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朴研美,可能更知名的名稱應該是"脫北者朴研美"。
在講這本書之前,必須先說說她的第一本書《為了活下去》,去年初看的所以沒有收錄在我的閱讀筆記裡,但我必須說,如果你想了解北韓這個國家,那必須先了解在這個國家之下的人民,而你只能找到-脫北者。
現在想起《為了活下去》的內容仍讓我忍不住鼻酸,如同吳曉樂推薦文所言,這本書裡的每個字都乘載著,你我活在台灣這片樂土上的人們所無法想像的沉痛。
闔上這本書時,請小心輕放。裡頭的每顆字磚,都入過荒境,也得過僥倖,終於來至你的跟前-吳曉樂《為了活下去》推薦文
-----------下文有劇透-----------
研美13歲前在北韓過著飢寒交迫的生活,我甚至覺得飢寒交迫不足以形容研美所經歷過的,書中一段(我以我的記憶來描述,大意是如此)
"冬天時爸爸抱著媽媽抱著到著我和姊姊睡在火爐邊,我和姐姐睡在最靠近火爐的地方,爸爸睡在最外圍,寒風吹的颯颯作響,火爐的火光好小,但很溫暖。"
這段真的很讓人心痛,不禁想起在同個時空4、5歲的我在父母的愛護下長大,那時台灣經濟繁榮,人民富庶;而相隔1個時區的地方,那裏的人們近9成活在貧窮線底下。
你很難想像為了找尋失聯的姊姊,13歲的少女拖著病體和母親在人口販子的帶領下渡過鴨綠江,好不容易到了中國,垂涎研美的人口販子被研美的母親擋下,做為交換......,研美和研美母親像商品一樣被人口販子和人口販子(將脫北女性在轉賣至中國農村做為『情婦』,我覺得說成性奴隸可能更為貼切些)相互叫價。
在這個地方,在這個遠離金正恩統治的地方,看似相對自由的地方,反而是惡夢的開始,人命可以以金錢衡量,研美和母親也在一場人口販子的叫賣中失散......。
在《為了活下去》當中你很難去判斷一個人的本質,強暴研美的人口販子同時也是幫研美找回母親、接回父親的人;監禁好幾個情婦,豢養著她們綁架研美的黑道卻篤信佛教......,善惡在轉瞬間難以界定,即便清楚"壞人放下屠刀,可立地成佛。好人做了壞事,難道就永世不得超生?(引用-priest《天涯客》)"善惡中間有灰色地帶的存在,但是
我的文筆不夠恰到好處的形容,請讓我再度引用吳曉樂的推薦文。
好的書寫一定要起到干擾與騷亂的作用,讓讀者難以安逸於一個觀點上,不得不思考每一人事的必然與偶然。研美的文字即做到了這點,她不停地抽換位置與場景,要我們眼睜睜看著價值快速的流變。讀者才剛信服於一個人的惡,又在下一秒鐘目睹了他的義行;反之亦然,那些我們以為即將要伸出援手的人物,也在細微處表達了他們的冷目。-吳曉樂《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那些少女沒有抵達》
藉由傳教士的幫助研美和媽媽經由蒙古輾轉到了南韓開始了新的生活,也透過韓國節目的宣傳下最終找到失聯已久的姐姐,研美的現實境遇如此輾轉,幾乎等於奇蹟。
發憤讀書的她克服了困境抵達南韓適應了38度線外另一邊的生活;高聳的建築、令人窒息的高壓學習制度,最後進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就讀,她將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後見到的自由之地-美國寫成了《趁我們還有時間》這本書。
這本書是2023年出版的,在我看完《為了活下去》之後,那時的我聽到她出新書覺得很興奮,上網去查新書,看到很多抨擊她的文章和影片,我沒有仔細去看她被抨擊的原因,看書的時候我都是抱著作者以死的想法來看書,所以我不是很在意她的負面評價。
對我來說,朴研美是結婚離婚、是胖是瘦、是清純還是妖嬈、是左派還是右派......這些都不是很重要,我比較在意她在書裡呈現的特質,當然有些人會說書內容可以造假。
對我來說她只是一個很努力很努力活得有尊嚴的人而已。
她從未放棄為北韓人民爭取人權,她勇敢的站在鎂光燈下揭開自己的傷疤(相信我大多數的人沒有這種勇氣),為了北韓的人權大聲疾呼。
這本書前段簡略的帶過了《為了活下去》中她的過往,和後來在美國的所見所聞,如果是對民主體制和美國現狀比較關注的人可能會比較有所感,我自己看完的感覺是民主自由這個詞的"自由"是一個窄廊(是不是有人發現是某本書名XD借我用一下)。
自由的窄廊,要通往民主自由這個目標,會有很多犧牲、會有很多轉折,不是一蹴可幾,過程非常漫長,也有的是達成民主自由的目標後又反轉回到專制政權,這些都很難說,就比如台灣的立法院 :
台灣是一個民主國家,這個台灣人都知道,台灣人也知道立法院的立法委員為了爭搶發言權、為了比大聲、搏版面甚麼荒唐事都做得出來,簡直像爭搶食物的動物般,毫無"人類"的自知之明可言。朝野協商、黑箱作業、貪汙、反除異己......這些都只是通往民主自由的過程中會發生的事,你說那些人可惡嗎?當然可惡,可就如同上文所述,黑白之間不是一條線就能分的清,中間一定有灰色地帶,而這灰色地帶發生的事情是不是為人民所接受?那就是下回選戰見真章罷了。
回到人權議題,人權的自由,哈,也是一條窄廊,尤其是當多數(中國)站在天秤的另一方,那就更窄了。當全世界都對與中國貿易當個"中國的貿易好朋友"時,完了,這窄廊窄的不能再更窄了。朴研美當然忿恨不平,畢竟這樣的現實豈不是跟她13歲當年被人口販子互相叫價時發生的事情一模一樣嗎?
脫北者(大多數是女性)和幾百美元;北韓人權和與中國貿易。
試問,她能不感到忿恨不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