是因為水、氧氣或土壤裡的化學物質,更是因為我們在那裡。

P258. 我們與更多船員交談後,才驚覺我們的壁畫裡遺失了很大一部分,我們沒有照片的那些人,沒有辦法證實他們存在過,只能靠我們僅剩的印象,失去的愛人、暗戀的對象、同事、郵差、會打招呼但根本不認識的鄰居、偶爾因為你是常客而免費請你喝酒的酒保,也就是在一個生命裡看似無關緊要,但在沒了地球之後,感覺無比重要的人。

P286. 大家都忘了要彼此照顧,還要照顧好自己。如果他們不在乎眼前的對象,那我們也不能期待他們關心整個世界。


15會員
88內容數
歡對書談(ㄓˇ)天(ㄕㄡˇ)說(ㄏㄨㄚˋ)地(ㄐㄧㄠˇ),所以很愛說說寫寫有關書的事。 若你也喜歡,歡迎留言聊聊。 IG #readingatthenight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靈氣課程上課花絮紀錄 】「在黑暗中,我們往往看不見星星,但星星總是在那裡。」史蒂芬·霍金🍀🍀🍀fumi老師:❤️❤️❤️ 🥰🥰🥰這次來參加課程參與課程的同學們簡直是匯聚了一群與眾不同的靈魂!或許這是地球覺醒的高維度引導所致?其中一位同學甚至是現場報名,她純粹憑直覺前來。另一位同學則是從南部趕來,精心計畫搭乘高鐵並安排住宿,原本一直無法確定出席時間的他,卻驚奇地獲得長官批准
Thumbnail
avatar
富美子國際靈氣學院
2024-06-05
關於未知的我們01-02|黑暗中的一道曙光捉住後就不想放這篇文章講述了一部戲劇對作者的影響,並描述了作者對劇中角色的感受和情感。同時提到了該劇的特點,以及在B站上增加忠實粉絲的方法。
Thumbnail
avatar
小羊麥仔劇聊了喵
2024-02-27
檸檬讀書_《黑暗中我們能走多高》 🔹有小小爆雷喔。 🔸感謝皇冠的采芹分享好書。 🔹《黑暗中我們能走多高》是作家紅杉.永松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得獎數量頗豐,好評也不斷(這部分可以參考網路出版社的資料)。這部小說不特別厚,但探討的範圍相當廣泛,時間的長度從三萬年到西元八千年後,空間從西伯利亞的永凍層到克卜勒186f,
Thumbnail
avatar
lemon li
2024-01-31
讀後感|黑暗中我們能走多高:儘管糟糕我們還是得過好自己的生活這本書所描寫的是由極地發現三萬歲神秘女孩而掀起的疫病濃罩地球一路延展到太空另覓棲息地的末日故事,一篇篇看似獨立的故事卻以微妙的關係互相勾連著,揭示了人際關係的複雜性和緊密相連的社會網絡。
Thumbnail
avatar
艾花 aaaaalvaread
2023-12-14
最美的末日小說,看似最黑暗的終點,也可能是希望的起點|黑暗中我們能走多高How High we go in the dark 第二次看楊沐希翻譯的作品,上一本是《 #巴黎圖書館》,果不其然,翻譯很流暢很優美。 阿方對著平時不喜科幻作品的我說:我真的覺得很好看,看過的人都說喜歡! 我相信,只要看過《悼詞下的三萬年》這篇的人,就可以給予作者足夠的信心,相信這會是一個飽
Thumbnail
avatar
Ladybook
2023-11-27
◾️黑暗中我們能走多高|紅衫·永松|皇冠出版當死亡已成日常,我們該用怎樣的姿態繼續往前。 當不可逆的黑暗災難隨伺在側,我們能否堅定信念朝向微光。 當知道最愛的家人總有一天離開,我們是否記得表達過對他們的在乎
Thumbnail
avatar
K.C. at home
2023-10-25
末日來臨,你準備好了嗎?《黑暗中我們能走多高》閱讀心得分享「還是要告別,還是放棄海拔以下的世界,你會裝進什麼回憶紀念,在行李裡面。終於要告別,終於沒有更多的明天要追,你有什麼遺憾依然殘缺,還沒有完美。」—《諾亞方舟》五月天 看這本書的時候一直想起五月天《諾亞方舟》這首歌。 書很有電影感,情節很讓人驚艷,有耳目一新的感覺。看似不同的短篇故事,實際上卻細
Thumbnail
avatar
靈魂養分屋
2023-09-16
讓我們在黑暗中點亮光明西元2022年初春,世界上發生了好多好多的事,omicron病毒爆發再加上俄烏戰爭,人類才剛走過不到三分之一的一年,就發生了這輩子都不希望看到的事情,內心深深感覺這是個不平靜的一年。 神經大條的老媽呆呆地問:「應該不會打台灣吧?」 老爸嚴肅地說:「很難說,現在國際上說烏克蘭後,就一個就是台灣。」
Thumbnail
avatar
一隻會彈琴的貓
2022-03-04
【有耳無嘴的一代--但光搖搖晃晃地,從百年前被刻意掩蓋的黑暗中朝我們而來】【有耳無嘴的一代--但光搖搖晃晃地,從百年前被刻意掩蓋的黑暗中朝我們而來】 【 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 Lumière : The Enlightenment and Self-Awakening of Taiwanese Culture】 --阿岡本 《何謂同時代》 1.臺灣美術史:
Thumbnail
avatar
ㄓˊ感書店
2021-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