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曼波》:抽了二十年老菸的電影,浴室其實蘊藏了關係發展的線索?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千禧曼波》(Millennium Mambo)是臺灣導演侯孝賢於2001年發行的電影作品,並獲得該年坎城影展技術大獎,第38屆金馬獎最佳攝影、最佳音效、最佳原創電影音樂等,由舒淇(飾Vicky)、段鈞豪(飾小豪)、高捷(飾捷哥)、鈕承澤(飾豆子)等演員演出(資料取自維基百科)。4k數位修復版於2024.6.7正式重返大螢幕,未能觸及2001年的我馬上安排來見見這個躁動的千禧年台北。


「她跟豪豪分手了,他就是有辦法找到她,打電話給她,求她回來。反反覆覆,像咒語,像催眠,她跑不掉,又回來了。她告訴自己,存款裡還有五十萬,五十萬花完了,就分手吧。」

這句話在片頭出現一次,Vicky想離開、要離開豪豪的時候又出現一次。現在看來確實是一個常見的手法,但當舒淇的聲音再後面響起第二次時,卻才真正感受到這句話的魔力和重量。有人說基隆中山陸橋漫步的開場戲更被譽為影史最美天橋鏡頭,其實高飽和藍光真的很容易不小心把人拍得很像鬼,但是這時配上林強〈單純的人〉、舒淇輕快地回頭和頭髮、導演從容跟隨的鏡頭,這幕頓時就勾勒了一種台北的晚上,劇裡人的晚上、都市男女的晚上、躁動又冷卻的晚上。

這時候導演給出一個時間訊息:全世界都在迎接21世紀,慶祝千禧年。這種專有名詞一出來其實容易順勢就把人分成兩種,一種懂的,就從現在開始感動了,另一種不懂的,但沒關係導演沒要讓你孤單整場電影,因為看完這片你就懂了。我很喜歡去關注這個小細節,因為因看不懂而好像被導演和周圍觀眾隔離的感覺真的很糟,這裡則處理得很好,有一種同時也被千禧年歡迎的感覺。

(影像來源:《千禧曼波》)

(影像來源:《千禧曼波》)


這時候鏡頭轉到一個PUB,Jenny的生日趴和變魔術的人。這段主要就看Vicky就好,從她的應對進退去認識她,漂亮的她、大方的她,最重要的是輕鬆快樂的她。鏡頭一轉回到她和小豪的租屋處,這邊我原本以為小豪是想求歡,但後來才發現是在做一種'例行檢查',那個氛圍頓時不舒服到極點,現在我們完全能進入Vicky的視角中。除了用聲音(噪音)去製造氣氛對比,Vicky的神情不用說一句拒絕都能感覺出她的各種拒絕,但又重新回到開頭那句話,她無法拒絕他。

接著有一段其實讓我耿耿於懷,是小豪玩音樂時Vicky突然洗澡到一半衝出來說沒熱水了,然後小豪就放下手邊工作去幫她處理。我曾自己住過一段時間,這種需要兩個人才能完成的事真的會完全反應出兩個人間的關係,在他們一來一往的言語間我看到一對單純的男女,這個午後有別於整部電影的藍藍紅紅,有種乾淨的感覺,雖然很短但我仍決定特別抽出來寫。

後來又有一段Vicky的口述,都是用第三視角的「她」。把第三視角的抽離感放在這裡真的很對,透過語氣稍微的不同去表達Vicky的理性和感性的矛盾。前段和中段其實就是在說「反反覆覆,像咒語,像催眠,她跑不掉,又回來了。」這件事,不知是太進入角色還是太抽離,這點到後來真的讓我非常頭痛,為什麼不離開他!每次看電影都會有這種小劇場要爆發的瞬間。這種強烈的情緒讓我在中段看小豪糾纏Vicky時,她的一舉一動都讓我一遍一遍感受到她情緒的矛盾。

重看的時候我突然發現前面的洗澡洗一半浴室場景在這裡又出現一次,但是此時的小豪卻是拿著各種發票、電話卡正質問她,與前面的溫和甚至甜蜜判若兩景。用劇情去推也好的象徵這端關係沒有回頭路,甚至是一條死路。然而這次Vicky的甩門而出依然有後續,她還是回來了。

