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棉廣告找男性扮女裝搞笑 原來生理女性的生命經驗只是一場笑話嗎?

衛生棉廣告找男性扮女裝搞笑 原來生理女性的生命經驗只是一場笑話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陣子看到某男性網紅突然發了一篇他男扮女裝的業配影片,因為我看不到該產品讓他非這麼做的關聯性,再加上片中有一些刻意搞笑扮醜的行為,當下感受很不舒服,但那時也就這樣滑掉貼文沒有太在意。不過,今天被IG推播了另一則國內知名衛生棉品牌找了另一男性網紅男扮女裝拍的廣告,心中那股不舒服感再度出現,而且這次是非常生氣,不得不寫下我的感想,希望能讓更多人試著同理我們這些「生理女性」的心情。

一直以來都有觀察到,男扮女裝這件事從我們小時候就盛行於綜藝圈,而現今在台灣的網紅界似乎還是非常流行。先聲明,這裡指的不是跨性別,而是平日主要以男裝示人的生理男性在某些時候會突然扮女裝,然後以搞笑、扮醜、滑稽的姿態詮釋女性。這個議題在網路上不時也有人拿出來討論,但大部分的下場不是被抨擊小題大作、小心眼,就是被那萬年不變的開脫台詞「心中有歧視的人看什麼都是歧視」搪塞,而逐漸沉默。

幾年前,哈利波特作者J.K.羅琳因為強調「有月經的人稱為女人」被炎上,曾經我也覺得她的言論太過偏激,但是當看到男扮女裝的衛生棉廣告後,我頓時理解了她的意思,並認為她當初的言論脈絡很適合用來解釋為什麼我會對男扮女裝的衛生棉廣告感到不適和憤怒。

J.K.羅琳的核心思想是「性別這件事是真實存在,而且要在生活經驗裡承受其結果」,意思就是不同的生理性別之間之所以無法100%互相感同身受,就是因為這些生理性別存在的差異會在每個人的生命裡造成不同的影響。比如生理女性的月經,我們從初經開始,就要承受經痛、擔心月經外漏、被質疑生理假是耍特權是吃女性紅利等等這種事情,這就是生理性別的生活(生命)經驗。那麼,如果你沒有月經,不曾體驗月經在你的生命造成的影響,又有什麼資格輕易代言這件事情?甚至是以戲謔的男扮女裝方式?

又或者今天整個社會要求女性要穿內衣,否則必須承受四面八方的異樣眼光,如果這時有個男性突然以女裝姿態代言內衣,塞了兩坨根本不是乳房的東西搔首弄姿,那種平日裡的困境不被同理還要被開玩笑的痛苦,我想只有生理女能確切感受吧?

另一方面,也許是因為最近周宜霈(大牙)的專訪讓我看了很感慨,才會反應那麼大吧?從她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名女性從出生起就不斷地要承受各種安全上的威脅,在不同年齡、不同場合都遇過各種性騷擾,而當某一刻某一天她終於意識到不對勁,終於有勇氣說出被擾的真相時還得遭到各方質疑,這些種種都讓我深深覺得女性活在世界上真是太辛苦了。雖然性騷擾和本篇的主旨不能混為一談,但關於女性困境這件事本質是一樣的,無論是因為生理性別不同所承受的痛苦和壓力,或是因為性別特徵而遭到的騷擾,都是真實存在的困境,是很嚴肅的議題。更可悲的是,當我發現自己因為該衛生棉廣告感到不適時,還要先自我檢討是不是太過敏感,這就是女性一生都在面臨的問題。

我希望大家能明白這篇文不是要爭論誰才有資格代言女性、成為女性,而是希望任何還未意識到真正問題的人可以試著同理女性困境,這更不是什麼政治正確,而只是一名生理女性爭取理解與尊重的渴求。而且如果真要談誰在是在搞政治正確,那麼從該衛生棉品牌最新發表的聲明可以很明顯看出,他們因為秉持著「尊重多元文化」的想法才去設定這樣的廣告企劃......這種操作恰恰才叫政治正確。生理女在多元文化的框架裡明顯被邊緣化,這是不爭的事實。如果我們再不出聲為自己說話,這樣的多元社會只會是假多元。

avatar-img
時尚編輯的真心話
342會員
60內容數
在這裡可以看到什麼呢?你可以把這個園地想像成是個線上雜誌。有著五花八門各種不同主題的專欄,從時尚專業領域、職場內幕,跨到電影、音樂、藝術......各種和美有關的話題我都想聊一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時尚編輯的真心話 的其他內容
我真的受夠了,從2021年開始,一個叫「後沙發」的網路文字工作者一直糾纏我、詆毀我,緣由起因當時我在自己的ig回答網友問答時用了一張照片形容自己內心的感受,結果她看不懂,誤會我是在取笑她長得像那張照片,從此她言行瘋魔到今日,處處針對我,而且各種幻想、臆測。這事情的始末Dcard網友那時整理了一篇文章
最近IG有很多整理、翻譯國外名人專訪影片片段的帳號,大多數的內容都是類似心靈雞湯、成功法則等等,可能算是新的流量密碼吧!總之這類帳號影片不斷被推播,即便我沒有追蹤也看得到。在這些海量的片段中,我對其中一篇Bo Burnham的專訪印象深刻並很有感,屬於一片正能量心靈雞湯中的異類,就是他在講述「不用聽
這幾天看到幾個迷因粉專紛紛在討論一則六個月前的台灣新聞,內容是有一名網友分享他學姊心中普男的標準。因為該學姊列出的幾個條件以大眾眼光來看的確有些超乎「普」(普通)的定義,所以這則新聞很自然地引發了眾多討論,特別是引發大量男性的怒火。 先不論為什麼一則六個月前的新聞又要再次被挖出來舊事重提,我們回顧
我真的受夠了,從2021年開始,一個叫「後沙發」的網路文字工作者一直糾纏我、詆毀我,緣由起因當時我在自己的ig回答網友問答時用了一張照片形容自己內心的感受,結果她看不懂,誤會我是在取笑她長得像那張照片,從此她言行瘋魔到今日,處處針對我,而且各種幻想、臆測。這事情的始末Dcard網友那時整理了一篇文章
最近IG有很多整理、翻譯國外名人專訪影片片段的帳號,大多數的內容都是類似心靈雞湯、成功法則等等,可能算是新的流量密碼吧!總之這類帳號影片不斷被推播,即便我沒有追蹤也看得到。在這些海量的片段中,我對其中一篇Bo Burnham的專訪印象深刻並很有感,屬於一片正能量心靈雞湯中的異類,就是他在講述「不用聽
這幾天看到幾個迷因粉專紛紛在討論一則六個月前的台灣新聞,內容是有一名網友分享他學姊心中普男的標準。因為該學姊列出的幾個條件以大眾眼光來看的確有些超乎「普」(普通)的定義,所以這則新聞很自然地引發了眾多討論,特別是引發大量男性的怒火。 先不論為什麼一則六個月前的新聞又要再次被挖出來舊事重提,我們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