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簡主義心得:尊重與理解的家庭整理之路》

《極簡主義心得:尊重與理解的家庭整理之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上一代物資不足,這一代空間不足。】

在瀏覽極簡主義相關文章時,我看到一則留言這麼寫著。


當代社會面臨著物資過剩與空間有限的雙重挑戰。

在極簡主義的潮流中,我看到了世代觀念的衝突,

而這種衝突在解答上並沒有絕對的對錯。


大多數人仍然和家人同住,這樣的生活方式相當普遍。

古早年代的錢大多是省出來的,物品能修就修,能省則省,

只要還有用處,就不會輕易丟棄。

這種節省的生活方式,深深植根於上一代人的成長過程中。


由於父母親在成長過程中承受了相當大的壓力,

節省成了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因此,在實踐極簡主義的過程中,由於觀念的差異,常常會產生摩擦。


本文將分享我是如何與家人進行整理和溝通的經驗,

希望能對同樣面臨這種挑戰的人有所幫助。




▋以身作則

首先,我使用自己的房間當示範,

以此讓家人了解我為何要進行這樣的整理,以及最終的效果會是怎樣的。


考慮到這是一個家庭共用的空間,我必須尊重每一位成員的想法。

不同於我在店裡強硬和迅速的方式,這個過程必須慢慢來,需要更多的耐心。


整理過程花費了我兩年以上的時間才完成,

因為這不僅僅是打掃房間這麼簡單⋯⋯




▋分類整理

在長時間的整理過程中,我將物品分為三個主要類別:


一、生活用品:衣物、鞋子、背包和手機等日常生活必需品。

二、工作用品:電腦、相機、硬碟等與工作相關的物品。

三、情感價值:動漫周邊、專輯、吉他等具有情感意義的物品。


此外,我將那些我認為可能會用到的物品提前裝箱,

過了一個月後,如果某樣東西再也沒有被重新使用,我就確定可以將其丟棄。


考慮到弟弟長時間不在家,我先完成了我的部分整理,

然後向他確認是否能夠整理他的區域,並保證不會擅自丟棄他的物品。

弟弟表示:「整齊就好,隨你的意,我看了也舒服。」

在取得他的同意後,我才開始動手整理。


「尊重所有人的物品」是極簡觀念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耐心溝通

爸媽的房間並不在我的生活範圍內,我既沒有權力也沒有動機去干涉他們的私人領域。因此,我將整理的專注度放在大家重要的生活範圍——客廳。


我首先詢問了爸媽是否有意整理客廳。

媽媽表示:「我的舊衣服和鞋子不可以丟,其他隨便。」

爸爸則說:「我的東西我自己處理就好,不用管我。」

了解了他們的想法後,我決定先從客廳其他部分開始整理。


在整理的過程中,我好奇地問媽媽為什麼要保留這麼多的舊衣服和鞋子。

她告訴我,因為小時候家裡很窮,阿嬤規定衣服一定要穿到破才能買新的。

因此,她決定只要以後自己賺錢,就一定要買很多漂亮的衣服。

現在她實現了這個夢想,對這些衣服都很喜愛。


我才明白,這些看似陳舊的衣服,對媽媽而言是心愛的收藏。

於是我重新將它們裝進防塵袋,整齊地堆疊起來收納,也算是重新照顧媽媽的珍藏。


當客廳的大部分整理完成後,爸爸的區域沒有被改變,一點也沒動。

雖然這對我來說造成了一定的雜亂感,但這也是對爸爸所有物品最大的尊重。


透過這樣的整理過程,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家人的想法,

並且以更加尊重和理解的態度與他們共同生活。




極簡不是極端

極簡主義的核心目的在於去除多餘的非必要之事物,

讓我們能夠將更多的重心放在所愛之事上。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我們需要逼迫自己一定要做出某些行動,

而是輕鬆地感受這個過程。

 

通過去除更多的物品,我們可以提升對所愛事物的專注度,

並且毫無保留地盡全力去追求自己的所愛。




不是要你三天之內丟掉全部的東西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成長和改變的過程,而這個過程需要時間和努力。

