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補助規定怎麼看?從「申請須知」評估補助通過率!|我獨自申請補助 Lv.3
我獨自申請補助 系列文章將以 15 篇秘籍攻略,手把手帶你快速產出一份突出自身優勢的政府補助計畫書,並告訴你申請補助的眉眉角角,讓你達成政府補助最速通關!
當你找到一個感興趣的政府補助,點開它的「申請須知 / 作業要點」文件時——
幾十條複雜的補助規定條文撲面而來,還是政府公文特有的那種文謅謅語句,怎麼讀都好像會從腦袋裡飄出去。
補助規定確實很難懂,不過這是因為它通常會涵蓋從「申請補助」到「核銷結案」的所有細節規定,而且補助單位還會傾向把條文寫得盡量詳細、嚴謹、無漏洞,避免未來發生糾紛時他們站不住腳。
所以,當你在申請補助的不同時間進度上時,你需要熟讀的補助規定條文是不同的。你不需要一次就把它全部吸收,可以根據每個階段的需求去裡面抓重點,就會簡單很多。
而且,你還可以從補助規定文件中,提煉出審查委員的偏好和重點,讓你可以評估自己申請補助的通過率,避免做白工!
本篇文章將補助規定依據閱讀時機分成 3 個部分,分別介紹每個部分讀者必須掌握的重點,並說明讀者可以如何用補助規定搭配 4 步驟評估,分析自己的補助通過率。
呼叫 Hey, Suppork!你的政府補助全面支援小幫手——
2025 補助列表 | 免費補助諮詢 | 政府補助筆記 | 我獨自申請補助
立即點選以上連結,獲得 Hey, Suppork!政府補助顧問圖文祕籍
補助規定的內容物
我們可以大致把補助的申請須知 / 作業要點文件分成 3 個部分,以及 3 個閱讀時機:
Part 1. 補助基本資料——評估補助的時候看
Part 2. 補助申請方式——申請補助的時候看
Part 3. 補助通過程序——補助送件之前看
不過麻煩的一點是,補助單位在寫補助規定時,不一定會按照這個順序來寫,用詞也不太直白,讓人不是很好理解。
為了幫助你看懂這份文件,接下來我們會分別說明這 3 個 Part 的重點規定,你可以下載一個自己感興趣的政府補助文件對照著一起看,嘗試看看能不能在條文中找到有關這些重點規定的敘述唷!
Part 1. 補助基本資料——評估補助的時候看
當你第一次看到一個全新的政府補助時,可以先看 Part 1. 補助基本資料 。你需要先確認公司是否符合申請資格,是否可以提出政府補助想要的計畫內容,以及補助額度、補助類別有沒有滿足你的需求,申請時間是不是趕得上,以及自己有沒有符合加分的條件,來評估自己通過這個補助的機率。
- 申請資格:政府補助對申請公司的資格限制,即申請補助的基本門檻。
- 計畫內容:政府補助希望申請公司在提出的計畫中做的事情。詳見本文後段章節 步驟二、衡量「事情」的合理性 。
- 補助額度:政府補助可以給出的補助金範圍,包含補助金額上限、補助比例上限。詳見本文後段章節 步驟三、預估「錢」的範圍 。
- 補助類別:許多政府補助會推出 2 種以上補助類別,根據不同的申請條件,給予不同的補助額度,申請公司可以擇一類別申請。
- 申請時間:政府補助截止受理申請的時間。
- 加分條件:有些政府補助會替滿足特定條件的申請公司加分,常見的加分條件有——獲得特定獎項、保障弱勢族群就業、屬於受政策影響之產業、女性 / 青年創業⋯⋯等等。
Part 2. 補助申請方式——申請補助的時候看
如果 Part 1. 補助基本資料 的內容你都覺得 OK ,好像很有通過機會,就可以接著來看 Part 2. 補助申請方式 ,確認你是否能拿出申請這個政府補助所需要的文件,以及具體應該如何申請補助。
- 應備文件:申請政府補助時需要繳交的公司文件,常見的應備文件有——公司登記文件、公司財務報表、員工勞保文件、營利事業所得稅 / 營業稅申報書⋯⋯等等。
- 計畫期程:申請公司預定執行計畫的時間範圍,如 114 年 7 月至 115 年 6 月,這樣就是 12 個月的計畫。有些補助的計畫期程會統一規定,有些則會讓申請公司自行設定。
- 會計科目:政府補助可以編列的經費項目,常見的會計科目有——人事費、業務費、消耗性器材及原材料費、研發設備使用費及維護費、委外費、差旅費⋯⋯等等。
- 審查流程:政府補助送件後的審查程序。
Part 3. 補助通過程序——補助送件之前看
如果以上都沒有問題,在準備補助申請文件之虞,你其實也需要考慮補助申請通過後,公司的人力分配、金流運作⋯⋯等問題,這時候就可以來看 Part 3. 補助通過程序 。
- 期中 / 期末審查方式:補助通過後,一般會在計畫期程進行到一半的「期中」,跟計畫期程結束後的「期末」進行審查,常見的形式是書面報告、簡報會議或實地考察。
- 計畫變更程序:如果申請公司無法按照原定計畫書內容執行,譬如有人員變動、更換合作廠商、調整預算、調整查核點⋯⋯等等,就需要向補助單位申請計畫變更。
- 核銷與請款規定:通常補助金會分 2-3 期撥付,申請公司需要在規定的時間準備好核銷單據與請款文件,向補助單位請領補助金。
4 步驟評估你的補助通過率!
通常我們在幫客戶評估補助通過率、推薦適合的補助時,基本上依靠的就是 Part 1. 補助申請條件 的內容。
有一個觀念需要釐清—— 企業「可以」申請一個補助,不代表企業「適合」申請那個補助,符合補助的申請資格只是入場券而已。
一般政府補助不會把申請門檻拉得太高,因為他們會希望民間公司盡量來運用政府資源、衝高申請送件數,這樣補助單位的年度 KPI 也會比較漂亮。
但這不等於他們會給你補助金!因為補助單位每年的預算終究是有限的。
所以,要怎麼從申請須知 / 作業要點中評估出自己的補助通過率呢?
基本上,我們可以把 Part 1. 補助申請條件 的內容簡化成「人、事情、錢、時間」 4 個面向,按照 4 個步驟去依序評估。
步驟一、評估「人」的資格
只要申請補助,申請公司就是補助的「申請人」。
不同的補助計畫因為計畫目的不同,會對申請人有不同的資格限制。
譬如 SBIR 經濟部小型企業創新研發計畫 的計畫目標是「帶動國內中小企業創新研發活動」,所以它對申請人的資格限制就包含了「必須是中小企業」,以及「不得為陸資企業、外國企業分公司」等。
又譬如 SITI 臺北市產業發展獎勵補助計畫 的計畫目標是「促進臺北市產業發展,鼓勵創新及投資」,所以它對申請人的資格限制主要就只有「必須設籍於臺北市」。
那如果你的公司同時符合 2 個以上補助計畫的資格限制,應該怎麼選才更容易通過呢?
一個簡單的判斷原則: 選資格限制最難達成的那個就對了!
為什麼呢?其實原理很簡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