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創作:無法立竿見影,但最終積沙成塔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通勤時,有時會想到月台門的故事 。

本來月台上是沒有門的,要搭建月台門通常要等到捷運收班以後,
工作人員將末班車開回深處,做了最後的確認與清點後,才開始動工。

日拱一卒地那樣累積,然後才慢慢成形,
那像極了上班族利用餘暇進修的隱喻,
同時也是好不容易騰出時間來內容創作的寫照。

身心俱疲時仍擠出時間與精力從事無法立竿見影的事,
但最終積沙成塔。

在過程中,有時會想起月台門的故事。

6會員
1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地平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Tim Ferriss在Modern Wisdom Podcast中分享了他挑選事情的方式,強調即使失敗,也可以在情況下成功。內容創作也如同種子,即將在後續茁壯,如果我們更重視深層的創作動機,思考自己的legacy,會更有耐心地發聲練習,最終引領著我們抵達未知的地方。
過去我認為寫作是一種收束思考的方式,文字的解析度越高,思考的解析度也隨之提升。 而Dickie Bush也認為最好的思考工具也是寫作。 他認爲:因為在和別人對話以前,你為了要寫作,表達得更清楚,在過程中會逼著自己必須想得更明白,而這會比你只是隨興應答來得完整。 所以,你如果已經針對某個領域寫
Nicolas Cole 在一篇文章提到持續寫作帶給他個人成長的幾項當初沒想到的好處 其中一個是練習耐心。 他是這樣說的: 「寫作需要時間,正因思考是費時的」。 對他來說,寫作不只是把一堆華麗或是很聰明的話放上來而已,更多的時候是思緒與觀點的堆疊。 這個很難一次
Patrick Bet David在一場演講中分享了產出內容的價值,提醒人們將自己的價值與經歷流傳給後人。內容創作者的動機可能從好玩、名與利,進而延伸到傳承。這篇文章探討了內容創作背後更深層的意義,以及閱讀與思想家連結的體驗。
Tim Ferriss在Modern Wisdom Podcast中分享了他挑選事情的方式,強調即使失敗,也可以在情況下成功。內容創作也如同種子,即將在後續茁壯,如果我們更重視深層的創作動機,思考自己的legacy,會更有耐心地發聲練習,最終引領著我們抵達未知的地方。
過去我認為寫作是一種收束思考的方式,文字的解析度越高,思考的解析度也隨之提升。 而Dickie Bush也認為最好的思考工具也是寫作。 他認爲:因為在和別人對話以前,你為了要寫作,表達得更清楚,在過程中會逼著自己必須想得更明白,而這會比你只是隨興應答來得完整。 所以,你如果已經針對某個領域寫
Nicolas Cole 在一篇文章提到持續寫作帶給他個人成長的幾項當初沒想到的好處 其中一個是練習耐心。 他是這樣說的: 「寫作需要時間,正因思考是費時的」。 對他來說,寫作不只是把一堆華麗或是很聰明的話放上來而已,更多的時候是思緒與觀點的堆疊。 這個很難一次
Patrick Bet David在一場演講中分享了產出內容的價值,提醒人們將自己的價值與經歷流傳給後人。內容創作者的動機可能從好玩、名與利,進而延伸到傳承。這篇文章探討了內容創作背後更深層的意義,以及閱讀與思想家連結的體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提供了三個內容創作的方向供讀者參考,包括以目前工作為發想點、對感興趣的領域進行內容創作、以及根據自身能力進行創作。提供了數個例子,幫助讀者理解如何開始內容創作。
Thumbnail
1.了解你能夠給予用戶的核心價值,並且以一種"不要太無聊"的形式傳達 2.確定你的內容領域---從你最有興趣或者最了解的地方入手 3.確定你的受眾是誰,並且內容要非常明確地對著受眾傳達 4.不要追求完美 5.保持平常心,把創作、輸出內容當成一種習慣,不要患得患失 6.永遠不要以"如何賺錢"為第一優先
Thumbnail
隨著科技與社會的快速變化,內容創作和營銷的策略也需要不斷調整與創新。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2024年的幾個主要趨勢,包括社交媒體的演變,如何有效吸引回頭客,新式內容創作者的思維方式,以及小眾市場的內容營銷策略。
Thumbnail
在這個充滿快節奏和資訊爆炸的數位時代,創作內容已成為許多人的日常需求。無論是部落格文章、社群媒體貼文,還是簡報或 YouTube 影片的腳本,內容的豐富性和多樣性讓創作者頭疼不已。今天要介紹一款強大的 AI 寫作工具「TinyWow AI Write」,他提供了高達 53 種常見的寫作工具,可以幫助