接著故事開始銜接上捷哥。這裡的口述去描述一個崇拜、救贖的形象,接著音樂〈單純的人〉漸強,Vicky在捷哥的車上探出頭感受風、感受夜晚,這裡和開頭的天橋鏡頭手法有點類似,一樣可見Vicky的輕快,好像在說是Vicky的輕快回來了。基於這點,我更喜歡這段勝過天橋。​(影像來源:《千禧曼波》)

畫面又來到一個PUB,Vicky認識了竹內康和竹內淳。她的口白說「他們讓她想起豪豪」,其實我有點不確定這時候Vicky到底和小豪分手了沒,而且畫面又一轉來到日本,讓我在猜有可能是10年之後(現在)她去日本的片段,因為感覺小豪的個性不會放著她一個人去旅行。「時間」在這部電影中是一個巧妙的線索,首先是鏡頭的深度在這10年間拉近拉遠,又把不同時空、同樣的人的接點接在一起,製造一個由細絲連接的綿延時間軸,而這些細絲卻又把人們一大坨的捆住。這部片總長一小時又41分鐘,不算太久,而步調也不慢(林強的音樂節奏感製造了時間不慢的假象),但就是給人一種一口氣吐不完的感覺,這也是我選用「菸」作為篇名的原因,劇裡人很慢的抽著每支菸,卻又很快的抽起下根菸。我看完都覺得我還不會抽菸就是對不起電影在菸上面的鏡頭(誤)。

畫面又回到台北的租屋處,她和小豪怨怨的相處,小豪突然問一句「和我在一起很痛苦嗎?」,Vicky沒有回話,隨著小豪的音樂聲越來越大聲 ,她又出了門。回到家的時候就像我前面說的鏡頭對接,我不確定現在是哪一天,可以理解成當晚小豪又約了朋友,也可以理解成一天又這樣糟糕的過了。畫面又再一次路過了浴室,但這次Vicky洗都不洗了,而他們也在這次甩門而出後分了手。

但是!那句話又回來了「她跟豪豪分手了,他就是有辦法找到她......」。小豪衝去PUB找Vicky,在場雖明顯感覺出來Vicky是可以拒絕的,但她又一次的跟小豪走了。畫面再轉,我們先從監視器上看到Vicky的身影,才用捷哥接待的聲音辨識出原來是他家。我特別喜歡這個轉場的方式,它留了一段Vicky帶著觀眾的眼睛晃晃的走到門口按鈴的等待。而這裡我又看到浴室的蹤跡,因為Vicky的頭髮是濕的,身上的穿著也是睡衣,可見這個洗澡過程涵蓋了爭吵、小豪家暴、她離家出走的重量,這個浴室似乎象徵了她與小豪的感情,雖之後她仍會提起她,但小豪確實在這之後就沒有戲份了。浴室的線索在此結束。

接著就開始跟捷哥的感情線。雖這段劇情確實也把另一種男女關係拍得很好,但導演很收斂是最厲害的點,完美做出和小豪感情線的主次區別,二來也把Vicky面對不同關係的態度做的更立體。捷哥對她好,象徵一種正常、務實的生活,這時Vicky坐他的車也不是以前的那個瀟灑快樂的樣子了,這時的她渴望安穩。我看到這裡時其實偷偷希望Vicky能就這樣跟著捷哥「正常」起來,好好生活、繼續當那個漂亮的女人。但導演安排她困在那個只有酒精的夜晚,她出不來,所以捷哥終究帶不走她。

畫面來到日本,捷哥像小豪一樣留了一支電話給她,也一樣的打不通。Vicky口述的聲音響起,「捷哥一直沒有出現,也沒有電話。」,有趣的是我在看時字幕在這時出了錯,只寫了「捷哥離開了她。」,我很喜歡後面一段口述「她知道捷哥是想念她的,才要她來日本,他叫她不要告訴別人他在日本,意思就是說......你來吧,一個人來。」這段雖然不講也能從劇情中讀出來,有時候講了反而還會變成一種累贅,但這時講起來可以理解成捷哥鐵漢柔情的塑造,或者根本是她在騙自己而已,這兩個想法我都喜歡。

前面有一小段在日本的畫面也在這時得到解答,確實是10年後的夕張大雪,她又口述了一段和小豪的回憶,畫面就這樣停在夕張大雪的街道。鏡頭zoom out,把所有人從10年前拉回來。電影結束。


看完電影後我也去找了一些資料,列了幾個我覺得有趣的討論:

1演員在戲中的名字都是由本名去寫的暱稱

這真的蠻酷的,尤其是我在https://www.marieclaire.com.tw/entertainment/movie/79917的文章中看到這段:在訪問當中,舒淇更透露了一件埋藏20幾年的心事:「就是因為拍攝時一直生活在 Vicky 角色裡的關係,所以我對段鈞豪感到非常抱歉。我好像因為太入戲了,導致於我在2001年《千禧曼波》坎城首映完之後一直到現在,我都不跟他講話。」舒淇繼續說著:「因為在戲裡的狀態太真實,我真的很怕他家暴我。」。我有看過用演員本名的諧音去取人名,還沒看過直接用名字去拍的電影也許有機會我會多看侯導的電影,或是這其實是當時的一種潮流?這邊留一個伏筆,知道的人也歡迎聯繫我。


2關於千禧年

經歷過千禧年的人應該就不用多看。千禧年指的是2000年剛開始的時間,當時台灣社會剛經歷1999年的921大地震,以及2000年總統大選的第一次政黨輪替,讓大家對於千禧年「期待過後的不知所措」加劇。千禧年的到來象徵一個新的開始,好像代表斬斷了過去的陰影,但具體改變了什麼也說不出來。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下,千禧年的年輕人們似乎更容易沉迷於酒精、毒品,那些讓人逃離現實的慰藉,而《千禧曼波》也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


3關於配樂林強〈單純的人〉

我跟這首歌是不熟的,但被溫和卻又震盪的墊音吸引,確實非常適合這部電影,歌詞也很有韻味,幫電影上了一種特殊的色彩及期許。看資料時意外看到https://www.vogue.com.tw/entertainment/article/lim-giong的訪談,其中一段問道:為什麼你覺得舒淇在《千禧曼波》開頭那段影像和音樂影響了這麼多人?。林強則答「我不知道,應該是侯導跟攝影師李屏賓(賓哥)拍得好。」。我直接笑出聲。

「不同於合輯中另外五首由不同音樂人詮釋的〈單純的人〉,林強創作了名喚〈念〉(Recite)的新作,前段以召請神祇護持的經文開場,兩軌樂音以林強念道「飛上天」、「單純的人」作結,又在以〈單純的人〉前段的電子樂重新變奏、再次開場,林強誦唱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貫穿全曲,與二十年年前的版本相比,依然靈動,但更加超脫。」節錄自https://filmaholic.tw/films/6667c8cffd89780001a59bd4/ ,我也找到那五首由不同音樂人詮釋的版本,有興趣的可以點連結 https://apureperson.com/


結論與後記

看到有人問:和捷哥在一起是Vicky逃離小豪的理由嗎?我覺得未必,一個是熾熱、奔放,卻沒有未來的愛;一個是恬淡、安穩,卻仍捨不得安寧的心。《千禧曼波》的結局並沒有解答,這是電影二十年後依然動人的原因,因為我們始終能在電影裡找到自己。非常推薦大家走進電影院欣賞,一來能更好的進入這兩個小時的2001台北,二來是電影中有大量陰影及暗部處理,一般電腦或是手機平板可能沒辦法很好的捕捉。


