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下午在運動時,聽了一集「不明白播客」Podcast節目;節目標題是「慈禧如何開啟中國現代化」,先介紹一下主持人及訪談來賓的背景。
主持人袁莉,依據維基百科介紹,曾任新華社駐北京國際新聞編輯,並在泰國曼谷、寮國和阿富汗喀布爾任駐外記者。2022年中開辦『不明白播客』,就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實情等進行訪談。整集節目時長約1小時聽完,完全顛覆我對慈禧太后的印象。
以下為ChatGpt整理節目重點:
1. 「慈禧的形象差異」:張戎指出,歷史教科書和流行文化中對慈禧的負面描述與實際史實有很大差別,慈禧實際上推動了中國的現代化。
2. 「慈禧的現代化貢獻」:從1861年開始,慈禧與慈安太后掌權後,中國開始現代化,電器、交通、軍隊等現代化措施都是慈禧推動的。
3 .「海軍撥款和頤和園」:關於慈禧挪用海軍撥款修頤和園的說法,張戎引用中國學者的研究,指出實際挪用的數額並沒有傳言中那麼大,且修頤和園並未對海軍造成重大影響。
4. 「義和團與甲午戰爭」:張戎強調慈禧在甲午戰爭期間並未主政,光緒皇帝和其顧問翁同龢決策失誤導致戰敗。戰敗後,慈禧被迫接受割地賠款。
5. 「慈禧的遺產」:慈禧的遺產影響深遠,其現代化政策使中國從中世紀邁向現代社會。
6. 「甲午戰爭與列強瓜分中國」:甲午戰爭後,清政府戰敗,導致中國割地賠款,形勢嚴峻,西方列強開始看不起中國,紛紛要求割占中國土地。
7. 「戊戌變法的背景」:甲午戰爭後,光緒皇帝在外國勢力的壓力下萌生改革的念頭,慈禧也支持變法,但變法最終失敗。
8. 「義和團運動」:義和團在山東、河北等地興起,進行暴行,慈禧初期試圖鎮壓,但在西方列強的壓力下改變政策,義和團發展壯大,最終導致八國聯軍入侵。
9. 「八國聯軍與慈禧的反思」:八國聯軍入侵後,慈禧逃至西安,之後反思自己的錯誤,重新與西方列強建立關係,並開始推行慈禧新政。
10. 「慈禧新政與改革措施」:回京後,慈禧推行一系列改革,包括廢除纏足、推動婦女教育等,甚至嘗試君主立憲制,顯示出其改革意圖和能力。
11. 「慈禧與西方女性領導人的對比」:慈禧崇敬維多利亞女王,希望能像她一樣治理國家。慈禧意識到改革的重要性,並在一些方面取得了成就,但也受到傳統和制度的制約。
12. 「慈禧對女性地位的提升」:慈禧的改革對中國女性地位提升有顯著作用,從廢除纏足到允許女性接受教育、參與社會活動等。
13. 「慈禧統治的特色與局限」:慈禧在保持國家穩定和進行改革之間尋求平衡,但在面對內外壓力時也做出了一些錯誤決策,如對義和團的處理。她在統治過程中較少採用暴力手段,更多靠共識和利益平衡。在聽完這集節目,我的感想:
14. 「慈禧與中國歷史其他女性統治者的對比」:與武則天相比,慈禧更注重穩定和漸進改革,而非大刀闊斧地進行政治變革。
15. 「慈禧形象的歷史評價分歧」:西方歷史上對慈禧的評價多呈兩極分化,有人讚揚其政治智慧,有人認為她對清朝滅亡負有責任。相比之下,中國的評價普遍負面,可能與文化偏見和政治宣傳有關。
為後代留下真實、多樣、充滿文化且具深度的歷史紀錄,是我們這一代人的重要使命,更是重要工作,未來可能是數位史學的時代,也許採用人類與AI協作方式共同記錄(見證)是未來必要之事也是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