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Netflix推出了改編自日本作家宮部美幸的同名小說《模倣犯》。並在該年度的金鐘獎入圍17個獎項,也為金鐘獎史上入圍最多獎項的戲劇。
在第一集中,我一直對案發現場的談話、監獄中田村義的台詞感到很困惑。但隨著劇情發展,我也漸漸被拉入了模仿犯的世界...
在觀看第一集時,我不斷被案發現場的對談台詞、監獄裡田村義的態度和台詞所吸引。田村義在和郭曉其檢察官對談時,態度如此輕浮傲慢,行為舉止看起來很奇怪。但隨著劇情發展,我才知道為什麼在最初他會是呈現那樣的態度。這令我感到很驚訝!
在劇情中,不同的受害者家屬也有著不同的個性。像是馬義男(其中一位受害者的外公)就是很特別的角色。他說:「不管是福是禍,遇到了,終究還是要去面對。」也因為他自身的信仰,在得知外孫女遭人殘忍殺害後,雖說悲痛萬分,卻也不願把這份感覺化為惡念。而我也在這一集被飾演馬義男的陳博正演員打臉,被他的演技哭的唏哩嘩啦的。
此外,劇中的重要角色郭曉其檢察官也是我特別想提及的。雖然他總在辦案過程保持冷靜,並且不苟言笑。但他在後期說到:「其實從斷掌案開始,我就沒有辦法好好睡覺,也不知道為什麼,好像睡著了之後,就會錯過很多破案的線索。」而郭曉其的舅舅也曾對他說:「下了班就放鬆一下好不好,腦袋放空。要不然腦袋會打鐵的,想東想西。人的身體是需要休息的。」
看到這些,我瞬間就想到了自己。由於害怕會錯過很多資訊,或是落後別人的腳步。有好大一段時間,我其實無法在正常時間睡覺、無法出去開心的玩。每一刻都在擔心自己是否會在瞬息萬變的社會中淪為被淘汰的其中一員。然而這樣的生活並沒有帶給我好的結果,當我不休息、放鬆,我的生活滿意度也隨之下降,進而造成我會對事情提不起興趣,反而促成反效果的發生。所以我也認知到休息和放鬆的重要性,在看到郭曉其檢察官的這個角色時,也特別有感。
《模仿犯》這部作品主要圍繞在警政、媒體兩大主軸。其中,媒體的部分更是引人深思。我們可以看到劇中,秦怡君過世的時候,大家在乎的只是被害者生前的交友狀況,媒體報導出的,都是不斷在檢討被害者。然而被害者的過去也僅是他的一部分。所以新聞媒體報導出的就是真相嗎?我覺得不盡然,又或許都僅是一部分的真相而已。
尤其在劇作背景的1990年代,更是如此。當時台灣第四台正興起,也因此,大家都在拼收視率。在如此高壓的環境下,所有人都在追求吸睛的獨家新聞。
劇中的媒體也曾經把路妍真記者朋友的死、Noh其他受害者的死,扭曲成另一個樣子,不僅沒有報導出事實,做好第四權該有的樣子,甚至還對受害者家屬造成二度傷害。這個十分嚴重的問題,也在本劇中完整的呈現了出來。
而路妍真記者也在最後說到「網路發達,讓誰都能躲在暗處,變成另一個人,好像陳和平變得無所不在。但我會努力,讓新聞不再淪為戳人傷口、餵養別人的一場秀。」而這也是現今社會中,媒體人需要時刻銘記在心的。
在劇中許多兇手或殺人的場景中,我們不難看到像劇場一般的場景或元素。像是索多瑪(色情俱樂部)的表演場地、陳和平的節目舞台或者是兇手們犯案的料理桌,都有舞台的概念呈現。
陳和平將自己視為主角,同夥的沈嘉文、田村義、錢家堂以及其他受害者只是配角,警察是其敵人,而媒體和大眾則是事件的觀眾。日本1980年代就有一個經典的劇場型犯罪案例,固力果・森永事件。《模仿犯》的劇情也與之相同,在Noh(兇手)公開影像之後,有不少的人看到報導和影片後爭相模仿,也造成了社會的亂象。這樣的亂象,也不免讓人反思,媒體的責任。如同前述所講,媒體在這樣的事件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要如何在播報新聞的同時盡量避免傷害到受害者家屬,同時也不助長錯誤事件的發生,保持中立的態度,是很重要也很困難的。
總體來說,這部劇在懸疑推理方面幾乎無所挑惕,精彩緊張的劇情讓人一集接著一集完全停不下來。除了主線的模仿犯連環殺人案件,本劇之議題(真相是什麼)也很完整的傳遞了出來,著實難能可貴。但陸陸續續看了這麼多犯罪、警政相關影集,會覺得在犯罪現場的劇情有些值得思考的地方(例如檢察官進到犯罪現場沒有遵守相關規定,破壞現場等),畢竟戲劇很難做到與事實完全貼合。整體來說,這部劇很適合喜歡犯罪懸疑、燒腦劇情的朋友!我自己也很喜歡~
《模仿犯》:2023年推出的電視劇。主要語言為國語。主演為吳慷仁、柯佳嬿、庹宗華、姚淳耀、范少勳、江宜蓉、夏騰宏、侯彥西。現在可以在Netflix上收看。
如果你想看檢察官、警察、家屬在犯罪現場的動作是否合乎常理:鑑識專家「阿善師」謝松善解密《模仿犯》、《鑑識英雄》、《火線追緝令》等12部作品,分享實際參與的犯罪鑑識現場!|經典電影大解密|GQ Taiwan
如果你想看劇中罪惡是如何在兇手的心中滋長:《模仿犯》 | 幕後花絮:主謀曝光 | Netfl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