感謝大家閱讀到這,筆者終於要去吃晚餐了。

2024.6.19

內容總結
千禧曼波
5
/5
1會員
6內容數
在純美術服役第六年。寫小說寫散文,看電影看展覽,會哭會笑,會做夢會睡不著。部落格以放完整文章文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千禧曼波》巧克力與番茄  無趣,侯孝賢拍不出新的東西。   在影廳中想到的比喻是巧克力蛋糕跟番茄。   假設電影都是巧克力蛋糕,那侯孝賢今天端出來的就是一個普通的巧克力蛋糕,旁邊附上——甚至沒有擠出來的——一包番茄醬(還雜牌,譬如後現代至少也能拿麥當勞的番茄醬吧),而這就是他做的所有嘗試。
Thumbnail
avatar
Chat TMT
2024-06-18
重返《千禧曼波》那記憶中的迴廊《我認為侯導電影之所以好、耐得住時間淬鍊,從來不在於劇情有多豐富,而是他如何不著痕跡地把所有人事物都放到最「對味兒」的位置上;換句話說,如此一個所有角色都言不及義、無所事事,看起來腦筋不太好的故事,要是由別的團隊來拍,該會有多難看?
Thumbnail
avatar
花神沒有咖啡館
2024-06-13
釀影評|《千禧曼波》:流離台北,單純的人電影開頭是如此雋永,揭示了一段頭也不回的離去、一些單純的人、一整座台北的失魂、一個時代的終結。Vicky 在橋上走著,輕快地,像欲飛的鳥;手裡叼了菸,吸了又吐,頭髮飛揚;林強的音樂和天橋的藍光同時擊向觀眾──那一刻極美,鬱鬱蒼蒼的無謂和千禧台北的紊亂,藍藍的科技的光潑灑上飄揚的身影,最後沒去。
Thumbnail
avatar
文字裡的貓
2024-06-13
再回眸,也看不見未來│千禧曼波 Millennium Mambo (2001)這顆回看的鏡頭足以與<四百擊>的最後一幕媲美,只是楚浮(Truffaut)將主角Antoine的凝視放在了影片最後,角色內心的何去何從無法就此完結,懸成了人類對於成長的無盡困惑;但侯孝賢卻將Vicky沒有特定意圖的眼神放在了電影最前頭,同樣關於成長,他並不在意人們是走向叛逃或倏乎夢醒,而是在世紀
Thumbnail
avatar
hashtalkmovies
2024-06-13
釀影評|《千禧曼波》:乘願再來,作單純的人《千禧曼波》是一眾人的反反覆覆,是爭相模仿那一抹天橋上的回眸身影,是逃離不了世間,遂無法迎來清淨,亦無法繼續常保單純。電影行至結尾,我忽然確信,這個夜晚,父親曾經前來為我祝禱,他帶來的不只是生日快樂,而是讓我再次明白自己是配角,方能捨得,做為一個善良,平凡,快樂,單純的人,就算是配角也罷。
Thumbnail
avatar
黃曦
2024-06-11
延延聊電影|《千禧曼波4K數位修復版》|怎麼飛:《千禧曼波》現在我們能懂你們的世界了嗎?|經典重映魔術裡的「夢幻飛鴿」飛不遠,正如Vicky受到小豪的感情束縛,她一次次回到兩人台北的住處,卻又一次次起爭執逃回基隆。他們屬於兩個不同的世界,無論是Vicky內心的獨白或是小豪對她的坦白,都更加確信這個事實,不同世界的兩人如何相愛,小豪沈浸於吸食毒品,不打算出門工作賺錢,整日約了好友到家裡打電動,這或
Thumbnail
avatar
延延聊電影
2024-06-11
《千禧曼波》(Millennium Mambo,2001)當影像第一次進入小豪與 Vicky 的住宅,畫面進入長時間的失焦,在焦點固定之後,淺焦鏡頭依然讓前後景不時處於模糊狀態,攝影機的擺動拖著觀眾的視線移動,觀眾卻更常需要把注意力放在畫面上明顯失焦的區塊。一切都帶有不確定性。
Thumbnail
avatar
蔡曉松
2024-06-10
在台北,一個單純的人:《千禧曼波》幾天前重看了一次《千禧曼波》。說起來對《千禧曼波》好似有種鄉愁,它影響我之深,或許是我對台北總有種執著的原因——即便這部電影裡的台北美得虛有其表,美得破敗頹廢。
Thumbnail
avatar
泰賀
2022-07-11
藝術徹夜未眠--淺談「白晝之夜」&《千禧曼波》「白晝之夜」簡介(參考自白晝之夜FB) 創始於法國巴黎的「Nuit Blanche 白晝之夜」,連續5年在臺北市街區以流動藝術穿梭城市空間。延續全球於10月第一個周六舉辦的慣例,「2021年臺北白晝之夜」於10/2(六)晚上6點啟動至10/3(日)早上6點。 在全球共抗疫情的時刻,2021臺北⽩晝之
Thumbnail
avatar
患子
2021-10-03
電影評論|城市創作的時代差距:以《戀戀風塵》與《千禧曼波》為例政治解嚴與開放將眾多創作的指向性消融,創作者瞬間發現自己落在了一個毫無目的性、衝突已然瓦解的社會中,而城市也成為了一個囊括了所有人的封閉系統,當中的權力結構牢不可破而不可撼動,使得各個創作者只能嘗試往新的路徑走 — —
Thumbnail
avatar
草莓叉
2021-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