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男·以撒克·凡亞思
紀錄片導演,現任韶光電影有限公司監製導演。曾執導過多部紀錄片電影《尋找鹽巴》、《海洋熱》、《誰在那邊唱》、《我不流行二十年》……等,入圍獲獎多項國內外影展,如台北電影節、也代表台灣參與內瓦黑色電影節、韓國釜山國際影展。除了擔任紀錄片導演一職外,也有豐富的監製、教學與行政經驗,曾任原住民族電視台節目部經理、臺北市紀錄片從業人員職業工會理事長,及金馬影展、台北電影節等臺灣重要影展的評審。
講到如何持續待在這個行業的原因,龍男笑笑地回答:
「怎麼維持住的(拍片)?因為我不會其他事情。」
年輕的時候也許是衝著自己的好運與一股傻勁,能夠以一種「阿Q精神」欺騙自己只要努力去做,一定能做到自己想要的目標。然而在30歲出國回來以後,跟業界走近、擔任工會幹部、甚至曾到原住民電視台做過節目並擔任主管,而現在又回來與同事們一起創作、開發新劇本。慢慢地覺得其實自己不一定要做幕前導演,嘗試著去擔任監製、主管,或是幫助年輕後輩找到更多被看見的機會。
這樣的身分轉換龍男當然也是會有失落感,那份失落來自於畢竟以監製或是輔助當老師的角色便會離創作中心比較遠,有時候也會覺得自己親自來做是不是可以更好。人生的方向與重心的改變使他減少了創作量,也許是體力的問題,也更多是來自身分階段的不同,龍男表示「至少我可以維持在這個領域的相關範圍之中,雖然我不是在第一線,更可能退居到第二線、第三線,但我仍還在這個圈子裡面做著喜歡的事。
「想透過電影故事,找出解決台灣問題的方法。」作為韶光影像創作的方向,在後來的作品實踐上其實並非那麼成功。龍男提到,很多立意良善的創作者雖然想要專注在想處理的各類議題,例如教育、族群議題,但可以發現在從前期找尋投資人就會處處受阻。龍男提到當我們想把「議題」擺在前面,就容易嚇跑投資者,應該反過來先講「故事」再講「議題」,舉例日前人氣火熱的韓劇《黑暗榮耀》便是以受大眾喜愛的復仇的劇情作為包裝來討論校園霸凌的問題。
任何時候,在創作前請先想好「講什麼」與「拍什麼」兩件事。這個發想過程就龍男形容,「是一種剝包心菜的方式」,需要閱覽各式各類的書籍、影片、多與人聊天、多自問自答(為何想拍與為何一定要拍),涉獵不同的領域以成為自己土壤的養分。而在這個觀看與體驗的過程中,不間斷的自問:
深刨這些問題,抽絲剝繭、層層剝開也許就能找到答案,挖掘到你心裡最真實的創作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