Thumbnail
快內容平台(如抖音、IG)上,抄襲跟模仿似乎是不知道製作甚麼內容的時候,可以快速獲得流量的方法,可是得到流量之後,你想要甚麼呢?你經營的是流量?還是品牌?
Thumbnail
一個多星期沒有寫文章,那種想要分享的爆炸心情,揮之不去卻也成為了自己寫下去的動力,而您為什麼而寫呢?過去的一週,我都沒有寫作。部落格跟原本訂好要發刊的電子報,上一週都處於停更的狀態。不是因為沒有東西可以寫,而是重複的經歷一個整理的過程,然後正在漸漸的收尾。
Thumbnail
您有想過,自己為什麼要寫作嗎?嘗試日更的那些天數,讓我學會問自己一個問題,到底想要什麼?又為什麼而做?
      這是我在《商業思維學院》由《個人品牌》作者何則文老師主講的一門線上主題課程,以下是何則文老師的上課內容加上我個人的經驗統整與心得感想,一共整理出五個重點與大家分享: 一、內容創作是什麼? 以文字、聲音、影像呈現 乘載於網路社群媒體平台 線上個人品牌的重要基石 價值變現的
Thumbnail
相較於美國的 Podcast 已發展出許多不同類型,且發展已相對成熟,台灣的 Podcast 風潮 2019 年中左右才如雨後春筍般冒出。根據 edison research 在今年 3 月的報告指出,目前全美 12 歲以上,每個月固定收聽 Podcast 的人佔 37%,約為 1.04 億人左右。
Thumbnail
關於iFit內容創作的團隊編制,我們並非公司創立時就有很多成員,與許多企業相同,都是從一個人到兩個人,再慢慢將編制擴大。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提供了三個內容創作的方向供讀者參考,包括以目前工作為發想點、對感興趣的領域進行內容創作、以及根據自身能力進行創作。提供了數個例子,幫助讀者理解如何開始內容創作。
Thumbnail
1.了解你能夠給予用戶的核心價值,並且以一種"不要太無聊"的形式傳達 2.確定你的內容領域---從你最有興趣或者最了解的地方入手 3.確定你的受眾是誰,並且內容要非常明確地對著受眾傳達 4.不要追求完美 5.保持平常心,把創作、輸出內容當成一種習慣,不要患得患失 6.永遠不要以"如何賺錢"為第一優先
Thumbnail
隨著科技與社會的快速變化,內容創作和營銷的策略也需要不斷調整與創新。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2024年的幾個主要趨勢,包括社交媒體的演變,如何有效吸引回頭客,新式內容創作者的思維方式,以及小眾市場的內容營銷策略。
Thumbnail
在這個充滿快節奏和資訊爆炸的數位時代,創作內容已成為許多人的日常需求。無論是部落格文章、社群媒體貼文,還是簡報或 YouTube 影片的腳本,內容的豐富性和多樣性讓創作者頭疼不已。今天要介紹一款強大的 AI 寫作工具「TinyWow AI Write」,他提供了高達 53 種常見的寫作工具,可以幫助
Thumbnail
快內容平台(如抖音、IG)上,抄襲跟模仿似乎是不知道製作甚麼內容的時候,可以快速獲得流量的方法,可是得到流量之後,你想要甚麼呢?你經營的是流量?還是品牌?
Thumbnail
一個多星期沒有寫文章,那種想要分享的爆炸心情,揮之不去卻也成為了自己寫下去的動力,而您為什麼而寫呢?過去的一週,我都沒有寫作。部落格跟原本訂好要發刊的電子報,上一週都處於停更的狀態。不是因為沒有東西可以寫,而是重複的經歷一個整理的過程,然後正在漸漸的收尾。
Thumbnail
您有想過,自己為什麼要寫作嗎?嘗試日更的那些天數,讓我學會問自己一個問題,到底想要什麼?又為什麼而做?
      這是我在《商業思維學院》由《個人品牌》作者何則文老師主講的一門線上主題課程,以下是何則文老師的上課內容加上我個人的經驗統整與心得感想,一共整理出五個重點與大家分享: 一、內容創作是什麼? 以文字、聲音、影像呈現 乘載於網路社群媒體平台 線上個人品牌的重要基石 價值變現的
Thumbnail
相較於美國的 Podcast 已發展出許多不同類型,且發展已相對成熟,台灣的 Podcast 風潮 2019 年中左右才如雨後春筍般冒出。根據 edison research 在今年 3 月的報告指出,目前全美 12 歲以上,每個月固定收聽 Podcast 的人佔 37%,約為 1.04 億人左右。
Thumbnail
關於iFit內容創作的團隊編制,我們並非公司創立時就有很多成員,與許多企業相同,都是從一個人到兩個人,再慢慢將編制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