以自己的步伐前進,不要急躁,

因為每個人的生活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絕對的模式或速度。

 

保持自己的節奏,並且珍惜每一步的進展,

這值得慢慢來,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可能用盡一生去探索。




尊重所有人的物品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

所以對於極簡主義的實踐方式也應該是個人化的。

重要的是,要專注於發展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去干涉他人。




從模仿開始

文中的「我」是透過網路上的相關影片學習到的整理方法。

我發現網路上有許多關於整理收納的分享,

可以多方查看,參考不同的人、事、物和方法,

慢慢發展出屬於自己的極簡方式。


其中,我特別推薦 布蘭達&維尼 的頻道和書籍。

他們無私分享的心路歷程和所有的細節,對我的人生影響深遠。

在此獻上深深的感謝。


raw-image




分享但不影響

分享自己的經驗和方法是很好的,但一定要記得尊重他人的選擇和生活方式。

我們可以記錄極簡之旅的心得和成果,

但不應該指責或要求他人按照某種方式去做某件事情。




▋答案沒有對錯

回歸主題「上一代物資不足,這一代空間不足。」

所以我將物盡其用,讓空間呼吸。

除了物品的整理,心靈的整理同樣至關重要。


我們需要仔細思考,哪些人是我們不喜歡卻勉強應對的?

哪些活動是我們其實不舒服卻還是勉強參與的?

溫柔地容忍,實際上只會不斷地累積負面能量,進而影響自身的心境和精神狀態。


或許不是現在,但當時機成熟時,記得停下腳步,

思考是否要果斷地刪除那些對自身造成負面影響的因素。

這樣的選擇將會為我們的心靈帶來更多的平靜與自由。

avatar-img
《分享勇氣:街頭藝人的洗鞋創業之旅》
685會員
138內容數
哈囉,我是李羊!曾經在火車站當街頭藝人維生,因對球鞋的熱愛而誤打誤撞踏上洗鞋創業之路。這一路,我從一無所有到拓展十多家門店,把酸甜苦辣全寫進新書《分享勇氣:街頭藝人的洗鞋創業之旅》。希望我的故事能帶給你勇氣,去嘗試看似不可能的夢想。這本書在各大書局都能買到,期待與你分享這段奇妙旅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2025年創業指南:從選擇利基市場到社群媒體行銷,建立穩定獲利的事業。
最早知道草間彌生, 是我還在高中就讀設計科的時候。 不論是哪一個學期,每每翻開藝術史的課本, 總會有那麼幾頁介紹著這位藝術家。 那時候的我,還沒有機會真正理解她的作品, 只是被那些滿版的圓點、鮮明的色彩深深吸引。 我非常喜歡蒐藏各類的藝術資訊, 每次遇到草間彌生的介紹,總是特別想多
5/5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
當我們開始經營社群一段時間, 慢慢累積了內容, 也開始有一些人關注之後, 接下來最重要的當然就是變現了。 這個想法沒有錯, 但如果你是剛起步的新手,想靠社群開始賺錢, 有三件事,一定要先想清楚👇 📌你的主題,有沒有人願意為它掏錢? 首先要在意的,並不是「我有幾個粉
2025年創業指南:從選擇利基市場到社群媒體行銷,建立穩定獲利的事業。
最早知道草間彌生, 是我還在高中就讀設計科的時候。 不論是哪一個學期,每每翻開藝術史的課本, 總會有那麼幾頁介紹著這位藝術家。 那時候的我,還沒有機會真正理解她的作品, 只是被那些滿版的圓點、鮮明的色彩深深吸引。 我非常喜歡蒐藏各類的藝術資訊, 每次遇到草間彌生的介紹,總是特別想多
5/5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
當我們開始經營社群一段時間, 慢慢累積了內容, 也開始有一些人關注之後, 接下來最重要的當然就是變現了。 這個想法沒有錯, 但如果你是剛起步的新手,想靠社群開始賺錢, 有三件事,一定要先想清楚👇 📌你的主題,有沒有人願意為它掏錢? 首先要在意的,並不是「我有幾個粉